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二次成长”调查研究——以郑州市E中学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25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法来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阶段划分,二次成长理论,其次通过问卷法、访谈以及观察对郑州市 E 中学的教师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来分析高中成熟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并且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教师成长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得出教师二次成长的有效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增强校本研修、增强教师读书写作数量、增强教学反思素养养成、增强课例研讨针对性、增强专家引领等具体对策,同时对学校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支持教师参与校外学术组织活动,二是提供条件让教师参与校内外教材的编写,三是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

第一章 教师专业成长相关理论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起源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实际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路径。20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富勒(Fuller)编写的《教师关注问卷》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建立在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与理论的成果之上,揭开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
一、休伯曼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
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从人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待教师职业发展的过程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顿、费斯勒、休伯曼等人。伯顿(Burden)通过研究把教师成长过程划分为生存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费斯勒(Fessler)将教师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教育阶段、入门阶段、能力建设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休伯曼(M Huber-man)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将教师职业生涯归纳为入职期阶段、稳定期阶段、实验和重估期阶段、平静和保守期阶段、退休期阶段。
根据休伯曼的划分,教师入职工作的第一至第三年是入职期,也是求生和发现期,处于这一时期的教师处于一种工作积极与自我怀疑的相互交叉状态;入职工作第四到第六年为稳定期,这一时期的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逐渐形成并且稳定;入职工作第七到第二十五年为实验和重估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在工作中逐渐产生了危机并且开始调整状态;入职第二十六到三十三年为平静和保守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师经历过危机后逐渐变得平静并且保守;入职第三十四年以后为退休期,教师的职业生涯逐渐走入终结。
......................

第二节 教师“二次成长”论
教师“二次成长”论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海林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2009 年提出的。李海林教授将目前中国的教师队伍结构描绘为“碗式结构”(如图 1-1 所示),从碗式结构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除了新入职的教师,有大量的骨干教师扎堆存在,却难以蜕变为卓越型教师。我国的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扩大,骨干教师更是越来越成为教师队伍的强大动力,但是却缺少专业的领军人物。他根据国际通用的组织结构图,将一个学校的教师划分为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三个层次,认为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成长期、高原期、第二个成长期。
李海林教授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至少要经历两次专业成长,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而第二次成长往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教师在第二次成长的表现以及方式才是其能否成为专业领军人物的关键所在。教师成长只有经历了高原区才能由骨干型教师或者成熟型教师进入卓越教师或者名师的行列,而专业成长的高原期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多骨干型教师或者成熟型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已经进入了“高原期”(如图 1-2 所示)却不自知,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教学风格没有自成一派,教学工作逐渐机械程序化,职业倦怠也就逐渐形成。因此,骨干教师或者成熟型教师能否转变为卓越教师或者是名师,在于教师的第二次成长,在于第二次的飞跃。

..........................

第二章 E高中教师专业二次成长的现状

第一节 专业成熟型教师占比较大
如果按照教师教龄来划分的话,成熟型教师是教龄在 10 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且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并且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练驾驭教学活动并且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教师。1由回收的 81 份调查数据可知,该校高中成熟型教师占有比例较大,达到 48%,占比接近教师总数的一半,如图 2-1 所示。

......................

第二节 E高中教师在二次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一、读书写作数量少
通过问卷调查回收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每月阅读教育教学相关书籍的数量中,每个月没有进行阅读的教师占到总数的 3.7%,阅读 1-3 篇的占到总数的 71.6%,阅读 4-6 篇的占总数的 16.0%,阅读 7-10 篇的占总数的 3.8%,阅读 10 篇以上的只占 4.9%。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必经之路,也是教师专业二次成长的关键,由图 2-2 可以看出教师每月阅读量占比较大的是 1-3 篇,每个星期不到一篇的阅读量。
写作和教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写作可以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实践观察、分析思考、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提炼提升。写作能够使一个人的思想更加准确、丰富、深刻,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味。真正的名家没有不会写和不善于写的,要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就必须要有写作的能力和习惯。李海林教授认为,卓越教师写作是“三个面向”的写作,面向自我、面向问题、面向事实,教师写文章是六个环节的完整链条,并且教师写作是一种从个案出发,采取行动研究方式,用理论反思,聚焦任务,利用综合性视角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临床教学研究。但是通过对 E 中学教师的调查发现,写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由图 2-2 可知,每周不撰写笔记的教师占到总数的 18.5%,每周写作 1-3 篇笔记的教师的占比最大,占比达到 66.7%,而在职业生涯中至今没有发表论著或者文章的占到了 44.4%,也就是说无论是处于哪个阶段的教师,在写作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而撰写论著又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又是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或者名师的重要途径。
..........................

第三章 E 高中教师二次成长现状分析........................... 31
第一节 E 高中成熟型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31
第二节 E 高中教师二次成长方式因子分析........................... 32
第四章 教师专业二次成长对策建议............................... 39
第一节 增强校本研修......................... 39
第二节 增强读书写作................................... 40

第四章 教师专业二次成长对策建议

第一节 增强校本研修
朱益明(2001)在其《论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一书中将校本培训定义为“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要的培训活动。”1由此定义可知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研究主体,教师为研究客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活动。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指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自我实践与反思,强调对话与交流,强调教师主体参与和个人自主研修。
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认为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搞好校本研修工作离不开学校、研修机构、高校的组织协调,离不开骨干教师、校长、培训者、高等院校专家等力量的支持。校本研修要做学校、老师、学生的事,校本研修要基于学校、服务学校,又要走出学校。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依托,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作用下,在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下,形成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解与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就需要扎实推进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研究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教科研室,提高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校本研究的实质与内涵,还要加强理论指导,营造一种使得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氛围,推进校本教研的进程,同时注重实践研究,构建课题研究模式,强化集体教研模式,搞好集体备课,抓好公开课教学,积极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

结语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由新手型教师成长为成熟型教师时实现了第一次成长,而在成为成熟型教师后,教学方式逐渐形成,教学经验慢积累,专业成长也就进入了“瓶颈期”,想要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专业急需得到第二次的成长。相比刚入职的新手教师,成熟型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经验还是在教学风格上,都有了一定的特点,但是同时不应该忽视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职业倦怠,这会让教师放慢成长的脚步或者成长停滞而终结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给予成熟型教师一定的关注和帮助,实现其第二次成长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法来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阶段划分,二次成长理论,其次通过问卷法、访谈以及观察对郑州市 E 中学的教师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来分析高中成熟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并且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教师成长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得出教师二次成长的有效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增强校本研修、增强教师读书写作数量、增强教学反思素养养成、增强课例研讨针对性、增强专家引领等具体对策,同时对学校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支持教师参与校外学术组织活动,二是提供条件让教师参与校内外教材的编写,三是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
最后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对高中教师专业二次成长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内容还有很大的可待研究空间,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继续关注成熟型教师二次成长的研究动态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