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学生问题教育行为管理的行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44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高中生群体的特殊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及心理上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生理上,高中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与成人水平已非常接近,神经系统发育也近乎完成,性机能发育趋于成熟。与义务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生生理上的发展成熟使其在心理上具有很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在认知发展方面,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迈入成熟期,思维的可塑性不强。第二,在情绪情感发展方面,高中生的情绪的外在冲动性明显减少,更多的向内在掩饰性转变,同时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常常感到焦虑及烦躁不安。第三,在个性发展方面,高中生自尊心及表现欲增强,更希望通过表现自己获得赞赏和自我满足。第四,在人际交往方面,高中生的友谊比初中生稳定,深刻得多。第五,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期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并且十分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会像以往一样盲目崇拜教师和书本,有时候甚至会对教师言行举止进行品评。

高中生的这些身心特点容易使其产生一些区别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如果教师不能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行为,势必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抗,对未来课堂管理带来严重的障碍。简单的言语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对于这些批判性思维与成人的水平非常接近的高中生并没有太大的疗效。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减少或者消除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为了每个高中教师的必备技能。
2.核心素养对课堂管理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教育部于 2014 年开始着手组织研究适合我国各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部的委托之下,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国内一众高校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了课题组,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专题研究。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3 个方面,涵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创新实践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 18 个与学生德育培养息息相关的基本要点”[1]。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立求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实施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并进行系列反思和改进,通过自我反省,最终达到有效管理课堂,减少学生问题行为在课堂的发生率,提高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研究意义
(1)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研究理论
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行动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高中课堂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为在普通高中工作的一线教师处理课堂问题和选择具体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探索有效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资料。
(2)为一线教师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提供实践经验
本文通过行动研究,经过反复的总结、反思与改进,从实践层面探讨出有效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为本文所研究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师提供具体的问题行为管理对策,有助于提高整个学校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同时,笔者期望本文所提出的建议、对策能够对为其他学校一线教师碰到类似问题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问题行为的调查
1.课堂观察的调查
为了更好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行为并了解学生在英语课堂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问题行为,笔者将进入 H 中学部分英语课堂进行观察。在课堂观察过程中,笔者使用《高中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观察量表》(详见附录一)记录课堂观察收集到的信息。这个量表是根据艾克赛特量表以及冯雪(2017)的改编版本,并结合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改编而成。在高中课堂问题行为的观察量表中,以 5 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该中学一个课时共 40 分钟,量表共分 8 个时间单位,量表每列将记录五分钟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的次数。由于课堂观察主要借助眼耳等感官收集信息,本研究观察具体条目主要包括显性课堂问题行为以及一些较容易察觉的隐性问题行为如胡写乱画、不愿意回答老师问题、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东张西望、发呆等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而其他的隐性行为如焦虑害怕则放到问卷中让学生自测。
笔者就此问题对 H 中学高一、高二班级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课堂观察。由于时间精力等条件限制,本研究并没有对该学校高一、高二所有班级进行观察,而是随机抽取了其中的部分班级。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

(二)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表现的分析
本研究阶段,笔者主要使用了课堂观察、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较为频发的问题行为。同时,为了更好了解学生在英语课堂所表现问题行为的特殊性,笔者还对高中语文及数学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对所得记录及数据的分析与统计,笔者得到了以下发现:
第一,高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首先,在访谈过程中,所有教师都表示在当前高中大班额授课的制度下,必定会有学生在课堂期间出现做小动作、小声说话、睡觉、发呆等问题行为。其次,笔者对英语课堂进行观察后也发现每一节课均有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再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问卷所列的 18 种问题行为都曾在英语课堂上出现并且有十种问题行为是超过 50%以上的学生出现过的行为,具体数据如表 3 所示。

...............................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管理的行动历程............................29

(一)行动研究的整体规划.............................. 29
1.实施对象的选取.......................... 29
2.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 29
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管理学生问题行为的建议..................................50
(一)尊重和满足学生合理的身心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50
1.英语教师应当满足学生合理的生理需求.............................. 50
2.英语教师应当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 50

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管理学生问题行为的建议

(一)尊重和满足学生合理的身心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五种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如果人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往往就会通过其他的途径达到需要。由此可见,如果高中生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便会产生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作为教育者,英语教师应当尊重和满足学生合理的身心需求,才能预防和减少学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英语教师应当满足学生合理的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相关的需要,具体到高中生身上主要包括是饮食、睡眠、休息、运动、排泄等需要。由于高中生早上上课时间特别早,许多学生来不及在早读前吃早餐,并且英语课通常在第一、第二节,学生往往因饥饿难忍而吃东西。英语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确保早读课准时下课,让学生在课间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
另外,有时候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师下课较晚或者是学生在短暂的课间因为睡觉或玩耍,导致下了课没有上厕所而上课的时候又急需上洗手间,这时候英语教师应该从人道方面考虑,在学生请示外出后予以准许。对于学生因为生理疲劳而出现困意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提醒或者允许学生自行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
..........................

结束语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国内外的教学领域就一直关注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同时在我国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果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还会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因此研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高中生群体在身心发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英语学科是一门与中国文化差异非常大的学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课堂问题行为也具有独特性。本研究以行动研究实施的学校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师生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三种调查方法的数据及记录分析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表现并进行归因分析。接下来针对学生在英语课堂的问题行为以及发生的原因,研究者通过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不断进行探索与反思,寻找更好的管理策略。在三轮的行动研究中,研究者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行为预防、干预调控和行为矫正三个方面采取了多种具体的管理策略解决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者在行动研究后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并向高中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管理学生的英语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些可行性策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