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学毕业论文,本文将选取我国 23 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究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行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挤压国内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依赖净息差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在此形势下,我国银行业纷纷加大产品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试图通过发展非利息业务来拓宽收入渠道以摆脱单纯依赖存贷利差的传统经营模式,转而以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新型战略模式进行发展转型。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根据我国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2016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已达到 30%,对利润的贡献度也高达 111315 亿元。
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对于非利息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早,早在上个世纪就完成了收入结构的转型。然而,国外银行通过拓展非利息业务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丰富银行盈利渠道的同时,与之伴随而来的风险也逐步显现。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欧美银行业经营的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非利息业务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亏损甚至引发破产,与之相对,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却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这与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初衷并不相符。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随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地,我国银行业的刚性兑付会逐步被打破,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也将会被建立。自 2017 年开始,我国银行监管机构便开始起草《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条例》,伴随着我国银行破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信用不再为银行存款买单,我国商业银行如果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也将面临破产清算、退出市场。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从破产风险的角度探究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较为成熟,非利息业务开展较早,因此国外学者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早在 20 世纪的 70 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并未达成一致观点。
观点一: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拓展可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这种观点较多出现在研究早期。早期研究时,非利息收入业务因受分业经营影响在银行业务中份额较小,有关跨业的经营数据也无法获取,因此,学者运用模拟合并法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合、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组合,通过研究组合中不同类别收入的周期性、相关性以及波动性来探讨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Heggestad(1975)将净利息收入业务与房地产、租赁以及保险这三类业务进行模拟组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这三类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存在相反的周期性特征,扩展该三类收入可以平滑银行经营风险。Albertazzi 和 Gambacorta(2009)同样从经济周期角度出发,得出了非利息业务的开展可以降低银行收入波动。Eisemann(1976)通过将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和净利息收入进行组合,发现净利息收入不如佣金及手续费收入稳定,其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大。Wall 和 Eisenbeis(1984)将净利息收入业务与证券佣金业务模拟合并,通过分析现金流发现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证券佣金业务收入可以有效分散银行经营风险。Boyd、John 和 Graham(1988)把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合并,得出非利息收入业务带来现金流的同时可以平滑利息收入的波动,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Rosen(1989)通过比较分析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现金流,得出二者的现金流相关性较小,通过多元化经营能够达到风险分散的效果。Smith 和 Wood(2003)选取银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非利息收入可能具有更大的波动风险,而利息收入对净利息收入表现出来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依然具备风险分散效应。
随着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非利息收入在规模和占比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国外学者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也随之更加深入。同时,也不断有学者对早期研究中非利息收入可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的观点提出质疑。持有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业务具有高波动性,且非利息收入与经济周期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2.1.1 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Non-interest income)最早是银行为了区分净利息收入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概念。随着银行业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以及影响的不断扩大,“非利息收入”这一概念开始被学术界所采纳,国内外学者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并一致认为“非利息收入”即为营业收入中除去净利息收入后的剩余收入部分。但是在对非利息收入的内部构成进行划分时,国内外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国外学者普遍认可欧洲中央银行下设的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BSC)以及美国联邦保险公司(FDIC)对非利息收入内部划分标准,具体分类标准见表 2.1。
我国非利息业务发展较晚,在 2007 年之前国内对非利息收入的划分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然而,随着国内学者对非利息收入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上 2007 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学者在对非利息收入的划分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依据银行会计报表科目将我国非利息收入分成了五大类。该分类标准从会计科目出发,有助于学者在研究中统一非利息收入的口径,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并且可以有效解决数据获取难题。因此,本文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继续沿用该分类标准,将非利息收入划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并从银行年报中获取非利息收入及其内部构成的具体数据。
.........................
2.2 理论基础
2.2.1 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最早由马科维兹在 1952 年提出,该理论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将资金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分散和选择来建立有效投资组合实现预期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或是在特定的风险下实现收益最大化。因此马科维兹在(1952)建立了“均值-方差”分析框架,用收益率的均值代表投资者预期收益,用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风险,得出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是组合里单个证券的预期收益的加权平均,但预期风险并不是组合里单个证券的预期风险的加权平均,具体公式如下:
由上式可知,如果协方差小于 0,那么资产组合的方差就会小于整体的方差;如果组合中低风险资产所占的比例变大,那么整体的方差也会被减小。由此,该理论认为:如果组合的资产之间负相关,或者不完全相关,那么通过资产组合可以分散风险,负相关关系越显著,对风险的分散效应就越强。
资产组合理论运用到银行中,我们可以把银行看成理性的投资者,把银行的经营活动看出投资组合的选择,那么银行总是倾向于将全部资产合理分配、投资到各类具体业务上,以实现获得期望收益最大、风险最小。因此,非利息收入业务和净利息收入业务可以组成一个资产组合,如果这两项业务不完全相关,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拓展可以分散风险。
......................
第 3 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发展现状...................18
3.1 非利息收入整体占比...............18
3.1.1 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净利息收入占比.....................18
3.1.2 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中外比较..................19
第 4 章 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相关性和波动性分析.....................23
4.1 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相关性分析................23
4.1.1 截面维度相关系数.....................23
4.1.2 时间维度相关系数.........................26
第 5 章 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37
5.1 研究变量选取........................37
5.1.1 被解释变量..................37
5.1.2 解释变量.....................37
第5章 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变量选取本文研究设计三类变量的选取,即被解释变量的选取、解释变量选取和控制变量的选取。
本文将设定面板数据模型一考察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同时,还将参考我国非利息收入的分类标准,对非利息收入的内部构成进行拆解,把营业收入看成由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损益以及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组合,进而构建了模型二,考察非利息收入内部构成占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解释变量: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选取了 23 家商业银行 2007-2016 年度的面板数据。由于实证部分选取的被解释变量银行破产系数 IZ 值涉及到的是标准差形式,因此,本文借鉴周开国[25](2011)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滚动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滚动回归以三个年度为区间,比如 2007 年的数据由 2007 年、2008 年以及 2009 年这三年滚动平均而得出并将其作为第一组样本值;2008 年的数据由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这三年滚动平均得出将其作为第二组样本值;……;以此类推进行数据处理。这种方式的滚动平均可以保留尽可能多的样本观测值,滚动平均后的样本容量为 23 家商业银行2007-2014 年度的面板数据。最后,本文采用 eviews7.0 软件进行实证部分数据的处理以及回归分析。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随着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日益攀升,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从破产风险的角度入手,探究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本文首先综述了中外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结合本文研究内容确立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基于资产组合理论对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相关性和波动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营业收入的波动性进行分解,初步得出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会提升银行经营风险,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前文结论,本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探究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内部构成占比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从银行业角度来看,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升会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且风险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投资收益、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提升可以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2)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升会加大其经营风险,且风险增加的来源是投资收益、汇兑损益以及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提升可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3)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升会加大其经营风险,且风险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汇兑损益和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
(4)地方性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会的提升会加大其经营风险,且风险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投资收益和其他非利息收入。
参考文献(略)
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金融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