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金融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85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毕业论文,本文使用 Stata14 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选取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要因子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将得到的因子带入到面板模型之中,探索各因子对债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及方向,继而得出与债务风险的作用路径与发生机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举债规模的扩大,政府偿债压力日益沉重,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着严峻的信用风险,过度举债所产生的风险累积将严重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2006 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估算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约为4 万亿元,2010 年,审计署公布的结果为 10.7 万亿元,2013 年,公布的数字合计已经达到 18 万亿元,截至 2016 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 80.5%,这些数据都表明,各级地方政府存在着大量政府债务,且规模也正在逐渐递增。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过快,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完善,由此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繁荣时期这些都可以隐藏在水下的风险,正伴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而逐渐暴露,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只能将短期问题长期化,而无法彻底解决地方政府高杠杆所带来的债务风险。
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渐渐不能匹配其巨大的财政支出,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了巨量的地方政府债务,并且举债形式多样、缺乏监管。为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我国从 2009 年开始逐步放开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政策。2011年,我国在广东、上海、浙江进行了自主发债试点尝试,并于 2014 年将"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试点地区增加到上海、江苏等全国十个省市。
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理、因子分析、面板模型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研读,分析此方面研究的现状,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包含土地出让金、人均 GDP 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分权度、市场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密度、财政缺口。研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影响,同时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研究逻辑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随着 2014 年新《预算法》的出台,从法律上明确赋予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债券的权利。一方面在政策上,地方政府通过发债来促进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正规化;另一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潜在风险暴露等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甚至社会的稳定。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举债方式不定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日益膨胀,其带来的风险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政府的经济发展是否能及时的应对债务规模的增长?为防范风险,研究地方政府风险的形成机理问题的合理性就不容置否,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提供理论基础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1.2.2 研究意义
截至 2016 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 15.32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 80.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 12.01 万亿元,两项合计,我国政府债务 27.33 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16 年 GDP 初步核算数 74.41 万亿元计算,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 36.7%,不少地方的债务率已经远超过了 100%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风险警戒线,而中国经济与许多地方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如今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已逐步展开,支持该复杂债务管理体系的风险机理研究能力严重滞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地方债务管理中重要管控部分,为了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综合全面评价和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

第 2 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回顾

2.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方面的相关文献已有许多,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研究、定性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成因分析、因素作用路径、形成机理、防范化解与管理机制方面,关于风险评估与债务限额设定方面的文献比较少。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研究,Poterba,J. M. (1997)指出政府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也会对债务规模产生影响,如果对未来预期比较乐观,则债务规模会有所增长,尤其在欧盟国家,这种关系更加明显。Holian 和Joffe (2013)搜集了 33 个新兴国家 10 年的债务数据,并对它们的政府债务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情况、投资力度、财政政策等,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适度规模需要考虑的范围。
Gang Fan, Yan Lv1 (2012)认为,如果政府成为银行贷款的主要接受者,那么公共债务会挤出私人借贷,危害金融部门的发展,影响宏观经济总产出。尤其指出金融深度较低的国家,如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原因及影响因素的阐述包含从体制、机制、预算到中央地方政府责任等各个层面。Pierre-Henri (1985)的研究指出,对于财务信息披露过程出现问题的地方政府,审计机构会出具保留意见,并要求地方政府进行财务重述,这种情况将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市场投资者开始蔓延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大大上升。
Swianiewicz(2004)专门研究了新兴市场 30 多国家 13 年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债务和债务风险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通货膨胀、国内投资者的宽度和财政管理水平。Farber. G(2002)对债务增长和经济的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通过分析欧盟和美国的地方政府债券,认为在现行的经济环境下利用税收和政府负债的增长率来研究政府性债务风险比负债与 GNP 的比值更有说服力。
........................

2.2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研究,王术华(2017)通过空间相关分析,建立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杜宾模型(SDM),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与财政支出占比、财政赤字占比、转移支付之间的关系,发现三个变量都就有空间正相关性;地方政府支出竞争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则没有,甚至有抑制作用。刁伟涛(2016)地方债务可持续性模型,发现财政支出状况、债务存量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综合决定的地方债务的可持续性风险。万晓慧(2016)利用 ARIMA 模型和 KMV 模型,研究了地方财政收入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得出当地方政府政府的债券规模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超过 80%时,债券的违约概率大幅上升。栗泽武、刘斌(2014)分析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居民储蓄余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钟柳琴(2014)把影响地方债务风险的因素分为地方财政因素、制度因素、金融因素、经济因素,关联度高影响型因素,包括地方财政收入指标和固定资产投资率;关联度为中影响型因素,包括银行贷款利率和 GDP 增长率;关联度低影响型因素,包括地方财政支出指标和金融机构存贷差指标。庞晓波,李丹(2017)建立经验递归模型,研究了实际 GDP 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和失业率对债务负担率的影响。于海峰、崔迪(2010)把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总结为,官员绩效考核而过度竞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诟病、缺乏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和控制机制、过多的融资平台和过长的行政层级等。赵丽萍(2014)通过 AHP 层次分析法,选择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新增债务违约比例,违约债务比重,利息支出占还本付息比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中间层的控制中应重点关注债务信用风险指标,以解决目前已有的债务问题;在最底层指标的控制中应关注债务率、债务余额增长率以及债务违约相关指标等。
.......................
第 3 章 理论分析.............................13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概述...........................13
3.1.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定义与分类 .......................13
3.1.2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特征 ...............13
第 4 章 实证研究与模型设计 ................................19
4.1 数据来源说明、变量选取及假设提出................... 19
4.1.1 数据来源....................... 19
4.1.2 变量选取及假设提出.................. 20
第 5 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33
5.1 面板模型 .............................. 33
5.1.1 截面时间趋势分析...................... 33
5.1.2 混合 OLS 回归 ...................... 34

第 5 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面板模型
面板数据,指在一段时间内跟踪同一组个体的数据。它既有横截面维度(n 位个体),又有时间维度(T 个时期)。通过上节的因子分析将八个具体的变量归结为描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三个变量指标,分别是收入消费、财政投资、经济发展,使得原本不可观测的因素得到了量化。下面将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这三个因素对债务风险的作用效果。
本节的内容安排为:首先给出债务风险的时间趋势分析,观测其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混合 OLS 模型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回归关系描述,接下来分别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估计,并通过其相关的统计量分别判断固定效应模型与OLS 模型的差异情况以及随机效应模型与 OLS 模型的差异情况,最后通过豪斯曼检验来对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选择。通过三个检验可以判断不同模型两两之间的差别,最终确定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在确定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的情况下继续考察加入时间固定效应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显著性。最终给出最佳的模型选择。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改善财政分权制度,避免单一 GDP 指标评价标准
我国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错位,没有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进行合理划分,要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就必然需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例如,税收征收、税收减免、增税或减税、税率变动等。税收立法权的归属至关重要,如果权力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就会缺乏积极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税收制度的完善。
地方财政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为补充的财政体制,才能争取更多的税收相关权力,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模式。中央和地方要有效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和财政权力,地方政府需要独立负责还债,中央政府负责相应的财政和行政事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大于财政权力的问题。
避免单一 GDP 指标评价标准,因为衡量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应该根据地区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人民生活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价,比如可以将“城市化进程”和“居民消费水平”纳入地方政府的综合评价体系中,以反映经济发展的成果,保证评价方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提高偿债意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