工商管理论文2018精选范文10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8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工商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工商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业管理两个方面,其主要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是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今天该网站为大家推荐一篇工商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一:母公司高管兼任与子公司绩效操纵行为的关系

第1章绪论

1.1硏究背景

随着上世紀初两权分离企业的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开始被企业家所忧虑。拥有所有权的委托人与拥有经营权的代理人各自为己方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少学者基于此,研究并发表了许多委托代理问题相关的著作和文章。至此,美国现代公司股权过于分散,管理层实际掌控公司,侵害委托人利益而谋私利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子公司的绩效操纵行为一直被母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也被学者研究。企业集团子公司较多且控制链较长,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突出。地域等差异使得母子公司间信息不对称,子公司管理者有能力操纵绩效,以损害集团利益为代价提升个人利益。代表性的绩效操纵行为为盈余管理。Schipper研究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为了私人利益,向外部披露公司财务报告过程中,有目的地干预盈余。Healy&Wahlen(1999)则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虚构交易等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修饰,进而误导大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绩效的判断的行为。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误导研究公司財务会计数据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或股权资本提供者、財务中介机构、供应商和客户、监管机构、劳动力提供者等,最终获得私利(顾振伟,2008)。企业家根据最优契约理论为管理者设定与绩效相关的薪酬,试图削弱委托代理问题,反而给予管理者操纵绩效的动机。

......................

1.2研究问题及意义

当拥有公司全部控制权的管理者并不拥有公司全部所有权时,委托代理问題就会出现。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不少学者讨论了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有外国学者研究显示,母公司窩营兼任子公司高管的公司往往业绩表现更好。

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母公司兼任现象也很常见,学界对母公司兼任的后果影响没有统一的结论。监管部门出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考虑,对母公司兼任的监管一直没有放松,如2002年证监会就己经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管成员只能在控股股东单位兼任董事,而不能兼任其他任何职务。虽然证监会一直在发布规定限制控股股东兼任窗管,但是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其实际於响有限。尤其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国企改革,国资委支持国企整体上市、国企优良资产注入旗下上市公司和海外上市国企回归A股。中石油、中石化、长江三峡集团、神华集团等国企在改革的过程中,纷纷派遣集团母公司的高管兼任上市公司总经理或其他重要岗位。母公司兼任的动机,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监督管理子公司,最终完成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战略目标。

但中小股东往往对母公司兼任这种现象表示忧虑。一直以来,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在公司话语权较小,利益也难得到保障。首先,要监督上市公司管理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谋求私利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集团具有业务多元、分布较广的特点,委托人与代理人甚至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导致企业集团相比于一般单体公司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为了削弱信息不对称,母公司派逍商管到子公司兼任,但这种监督权掌握在母公司手中,中小股东往往只能"搭便车",对监督的有效性没有直观的认知,担忧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其次,中小股东还要担心、母公司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这种案例也并不少见。顾维军的格林柯尔系、唐氏兄弟的德隆系、课彩宏的鸿仪系等曾经全国知名的企业集团都发生过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丑闻。而母公司派遣商管到子公司兼任可能会使母公司更方便地转移上市公司资源。

........................

第2章文献综述

2.1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一直被学者关注,是契约理论最为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十八世纪的企业业主型企业为主,企业主自己经营,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合一,这种企业不存在代理人,也就没有委托代理关系。十九世纪中期,随着生产力提商与市场化推进,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企业对于经营者的经营水平要求越来越髙,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有管理知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在这种前提环境下,不具备管理知识的企业第一代创始人退居幕后,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职业经理人慢慢出现,成为企业家的代理人。此后,委巧代理问巧开始在企业中出现。

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很多学者设计了激励机制数学模型,希望通过合约限制代理人的私利行为。在这过程中用到了委托代理理论中一个重要原则,即激励相容原则。激励相容原则指的是通过合约或其他制度约束,使委托人与代理人二者利益目标协调一致。在管理实践中,企业财团拥有多个子集团、子公司或事业部等分支机构,这些机构人员数量众多,机构互相之间可能业务不同,管理较为复杂。母公司为了保证集团战略目标实施,需要兼顾各个机构的利益诉求,建立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实现引导、监督、控制各个机构决策与经营,期望母公司的利益与各个机构的个人利益能同时满足。可以说,委托代理理论不只是理论成果,更是公司治理的实践依据。

在本文中,假设母子公司间存在委托代理问超,母子公司利益不一致且信息不对称,母公司进照激励相容原则,设定子公司管理者的薪酬与子公司绩效挂钩,希望通过这种合约约束子公司管理者为了自身的薪酬而提高子公司绩效。但现实中,提升子公司绩效,子公司管理者需要付出更高的努力成本。为了不努力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子公司管理者有了选择利用各种手段操纵绩效的动机。此外,一方面母子公司间信息不对称,使得母公司对子公司难以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子公司管理者全权负责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使得子公司管理者有能力操纵子公司的绩效。

.......................

2.2母公司兼任

最早在1776年AdamSmiith就提出对于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的忧虑。进入二十世纪后,Berle&Means(1932)撰写了一本关于现代企业的著作,至此美国企业股权分散,掌握控制权的企业管理者为谋私利不惜损害企业价值的观念才开始广为人知,并引起大童学者关注委托代理问超。

Jensen&Meckling(1976)首次研究证明,实际掌握企业控制权的管理者不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时候,就会出现委托代理问越。随后,不少学者围绕如何取决委托代理问煙讨论了大股东的治理作用。当股权过于分散时,每一个股东话语权很小,思意跟随企业管理者做决策,这就是"搭便车"行为,致使股东无法有效监哲对管理层的行为(Grossman&Hart,1980)。此后有学者研究显示,当企业股权集中,即存在一个大股东或者母公司时,"搭便车"问题可以被有效削弱(Shleifer&Vishny,1986)。因为对于母公司而言,由于其持有股份比例较商,一方面子公司绩效提升带来的大部分收益被其享有,所母公司有激励动机监督管理层;另一方面作为大股东占有更多董事会席位,有能力采取行动约束管理层。Shleifer&Vishny(1986)还发现,在世界财宮500强的企业中,超过50%的公司均拥有一个持股超过5%的大股东,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超过15%。他们还暗示,母公司派遣高管到子公司任职更能减少母子公司间信息不对称,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

在我国,由于国企在上市公司中占很大比重,家族兼任商管不多见,而母公司与上市公司商管兼任,即母公司兼任的情况广泛存在。中国监管部门出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考巧,对高管兼任的监管一直没有放松,相关法规纷纷出台,见表2.1。为了进一步了解母公司兼任可能产生的后果,下面将对子公司的两种绩效操纵行为进行文献回烦。

.....................

第3章研究假设............17

3.1母公司兼任与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17

3.2母公司兼任与子公司关联交易行为.............19

第4章研究方法...............23

4.1样本选择..............23

4.2变量定义与测量...............23

第5章数据分析与讨论.................27

5.1描述性统计................27

5.2回归分析..............27

第5章数据分析与讨论

5.1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详见表5.1。本文对于关联交易的测量不区分方向,只计算绝对值,所可能出现当期关联交易总额超过期末总资产的情况,表中关联交易最大值大于1属于正常现象,也客观地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额大、频率髙。由母公司兼任比例变量可以看出,均值为0.27,母公司兼任情况广泛存在;同时从最大值0.92可以看出个别公司大量高管在母公司任职。

......................

第6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6.1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11至2014年(非金融类)A股被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母公司兼任与子公司的绩效操纵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母公司兼任比例对子公司盈余管理有湿著负向影响;兼任子公司总经理对子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母公司副总兼任对子公司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向影响;母公司财务负责人兼任对子公司盈余管理有湿著负向影响;母公司副总兼任对盈余管理的监巧效果格大于母公司财务负责人兼任。(2)母公司兼任比例对子公司关联交易有显著正向影响:兼任子公司总经理对子公司关联交易有显著负向影响;母公司副总兼任对子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不显著;母公司财务负责人兼任对子公司关联交易有显著正向形响。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看到母公司兼任是一把"双刃剑",既会监督子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会使子公司的关联交易提升。对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减少战略集团中子公司的绩效操纵行为。

第一,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降低母公司兼任对子公司绩效操纵行为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实行的是事后补偿机制,而事后补偿往往不够及时,甚至永久性损失难以补偿。经济学认为,减少或者从根本上阻止侵占他人利益的行为,需要有足够威慑力的法律保障,因此,法律法规建设应该起到事前威胁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事后补偿。应该对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重点关注,明确对应的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加大控股股东违规的机会成本。

第二,约束过多母公司高管兼任子公司高管,虽然兼任能减少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却可能发生更多通过关联交易的绩效操纵行为。虽然研究结果表明,母公司高管兼任子公司商管占子公司高管比重越高,对子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效果越好,但进一步对兼任职位的研究发现,并不是兼任所有的职位都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如兼任子公司总经理对子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过多的髙管兼任可能并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大里国企改革不完全留下的产物。高管兼任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不能盲目追求兼任数量,不同职位的商管兼任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二:轻资产模式在国有房地产企业转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中粮地产公司的案例分析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研究背景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己成为中国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下半年始,我国终止福利分房制度。该项决策加快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商业化的进程,自此开启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大幕。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是中国政府的频频调控。至2003年,房价己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买房成为中国大多数家庭的投资首选。此时,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总额己由2000年占GDP总量的4.9%增长到2003年的7.4%,该项数据在2012年更是猛增至13.4%。经过近年中国政府的"限购"政策及贷款细则调整,2013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出现拐点,物业销售增长逐渐放缓,中国房地产行业内寻求变革的声音开始出现。

201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己从2014年的行业寒潮中走出,在政府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转好的刺激下,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已开始逐步回升。在这一波的行业调整中,201日年1月至8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率由1月的13.2%降至8月的3.5%,各房地产企业己经认识到企业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房地产项目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重资产开发模式,该模式围绕王地所有权持有为核心,在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由开发商把控,从取得±地所有权,到施工建设、产品预售,甚至交付使用后的物业管理等环节都由开发商管理运作。因香港房地产开发企业早年多使用该模式管理运作项目,后由深圳引进学习,逐步推广至全国,故国内多称该模式为"香港模式"。重资产开发模式资金占用及需求量极大,现金流利用效率低。采用该模式进行项目开发的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下行的环境中极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继而中止开发的情况常有发生。但在2002至2012年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且商品房价格直线攀升的市场背景下,市场对房产物业需求量巨大,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重资产开发模式给开发商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该模式帮助中国房地产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同时也为这个成长中的市场吸引来了更多的参与者,中国房地产市场内的竞争愈演愈烈。

......................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将通过对轻资产模式与重资产模式特点及盈利模式进行对比,对比二者的区别及各自优劣,具体再就轻资产模式应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后产生的具体影响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就市场环境与企业条件等内容区分轻资产模式与重资产模式的适用条件。其次,梳理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危机,同时还有其带着国有背景下的企业优势与劣势,将重资产模式特点与国有房地产企业特点进行比较,引出遭遇重资产困境中的国有房地产企业是否可通过轻资产模式转型解决危机。再而,通过铁狮口公司成熟案例及万科轻资产模式探索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市场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具可行性的转型策略,意在为制定国有房地产企业轻资产模式策略提供指导。最后,选取中粮地产公司,针对其实际面临的相关重资产问题,提供结合其实际的并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1.2.2研究意义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多样性的变革,从原有单一的开发性质,到如今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丰富产品的开发;从以往单纯的函地、开发、预售等一手包干的重资产模式,到现今"小股操盘"、"品牌输出"、"代建模式"的轻资产模式试水,无不体现中国房企所面对的市场环境的多变性。

首先,虽然因国家的政策调整,国有房地产企业数量整体下降,但国有房地产企业在上市地产企业中总资产权重与产品销量都占半数左右,故在当前市场的变化中,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制度变革或开发模式转型皆影响巨大,甚至左右市场发展方向。在思考研究轻资产开发模式对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意义后,得出轻资产运营是否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发模式转变的可行之道。

其次,国有企业正面临改革步伐加快的局面,2015年下半年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可以预见。在改革方向当中,"优质资产注入"及"提高运营效率"引人注目,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优质止地开发资源的注入与捏资产模式联系颇多,在本文研究中侧重这三者的联系,由此进行判断国有房地产企业对转变为轻资产开发模式采取哪些具体方式。

最后,通过对传统重资产模式及现今多种的轻资产模式的比较、梳理得出重、轻资产模式的优、缺点,及二者在实际运作中对开发企业的资金、运作侧重点、开发难点等因素的不同要求,得出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所适用的开发模式与方法,并非在复杂的房地产市场中有一概而论的开发运作方式。

综上,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一方面经过理论依据的梳理,整理出房地产企业重、轻资产开发模式的概念、运作步骤、财务绩效特征、应用企业类型等知识要点,完善房地产开发模式的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万科"小股操盘"轻资产开发模式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为国有房地产企业的运营及项目开发模式转型提供参考借鉴。以上,为本文的研究意义。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分工理论

分工理论首次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他阐述了通过以劳动分工达到提高工人整体生产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增加社会财富。在分工理论中,他认为通过分解生产环节,使生产工人专注的掌握其中一生产环节。由此可带来以下益处:首先,专注可使生产过程中错误率降低,增加产品的良品率;其次,通过分解生产环节,可加快每个环节的生产速度,使完整生产过程效率更高;再而,通过劳动分工,降低劳动个体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复杂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监督成本;最后,各环节的分割独立可更有针对性的改进生产工具,实现生产力的发展。

轻资产模式中,企业通过分析所处行业生产过程,将其细项分割,通过最大化自身专业能力,专注其中企业优势生产环节。以利用企业自身能力优势,加快该部分营业范畴生产效率,通过轻量资产投入,达到效率驱动价值。分工理论支持了轻资产运营中将企业生产开发环节专业细分化,企业专注其中某项从而减轻企业资金负担同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转型目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也是对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专注生产使企业丢掉资产包祇,并加快整体产业的更新与进步。

2.1.2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原由物理学家Hermanhaken提出,主要描述物理化学中两种物质混合后发生效果大与两者独立时作用的总和。之后美国管理学家H.IgorAnsoff将企业运营元素代入协同效应,认为企业运营环境中财务、运营、管理等元素的合理安排,也将产生增效的协同效应。企业管理中,主要应用理论为经营协同效应与财务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所阐述的合作理论,正契合轻资产模式理论应用中多方资源合作达到最大化生产资源效应的核也思想。在项目合作开发过程中,合作开发参与者各自持有专业的开发资源,轻资产运营模式利用项目开发合伙人资金、土地、渠道等优势,整合开发运营资源,通过降低企业自身资金投入,完成企业投资项目的完整开发过程。轻资产模式充分体现了协同效应理论中对各资源整合进而放大该部分资源效用的主要思想。

.....................

2.2文献综述

2.2.1国有房地产企业综述

国有房地产企业具备双重身份性质,首先它是一个受到中国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控制的企业,其次才是一个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营业务的赢利机构。而其由政府参与的国有投资背景是有别于民营房地产企业主要部分。

作为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资的企业,国有房地产企业扮演着政府政策调控工具与国有资产增值工具。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若当整体经济变化需国家政策调控时,国有企业便成为宏观挑中的一环。因国有企业具备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与经济体量,若有针对国有企业政策性倾斜或其自身的示范性调整,往往均能成功对该行业市场产生预期影响。其次,国有企业是国家资本的被投资人,且作为以追逐盈利为目的机构,对国有资产有责任与义务实现增值目的。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盈利不仅有利于其企业自身发展,也对整体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国有资本投资的企业背景,为国有房地产企业带来许多优势。其中在±地开发资源获得、融资渠道、政府沟通能力、企业信誉等方面较为突出,上优点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影响重大;止地开发资源是开发的基础;资本融资是开发的保证、政府沟通能力直接影响项目开发的效率;企业信誉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发时间、人力成本。同时,其自身也因体制原因有着决策程序复杂、市场竞争意识薄弱、用人机制僵化等劣势。马建军(2010)针对国有房地产企业相关特点提出专业化聚焦、差异化战略、集团化战略、品牌战略等战略发展路径。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在政策与法规方面逐渐成熟,且伴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国际化趋势,房地产市场中国际参与者的出现也对国有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国有房地产企业的体制变革已逐渐开展,在该过程中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智力基础设施的变革较为核心。但变革过程必然伴随着阻碍,在体制变革过程中,钟宏伟(2010)认为:首先,应及保持组织管理者同组织员工直接沟通,减少变革阻力;其次,应强化与更新组织管理条例,特别是对管理者的规范与制约,减少管理者个人主观影响;最后,对不同类型组织应采用不同变革方式,若为组织运作时间长则应采用渐进式变革,另外还须及时观察变革过程对组织各种影响,减少变革阻力与优化变革成果。

......................

3国有房地产企业现状及问题分析...............17

3.1国有房地产企业现状分析..............17

3.2国有房地产企业存在问题分析..............19

4国内外轻资产模式运作案例分析............32

4.1国外案例分析.............32

4.1.1铁狮门公司简介............32

5中粮地产公司轻资产转型的必要性分析..............44

5.1中粮地产公司背景情况..............44

5.2中粮地产公司运营现状............45

6中粮地产公司轻资产转型策略建议

6.1中粮地产公司轻资产模式的选择分析

在完成国内、国外两家成功实施轻资产策略的房地产企业的案例分析后,我们归纳了目前在行业内实行的三种轻资产策略,分别是;"小股操盘"、地产基金、物业资本化,三者所解决的问题各有不同,且实施的具体前提也不尽相同。以下将结合中粮地产公司实际情况,对三种策略作具体选择分析。

6.1.1"小股操盘"模式的分析

"小股操盘"开发策略通过在项目开发初期引入财务投资人以满足项目开发资金需求,该类投资人依据向开发项目提供开发资金与开发用地等资源,从而持有项目中多数资本权益。而发起项目开发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入相对较少的开办资金,仅持有较低的资本权益,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具有绝对的开发管理权限。"小股操盘"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具备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一流的开发管理能力、成熟的产品品牌形象等,该类企业软实力大大提高了财务投资人对现场管理团队的认可度,同时对所投资项目未来预期盈利看好,并给予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权为。中粮地产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自身产品形象,目前持有"壹号"、"样云"等住宅品牌,作为中粮集团成员的国企背景也令消费者对该公司产品极易产生认同与好感;在公司前期发展阶段,中粮地产公司经历了旧城改造、住宅开发、城市综合体等多类产品的开发与运营,故开发管理经验也极为丰富。由此看来,中粮地产公司具备"小股操盘"策略的实施前提。

"小股操盘"策略的实施路径决定了其能够改变以往企业重资产模式在当前市场背景下的种种问题,主要解决了项目开发资金需求量大、债务比重较大、固定资产占比过高、资金流供给不足等问题。项目财务投资人的引入使得企业资金压为大幅减轻,原运作模式中项目开发所占用的大量资金得到解放,通过稳定企业现金流,将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债务困境中解脱出来。另外,当前重资产模式已不能高效的提供盈利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己进入拐点,野蛮式的购买需求增长成为过去,"小股操盘"策略因压缩房地产开发企业于项目中的权益比例,将市场波动对项目销售造成消极影响的风险转嫁至财务投资人,从侧面提高该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中粮地产具备实施"小股操盘"策略的相关条件,并能通过实施该策略解决自身一系列经营问题。

.....................

7研究结论与不足

7.1研究结论

中国房地产市场有着3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房地产市场化大幕的拉开,伴随着市场迅速发展的是房地产企业不断的探索与尝试。虽然近十年来房地产产品的高价位己成为常态,但政府不断加强的宏观调控及淆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过去简单的國地开发、营收图地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房地产企业利润增长的发展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中,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也因传统的重资产模式显得愈发不堪重负。本文通过分析海外铁狮门公司案例、国内万科公司"小股操盘"模式案例,对以中粮地产公司为例的国有房地产企业进行轻资产模式转型指导,分析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1)国有资本控股的背景在房地产行业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己逐渐失去其原有优势。国有房地产企业虽然因此而具有了融资、拿地、人才胆备、承建资格等优势,但其经过中国房地产市场爆发性增长而固化的重资产模式也带来了资金链断裂危机、融资渠道紧缩危机、拿地难度上升、行业竞争剧烈等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竞争意识薄弱、行政效率低下等通病,对轻资产模式转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轻、重资产模式各自特征明显:轻资产侧重输出自身优势,重资金投入研发实力、专业技术等方面;重资产着重积累有形的固定资产以扩大生产规模,利用产生规模效应推动企业发展,但该模式资金沉淀量大,利用效率低。二者并无绝对的孰优孰劣,应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素质进行判断。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剧烈,消费者购买需求有所回落,以往围积的开发资源使得企业财务周转不畅,当前市场背景下可结合自身企业情况,抓住轻资产模式转型机会。

(3)通过分析万科公司轻资产战略,我们发现其应用的"小股操盘"模式能很好的解决以往重资产模式运营带来的高负债率与资产周转缓慢等问题,特别的是,该战略能实现较小投入极高产出的高净资产收益率,为当前资金沉淀严重的国有房地产企业寻求下一个利润增长支柱指出新的可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三: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汽车经销商的集团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规模经济的刺激下,经销商为了提高与车厂的谈判筹码,获得市场话语权,通过新建店、并购、重组,不断完善网络布局,已成为经销商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目前面临的较大问题是资金短缺问题,研究不难发现,在汽车采购方面,上游厂商一般只接受预付账款,汽车经销商必须保证一定的标准库存;在汽车销售方面,随着按揭、融资租赁等新兴销售模式的出现,销售回款时间相对延长。买卖环节的资金占用直接导致了汽车经销商集团资金短缺。由于自身资金有限,汽车经销商集团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商业银行作为市场最大的资金融通载体,开展汽车金融业务既是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需要,也是切实满足汽车经销商集团融资需求的需要。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放缓,房地产金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作为大流通、大消费类行业主导之一的汽车流通消费行业,将成为未来几年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蓝海,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方兴未艾。

目前,通过银行融资是汽车经销商集团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汽车经销商集团作为市场经济中比较特殊的主体,在强调专业化经营的今天,将汽车经销商企业当作一般企业来对待未免有失偏颇,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银行也缺乏一套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授信风险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在与汽车经销商集团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合作时,对经销商集团的授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鉴于银行融资对于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促进双方合作,本文通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揭示汽车经销商集团在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同时为银行提供对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授信风险评价模型与风险模型运用的参考。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文从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展趋势和现状出发,剖析我国经销商集团化发展过程中自身面临的风险,通过构建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授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暴露的模糊评价模型,然后通过案例与实证,检验模型的实用性,使银行在基于模型结果的基础上对经销商集团作出风险评价,对项目优劣进行排序选择。最后,本文以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模型运用为落脚点,提出完善授信风险评价模型的建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本节将理清国内外学者对汽车经销商集团研究的相关文献脉络,国外文献主要研究集中在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两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汽车经销商集团化的趋势、构建指标去评价汽车经销商、融资渠道选择决策等方面。本节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将研究点聚焦于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授信风险评价模型方面,以期在此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汽车经销商集团与银行合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方面。

Douglas Brinkley(2003)、Richard A Wright (2007)和 Irene Freeman. (2007)均从美国汽车工业和三大汽车集团的发展、现状出发,引出汽车消费信贷的研究,为后来学者研究汽车消费信贷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Chase Auto FinanceSurvey(2014)调查报告表明,集团经销商对汽车集团业务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汽车消费信贷只是汽车金融的一小部分,而国外研究汽车金融则主要集中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国外对汽车消费信贷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并没有将相关理论发散提升到整个汽车金融领域,并未形成完善独立的理论体系。汽车消费信贷初具雏形时,最早涉足的是银行机构,但初期缺乏理论指导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导致该项业务出现大面积风险,银行被迫压缩退出该业务。然而,汽车消费信贷是促进汽车销售的有利杠杆,整车生产商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占领市场份额,自身纷纷成立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专业为消费者提供汽车信贷的分期付款服务。最早成立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的是美国通用汽车,通用汽车的成功吸引了大众和福特。1930 年,大众推出了汽车信贷分期付款计划,促使旗下“甲壳虫”汽车大卖,大众迅速将该模式推广至其他车型。消费信贷的引入成为大众汽车打开汽车消费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之一。

.....................

第 2 章 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授信风险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从宏观上,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授信风险评价隶属于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建立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微观上看,银行开展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业务合作又属于汽车金融的一部分,对汽车经销商集团进行授信风险评价又是银行汽车金融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

2.1 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银行风险无非来源于体系外和体系内,体系外可称为外部风险,体系内可称为内部风险。银行外部风险是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如外部监管合规风险和政策风险都属于外部风险的范畴。银行内部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由于内部系统、人员操作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如操作风险就属于内部风险的范畴。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通常把银行风险按照风险性质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类。

风险管理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是指针对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充分运用管理工具和手段,对风险产生的各环节进行控制和协调,以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发展历史较长,风险管理的理论也许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就是银行工作人员通过风险别、计量和分析,采取一系列风险转嫁、风险分散、风险补偿等手段,避免或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和影响,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具体而言,银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包括风险准备金、风险规避、分散、转移、对冲、补偿等。

风险准备金:众所周知,银行在开展资产业务时,通常按照资产投入的品种、期限等因素计提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如贷款拨备等),在银行资产业务发生风险损失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弥补,保证银行正常运营。

风险规避:是指银行在日常业务操作中,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信用评级、尽职调查、金融服务方案评审、项目审查、贷后检查等手段,发现和揭示风险,从而做到风险的有效规避。

风险分散:按照资产配置分散的原则,银行开展业务进行资产配置时,考虑单一客户授信额度总控,考虑行业集中度等问题,对单一客户投入不超过资本净额的一定百分比,对各行业投入制定投入指引和限额计划,从而降低集中度风险。

风险转移:银行在项目审批时,通常要求客户提供资产抵押或第三方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银行资产持有的资产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流转出去,同时可将资产风险一并转移。

......................

2.2 汽车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2.2.1 汽车金融的内涵

关于汽车金融,国内外有不同的描述,主要原因在于对汽车金融的概念边界界定不同。

早期,国外将汽车金融仅仅局限于汽车消费信贷领域。国外对汽车消费信贷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并没有将相关理论发散提升到整个汽车金融领域,并未形成完善独立的汽车金融理论体系。汽车消费信贷初具雏形时,最早涉足的是银行机构,但初期缺乏理论指导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导致该项业务出现大面积风险,银行被迫压缩退出该业务。然而,汽车消费信贷是促进汽车销售的有利杠杆,整车生产商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占领市场份额,自身纷纷成立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专业为消费者提供汽车信贷的分期付款服务。最早成立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的是美国通用汽车,通用汽车的成功吸引了福特和大众。1930 年,大众推出了汽车信贷分期付款计划,促使旗下“甲壳虫”汽车大卖,大众迅速将该模式推广至其他车型。消费信贷的引入成为大众汽车打开汽车消费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之一。1959 年,福特汽车金融公司成立。至此,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福特汽车金融公司三大巨头联袂登上汽车消费市场的大舞台,如今三大机构的服务网络遍及全球,已成为汽车金融服务最主要的提供商之一。尽管如此,汽车消费信贷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还是得益于银行机构。银行有着天然的风险控制理论基础,在汽车消费信贷中铩羽而归后,银行家及部分知名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汽车消费信贷的属性和风险控制手段,毕竟汽车消费信贷还是有利可图的业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都是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由这些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为汽车购买者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就是汽车金融。

美国消费银行家协会将汽车金融服务定义为:提供服务者为市场主体,接受服务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消费群体为客体,主体为客体提供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和购买的活动均可认为是汽车金融。

我国汽车金融学专家王再祥的观点认为:汽车金融是指汽车在生产制造、运输、销售、售后各环节中配套发生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其中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资、融资、租赁、保险等金融业务。

.........................

第 3 章 我国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展现状与风险分析 ................ 16

3.1 我国汽车经销商的发展现状.................. 16

3.2 汽车经销商集团化发展面临的风险分析................. 20

第 4 章 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25

4.1 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25

4.2 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25

第 5 章 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案例检验及建议 ............... 38

5.1 案例样本的选取................. 38

5.2 集团简介与数据采集............... 38

第 5 章 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案例检验及建议

5.1 案例样本的选取

本文从 X 银行总行汽车金融中心已批复的存量汽车经销商集团项目中选择了四个集团,为保护客户商业机密,分别将选取的四个集团命名为河南 A 汽车贸易有限公司(A 集团)、贵州 B 投资有限公司(B 集团)、厦门 C 集团有限公司(C 集团)、四川 D 汽车股份有限公司(D 集团)。四个经销商集团背景相似,年销售规模基本相当,单从主观判断,较难区分项目优劣。由于为存量项目,部分集团新一轮授信尚未上报,2015 年数据暂未搜集齐全,为统一统计口径,项目评价层指标比较数据截取时间点为 2014 年末。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金融业务将成为银行企业金融业务的蓝海,目前各银行正不断地通过产品创新、流程控制创新介入汽车金融业务,竞争激烈空前。在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放缓,房地产金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作为大流通、大消费类行业主导之一的汽车消费行业,将成为未来几年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方兴未艾,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汽车经销商集团汽车金融业务正当其时。

本文从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展趋势和现状出发,剖析我国经销商集团化发展过程中自身面临的风险,通过构建汽车经销商集团的授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暴露的模糊评价模型,然后通过案例与实证,检验模型的实用性,使银行在基于模型结果的基础上对经销商集团作出风险评价,对项目优劣进行排序选择。最后,本文以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的运用为落脚点,提出完善授信风险评价模型的建议。文章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经销商集团已逐渐走上集团化发展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经销商类似,我国汽车经销商的集团化趋势也日趋明显;集团化趋势带来的便是行业集中度提高,展望未来,汽车经销商集团的竞争将会日渐激烈,经销商集团行业集中度趋势也将愈加明显。

二是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债项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占了 55.31%的权重,其中汽车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和综合毛利率占了较大比重。因此可见,偿债能力是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最重要的指标。

三是构建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运用的仍有局限性,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虽然比较科学地推导出了各评价层指标的权重,但运用仅仅局限于在手项目的优劣排序,进而对项目做出优先选择,对于单个项目的评判仍旧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在今后的业务操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手中充足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样本,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果对经销商集团进行模糊评价评分,在样本足够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取样本评分中值(或其他合理值域)的经销商集团作为授信准入评判的参考标准。这将是今后模型改进与运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是在汽车经销商集团授信风险评价模型运用过程中,完善授信风险评价模型应从不断完善评价层指标、加快汽车经销商集团大数据库建设、模型与辅助其他手段结合运用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四:株洲A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发展国际化影响的加深,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也跟着发生了非常显著的转变。中国制造业在近 20 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在“一体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比较优势减弱、生产过剩和转型升级乏力等困境以及全球新工业革命浪潮的全新挑战。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近 12%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危机甚至倒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生存期难以逾越五年之坎。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再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庞大“身躯”的背后,却是种种潜伏着的隐患。我国经济学者郎咸平教授在《产业链阴谋》一书中提到:“我们被定位在价值最低的制造业环节,而这个环节的特征就是耗费资源、破坏资源、剥削劳动力。”他认为,现阶段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尚缺乏全局战略眼光,片面强调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对于产生大部分利润的物流环节有所忽视。

据统计,我国的制造企业出产制造的产品的总成本费用当中,直接劳务成本费用仅仅只占到 8%左右,然而物流成本费用却是达到 35%之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的制造业的产品的物流成本不高于 17%,甚至仅仅只有 5%;此外,凭借世界银行收集统计的数据分析估算,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与 GDP 之比达到近16%,而美国和欧洲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却仅有约 9%(如图 1-1)。由此看来,中国的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偏高难下,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难以显现。尤其,对于装备制造出口企业而言,面临的难题更多: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汇率波动难料,且国内原材料价格、制造成本、物流成本又居高不下等等,生存与发展更是危机重重。装备制造出口企业的生存遭到威胁、成长难以突破,企业高层已经意识到解决物流管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对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也更加关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国外专家学者就已经对物流与物流管理着手研究。根据国外企业管理发展进步的不同阶段,企业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发展也随之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学术界对不同阶段的物流与物流管理进行探究分析,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学说。

(1)“黑大陆”学说

美国知名管理学学家彼得F德鲁克在其发表的《经济的黑大陆》中提及: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物流活动各个环节及其发生的成本并不完全为人知晓,着重强调了企业在物流运作环节中的模糊性。这一理论的提出,说明了虽然早期人们对物流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还刚起步,但是已经意识到了企业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同时,也特别强调必须要极大的提高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对企业物流活动所产生成本的研究。

(2)物流成本冰山理论与“第三利润源”说

日本西泽修教授在研究分析中有所发现,即当时社会所采用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已不适用于物流管理的需要,难以真切的反映出企业物流成本的情况。西泽修教授认为:“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按照当时的财务会计方法核算,只能计算出以现金方式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相关物流经费信息,却无法准确的计算企业内部诸多隐蔽环节的物流费用,更别说要对其进行管理控制了。

之后,他又在著作——《流通费用》中提到:当今的企业物流系统可以说是企业有待开发的“第三利润源”,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把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与企业物流活动的挖掘潜能紧密联系,以发展和联系的角度看待两者的关系,并注重物流成本管理所形成的“第三利润源”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挖掘出了企业的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生产成本“第一利润源”以及直接减少劳务支出或通过生产制造设备性能提升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成本的“第二利润源”之后,企业的物流管理中还拥有“第三利润源”,即加强物流管理,减少物流成本。特别是在前两个利润源已经趋于挖掘殆尽之时,那么对“第三利润源”的挖掘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这一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在确保整体战略实施的前提下,需要对货物搬运、入库储存、装卸配送等物流作业,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从而使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效果达到最佳。

........................

第 2 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物流成本的相关概述

2.1.1 物流成本的涵义及构成

1、物流成本的涵义

上个世纪 50 年代,就有专家学者提出了“物流成本”这一概念。世界各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纷纷提出了不同见解,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权威的界定:1956 年,美国学者斯蒂尔与刘易斯·克林顿将物流成本定义为,因物流活动产生的全部费用,即生产经营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因为产品产出,从原材料采购、生产、组装、销售等,直至商品送到消费者的全过程的费用。

1992 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流通产业部编制的《物流手册》中从物质资源流动的层面定义物流成本:“从提供有形或者无形物质源的供应者到物质资源的需要者为止的物质流动全过程所需要的成本费用。其中,包括了订单、包装、装卸、运输、仓储以及信息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费用”。

2007 年,我国的《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将物流成本定义为:伴随着企业的各项物流活动而产生的全部成本费用,即货物、产品在实际的物流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所花费的人力、所耗费的财力的加总,以及其他需要支出的一些费用。它是企业所有物流活动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是所有物流活动的货币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广义物流成本和狭义物流成本。狭义的物流成本主要是指产品流通所需的成本,即运输、装卸、搬运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广义的物流成本主要是指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流动成本之和,即物品的实体状态及实际价值在物流环节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耗费的所有物流成本费用。此过程具体包括材料零部件的采购供应,生产制造时的入库储存、包装分类、配送搬运、质量监测,以及销售服务时的验货配送、装卸搬运、次品回收等环节中所耗费的全部成本费用。本论文所探讨的 A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属于广义成本范畴,此范畴是从公司制定采购计划开始到产品订购合同履行完毕为止,即产品的订单处理、生产制造、入库存放、包装分类到搬运配送的全过程。因为本论文所探讨的产品均为批量机械化生产,在各个生产环节将把控检测零件、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次品废弃品概率较小,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费用也就相对较低,对企业出口物流的成本费用影响极小,所以,不将次品及废品的回收物流费用界定在探讨范围之内。

按照本论文所探讨的企业物流成本的界定范围,将株洲 A 公司的出口物流成本定义为: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物品自生产制造到投入销售的整个为国际贸易需要的物流过程所支付的成本总和。

............................

2.2 物流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2.2.1 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对企业全部物流活动所形成的全过程进行事前规划预测、事中指导监控、事后评价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这一系列过程就被称为物流成本控制。

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物流活动总成本,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拓宽国际国内市场,这是企业实施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的最终目的。那么,在整个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具有科学的物流管理理念,采取合理成熟的计算方法,准确找到物流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控制。

2.2.2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理念

1、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意识

无意识无行动。具备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意识是现代物流成本控制理念的首要条件。因此,企业高层要从思想意识层面认真审视物流管理,要认识到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核心,是将主营物流成本与其收益的对比控制中追求最小物流成本。目前,物流成本控制的现代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为:(1)物流成本控制思想革新化;(2)物流成本控制组织合理化;(3)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科学化;(4)物流成本控制手段电子化;(5)物流成本控制人才专业化。

2、物流成本的全程控制理念

按照先后顺序逻辑来划分物流成本控制的话,可从三个阶段进行划分:第一阶段——事前规划预测。在企业进行某种产品生产制造之前,管理层应考虑可能影响到物流成本的所有因素,并进行事前预测、规划等工作,从而确定物流成本的控制目标;第二阶段——事中指导监控。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将实时产生的物流成本与控制目标成本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偏离幅度超出预期,立即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控;第三阶段——事后分析评价。在产品销售运送至消费者之后,对整个物流活动全过程进行细致检查、精密计算和深入分析,找出错误做法的原因,积累正确做法经验,对物流活动进行全面评价,为企业更好的控制物流成本提供决策依据。

........................

第 3 章 株洲 A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0

3.1 公司简介及公司出口物流流程 ............. 20

3.1.1 公司简介及组织构架 ............ 20

第 4 章 株洲 A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设计 ................. 28

4.1 设定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 ........... 28

4.1.1 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化目标 ........... 28

第 5 章 株洲 A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 36

5.1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 36

5.1.1 优化出口产品的包装 .............. 36

第 5 章 株洲 A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5.1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5.1.1 优化出口产品的包装

包装与物流的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优质的产品包装将起到保障货物的安全运输、方便货物的装卸搬运及促进产品的销售等作用。而产品包装设计方案如若不妥,将会对成品库存时间、产成品的检验结果及库存容量等造成不利影响,自然会提高采购供应、制造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物费用。所以,产品包装的设计应该摆在整个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的重要位置,不可轻视。株洲A 公司自 2004 年以来至少每年出口摩托车 10 万辆,装卸包装费用占到总物流成本的 23.5%,占比较大,其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不容小觑。A 公司摩托车包装主要涉及的费用有:所用的材料费用、人工劳务费以及包装的其他一些费用。公司的包装成本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选择包装材料

在进行摩托车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等的包装时,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包装的材料选择。要从材料自身的特性、包装的效果等方面综合衡量,尽可能根据客户需求、摩托车的体积大小等实际情况,主要从物优价廉、绿色环保、可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选择,既节能环保,又可降低成本。

(2)包装过程的机械化作业

摩托车企业需要包装的物品一般质量较大、数量较多,在包装总费用最低的原则下,尽可能实现包装的自动化、机械化作业,如此以来,既能提高包装的工作效率,又能减少包装人员的薪资支出。

(3)实现包装尺寸与国际标准接轨

目前,我国在包装尺寸标准上尚未与国际包装规范接轨。A 公司在摩托车出口时,侧重于对包装材料费用的考虑,忽视了对包装尺寸的要求。所以,很容易会影响国际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流活动已经成为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虽然这一利润源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对物流管理和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还不成熟,还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因而企业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偏高已经成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短板,对企业物流管理和成本控制的研究有较为实用的现实价值。鉴于物流成本费用管控在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学习研究了大量的有关物流成本控制的国内外文献,并对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控制以及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本论文将株洲 A 公司的出口物流成本范围定位在广义的物流成本范畴,而不是仅仅从产品自生产完毕到投入销售的环节来分析物流成本,更有助于株洲 A 公司从全面、整体、系统的角度来把控出口物流成本。

(2)以株洲 A 公司的出口物流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作业成本法对制造企业的出口物流成本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明确得出了各项作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并根据数据结果为株洲 A 公司提供了相应的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以盼达到对 A 公司出口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尽管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自身理论水平和研究时间所限,对有关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也受到不同行业的知识限制,文中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不妥之处。文中只提到如何使用作业成本法对公司的物流成本进行建模分析,但是对于公司采用传统成本法应该如何与作业成本法进行合适的转换衔接的问题探讨不多,对于如何更好地在传统成本法基础之上运用作业成本法等问题,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还有待以后更深一步地探究。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五:大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TG公司为例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经济形式之一。各大中小型企业变成了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企业的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必须有相当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资金的来源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融资贯穿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能否顺畅解决融资问题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甚至生死存亡,探讨企业融资问题是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我国工商联颁布的 2011 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截至 2011 年 9 月份就己超过 900 万家。据统计,中国近 60%的经济总量是由 99%的小微企业创出的,其贡献了将近一半的财政税收,为中国提供了近八成的工作岗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逐渐增强。显而易见,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做出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然而,小微企业一方面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存在严峻的融资困难现状。

融资困难、贷款困难都己经成为约束小微企业发展的最首要的问题。在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还在持续蔓延的形式下,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快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推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1.2 研究意义

探讨小微公司发展的一般规律,剖析小微公司疾速成长与完善的投融资联系,选择辽宁省大连市 TG 公司作为案例,通过对其融资现状的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相对比较完善的小微公司投资融资的方式,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寻求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的基本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企业融资需要理论支撑,目前关于企业融资的理论探讨一般是以中小企业作为案例,所形成的理论一般实用于中小企业。虽然有些人也开始关注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但研究范围也都集中于某一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并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如果选择某一较为典型的小微企业作为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融资现状进行研究,结合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拓展了研究样本,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也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各类企业的融资理论体系。

第二,实践意义。文章选择大连市 TG 公司这一鲜活案例作为样本,对其员工开展调查问卷,深入企业现场了解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运用融资一般理论对企业融资与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一些颇有使用价值的策略,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有益的参谋,很有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硏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一些国家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外源融资以及政府的积极干预两个方面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第一,通过外源融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企业融资理论是欧美一些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第一目标,对于产业提供资金方面,不管在实践或者理论研究中西方国家都取得了适当的成果,我们可以借鉴很多研究经历在工业资金的来历和运用方面。公司的开展在很大方面受外源融资的影响,甚至资本市场的开展是否能有效地推进科技立异及其工业化开展也受其影响。

在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很好的表现了经济学家熊彼特的新理念,他有机的进行融合了创新的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熊彼特表示,公司家不是资本家,公司的创造与发展如果没有金融的协助是十分艰难的。此外,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如果失败,金融也会被拖累,使借款者运营困难,而且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或信誉受损。

但是因为受到历史的限制,熊彼特的理论也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其在研究中缺少对资本市场风险的研究。

第二,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史米特也对风险进行了研究,其指出可变换证券能削弱创业家与创业资本家之间的两层道德风险,监督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则组织,斯蒂格利茨、詹姆士·奎恩等根据政府在经济开展中的调查效果,斯蒂格利茨以为,常识作为公共物品,在商场装备公共物品的功率,经常出现低的或失灵的情况,公司可能在乱用常识产权准则,为了商场独占权,阻挠新的供应商自由进入商场,公司使用常识产权的独占权,破坏了公平的竟争的环境,还有就是立异收益的分配不均衡,这些都是经济商场出现的失灵情况,所以需要政府的干预。詹姆士·奎恩证明,政府的活跃干预产业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政府能够独立制定干预政策,比如以教育为准则的补助政策、以基础为研究的鼓舞政策、以工业为开展的政策、金融税收、商场竞争政策、以技术为标准的政策等,这些都是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一部分商品市场的。Padilla-Perez R, Onta?on R F(2013)对墨西哥的小微企业融资概况进行研究,提出小微企业贷款的关键是需要建立基于小微企业贷款影响因素的信贷模型,为商业银行贷款提供决策模型。Makhanu F N(2015)评估信贷融资对微型和小型企业建立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性能的影响,提出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程度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指标,信用模型运行在肯尼亚似乎是关于低成本微金融家和高回收率从借款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

第 2 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小微企业及其特征

19 世纪后期,随着当时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国家逐渐出现了中小企业这一企业名词,而在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提出小微企业概念的,则是郎咸平教授,他认为,小微企业包括微型和小型企业,并且也理应将我国为数众多的个体户和家庭作坊纳入其中,这些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域的市场经济主体,不仅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以其灵活的发展机制和市场能力,深受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所谓小微企业,就是规模较微小的企业。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国情、地域文化的差异,企业发展的历程不一样,对小微企业的界定和划分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笔者归集,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是以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本总额等具体指标来进行界定并分类管理的。

2.1.1 国际关于小微型企业的界定

日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发达国家之一,其专门出台了《中小企业基本法》,书中按照从业人数界定了中小企业,将 300 名从业人员以下的企业全部纳入中小企业的范围,并且在 2010 年专门颁布了《中小企业宪章》,赋予了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布局中的主角地位。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视的,并且通过国家法律的顶层设计,将中小企业推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前台,并且以此引领日本经济的可持续进步。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开始着手于中小企业的研究。美国将行业内不具有主导地位的企业全部纳入中小企业范畴,后来进一步细化为从业人员 500 人以下,营业收入 500 万美元以下。欧盟在 2003 年也提出了相应的中小企业标准,其把从业人员 250 人以下、营销收入 4000 万欧元以下的企业,全部纳入中小企业范围,并且要求企业主持有中小企业股份要达到 7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03 年欧盟有 900 多家微型企业,而到了 2009 年,则上升到了 1900 多万微型企业。由此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份量日益显现,并且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世界各国对小微企业(一些国家称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见表 2-1)。

............................

2.2 企业融资的概念、方式和阶段

2.2.1 企业融资的概念

融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融资,实际上是通过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金的流动,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而在企业组织中,融资则是企业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从对资金的需求到满足的一种过程。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融资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简单的筹资,而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实现企业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效益。

在企业具体融资实践中,根据融资的范围,也可以分为广义上和狭义上的融资模式。一般来说,广义上的融资模式,包括了资金的双向流动,既有资金的流入,也有资金的流出,其实行的是一种以余补缺的资金管理模式。而在狭义上的资金融资模式,则仅局限于资金的流入,也就是说企业为了弥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不足,而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向市场寻求资金的支撑。融资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对于本文所探讨的中小企业融资来说,其同样也面临着资金的融通,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都面临着狭义上的融资,即更多的是寻求资金的支持,而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能会面临着广义上的资金融资问题,即通过资金的优化配置,来实现中小企业更大的资金效益。

2.2.2 企业融资的方式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融资实质上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融资方式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方式的不同,关系到融资的效果,也关乎企业的综合资源和核心竞争能力。一般来说,根据融资方式的不同,大体包括以下几类融资方式。

(1)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作为融资方式的两个不同来源方向,具有不同的融资特征。内源融资主要利用的是企业自身的财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而外源融资利用的是他人的财产。两相比较,内源融资的成本要低一些,风险性较小,并且融资成本较低,对外界的风险可控性较强。当然,内源融资是基于企业自身财产而言的,如果中小企业没有可以抵押或质押的财产,那么只能寻求外源融资了。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小微企业进行内源融资时,一旦发生还款不能时,可能会被银行没收或清算,这必将对小微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小微企业财产较小时,不仅获得内源融资的可能性较小,而一旦发生还款不能时,还可能会对小微企业造成破产。因此,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寻求一定的外源融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

第 3 章 大连市 TG 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7

3.1 大连市 TG 公司融资需求与供给分析 ................. 17

3.1.1 TG 公司简介 .................. 17

3.1.2 TG 公司融资需求分析 ............. 18

第 4 章 国内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 30

4.1 国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 30

4.1.1 国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 .................. 30

第 5 章 破解大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 40

5.1 资本积累阶段:拓宽融资渠道 ....................... 40

5.1.1 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投入 .................... 40

第 5 章 破解大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着融资困难,我们通过对比分析若干个小微企业和全面了解 TG 公司发展历程,提出了三大策略:即拓宽融资渠道策略、追求企业良性发展策略及和谐共赢策略。

5.1 资本积累阶段:拓宽融资渠道

通俗地讲,企业融资就是谁把资金拿出来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就是多方愿意、放心地把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中去。这是一个综合性策略,也是最关键的策略。作为小微企业,在破解融资问题方面,政府的直接投入与政策扶持是首要的举措。

5.1.1 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投入

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投资的份额,保证政府针对小微企业投资所占总支出的比例,为了增加针对小微企业财务力度,政府可以扩展创造基金,积极引进外资对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的资金,提供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政府财政投入要增加集合度、显露度以及相连度,可以通过对民间资金进行汲取的途径保证效果的发挥,同时政府还应当进行深入改革,加强政策领导,逐渐形成基于企业为首,多途径、全方位的投入制度,对政府投资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促进资金使用率的提高,同时,政府的投入也应当侧重于战略性与关键性的企业项目,另外,对相应的决策程序以及监督评价机制进行完善,保证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投入,通过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全球化、信息化的机遇与金融危机的挑战,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话题。通过对 TG 公司的实证研究,本文从理论与实践意义上展开讨论,探索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策略,形成一些结论。

第一,小微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困难,并逐步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第二,小微企业融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小微企业受关注程度不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大,融资环境不佳;小微企业规模小,可信度不高,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缺乏必要的认可度,融资比较困难;小微企业受外界干扰多,投资风险大,融资渠道不畅。

第三,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有策略的。企业融资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企业的融资过程。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将企业融资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时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发展中期的资金追加阶段、成熟时期的股东分红盈利阶段。文章根据小微企业的短、小、活、脆的特征,提出了三大策略,即拓宽融资渠道策略、追求企业良性发展策略及谋求实力提升策略。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通过一年多的文献检索、调查取样、实证分析、策略思考,让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沉下心来,多学习、多思考、多分析,就会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提升。但也清晰的知道该主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理论学习还必须加强,探究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首先,研究的样本不大,收集的数据来源还不多,代表性是否强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中,采用的是 TG 公司的相关数据,但不一定能反映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其次,本文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不足,部分论点还需要实践来检验,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加上笔者文献资料收集不足,论文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笔者将继续关注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六:AHT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我国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从企业档案管理来说,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使得档案活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对社会的影响有所扩大,另一方面,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出,如电子档案储存介质的不稳定、档案保护技术的过时、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等,都使得企业档案信息保护更加复杂,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社会暴乱等事件的影响,这些都将导致档案遭受巨大的破坏和威胁。因此,档案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建设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

针对档案管理中如此严峻的安全问题,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于 2010 年 5 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全社会都要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必须自始至终把档案的安全工作放在档案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把档案安全当作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同时他还提出“建设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战略任务。这反映了在档案的“三个体系“建设中档案安全重要性的提升,也说明了档案安全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后 2014 年 5 月,由《中国档案报》刊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简称“两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从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对重要档案实行异质和异地备份保管、对档案保密的保管条件进行改善、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以及对档案安全执法监督力度的加强等几个方面,着重提出了“建立健全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此外,2015 年 12 月,现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关于“十三五”时期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强化档案安全保障,从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维度入手,大幅改善档案安全基本条件,建立健全档案安全防范体制机制,实现档案安全高效化”。由此可见,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十分关注档案安全工作。国家所颁发的档案规章制度、《意见》和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如;温家宝)和国家档案局局长(如:杨冬权)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在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论文通过对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影响因素及安全体系建设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采用 SWOT 分析等方法,既可以清晰认识影响该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的因素,又能揭示档案信息化安全因素之间的联系。

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拓展,试图探索一个具有创新性的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并提出实现其安全体系建设的途径,及时掌握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 AHT 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全面促进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政府已经颁布了诸多有关档案管理的办法,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最新)》是我国档案的最高权威,《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和《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则是作为档案工作的行为准则。因此,论文提出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将档案安全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通过分析影响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既可以在理论上引领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建设,也能够丰富档案学学科的内容。

(2)现实意义

档案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并又上升为理论且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应用性学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工作,则离不开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构建的研究。一直以来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问题都是档案界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档案信息化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企业档案信息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发生改变。为此,论文试图通过对 AHT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期为开展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以及有效的防范企业档案安全风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

第 2 章 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档案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2.1.1 档案信息化的含义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前提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管理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工作统称。这也意味着,将原有的以档案实体为重心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向新的以档案信息为重心的档案管理模式。目前,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当前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

2.1.2 档案信息化的特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实施档案现代化建设以及档案信息化战略的推进,将促使档案管理活动由原有的纸质载体形式向档案资源电子化形式发展,而档案信息化管理也由档案的纸质管理方式向档案的信息化现代管理方式发展。档案信息化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档案信息化的内容与载体形式

计算机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变的非常容易。传统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信息采集与存储的成本过高。此外,与传统信息技术环境相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信息采集的内容有逐渐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以电子化、多媒体化存储的信息形式成本比较低廉,所占用的空间很小。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便于加工、利用档案信息,同时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2、档案服务方式与共享形式

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支撑下,档案信息化能够使我们及时获取资源以及提供便捷的服务。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下,档案信息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进馆查阅、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归档形式受因特网的发展也发生改变,支持 offsite 和在线归档等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档案信息。

3、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标准

各种档案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实现的前提,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

2.2 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内涵及目标

2.2.1 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它产生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然而,不断增加的信息量和档案信息丢失和泄漏现象的发生,使不少档案管理人员及学者认识到建立档案信息化安全系统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环境建设等等,而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安全体系建设的因素很多,因此不仅需要提高技术措施,还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2 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

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曾在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下几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一是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二是要全面提升各个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三是要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只有在确保这三项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推动全国档案事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随后张美芳等人也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四项有关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其一目标是实现整体化发展,进而打造社会化的档案安全保障发展平台;其二是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其三是有利于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四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化的道路。

........................

第 3 章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分析 .......... 19

3.1 AHT 企业及档案安全管理概述 ......... 19

3.1.1 AHT 企业概况 ............ 19

第 4 章 基于 SWOT 分析的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构建 .................. 36

4.1 SWOT 分析法的理论概述 ......... 36

4.2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 SWOT 分析 .......... 37

第 5 章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实施的途径 ................. 59

5.1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评价 ................... 59

5.1.1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满足安全需求 ........... 59

第 5 章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实施的途径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是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章所构建的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只是结合目前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建立的。为此 AHT 企业在建设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适当的进行调整,这样既能够实现其实用性又可以达到可操作性,符合科学实用的原则,同时又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5.1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评价

一般而言,体系评价就是按照确定的目标,在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测定被评价对象的有关属性并将其变为主观效用的过程,即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体系评价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事先评价、中间评价、事后评价及跟踪评价等,按照内容可分为:技术水平评价、体系性能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等。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等。通过对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评价,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提高该企业档案安全管理水平,推动该企业档案信息化健康发展。

5.1.1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满足安全需求

文章所建立的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是根据该企业当时档案安全存在的问题的实际情况,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而建立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安全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 AHT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需求。但由于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所建立的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内容和实施途径,也将需要随之发生变化,所以,文章所探索的实施途径只是当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结果,因此,所建立的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可以为 AHT 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迅速崛起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不断产生,从而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然而,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为档案信息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档案安全带来了诸多威胁。加上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的频发,档案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套安全体系来作保障,而企业档案作为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组成部分,一旦遭到损坏,将会给国家的档案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我们当前的当务之急。

文章在这个大背景下,以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为实例,以 AHT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构建为研究主题,从贯彻杨冬权局长关于“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为出发点,整体上把握 AHT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思路,在风险管理理论、前端控制理论、全程管理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指导下,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探索了 AHT企业档案安全体系构建问题。

首先对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档案信息化及安全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和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采用文献研究法、因素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 SWOT 分析法,对 AHT 企业目前档案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指出了 AHT 企业档案安全面临的挑战,引出了 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再有,通过对AHT 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 SWOT 分析,针对该企业目前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充分发挥该企业的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克服企业的劣势,规避外部威胁的战略思想,分别从档案意识、档案标准规范、档案基础设施、档案管理制度、档案防护技术、档案人才队伍、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全程监管等方面,构建了 AHT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模型。还有,为保证 AHT 公司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实施,文章从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安全运行机制、建立全程管理机制、建立保障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七:基于精益生产的NP公司物料配送优化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相关统计表明,很多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物料管理成本较高,占据了大量的制造资金。SANDVIK 的权威统计数据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SANDVIK 的统计显示制造型企业目前的物料管理费用占到了制造成本的 14%左右,其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物料缺乏造成生产停顿、物料库存不受控、生产线寻找物料时间过长、物料管理不得力等。可见,企业生产线物料配送是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十分关键。然而很多的企业却不重视对生产物料配送管理,引起了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使生产物料配送成为企业的发展的瓶颈,限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和提升。

NP 公司是加拿大 PW 航空发动机公司与中国 NF 有限公司的合资经营企业,于 1998 年4 月正式成立。经过 15 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其母公司在中国市场乃至亚洲市场最为重要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是 PWC 全球生产运营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环链。

近几年,公司经历了激烈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公司股东股权变更;水、电、风、气关联交易价格成倍上涨等。2008 年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飞机主机厂订单锐减,对飞机发动机需求直线下滑,发动机销售利润下跌的影响。目前又面临内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阶段的变化,公司内部质量事故频发多重阻碍。NP 公司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尤其是,NP 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企业生产利润和利润率连年下降,零部件交付一度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运用精益生产理念,根据 NP 公司产品品种多,批量小,周期短的特性,为其生产物料配送各环节提供优化措施,从而有效提升 NP 公司的企业竞争力。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文章选择 NP 公司的生产线物流配送管理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在物料配送管理项目中运用精益物流生产的思想,帮助公司提高运营资产使用效率、缩短采购周期、降低库存、消除浪费、加快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企业生产离不开生产物流的支持,生产物流是企业生产环节的重要增值活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生产物流对企业的重要作用。生产线物料配送是生产物流的主要内容之一,保证着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产品的质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包括 NP 公司这种来料加工型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物料配送对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如何将精益生产的思想应用到制造型企业的内部物料配送中,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伴随着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本土航空制造企业科研生产需要的零部件采购、工具采购、进口原材料采购也与日俱增。采购和生产现场物流供应链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已难以适应我国航空制造业生产和不断降低成本的要求。本文主要对NP 公司的物料配送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 NP 公司物料配送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降低物料配送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浪费,对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第 2 章 精益生产相关理论基础

2.1 精益生产的概念

随着市场需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之前很多企业采用的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开始不适应企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针对这一问题,对日本“丰田 JIT(just in time)生产模式”进行了探究,最终提出了精益生产这一全新的概念。精益生产理论的形成是时发表展的产物,是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 JIT 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制造模式。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也就是企业要在正确的时间,利用正确的生产资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该有效益。

精益生产方式的产生符合了当时日本市场对汽车“多品种、少批量”的需求特点,同时也可以有效化解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苦境。精益生产方式最早应用的是丰田佐诘相,随后经过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推广和完善,到 20 世纪 60 年代才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体系。

精益生产追求“零库存”;追求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产品的“零缺陷”;追求消除生产过程的所有浪费,实现生产的“零浪费”;追求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应对;追求均衡化生产;追求精简、有效的管理组织结构。精益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根据精益生产的形成和内容,文章将精益生产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为满足市场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组织框架、管理方式、人员配置、生产安排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消除生产中所有的不必要的浪费,最终实现准时化生产的生产方式。

.......................

2.2 精益生产的原则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思想,核心内容就是要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浪费。精益生产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应该遵循五大基本原则: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和追求完美。企业在推行精益化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着五大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只有坚持五大基本原则,才会让精益生产方式在企业中的应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确定价值。确定产品的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关键点,所谓产品的价值就是产品对顾客的意义,是一种主观的概念,应该有顾客来加以确定。

(2)识别价值流。所谓价值流是指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那些可以增加产品价值的所有活动。识别价值流可以确定哪些生产活动是增值部分,哪些生产活动是非增值部分,通过判断,可以消除生产活动中不必要的、非增值的生产活动。

(3)价值流动。在确定了价值和识别了价值流之后,消除了浪费活动,然后应该对那些可以创造价值的活动进行重新安排,使得价值活动流动起来。因为精益生产思想强调“动”,认为停滞皆是浪费,所以价值活动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到达效益最高。

(4)需求拉动。很多的企业都是先预算,提前生产,然后将产品推销给顾客,这种方式并没有完全考虑顾客的需求。所谓需求拉动是指企业真正按照顾客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多样化产品的能力。

(5)尽善尽美。精益思想强调生产过程中必须时刻要消除浪费行为,要求持续改进。企业要不断发现生产过程中那些设备浪费、等待浪费、材料浪费、人员浪费等浪费情况和活动,持续改进,朝着尽善尽美的终极目标发展。

.....................

第 3 章 NP 公司物料配送的现状及问题 ............ 15

3.1 NP 公司简介 .................... 15

3.2 NP 公司物料配送现状分析 .............. 16

第 4 章 基于精益生产的 NP 公司物料配送优化措施 ................ 28

4.1 物料配送模式的优化 ..................... 28

4.2 物料配送计划的制定 ........................... 29

第 5 章 基于精益生产的 NP 公司物料配送的优化实施 ................... 39

5.1 NP 公司物料配送优化的实施评估 ............... 39

5.1.1 直接效益分析 ........................... 39

第 5 章基于精益生产的 NP 公司物料配送的优化实施

在第四章优化措施的基础上,为验证优化措施实施的有效性,本章对 NP 公司物料配送优化措施的实施进行了评估,并为使优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更加顺畅,本章为 NP 公司物料配送的优化实施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5.1 NP 公司物料配送优化的实施评估

5.1.1 直接效益分析

(1)库存交付周期明显下降

在对 NP 公司的物料和生产库别进行合并改善后,发现大大缩短了物料的在库等待时间,降低了库存的交付周期时间(L/T)。表 5-1 是 NP 公司组件生产库别优化前后的 L/T对比。

可以看出,在对 001 库和 002 库进行合并后,物料 L/T 由原来的 128 小时缩短到 101小时,节约了 27 小时;由于跳过了 005 库,物料直接从 002 库发往生产线,005 库至组件线 L/T 由原来的小时缩短至 5 小时,节约了 6 小时。总体上,整个物料 L/T 从原来的184 小时缩短至 151 小时,时间降低了 33 小时,下降比例达到了 17.9%,这明显降低了物料的在库等待时间,同时节约了仓库的管理成本,避免了物料配送过程中的浪费。

(2)仓储空间和生产人员有效地缩减

NP 公司库别的合并,有效地缩减了仓库的面积,通过将 001 库与 002 库的合并,001库的原有 1873 平米的仓库面积得以释放,整个仓库面积下降了 11%,这为 NP 公司库存管理大大减轻了负担,同时,缩减的仓库面积可以被用作其他的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

第 6 章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精益变革是保持公司生产运行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和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精益思想演变成了一种综合贯彻公司战略的生产运行管理机制,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处于决定制造型公司竞争能力的核心位置。

本文综合运用精益生产理论,对 NP 公司实际案例进行全面剖析,认为改善物料配送流程是公司提高产品流动性、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库存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提高制造型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工具。通过研究文章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文章将精益生产思想引入到企业物料配送管理中,丰富了生产物流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文章通过对 NP 公司物料配送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了公司目前物料配送存在的物料配送模式不合理、物料配送计划缺失、仓库管理不科学、生产浪费严重、生产布局混乱、物料配送自动化程度低等五大问题,为全文精益化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文章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 NP 公司物料管理优化措施的实施进行了评估,发现实施后,可以对 NP 公司生产产生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包括库存交付周期的下降、仓储空间及生产人员的缩减和现场物流管理效率提高;间接效益包括产品质量提升、改善氛围提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第四,文章最后还为优化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举措,保证公司物料配送优化措施的有效实施,包括落实员工工作,加强员工培训、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激励和重视时间及环境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八:FS在线旅游服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2010 年以前,FS 公司是一家纯粹的垂直搜索公司,主要以 CPC 点击收费为主。那时 FS 公司的商业模式依赖于流量,前期采取的竞争战略是靠比较低的分成率,吸引更多的供应商接入平台,提供更多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当 FS 公司的分销渠道成为供应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后,FS 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随之提高了分成比率。2010 年 7 月,FS 公司面向消费者正式推出了自有的交易系统 TTS(Total Solution,后来改作 SaaS),其优越性在于无论消费者买哪个供应商的产品,在 FS 公司网站都能完成交易,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非得跳转到其他的代理商网站。通过 TTS 系统,可以提供交易和存货管理,使得 FS 公司也可以发展OTA 模式。FS 公司作为一家平台型公司,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渠道,自营模式的推出和供应商之间的直接竞争,导致竞争对手的多次抵制。尽管如此,OTA 模式在 FS 公司收入中所占比重依然逐渐提高,作为搜索比价平台,目前 FS 公司直签酒店数占比高达总数的 51%,直签酒店规模已经超过了 OTA 竞争对手携程和艺龙。FS 公司是行业的佼佼者,业绩十分突出,在国内保持着行业领头羊的地位,但与外国同类公司相比,无论在网络技术、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以及网络整体营销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目前,新一轮网络经济竞争战已经打响,FS 公司要想继续保持国内已有地位,缩小与外国同类企业之间的差距,就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网络经济的良好时机,积极探索加快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

1.1.2研究意义

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尚处在起步期,占整个旅游市场只有 10%左右,未来前景广阔。运用战略管理理论,结合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法,剖析 FS 公司的经营现状、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竞争战略,是传统管理理论分析新生代互联网企业的一次尝试。互联网企业有别于传统企业,在于其运用了网络的工具,开辟了行业的蓝海,像本文中的 FS 公司,它并没有景区、酒店、机票等传统旅游市场的资源,它通过互联网自创垂直搜索模式,聚合了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旅游产品,颠覆了传统旅游行业模式。但新的模式并没有颠覆企业经营的规律,FS 公司和其它 OTA 公司如携程、艺龙的竞争仍是在运用低成本、差异化、集中化等竞争战略,所以传统管理理论是依然有效的。

本研究不仅对 FS 公司提升业务价值,促进 FS 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对 FS 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也对其他同类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

1.2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全面、准确滴分析

FS 公司业务现状、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运用外部环境PEST 分析法和行业竞争结构“五力”模型分析法,分析 FS 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结构,总结归纳出 FS 公司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同时从用户群体、产品和服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企业品牌形象五个方面深入地分析 FS 公司的内部资源,总结归纳出 FS 公司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运用管理理论和 SWOT 矩阵分析方法,结合 FS 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有效的企业竞争战略,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1.2.2研究内容

本文以研究在线旅游网络平台企业竞争战略为主线,以企业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分析为切入点,结合典型的在线旅游网络平台企业——FS 公司运作实践,寻找 FS 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措施。通过研宄,期望能为同类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具体研究的内容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

(3)FS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FS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5)SWOT 战略选择矩阵,FS 公司的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具体的实施措施。

.......................

第2 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在线旅游

所谓在线旅游,是指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了旅游产品或服务后,通过在线或电话预订酒店、机票、门票和车票等旅行产品或服务的一种经营方式。这里所说的电话预订,是指消费者查询在线旅游服务网站所提供的旅游信息后,再与运营商设立的呼叫中心联系并确认后的明确回复。在线旅游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门店销售,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的覆盖力,一方面可以帮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旅游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快捷、便利的在线预订服务,具有交易成本低廉、服务专业、企业与消费者互动便捷等方面的优势,正成为推动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线旅游除包括利用网络平台查询旅游路线及预定旅游产品或服务外,还包括供应商利用网络为消费者提供的旅游过程或旅游经验的分享、旅客之间的互动等,具体来说,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一是游前准备。包括旅游地的天气查询,目的地的挑选,洒店、机票、车票、租车和各种娱乐设施的预定等。二是游中互动。包括消费者利用网络平台在线查询旅游景点、购物点或美食等。三是游后分享。除网站聘请的专业人士和游客撰写的旅游点评外,还包括游客旅游经验和体验的分享等。总的来说,在线旅游实际上是旅游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体,用“在线”来为“旅游”服务,由此而产生了一个崭新的服务业态。

与传统的旅游服务业相比,在线旅游服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便利性。旅游是一种体验式的服务行业,只有当消费者完成了所有的行程之后旅游才算结束。在线旅游服务与传统的旅游服务相比,它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世界各地旅游产品或服务信息,运营商完全可以做到全天候地为消费者服务。

(2)整合性。根据产业链理论分析,从整体上讲,在线旅游服务是整个在线旅游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只有整合好在线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才能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不断地推陈出新,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3)交互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在旅游前一般都无法了解到全部的旅游信息,但互动性较强的服务平台却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可在线浏览旅游信息、产品介绍和他人的先行体验外,运营商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具有视觉和听觉功能,甚至是具有 3D 效果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

........................

2.2 企业竞争战略概述

2.2.1企业战略三层次理论

相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其战略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企业战略。即总体经营战略,是指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依托企业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出合适企业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常见的有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加强型战略和收缩型战略等。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及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对企业战略制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第二个层次为竞争战略。即业务层次战略,它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的约束下,用来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计划和行动的战略,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服务的战略。竞争战略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既定的行业或业务领域内,经营单位如何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首先必须考虑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及产业竞争结构等;然后确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竞争者无法模仿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应该采取的竞争战略;最后把战略实施的效果与既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的结果对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制定出相对应的保障措施。

第三个层次为职能战略。是第一个层次的战略与第二个层次的战略在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最终体现,它是企业战略与企业职能部门之间连接的纽带与桥梁。从根本上说,第三个层次的战略是一种企业职能战略,是各职能部门之间在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上的协同、配合与实施,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技术研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等等。

2.2.2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

迈克尔·波特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把产业组织理论具体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分析之中,从影响产业竞争结构的五种力量入手,考察行业的竞争状况和盈利能力,并提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的战略选择,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和刊发广告等环节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在整个行业中达到成本最低的企业战略。这一战略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就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赚取超额利润,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抵御产业竞争中的五种力量。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和控制各种成本因素,有效地降低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价值链的改造,省去一些需要付出较高成本的价值链活动。此外,成本领先战略需要建设的是成本导向型的企业文化,需要准确把握各种成本驱动因素,形成低成本所需的能力和资源,并建立健全严格的成本管控体系和管控机制。

(2)差异化战略。又叫做标新立异战略,是指企业针对规模较大的市场,通过提供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差异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这一战略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就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赚取超额利润,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抵御产业竞争中的五种力量。实现这一战略有多种方式:品牌形象、客户服务、技术特点、经销网络、外观特点等等。最为理想的是企业能使自己同时在几个方面都做到差异化。必须强调的是,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成本,但在这个时候成本已不是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事实上,实施差异化战略可能与抢占市场份额发生冲突,两者不可同时兼顾,在差异化战略推行过程中,企业往往伴随着高成本,有时即便所有顾客都知晓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独特之处,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顾客都有愿望或能力支付企业期望的高价格。

......................

第 3 章 FS 在线旅游服务公司竞争战略外部环境分析 ......................... 14

3.1 FS 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14

3.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14

第 4 章 FS 在线旅游服务公司竞争战略内部资源分析 ......................... 25

4.1 FS 在线旅游服务公司概况 ................ 25

4.1.1 公司简介 ...................... 25

第 5 章 FS 在线旅游服务公司竞争战略的构建 ............ 35

5.1 SWOT 战略选择矩阵 ................ 35

5.2 FS 在线旅游服务公司的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 ........... 36

第 5 章 FS 在线旅游服务公司竞争战略的构建

5.1 SWOT 战略选择矩阵

通过运用 SWOT 矩阵对公司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有助于 FS 公司扬长避短,避开未来的竞争威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和竞争战略理论,分析了 FS 公司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以及 FS 公司的内部资源,并对 FS 公司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作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 FS 公司如何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也作了比较细致和全面的论述。通过研究分析,笔者提出以下结论:

(1)在线旅游服务企业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但 FS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抓住当前和即将来临的机遇,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竞争战略,并辅之强有力的实施措施,就能使 FS 公司在激烈的、多变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FS 公司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必须真正从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购买需求和交流需求出发,坚持差异化和集中化的竞争战略,不断培育核心能力,研发核心技术,创新经营模式,聚焦服务范围,改进服务内容,讲求营销策略,解决供应商和消费者在网络搜索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方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多业务运营”模式仍将是 FS 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差异化竞争战略将是 FS 公司的主要竞争战略,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FS 公司应该在坚持多业务运营和差异化竞争战略同时,并辅之以集中化的竞争战略,以垂直搜索为核心,推动业务的多元化,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市场地位。

本文是在研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对 FS 公司的调研撰写出来的。受研究条件和笔者学识的限制,就总体而言,本文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不足,部分论点还需要实践来检验,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在线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比较少见,加上笔者文献资料收集不足,论文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笔者将继续关注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九:ADBC政策性银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以苏州市分行为例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前时代的竞争主要是优秀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实现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市场的发展、技术的创新、组织的变革、人员的流动,时刻冲击着中国企业,如何去获取、领导和发展优秀的员工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所在。

员工绩效考核是参照企业员工所在职位的岗位职责,运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其对企业的整体贡献进行评价和考核。对企业整体而言,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设计良好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引导,可以为人力资源提供管理依据,从而改善企业反馈机制。对员工个人而言,良好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可以评估每位员工工作表现的优异或不足,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鼓励,为表现欠佳的员工查找不足,客观上为公平合理地酬赏员工提供依据。

银行业是一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与现代银行运作和发展相适应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已成为当代银行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银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各银行间基础业务的差异性逐渐趋于微小,国内银行间在资源、业务特色、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以其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优良的服务和卓越的管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当前竞争中,人才资源是中外银行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银行提升其他竞争优势的基础。中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对各类金融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来支撑全面铺开的网点以及满足继续扩张的需要。而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我国,快速占领国内资源和市场,“全球金融,本土智慧”的模式决定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当地招贤纳士,并且以高薪吸引中资银行方优秀金融人才。银行内部人才的流失,带动了客户群体的不断变迁,对银行意味着资源的流失和发展稳定性的缺失。因此,制定良好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稳定人才,是银行保持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优势地位的必要条件。

ADBC 银行是国家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棉购销政策和保护促进“三农”发展。ADBC 银行的性质虽为金融企业,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参考事业单位,具有比较浓重的行政色彩,工资中与业绩挂钩的部分很大程度上被固定化。员工队伍中普遍存在出勤考核不严格、员工倦懒怠工、疏于业务技能、考核形式化的现象。因此,ADBC 银行亟需一个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顿现状,起到振奋士气,提高整体绩效的作用。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层次结构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讨论了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其次对于 ADBC 银行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现行绩效考核方法的弊端进行阐述,分析了进行绩效考核改革对 ADBC 银行的意义。主体部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 360 考核法和 KPI 方法,设计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最后阐述运行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所需的保障措施,并讨论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专家和学者已有的研究,结合ADBC 银行的实际情况,设计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1 通过图书馆资料查阅、知网期刊查询、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数据及资料,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结论和实践经验。

2 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 360 考核法和 KPI 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模型。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设置考核指标并计算得出指标权重,最终设计出具有政策性特色的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1.2.3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绪论,讨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层次结构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阐述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介绍已有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研究理论,并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描述了 ADBC 政策性银行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 360 考核法和 KPI 方法,设计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第五部分提出了实施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法需要的保障措施。

第六部分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展望及不足之处。

论文层次结构如下图 1-1 所示。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绩效考核相关理论

2.1.1 绩效的涵义

从定义来说,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时间段内,个人或群体可描述的工作行为或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以及组织结合个人或群体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完善,从而预计其在未来的工作时间内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

绩效是“绩”与“效”的结合。“绩”是指业绩,也就是组织的业务发展目标。组织有自己的目标,以银行为例,长期的目标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走向国际等,短期的目标有完成一定存贷指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利润等。组织要确保组织内部遵循完善的流程工作,并向已定的目标前进。“绩”包括两部分,第一是目标管理,即要求员工个人、部门与组织目标一致,实现目标或超额完成目标给予奖励。“绩”在目标管理的体现就是奖金、提成、效益等。第二是职责要求,即对员工的日常工作提出要求,形成完善的工作流程,如客户开发、贷款审批、分析报告等。“绩”在职责要求的体现就是工资。“效”是指效率,体现了组织的纪律、效果、品质等方面。组织对于遵守规章制度,品德优良的员工给予荣誉和肯定,比如表彰、颁发奖状等。

2.1.2 员工绩效考核的涵义

员工绩效考核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时间段内,公司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整体目标,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制定清晰明确的考核指标。通过考核,使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效率进行全面的衡量,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及努力程度。管理者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将其与薪酬管理、职位变动、培训发展相挂钩,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整体绩效的目的。

员工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及组织架构来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其次需要根据组织阶段性战略目标和被考核人员岗位职责来确定考核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考核评价标准;最后要将考核结果充分分析和运用,表彰先进,惩戒落后,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升职、解聘和薪酬管理的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来增强企业整体发展实力和持续发展力(图2-1)。

..........................

2.2 文献综述

2.2.1 已有研究

针对银行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法,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的银行也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经济环境和不同的定位,形成了各自的员工考核方法。具体研究简述如下:

1 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由于组织管理架构、业务发展重点以及整体定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潘光伟认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较大,机构层级较多,员工人数众多,对不同层级采用不同的员工绩效考核法。对总行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法将个人业绩表现视为考核重点,根据其岗位的不同,设置与机构业绩挂钩的不同权重,制定员工行为评价量表,指导岗位行为考核评价;对一级分行的员工绩效考核参考总行员工考核指标,更强调业务种类中细分业务的绩效情况;对二级分行的考核中,管理类岗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以组织绩效为主,辅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素质考核;专业类岗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以个人绩效为主,参考所在部门整体绩效;销售类岗位员工绩效考核以销售业绩为主要指标,辅以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考核。徐学军认为股份制银行在经营的规模上无法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因此其更注重突出自身经营特点,以业务特色吸引客户群体。其主要采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考核指标类别包括财务维度(销售增长率、生产力提高率、长期股东增值率)、客户维度(产品和服务、银行形象、存贷款比率、客户增长率)、内部流程维度(客户管理、运营管理、制度管理)、学习与成长维度(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根据员工岗位职责不同,将考核指标类别分解到个人关键绩效指标,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及标准,从而将银行整体战略目标贯彻到每一位员工。

2 国有四大行根据业务侧重点的不同,采用具有本行特色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李卫总结了中国银行员工绩效考核方法采用从上之下的形式。总行对省行按条线进行业绩考核,省行对二级分行根据部门分别考核,个金部门、公司部门、会计部门、内控等部门分设指标,按比例进行综合考核。二级分行对支行的考核在上级行总体考核办法的指导下,根据不同行的金融环境、业务规模等条件分设任务指标,从人均利润、利润总额、贡献度、增长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13]。邱智勇认为中国农业银行对普通员工的绩效考核以年度考核为主。各部门通常将全行总任务进行分解,区分不同岗位进行考核。全行统一于年初(通常于 1 月上旬)对员工进行上一年度的绩效考核,每位员工由所在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分别进行评分,将结果进行加权得出综合评分(前者占 60%,后者占 40%)。考核结果如何与效益工资挂钩,由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万翔叙述了中国工商银行员工绩效考核法主要采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事件法”,考核指标包括存款、贷款、信用卡发放数额、中间业务、发展理财金卡客户数量、发展牡丹白金卡客户数量、债券发行量和自动取款机日均交易量等多种考评指标。其认为工商银行绩效考核方法有效引导了员工行为,对银行整体绩效提高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缺点是产生了部分经营机构为盲目追求指标而虚假存款、中间业务虚假宣传、任务指标拆分不合理的现象。蒋迟描述了中国建设银行的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

第 3 章 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现状与问题分析..............13

3.1 苏州市分行的基本情况.......................13

3.2 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的基本情况................14

第 4 章 苏州市分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设计................20

4.1 设计目的及原则................20

4.1.1 设计目的...............20

第 5 章 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的保障措施..............40

5.1 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的组织保障................40

5.2 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的制度保障.............41

第 5 章 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 ADBC 银行业务职能范围的调整,ADBC 银行内部自身的经营考核也需要由粗线条考核逐渐向精细化现代银行考核机制过渡,实现由计划指标考核向目标导向性考核的根本转变。建立全面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人力资源变革中及其敏感和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部分。一个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策划和规划,需要得到组织、制度、沟通和系统上的支持保障,需要得到员工对绩效改革目的和意义的认可,共同推动意识和行动的改变。

5.1 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的组织保障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绩效考核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下,应设立专门的绩效考核团队,对考核指标设立、权重设置、标准规定、考核评分和结果汇总负责。绩效考核团队由常设人员和非常设人员组成。常设人员包括市行信贷部门主管、副主管、执行业务经理、支行信贷主管、副主管。非常设人员包括所有信贷人员。在不同的情况下,绩效考核团队的组成人员有所不同:

1 在考核指标制定、权重设置、标准规定以及各项考核内容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所有常设人员和非常设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制定,由主管人员对考核的总体目标进行把握,由普通信贷员工对与自身工作内容相关的考核指标进行合理建议。汇总各方意见,可以避免主管人员独断专行,让信贷人员对考核内容和指标充分认可,也可以保证考核内容与银行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避免由于职位不同而产生的对考核指标理解的偏差和不合理现象的出现,使得考核设置合理有效。

2 在日常考核中,绩效考核团队由常设人员和部分非常设人员构成。常设人员参与每一期考核,非常设人员以十人为一组进行轮换。举例来说,在某月对 A 信贷人员进行考核时,绩效考核团队包括常设人员,即市行信贷部门主管、副主管、执行业务经理、其所在营业机构的信贷主管、副主管。非常设人员包括三位上级信贷人员、四位同级信贷人员和三位下级信贷人员(如无下级信贷人员,则由五位上级信贷人员和五位同级信贷人员组成非常设人员团队;如无上级信贷人员,则由五位同级信贷人员和五位下级信贷人员组成非常设人员团队),每个考核期,非常设人员由十人一组进行轮换。轮换制度一是充分参考主管、上级、同级和下级同事的意见,做到全面监督和考核;二是避免全员出动造成的资源浪费,人员过多、过程冗杂会降低考核效率,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银行经营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DBC 银行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需要采用科学的、符合 ADBC 银行实际业务特色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以达到提高整体绩效,增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目的。

本文以 ADBC 银行苏州市分行为例,针对人数最多的信贷人员群体,首先分析了现行采用的“四卡联动”绩效考核法存在的弊端。其次,本文借鉴了有关绩效考核的理论和文献,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关键绩效指标法和 360 考核法,确定了信贷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法和内容。考核指标方面,本文根据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特色,设置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奖励四项一级考核指标和 30 项二级考核指标,并通过绩效考核团队讨论,确定了考核指标的权重。考核标准方面,本文根据平均绩效要求,针对各项考核指标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标准。考核主体方面,本文根据考核主体对被考核人员和考核标准了解程度的不同设置权重,做到考核的客观公平。最后,为了推广该绩效考核方法,本文提出了该方法顺利实施所需要的组织、制度、沟通和系统四项保障措施。

虽然信贷人员绩效考核方法在全国的推广需要耗费时间、财力和精力,但是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可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推动全行人力资源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可以为 ADBC 银行带来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实力,提高竞争力。因此,优化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是 ADBC 银行需要进行的必要改革。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十:S公司员工晋升体系完善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作为苏州这样一个外向型的城市,世界 500 强企业中已经有接近 200 家在苏州投资设厂。而根据知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 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苏州白领以 61.1 的供需指数在调查的全国 28 座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三,人才竞争激烈程度仅次于深圳和北京。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和资本的竞争,而最核心的则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想要在苏州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关键课题就是如何选对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这也是企业人才管理当中四个最为核心的方面。

考虑到企业的管理体系较为庞大,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选取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晋升体系这一培养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 S 公司现有晋升体系进行研究,结合历年的一些数据,来探讨 S 公司现有晋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点,并试图寻找改善的方式。

.....................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优秀的晋升体系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并在公司里面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机制。而作为企业来说,面对外界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如何设计一套科学有效并且适合中国国情的晋升体系,把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企业在竞争中持续发展,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作为一个在苏州落户近 10 年的外资企业,S 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经摸索出一套完善的体系。观察和研究 S 公司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晋升体系,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促进企业更好的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通过对 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可以更好的看清楚一个企业制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在后续加以改善,将会大大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第二,促进企业员工更好的发展。通过对企业的研究,也能够使员工更加清楚制度设计的目的、意义和导向作用。从而可以对自身的定位、价值和个人发展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帮助员工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三,外资企业人事体系存在的风险和防控措施。作为一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企业,S 公司的母公司 S 集团在本国提倡终身雇佣。同时,和很多世界 500 强企业一样,S 集团采用了较高标准的福利体系。拥有不同企业文化,身处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切不可一味的照搬照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简要评析

一、员工晋升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于员工的激励和晋升方面,国外已有了大量、长期、系统的研究。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和制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外资企业的一些好的方面,也进行了吸收和融合,并逐步发展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晋升体系。而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晋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基于年资的晋升机制;第二,基于绩效的晋升机制;第三,基于人际关系的晋升机制。

1.基于年资的晋升机制的研究

基于年资的晋升是将工作人员参加工作的时间长短和资格的深浅作为晋升的主要标准。其理论依据是: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技术熟练程度、对本单位所作的贡献都与工作年限成正比。因此,工资应逐年增加也越应该得到晋升的机会。

郭凤鸣,张世伟依据中国城乡移民调查数据,并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年资回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劳动力累积年资回报随年资不断上升,5 年、10 年和 20 年的累积年资回报分别为 0.07、0.27 和 1.05,高于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不同职业劳动力的年资回报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资的增长,负责人和办事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高,商业服务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低,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资回报则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方晓峰,何嘉曼认为,年资资晋升制有其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可以避免由于领导者个人的好恶或亲疏而产生的晋升不当现象,给员工安全保障感。而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其一,一个人在企业时间长短与其工作能力并不是正比的关系。资历只表明人的经历的一般自然情况,它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资历本身不是才能与贡献的象征,所以它也不能成为衡量才能大小、智慧高低的惟一标尺。其二,年资晋升既不利于吸引外单位的人才,也无助于留住本单位的人才,还会造成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坐熬年头的消极心理。

代方齐1谈到以年资的另一种表现——年资工资制度。年资工资制度作为和技术薪酬制度、能力薪酬制度制度同属于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而且它的产生历史比上述两种要早,但是在现代企业中,相对于技能薪酬制度,它的地位有些尴尬。因为企业大都淘汰了以年资为基础的工资制度,而在实行岗位薪酬制度或绩效薪酬制度或技能薪酬制度时,只将年资工资制度作为一种补充性质的工资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年资晋升制度在现代企业中,也只能是作为一种补充性质的晋升制度。

赵倩在对日本企业进行过的研究之后则得出不同结论。她认为终身雇用制,年资论酬制和企业工会等是日本企业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年资轮酬制以资历(工龄)作为提薪和晋升的基本依据,意味着职工变换劳动单位要付出沉重代价,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而长年连续工作,对企业生死相依则可获得厚酬。这一报酬形式对加深了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和忠诚度。

........................

二、S 公司整体概况

1.S 集团整体情况介绍

作为世界知名的企业集团,S 公司的母公司 S 集团与苏州结缘较早,早在 1994年就在苏州园区投资建立了第一个制造型企业,是园区最早的设立的外资企业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最近二十多年来,S 集团又陆续在苏州设立了制造、研发、金融、服务等各种行业的分支机构数十个。根据《园区月度统计资料》S集团下属公司在“工业销售收入”、“及应缴税金”等指标上一直名列前茅。

本文的研究对象 S 公司为 S 集团下属的制造型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自 2008 年设立以来,员工人数已达 3000 多人。伴随着企业的发展,S 公司的员工也在迅速成长,业务上已经越来越独当一面,公司各层级的管理岗位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本土管理者。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80 后、90 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这部分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公司人事部门的关注和了解;此外,每年春节前后的“用工荒”也成为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如何保持基层操作工群体员工的相对稳定,尽可能延长他们在公司的就职年限的同时又避免高等级操作工的出现,这些问题都成为了 S 公司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

本论文试图以 S 公司碰到这这些问题点入手,抓住员工晋升这一对员工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通过对 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的介绍、分析以及和其他企业的对比,寻找 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的改善之道。

2.S 公司企业文化及运营理念

S 集团非常重视整个公司思维和目标的同一性,以提升整个公司的向心力,并藉由各种培训传递企业文化和愿景。在日常的工作中,S 集团对公司内不同层级的员工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中也赋予了不同的任务:

高层者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倡导者及实践者,要教导下属如何具体实施、贯彻以及宣传这些思想;

........................

第三章 S 公司的整体情况介绍 ...................... 13

一、S 公司整体概况 ··················· 13

1.S 集团整体情况介绍 ················ 13

2.S 公司企业文化及运营理念 ······ 13

第四章 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分析 ....................... 23

一、S 公司与其他公司晋升体系的比较 ·················· 23

1.比较对象 H 公司与 T 公司简介 ···················· 23

2.S 公司与其他公司晋升体系的比较 ···················· 25

第五章 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完善对策 .................. 33

一、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改善方案 ············· 33

1.重新规划操作工群体的晋升体系(1 阶段) ·········· 33

2.职务晋升公开化(2 阶段) ················· 34

第五章 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完善对策

一、S 公司员工晋升体系改善方案

1.重新规划操作工群体的晋升体系(1 阶段)

作为一家制造型的公司,S 公司的操作工占比为 65.76%,平均在职年限为 2.3年。而依照 S 公司目前的晋升体系,高中(中专)学历的操作工最少需要 3 年的时间才能获得第一次晋升的机会。这就意味着,S 公司目前的晋升体系并不适应当前国情下的操作工群体,这与 S 公司的母公司 S 集团在本国所推行的终身雇佣制有很大的关系。而作为企业一方,S 公司所从事的领域对操作工群体也并非全无技术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有一些挑剔的客户也会提出诸如部分产品必须要 2 或 3 年以上的熟练工才能够进行作业的要求。因此,公司和员工在改善操作工这一群体的晋升制度这方面,有共同的意愿。鉴于此,我们重新规划了操作工群体的晋升体系:

1)业员群体从技术职中独立,设立“制造职”;

2)设立制造职专属的 Z 等级序列,从 Z1~Z5。其中 Z1~Z3 为员工凭晋升积分可晋升的等级;4、Z4 为组长和班长岗位,需要竞聘上岗;

3)将原晋升体系中 3-5 年的晋升年限缩短,其中 Z1~Z3 每个等级的晋升年限缩短为 1 年。累积工作满 3 年即有机会竞聘组长,累积满 5 年即有机会竞聘班长;

4)在 Z1~Z3 等级的晋升中,除了晋升积分外,还加入了技能认证测试,测试合格者方有资格参与晋升;

5)为避免高等级操作工的出现,将 Z5 设置为制造职的最高等级,到达 Z5 等级后,需要转成技术职或者管理职才能继续晋升。

6)对应 Z1~Z3 等级的提升,员工的基本薪资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Z4、Z5则在原 Z3 的基础上增加岗位津贴。如员工不胜任组长、班长等管理岗位,则取消职务津贴,回到原来的 Z3 等级。

.......................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通常来说,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人事方面的规章制度,一旦确定就很少会去做较大程度的改变。一方面是考虑到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法律法规并且和工会进行良好的沟通协商,这些环节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企业中的改善者望而却步。但是我们又身处社会快速变革的时期,一方面,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向着所有传统产业席卷而来;另一方面,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也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减退、二孩政策的放开、工业 4.0 的升级换代、苏州成为特大城市等等因素,都将对企业的运营乃至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首先,作为企业的运营者,特别是HR 从业人员,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让规章制度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就 S 公司的员工晋升体系而言,我们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员工的在职年限、离职情况、历年晋升数据的分析,与其他公司晋升体系的对比和员工意见的采集,大致找出了最主要的问题点——操作工群体晋升体系的改善。我们希望通过重塑了 S 公司的操作工晋升体系,让以往低层级员工“打短工”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抑制,操作工群体在企业中也可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得延长操作工群体在职年限这一企业的期待的目标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争取员工和企业的双赢。根据改善的路线图,我们将改善分为 3 个步骤来推进,1 阶段首先是操作工晋升体系重塑;2 阶段推行职务晋升公开化;3 阶段推行年度晋升专项考核体系建立、晋升公示与晋升评审委员会以及等等改善措施。通过这 3 阶段改善措施的施行,应该能解决现有晋升中的问题,使得 S 公司的人才梯队更加符合公司的期待,让合适的人去到合适的等级和合适的职位上,让真正核心的人才发挥更大真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