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新一轮的国际合作分工正在进行。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在过去的 30年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在生产制造领域,我们未能达到发达国家经过百年发展后达到的水平。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格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与国际的接轨,国内企业纷纷采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思想,期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生产制造企业物料配送的基本思想就是对生产供应中的各类物资实施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细化配送,从而达到与车间各工序生产节拍同步。物资储运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将生产所需各项物料在物流节点、车间仓库进行必要的分拣、装配、配货等作业后,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送达正确的加工工段,同时对使用完毕的各类容器负责回收、检验、入库。
制造企业生产线的物料配送,就是生产和加工的各个工位都能及时得到所需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生产线线边库存不堆积、不缺料,当原材料或零部件不合格的时候能及时更换。目前的实际操作中,物流节点的物料配送采取时需时取的方式,没有考虑配送的批量经济,生产线高效率的生产特色和低效、繁杂的物流配送的矛盾己经成为制造企业内物流的最大瓶颈之一,大大影响生产产出的效率,限制了生产线适应性调整的柔性和技术经济性的充分发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关于准时化配送和精益生产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精益生产相关方面的改进,准时化配送流程的优化,准时化配送系统的建立等内容都是研究的热点,同时,对于精益生产理念的应用、准时化配送的实施等也进一步成为学者研究的方向。以下是国内外一些主要知名学者对配送和精益生产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物流配送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总的来说,制造企业准时化配送研究领域仍不多。针对订单型生产制造企业配送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目前主要的生产管理方法有网络计划、ERP、JIT、TOC等,国内外学者对各种生产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除了上述基本方法外,一些国内外学者还针对不同应用情况提出了各种集成的方法。
S.M,Johnson 于 1954 年提出了求解生产调度最优解法则;Gavett 于 1965年提出车间调度求解的启发式算法;1992 年 Janny Leung 提出平面相邻图法,采用启发式法寻求连接各相邻部门的物流量达到最大的布置方案。Hansman(2002)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切比雪夫距离行走时间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模型。Bcrman,Kaplan 及 Shimaskn(1993)等研究了需求率与服务率是常数的生产-库存系统,在假设库房无储备时系统到达的需求要排队等待的情况下,确定最优订货量 Q。Andera 于2002 年建立了以产品通过率为目标的排队模型,评估制造企业生产水平。
与此相关的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精益生产最初来源于日本人缔造的丰田生产模式,1990 年由 MIT 的国际汽车计划小组研究撰写的《改变世界的机器》出版后,精益生产方式把原来狭义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内容扩展到了其他诸多研究领域,如精益管理信息系统、售后服务等。
第 2 章 基础理论概述
本文研究以精益生产、准时化配送的相关理论为理论背景,结合案例研究,为本文的理论背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 精益生产管理的内涵
图2-1 是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图解:
2.2 生产物流配送概述
通常情况下物流配送模式如图2-2 所示:
而对于生产企业中的内部物流配送,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制造型企业考虑到内部生产物料需求,通常情况下,生产线旁边的空间有限,只能保存少量的库存水平,按照生产的节拍持续小批量多批次补充生产线边库存。通常较大型的制造型企业一般内部有专门负责补充线边库存的部门,分工合作,以便生产的顺利进行,这相当于企业一个小型的“配送中心”。这个配送中心的运作模式如图 2-3 所示:
从90年代以来,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就已经发生了转变,逐步从大批量少品种向多品种小批量或大规模定制的模式转换,以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的管理技术不断创新,如采用 JIT、MRP、看板、MRPⅡ。目前,大部分企业还采用 ERP系统等来组织企业生产和加强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适应市场需求、客户快速反应、准时供货等方面的竞争。
第3章 RS公司物流配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9
3.1RS公司简介.....................19
3.2RS物流配送现状..............20
第4章 RS公司准时化配送系统优化设计........................28
4.1 物料库存分析与管理........28
4.1.1 物料分析..................28
第5章 RS公司准时化配送的实施步骤和效果.................38
5.1 生产需求的识别与分类.......................38
第 5 章 RS公司准时化配送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根据第四章的分析结果和优化设计理念,现对 RS 的准时化配送设计进一步的实施策略,并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对 RS 的准时化配送设计实施步骤如下:
5.1 生产需求的识别与分类
对于 RS 的准时化配送系统的实施策略设计,首先要对其生产需求进行管理:识别需求,针对需求分类。一般来说,生产需求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也称相关性需求和随机性需求:
(1)非独立需求在生产中主要是各个工位之间流水线的生产形式形成,例如生产一个中间产品 A则需要工位1生产x1 个小部件A01,工位2 生产 x2个小部件 A02 等,对于这种非独立的生产需求是没有必要去进行预测的,只需要简单的 BOM 清单即可一目了然;
(2)独立需求即与生产方式无关的需求,例如一些紧急供货订单,这些生产需求是由客户或者市场产生的。
结论与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的一体化的今天,新一轮的国际分工合作进一步细化,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环境对制造型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生产物流配送系统作为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计划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准时化生产配送系统的构建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要求之一。本文对 RS 现有精益管理模式下配送系统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配送症结所在,结合精益思想和JIT 思想,构建出以精益生产工位为中心的准时化配送系统,为同类型的制造企业生产配送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调研了 RS公司生产配送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配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第三章首先对 RS 现有的生产配送情况调研,发现其存在配送不及时而导致的生产不能顺利进行的现象,然后对调研的信息进行细化分析,主要分析了现有的配送流程、配送效率、供应商供货流程等,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2)针对问题构建了精益生产管理下的准时化配送系统。
在第四章中,本文主要是针对 RS 物料生产供应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准时化配送系统的优化设计,设计主要是围绕生产工位为中心,对线边和Y 部门物料库存进行分析,然后对配送流程进行了优化,剔除没有必要且不产生价值的作业,为配送作业设计标准化作业作为配送工作的指导依据,最后设计信息化框架对配送进行信息化管理。
(3)设计准时化配送系统的实施策略,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和分析。
为了保证准时化配送作业的有效实施,在第五章中制定了 RS 的准时化配送实施策略,实施策略制定工作中主要包括了制定生产需求的识别和分类依据,构建工位制节拍化生产,并建立简单的模型对配送数量进行了优化,采用“节约里程法”对路线进行规划,最后对实施策略进行了效果的分析和评估,验证其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本文根据工位节拍化生产管理下的物料需求特点,提出了一套准时化的物料配送方案,并对线边和 Y部门的库存进行分析和管理,建立了配送数量优化模型和使用节约里程法对配送路线进行规划,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做详细的探讨。
参考文献(略)
精益生产模式下RS公司准时化配送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精益,生产,模式,下,公司,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