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办学特色建设与发展的个案之教育管理研究--以安徽省宿松县陈汉乡中心小学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44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文对农村小学办学特色进行研究,主要是采取个案研究的形式,因此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都将紧紧围绕实例来展开。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宿松县陈汉乡中心小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发现建设特色学校的经验做法,找准农村小学发展办学特色的困难和问题,试图帮助该校不断完善办学特色,进而提出新时代下改进提升农村小学办学特色的策略和建议,为帮助其他农村小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实践依据和案例参考。
二、研究意义
在理论意义方面,通过对农村小学办学特色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从个别到整体进行推理归纳,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特色建设有关情况,为办学特色理论提供研究素材,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 在实践意义方面,个案研究提供了实际案例和参考价值,有利于农村教育管理者关注特色建设,有利于其他小学吸取经验和教训探索特色建设,有利于帮助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学由“经验式粗放发展”向“规划式精细发展”转变。首先,办学特色建设对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得到政府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大力扶持后,在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上逐步提升,将会更加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探索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其次,办学特色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小学个性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让每一所学校都绽放出潜在的特色亮点。特色学校建设不是搞标准化建设,需要每一所学校认识到自身内在的文化资源潜力,把优质资源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独特性,推动学校办学实现个性化发展。第三,办学特色建设对于提升学生个人修养起着重要作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挥个性特长。有特色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有个性的学生才具备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特色建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教学方法来影响学生的内在修养,着力激发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把个性特长发展成创新能力,实现思想素质和个人能力全面提升。
.............................

第二节 学校办学特色研究现状
关于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文献,论文名称中一般带有“办学特色”“特色办学”“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等关键词。以中国知网为例,笔者利用该网站检索“办学特色”主题,公开发表的文稿数量有 15501 篇;检索“特色办学”“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主题,发稿分别有 5778 篇、8500 篇、9362 篇(各类统计数据截至 2019 年 5 月 31 日)。从中可以看出,“办学特色”有关研究和论证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
以检索“办学特色”主题为例,笔者着力分析 2000 年至 2018 年期间的四个重点关注度。从学术关注度来分析,2000 年至 2011 年学术关注度逐渐增加,2011 年达到最大值,办学特色相关文献量有 871 条,随后呈缓慢下降趋势;从媒体关注度来分析,2000年至 2009 年逐渐增加,2009 年达到最大值,办学特色媒体相关文献量有 152 条,随后呈下降趋势;从学术传播度来分析,2000 年至 2012 年逐渐增加,2012 年达到最大值,办学特色文献被引量有 473 条,随后呈逐年下降趋势;从用户关注度来分析,2005 年至 2009 年逐渐增加,2009 年达到最大值,办学特色用户下载量 3215 次,随后呈下降趋势。


............................

第二章 宿松县陈汉乡中心小学办学特色的建设发展

第一节 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历程
陈汉乡中心小学培育发展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初创起步时期、培育建设时期和形成发展时期。
一、初创起步时期(1992 年-2006 年)
1992 年,宿松县广福、朱湾、钓鱼台三个小乡合并成陈汉乡,原红星小学(1972-1978年)、广福辅导小学(1978-1992 年)正式更名为陈汉乡中心小学,校址选定在陈汉乡广福村朱屋组。学校成立初期,生活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两排破旧的土砖瓦房背靠着大山,墙壁上开裂了大小不一的裂缝,教室里找不到一块完整光滑的黑板,学生的课桌椅是用木棍支起的木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首届校长石鸿余带领二十余名老师、三百多名学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工作学习,辛勤耕耘。
同年 5 月,经过安庆市政协、宿松县政协领导牵线搭桥,香港东方古代科学研究会会长丘观森受爱心人士顾益生老先生所托,捐赠 10 万元港币用于在该校新建一幢教学楼。11 月,新教学楼举行竣工典礼,被命名为“益生教学楼”。此时,香港东方古代科学研究会再次向学校捐款 6.88 万元人民币,用于教学楼工程增补款、购置教学、体育、课桌椅设备以及资助优秀教师、贫困儿童,其中 6400 元是教师奖励金,1.24 万元是 50 名贫困学生的奖学金和救助款。
在新教学楼落成典礼上,该校专门邀请宿松县实验小学鼓号队吹奏欢快的乐曲,烘托喜庆的氛围。身为少先队辅导员的王秀华受此启发,决心要成立自己学校的鼓号队。在学校领导的多方奔走下,陈汉乡组织乡医院、水库管理所、粮站、食品站等多个部门捐款 700 多元,帮助该校采购鼓号乐器,包含大鼓 1 个、小鼓 4 个、小号 4 个、小镲 1个、大镲 1 个、指挥棒 1 个。设备齐全后,该校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辅导员以门牙齐全、肺活量大、身体素质好为主要标准精心挑选鼓号队员。
1993 年,一支 12 人组成的校鼓号队正式成立,这是该校最早的艺术社团。为了把鼓号队带好,王秀华先后到省团校、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带领队员利用早上晨读前、下午放学后的空余时间,勤学苦练吹奏基本动作,力争演奏最好的曲目。
...............................

第二节 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内涵
在开展艺术教育过程中,陈汉乡中心小学注重把艺术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该校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以精神文化为引导、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的根植于地方文化基因的艺术教育。
一、精神文化建设
早在 19 世纪 80 年代,陈汉地区的艺术文化氛围就很浓厚。为把校园少先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学校一批不甘寂寞的年轻教师自办校园文化期刊,比如创办了《小草集》、《优秀作文》、《入山居讯》等校园文学期刊,以激活学校师生热爱写作的文化氛围。
1989 年,该地区余立松、梅耐雪、余柏林、陈定安、何祥勇、曹少达等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文学思想丰沛的年轻人,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创办了一批深受师生欢迎和喜爱的刊物,不仅繁荣和推动了陈汉地区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倾力支持。1991 年 6 月 10 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刘奇葆为学校创办的《优秀作文》期刊致函:“从一篇篇烂漫质朴的小文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即将离巢的春雏,不久就会展翅蓝天。……”,并专门题词:“春风送乳燕、摘斗报佳音”,既有对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感到欣慰,又寄予厚望。

1992 年 12 月 28 日,受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委托,全国少年委办公室对朱湾辅导小学少先大队于元旦召开首届少代会发来贺电。全文如下:欣闻你们于 1993 年元旦召开首届少代会,受胡锦涛同志委托,特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体代表及辅导员老师致以亲切的问候!你们虽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但长期以来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少先大队的组织作用,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少年儿童创造了较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希望你们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这次盛会,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再上新台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

第三章 宿松县陈汉乡中心小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分析……………………25
第一节 办学特色影响因素…………………………25
第二节 学校内部条件影响…………………………26
第三节 学校外部环境影响…………………………31
第四章 改进提升农村小学办学特色的建议………………40
第一节 办学特色的建设路径………………………40
第二节 办学特色的发展策略…………………41

第四章 改进提升农村小学办学特色的建议

第一节 办学特色的建设路径
一所学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是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信息化、城镇化建设缩短了城乡差距,广大农村地区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做好办学特色建设路径的规划设计,这既是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也是社会各界共同的教育愿景。

一、明确特色建设的模式

在各类办学特色研究成果中,对学校特色的设计多种多样,其中孙孔懿提出了传统发扬式、弊端矫正式、借机发挥式、空白填补式、困境奋起式和理想实现式等六种模式,将特色发展分为特质-特点-特色三个阶段①。无论从哪一种特色建设模式出发,都要根据自身优势确立特色目标,列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形成办学特色建设与发展战略。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在开展办学特色建设设计过程中,首先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积淀,从优良的传统中去寻找特色建设的种子,逐步培育成引人注目的参天大树;其次,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促使办学特色能让师生广泛认同并自觉参与进来,避免出现特色发展的“一头热”现象;再次,坚持把办学特色的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推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持续创新改革,不断总结办学特色的特点,进行提炼和升华,最终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学校教育的自觉行动。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