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人才为本”作为《中国制造 2025》的五条基本方针之一,表明新时期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点仍在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培养出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高级技能人才,对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随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而提出的,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一)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
“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各行各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当前的技术人才队伍无论是规模、结构、能力、素质,都无法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强国建设的需求。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重视技工教育,打造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加快培养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09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课程的改革,即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这项改革突出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变传统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要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2012年在全国130余所技工院校中开展了汽车维修等15个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11月3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学徒制,这为广大技工学校大力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2016年11月起,在全国部分技工学校中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17个专业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对各个专业配套制定了《一体化课程规范》,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覆盖了技工学校所有课程。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南阳 Y 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该校在一体化教师培养、评聘、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措施,以及在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不足,透过现象揭示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研究,提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合理性措施。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从教师培养、管理以及资格认定等方面对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整合搜集相关的教育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丰富了当前我国技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为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2.实际意义
本研究以南阳 Y 技工学校为案例,全面了解该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认定标准、培养措施、管理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对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更新技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提供借鉴;为技工学校教师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以一体化教师为对象的研究探索,对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技工教育教学创新体系的形成提供人才储备;对于日后参与技工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
第二章 调查设计及结果
一、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南阳Y技工学校有在编教职工245人,其中教师180人,含专任教师155人,兼职教师25人。此次调查于在编教师中进行,随机发放问卷105份,回收问卷105份,剔除无效、缺失问卷,有效问卷为103份,有效率为98.1%。
本问卷包含 3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教龄、职称、入职方式等;第二部分为被试者对于一体化教师的基本认识和自己的主观意向;第三部分为被试者对于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的评价与建议。
(二)访谈法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客观准确,本研究还开展了访谈,以深入了解该校在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特地利用学期末全校教师考核的机会,随机选择了不同系部的教师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访谈。
对教师的访谈主要围绕一体化教师的主观意愿、待遇需求、能力缺陷、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对于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主要围绕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进行。
.............................
二、调查结果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1.现有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基本情况
教师队伍的学历以及教龄对于学校的整体实力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03个有效被试教师的年龄、学历以及教龄进行统计,根据表3-1和3-2所示,被试教师不同年龄层的学历均以本科为主,40岁以上的教师中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而硕士总体比例也不足10%,博士为0,高学历者明显不足。同时,被试教师教龄在1到10年的占比最大,为43.69%,20年之上的占比为28.16%,可见被试教师在教龄上明显偏年轻化。
............................
第三章 南阳市 Y 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8一、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8
(一)教师队伍数量总体不足................................. 28
(二)教师队伍总体结构不合理.............................. 29
第四章 对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36
一、改变人才引进策略.............................36
(一)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聘用企业人才........................... 36
(二)拓宽引进渠道,改变传统观念.......................... 36
第四章 对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人才引进策略
(一)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聘用企业人才
以往技工学校对于教师的招聘多是通过传统的发招聘公告,等待教师主动上门应聘,或是通过人事部门的招聘考试选拔上岗。在对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这种“等”的形式愈来愈失去其效果。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突出的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而现代企业才是高级技能人才成型的摇篮,为何技工学校不能从校企合作企业寻求突破口?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高级技能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市场经济模式下,直接从企业挖掘人才几乎不可能,那么引入兼职教师就是最理想的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技术骨干承担一体化课程教学,缓解一体化教师数量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可以将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引入到实践课堂,提高实践操作的实用性、先进性。在一些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已经创新了兼职教师的引入模式,通过引企入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的方式,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人才交流,使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成长为一体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
.......................
结语
“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倡导现代职业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技工教育作为人才输送的主力军,肩负着艰巨的任务使命,技工院校也迎来了改革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我国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毕竟起步较晚,在数量、质量上存在着先天性不足的问题,管理机制、培养措施也不尽完善,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南阳 Y 技工学校的一体化教师建设存在着严重制约,这与国家大力提倡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标相违背。笔者在研究中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对于南阳 Y 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同类型的技工学校也有某种程度的借鉴作用。
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复杂工程。由于调查时间有限,加之笔者理论水平欠缺,对于一些专业性知识了解不足,本研究对于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只是冰山一角,文中部分概念阐述稍显肤浅,这对本人未来的研究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继续探索,为技工教育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