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88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毕业论文,本文试图按照功能性金融中心发展的新要求,创新性的从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及功能性角度出发,在通过五个功能考察金融中心的同时将重庆的结算功能特色贯穿金融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当前的重庆金融中心发展现状是否符合结算功能为特色的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发展要求,寻求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发力点,以进一步加速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增长催生了对金融业的需求,从而要求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金融业也为经济腾飞注入了巨大的动力——资金,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汇集了大量的资金、人力、信息等资源,促使金融中心的金融与经济因规模效应得以增强,同时,还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金融中心的发达程度已成为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北京、上海、香港等东部大城市,依托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基础、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诚信法制环境,成为区域内的发展层次较高的金融中心。而中西部地区金融中心建设起步较晚,加上全国已有 30 多个城市提出构建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同质化,竞争激烈。此外,新时代下中央对金融业推动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 年 10 月,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提出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增长重心向中西部转移和乡村经济发展。这就要求西部地区金融中心尽快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实现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快成长为中国新时代下的经济增长极。
重庆作为金融中心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二战时期,随着我国东部、中部的沦陷,全国性的金融中心曾经历过上海——北京和天津——上海——重庆——上海的变迁;1997 年 6 月,重庆正式挂牌成为直辖市,基于其较好的经济基础和金融基础,发挥其作为西部金融中心有限的金融集聚作用;2009 年 1 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将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区域金融中心。新时代,党中央又对重庆经济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2016 年年初,习近平主席重庆讲话指出重庆的金融发展潜力巨大,要把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功能和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统一起来,为其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新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金融中心的发展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故各国一直在追求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升级,这也成为国外学者对于金融中心建设的关注热度不减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也最先萌芽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从其研究的角度和内容上看,国外学者更多关注于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关于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金融中心的形成最早从规模经济角度出发,认为金融中心是由于金融相关资源的大规模集聚产生规模效应而出现的。Marshall(1920)提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和交易成本降低等是金融集聚的主要原因,后续学者的研究也多从此角度出发,Kindergartner (1974)则具体解释了金融集聚的产生过程,即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到规模经济,会偏向于选择经济发展较好的、交通便利的特殊区位,由于特殊区域内大量的金融机构集聚进一步增加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从而实现金融集聚[2]。
随后,学者们发现信息成为金融中心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定义金融中心。Thtift (1994)研究发现信息的外部性、不对称性以及信息腹地是影响金融中心发展最重要的因素。Porteous(1999)同样提出了相似观点,认为信息的空间不对称和信息腹地变动是引起金融集聚的直接原因。而信息优势促使金融集聚的作用机制则是通过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实现的。Gehrig(1998)实证发现这种成本降低是由区位优势引起的,即众多金融资源聚集于经济实力较强、金融需求旺盛、交通便利等良好经营环境的地区,从而降低信息互通的成本,形成金融中心。Engelen (2006)更全面的解释这种成本降低,认为除了给信息需求方带来了便利,降低寻求合适的金融资源、金融信息的成本外,还给信息供给方营造了良性的竞争环境,即降低了金融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成本。
...........................

第二章 金融中心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金融中心的分类
20 世纪 50 年代,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兴起便开启了对金融中心的研究,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关于金融中心类别、含义的探讨也不断深化。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中心的聚集和辐射效应逐渐显现,按金融中心影响范围由小到大,将金融中心分为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性金融中心四种,前两种为国内金融中心,后两种为国际金融中心。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了资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也进一步推动金融中心凸显国际性特征,故出现“名义——功能分类法”。根据城市服务主要对象分为名义中心和功能中心,其中,名义中心又叫离岸金融中心,它的服务对象是非居民,即非居民通过开设离岸金融账户就可以享受跨境金融服务。功能中心则既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又可以为本地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按照金融中心的功能作用又可以分为单一功能金融中心和多功能金融中心。前者主要是开展外汇买卖业务、贸易结算业务、境外货币借贷业务等离岸业务;后者则是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更完善、更高水平的金融市场组成,但不同的多功能金融中心提供的服务各有侧重,如苏黎士以资金净供应市场为主,伦敦则以欧洲货币存贷市场为主。详见下表 2.1。

...........................

2.2 理论基础
2.2.1 需求反应理论和供给引导理论
早在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 Patrick 在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便提出了需求反应理论和供给引导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从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角度出发,探讨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是市场需求为主导因素还是金融部门、政府环境引导为主导因素。
其中,需求反应理论,也称“自然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必然相应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通过市场机制刺激,扩大金融供给,将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逐步扩张,最终形成金融中心。因此,金融中心只需顺应地区经济的发展,待到地区经济发展成熟,便会自然产生。也就是说,金融中心的出现只是地区经济基础的不断加强,实体经济中的投资者和储蓄者自然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所引发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的集聚,强调了金融中心形成的被动性。
而供给引导理论,又称“政府引导理论”,不同于需求反应理论,该理论强调了金融中心形成的主动性,认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先于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首先在政府支持下不断扩大金融规模,提升金融质量和密度,以此刺激实体经济中的投资者和储蓄者增加消费,从而提升经济的发展速度。
这两种理论在金融中心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前者更多解释了传统的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形成过程,譬如伦敦和纽约,两个金融中心的经济都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继而产生对金融资源、金融服务的强大需求,催生了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后者则更多解释了新兴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譬如新加坡的发展便是在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扶持下,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等,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金融资本、金融人才的集聚,发展以亚洲美元市场为核心的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
第三章 重庆金融中心定位变迁及功能发展现状...................26
3.1 重庆金融中心的定位变迁........................26
3.1.1 区域性金融中心.......................26
3.1.2 功能性金融中心...................26
第四章 重庆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证分析........................31
4.1 指标体系的确定............................31
4.1.1 指标体系构建........................31
4.1.2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32
第五章 重庆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对比分析......................45
5.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45
5.2 TOPSIS 分析法....................46

第五章 重庆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对比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
2010 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扩大后,重庆、四川、云南及上海四个省市都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重要省市,故本文选取了重庆、四川、云南及上海这四个省市地区 2010 年-2016 年 7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各省市地区年度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ind 数据库等。基于数据可得性和各省市数据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些许调整(见表 5.1)。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本文基于金融中心形成理论和货币选择理论,从重庆对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定义及金融中心形成机制出发,创新性的从功能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反思重庆市构建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定位,同时,对比 2010 年重庆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后,与四川、云南及上海三个试点城市以结算为特色功能的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形成潜力,发现:
1.通过对重庆功能性金融中心定位的纵向反思及横向形成潜力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重庆构建以金融结算为特色功能的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形成潜力在西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同时,长期内,该定位符合重庆经济的发展特点,短期内,需要调整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发力重点。
2.经济实力方面,从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对内对外经济的发展潜力不足、外贸经济竞争力低下的问题,对比其他省市,则存在金融效率仍与像上海这样的发达金融中心巨大的差距,跨境贸易能力增速放缓的问题;金融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方面,存在金融结算、金融交易、资金融通、保险保障及金融普惠功能的不均衡发展以及金融结算功能陷入发展低谷的问题;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则主要存在金融行业风险和套汇空间增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