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之教育管理研究--以哈尔滨H中学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47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文就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对 H 省重点高中学校的实地考察,对 H 省重点高中的卓越教师进行实地的访谈,发放问卷,对本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同时,对 Y 中学的非卓越教师发放问卷并做相应访谈,在此基本上,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资料整理,对中学卓越教师的品德结构进一步探讨。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1、“立德树人,行为师范”是教育的根本

在中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九个要求。其中第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第二,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第三,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前三条,都是在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德行修养上下功夫。在教育环境当中,作为培养学生的教师而言,前三条的任务,落实到实际的教师工作当中,就意味着教师“立德树人,行为师范”。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大德大爱的人。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家间的合作共赢,经济互惠,区域间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交互发展,互相博弈,都需要以人为本,以人材的发展壮大为基点,为发展提供动能和活力,为新时代的新挑战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人才保证。这就必须有新鲜血液给予补充,这就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地基本路线,坚持基本教育方针政策,为国家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开阔的国际眼光,有坚实基础知识,有家国情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材。培养人才靠教师,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质量。而一名教师自身品德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养成。在当前时代的大环境下,倡导经济共同体意识,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往往“利”字为先,学习为功名利禄,工作为权钱名利,创业为钱财资产。当一国人民真正丢失了民族的“仁,义,礼,志,信”,那将也不会有民族信仰,民族气节,民族大义,在面临大是大非面前就只会个人私利据心,只为自身考虑,不顾集体权益,不会有大德大爱去为真理和正义而战。在当今唯智教育模式的驱动下,能够教书的教师很多,但真正能够育人的教师确必然是 “德” 为首,因而,以德立人,以德修身,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康的人格,关爱学生并不断地学习,勇于创新,突显个人教学特色,探索教学方法去“教活学,活教学,学教活”是新时代教师应该不断地自我修炼的真本事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真正地回归本真,让教育能够真正地去感染人,驱动人,凝聚人,感化人,才能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人格的魅力,不单学知识,更是学着做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新时代自我的真人,今后可以本真做人,本真做事,发挥自我潜质,成就自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见证者和践行者,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总体而言,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研究目前在国内比较少,主要集中于对品德结构的研究,对教师品德心理的探析,对教师德育专业化,教师道德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以及对卓越教师培养方面的研究。
(1)关于国内卓越教师的研究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的新主题教育部 2014 年正式发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我国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知网中输入“卓越教师”发现相关文献呈逐年上升趋势。自 2010 年(10)篇,到 2013 年(34 篇),依据知网文献数据量搜索显示,此趋势呈现不断上升态势,预计在 2019 年将达到 300 篇以上。
(2)关于品德结构文献资料数量
在 1986 年就有相关的研究,但文献不多,总体呈现曲线式上升的趋势,在 2004年达到 26 篇,但这几年又出现下降态势。沿着教师拥有品德,品德具有结构性,卓越教师也拥有品德结构这样一条逻辑理路进行文献阅读,本作者发现如下相关研究。

(3)关于品德结构的相关研究
1979-1989 年,学界探讨品德结构大多为平面,多数考虑是品德的成分而不是品德的结构。1989--1999 年,品德结构研究达到高潮。尤其在 1993 年《品德形成新探》出版,开始了品德研究的小高潮并有学者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分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少学者以品德的心理结构为逻辑起点,提出了品德的不同结构观。其中有:“基本维度说,四项意识说,三维结构说,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三环结构说”等。对品德结构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梳理和总结。在比较视野下,关于其应用研究增多。2009-2014 年,学界提出“实践理性德育”,强调在生活基础上,提倡知性德育。品德结构研究出现由形下实践到形上思辨再度复归的态势。
...........................

第二章 卓越教师品德结构概述

一、核心概念
(一)卓越教师

卓越教师的内涵视角多元。国外 Feldman(1976)从学生角度提出卓越教师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讲课清晰易懂,通晓学科知识,热爱教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的教师。Hammer 等提出卓越教师应有的 6 个基本特质:积极的师生关系、有效激励学生学习、高期望值并卓有成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方法多样化、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优质教学的奉献精神。国内对卓越教师内涵及关键特点研究也相对较多。毕景刚,韩颖(2013)认为,“卓越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思想、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反思和自主的专业发展等品性。柳海民、谢桂新(2011)认为,理想规格的卓越教师应该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这里,我采用林天伦的卓越教师的定义,卓越教师包含“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名师、特级教师等,是在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学科研究中具有较深造诣,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教师”。[2]这些教师有着“超凡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学科本体性知识,超出常人的实践性知识,运用条件性知识智慧地处理应激事件,有着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理想主义情节,能够全情投入工作和学习,能够不断积极反思自身教育知识,提升教学技能,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自我突破,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创新,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些教师德行高尚,具有践行教育本体性知识(特定学科知识)、文化知识(教师知识渊博程度)、条件性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例如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的经验和能力,能够不断自我反思,归纳总结,突破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创造性运用教育教学中原则和方法来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践行现代教育观并拥有能够动态化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并使其专业化的教师。

(二)品德结构
从宏观上来看,品德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侧面,多水平,个性化的动态发展的有机系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给品德分成了不同的结构。从微观上来看,品德结构是人格大结构中的子系统,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是品德心理结构,品德结构同时受到人格系统中气质,性格,兴趣,需要,理想和信念的支配,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格局,形成不同的品德结构。这种心理格局以自身本我的需要为基本的驱动力,以自身的道德理想为引领去进行价值澄清及选择,运用中介为品德结构的反馈机能来调节自身道德认识冲突。论文中的品德结构研究关注品德结构的内生心理机制中的四个维度,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个不同维度的特点,发现卓越教师品德形成的四方面动力机制,保障因素,内生源泉。

..........................

二、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0 世纪以来,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研究,从道德认知发展的角度,提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个理论强调道德的判断和道德推理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不是本能的成熟的过程,而是儿童通过后天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自我新知识与旧知识不断地相互作用,同化,顺应,再到平衡,以此往复,不断发展建构来实现的道德认知发展过程。[3]他认为,儿童道德是随着自身的知识水平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即首先,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也就是说,儿童开始只是按照自以为是的自我规则去做事,随着时间和社会交往的加深,儿童开始遵从社会规则,理解社会规则约束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些约束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行事准则。其次,儿童开始将客观的责任上升为主观责任,自己愿意主动去遵守道德规则,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再次,儿童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懂得用同理心去理解真正的道义,真正的公正,真正的公平,而不是单纯只想着自身的利益。最后,儿童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的阶段。在这个道德判断发展过程中,儿童开始认为过错本身就是对自我的惩罚,无须外在抵罪性惩罚的作用,即感受到内心不教育,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即最终养成道德行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期目标,使一个人专注于一个目标,寻找方法,不断进步,最终达到目标。此外,还要培养一个人“多方面的兴趣”。一个有着多方面兴趣的人,可以自我宜情,排除无聊烦闷;自身爱好和兴趣,可以安人心,保本分,以此推之,全民如此,自然可以国泰民安。
依据以上理论,卓越教师品德的发展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起来,身为社会中的成员,这些教师“行为师范”的特殊职业要求,其自身必须要能够依据外界道德观念,社会规范,自身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不断地调整自身原本的道德认知,同化,顺应原有道德知识,形成自身的品德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卓越教师要有自身不同的方式进行道德的价值判断,进行价值选择,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宜情于性,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才能成为有大德大爱的卓越教师。
...........................

第三章 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现状及问题........................................24
一、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现状—以哈尔滨 H 中学为例......................................24
(一)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24
(二)调查样本问卷的结果及分析..........................25
第四章 优化 H 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策略.......................... 45
一、完善卓越教师品德结构........................................45
(一)提高卓越教师品德的应激能力................................45
(二)引导卓越教师品德情感...............................47

第三章 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现状及问题

一、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现状—以哈尔滨 H 中学为例
(一)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
1、调查样本
本研究,分别就35名教师,101 位学生。101 名学生分别为高二三班和高一三班,两个班级都为学校的重点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 100%。如图 1-1,1-2所示。其中18名教师为H中学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H 中学是一所省重点中学,17名实习教师,这些教师来源于民办高中,有的教师被评为二级教师,但多数则是实习教师。如图 1-3 所示。



..........................

第四章 优化 H 中学卓越教师品德结构策略

一、完善卓越教师品德结构
(一)提高卓越教师品德的应激能力
卓越教师在面临紧急的突发事件时,会由于刺激源的特征而做出相应反应,出于本能的自我防御,即应激性反应。“应激反应是一种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即刺激物同个体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刺激源的认识,与个体对应刺激事件的经验有关。”[51]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刺激源时,就可能会出现“范跑跑”这类可能自我防卫的本能行为,把教师道德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也有时,教师在面临“出言不逊”的学生,“屡教不改”的“笨”学生,学生让老师“颜面尽失”的场面,教师面对刺激源,达到一定限度,也会做出道德失范的行为,因而应该从不同的维度提升卓越教师品德应激能力。
1、提升卓越教师品德应激能力方法
(1)修订《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
品德应激能力决定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一个人品德结构的完善与否往往取决于一个人在面临应激性事件时所采取的行为,如果一名卓越教师在应激性事件发生时采取了《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相应职业道德行为,那么这名教师就不会因为自身本能的维护自身权益而受到世人的指责。正如“范跑跑”事件中的教师,出于本能在维护自身的生命,但是身处教学场景当中,没有起到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作用,就是师德,就是师范。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无论是否是卓越教师,都应该有在危急时刻维护自身生命的权益。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条目过于宽泛,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只是进行笼统地要求,没有具体的操作细节和方法,对教师自身的权益和一旦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应采取的策略没有提及,这就导致教师本身会担负更多的道德压力,于公于私都要担负着“道德圣人”的“头衔”。身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德高为师不为过,但是过多的,没有边界和底线的道德则是不道德的。这就需要国家在制定《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时,多方面权衡考虑教师职业的利益,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下来,把教师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去对待,分析教师职业所可能面临的不同情境,所体验的不同情感和情绪,所面临的不同教学考核,教学评估压力,深入研究教师幸福感的保障因素,为教师制定合情合理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职业道德走向专业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