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学毕业论文,本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对其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本人首先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及实证方法,随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行为分析其特点、动因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选取合适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理念再度被全世界广泛认可,各国政府对本国金融业的加速放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的国际化发展。银行业实现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海外新建分支机构(绿地投资),二是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相对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能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可以突破某些国家对外资银行新建机构及经营业务的限制,并获取目标公司已有战略性资产,有利于获得杠杆效应、发挥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随着跨国并购相关理论及实践的日益成熟,跨国并购显然已成为当今银行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在欧洲货币市场增设分支机构标志着银行业正式走向国际化。20 世纪 90 年代,欧美银行并购掀起了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国际银行业并购如火如荼。1998 年,国民银行和Barnett 银行、美洲银行合并形成美国银行。同年,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成立花旗集团,并购金额高达 1400 亿美元,花旗集团成为当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1999 年,德意志银行宣布跨国收购美国信孚银行,两者合并之后资产达到 8300 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际银行集团。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银行间的互相并购愈演愈烈,形成了众多“超级银行”。2000 年,大通曼哈顿公司与 JP 摩根公司宣布合并为 JP 摩根大通。2004 年,JP 摩根大通与第一银行达成 580 亿美元的换股合并。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规模和金额不断扩大,国际银行业已呈现拼规模、拼市场的残酷现状,跨国并购案例已不再是偶尔之举。合并重组后的银行成为规模更大、竞争更强的国际银行为全球市场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已成为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上世纪 80 年代,西方学者开始研究银行跨国并购问题,大多从银行跨国并购动因、风险进行理论探索,并运用一系列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其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国内学者近 10 年来也做了大量探索研究。本文在此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做出综述。
1.2.1 理论研究方面
(1)跨国并购动因
Nielsen 和 Melicher(1973)提出银行跨国并购动因来自于财务协同效应,该效应产生于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资金充足的银行通过并购有较少资金和较多投资机会的企业会获得资金的优化分配,产生财务协同效应。Aliber(1976)认为不同国家银行效率和金融管制差异导致银行成本存在差异,而不同国家银行间之间的成本差异是银行开展跨国并购,进行海外扩张的原因之一。Fieleke(1977)认为银行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除了进入新市场、还有延续银行与客户的关系,追随国内海外投资与贸易客户一同到国外市场,例如原本银行服务的企业进军国外市场,银行也随之进军国外市场。Genay等(2000)认为银行并购的动因可以根据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分为价值最大化动因与非价值最大化动因,协同效应、市场势力、多元化经营及战略假说等便属于价值最大化动因,实现管理层利益追求或管理层自大则属于非价值最大化动因。
陈友滨(2007)认为银行并购的动因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通过并购可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达到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并得到互补优势,实现协同效应。但实践经验表明,最终并购是否会带来预期的价值增长是无法保证的,众多因素会影响最终的并购结果。苏舟(2010)认为银行跨国并购动因可分为外部因素与企业层面的原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法律制度、全球化、技术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等;企业层面的因素可分为两类:效率有关与非效率有关,其中前者主要指的是获得协同效应、提高 市场势力等,而非效率动因则为代理/管理者动机及自大动机。易明阳和易振华(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扩张市场、学习技术以及对剩余资金的合理运用。周恩静[等(2013)将银行跨国并购动因分为内涵式增长动因与外延式增长动因。内涵式增长动因主要包括协同效应的获得、提升银行竞争力。外延式增长动因则包括: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和经营风险、获得被低估的价值以及稳定国家金融安全。
.........................
第 2 章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对银行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货币,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办理的各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存款、贷款、及其他中间业务等),借贷是其主要的经营方式。商业银行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社会分配过程,是一种对其他各类企业营收的分割。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相关定义,跨国并购为外国企业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 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的投资行为。根据并购目标所属行业的不同可将并购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与混合并购。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同一般企业跨国并购基本一样,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并购行为发生在另一国家,从而获得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控制权,但由于银行并非一般企业,其并购活动直接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以及经济稳定,因此其进行跨国并购前应考虑全面,制定合理的方案。在本文中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指我国大陆的商业银行并购其他国家与地区(包括港澳台)的企业。
跨国并购作为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新建分支机构(绿地投资,是指企业直接在目标国设立海外子公司),跨国并购可以更少的受到目标国政府的管制,能迅速融入新市场,并获取并购目标公司已有战略性资产,但由于影响跨国并购结果的因素众多,所以失败的概率较高。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商业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金融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性质,其跨国并购动因理论源于一般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兴起于20 世纪 60 年代,至此,国内外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主要有协同效应理论、多元化经营理论、市场势力理论、目标企业价值低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成本理论等。其中,协同效应理论、多元化经营理论、市场势力理论更具时代性和实践意义,对于分析商业银行这种具有相似技术和信息,经营产品具有同质性的金融企业来说,解释力度更大。
(1)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理论是指,跨国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并购参与者双方各自的效率,产生 1+1>2 的效应。协同效应一般通过经营、管理和财务这三个方面获得。因此,协同效应可划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
①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该理论需满足一个前提假设条件:企业所属的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且其在并购前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经营协同效应表现为并购双方合并为一个企业后通过实现规模经济使得其运营成本下降,收益上升。商业银行通过跨国并购能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大、地域范围的扩大、员工人数的增多等,从而达到规模经济,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高银行效率。
商业银行比一般工商企业具有更强的规模经济,原因在于银行较一般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即银行所经营的产品是货币及信用,经营方式主要为借贷。具体来说,一般工商企业规模经济不仅受到社会对产品的品质、外观等的限制,而且有社会总需求的限制,由于银行经营的产品为货币和信用,两者具有同质性,强流动性。因此,银行的规模经济不会受到上述限制,并且在经济短缺情况下,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
.........................
第 3 章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行为分析..................19
3.1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历程及特点......................19
3.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之动因简析.................20
第 4 章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24
4.1 模型介绍......................24
4.2 样本来源........................25
第 5 章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29
5.1 基于 Malmquist 指数模型.......................29
5.1.1 Malmquist 指数方法应用......................29
5.1.2 Malmquist 指数分析..............30
第 5 章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 Malmquist 指数模型
5.1.1 Malmquist 指数方法应用
.......................
第 6 章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6.1 研究结论
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相关文献以及理论的梳理,并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行为分析得到我国跨国并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银行管理层变动频繁引起的并购战略的不稳定、银行与跨国公司配合不默契、跨国并购相关经验较少、银行并购后整合难度巨大、缺乏高质量国际专业人才。
实证研究方面:1、根据 Malmquist 指数模型分别考察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效率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并通过对比分析其原因。实证结果表明:(1)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技术效率增长率在两到三年内明显降低,随后出现回升,但并未达到并购前水平。说明跨国并购对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生负效应,降低了银行效率。另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增长率的降低来源于其规模效率变动的降低,也就是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并没有提高规模效率,反而偏离了最优规模状态,可能由于国有控股银行本身规模较大,跨国并购后导致规模不合理;非国有控股银行跨国并购后除了民生银行技术效率变动降幅较大外,其他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变动几乎无变化。(2)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值在跨国并购后普遍降低,二到三年左右后回升;非国有控股银行技术进步值在跨国并购后上升明显。由于技术进步值的提高来源于技术水平、组织创新等。该现象说明,国有控股银行在资源整合方面低于非国有控股银行。根据 Malmquist 指数研究结果分析可知:跨国并购的发生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效率产生负效应,对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虽未产生明显负效应,但也并未带来银行效率的改善。总的来说,跨国并购并未带来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改善,反而降低了银行效率;通过进一步对比研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及技术进步等发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效率低于非国有控股银行主要源于其跨国并购发生频率高,时间间隔小、自身规模较大、并购后资源整合力差。
参考文献(略)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对银行效率的金融学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