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选题缘起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竞争。教师作为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直接关系着人民福祉、民族兴旺和国家未来。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激励教师反思、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教师自我实现和专业发展、教师学习共同建设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素质教育推进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都有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小学只有掌握发展性教师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并以此了解学校教师评价制度运行状态,才能有的放矢、优化程序,最大程度地发挥发展性教师评价预期作用。
1.1.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举措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其发展的方向性,国家和人民要求教师在职业素养达标的前提下,快速向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迈进。同时,教师有诸如“成就人生”“桃李满天下”“造就崇拜学生”等自我实现的生命价值需求,而这种需求尽管发于教师内心,是教师生命自觉表现,但其仍需外界呵护与成就。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引领者”“护航者”,其在实施中“采取了哪些举措”予以实施保障、能否完成“引导和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学习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目标等都是本研究乃至社会关注的问题。
1.1.2 开展学校管理改革,需要研究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运行情况
伴随着教育基本矛盾的转变,中小学各项管理制度亟待变革、迅速蜕变,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等国家教育政策作为重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的国家教师政策赋予了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更多责任,其必须将已被“分工”而亟待“合作”的教师团队建构为“基于目标任务完成和成员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现实中,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否将“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改进中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运行效果如何等都是本研究乃至社会关注的问题。
............................
1.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研究意义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随着教育制度改革和教师评价观念的演进、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近年来,受教育基本矛盾转变、国家教师政策及“第四代评估”“教师生命价值”理念的影响,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与功能也随着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对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收集国内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小学管理者了解前沿动态、树立评价理念、丰富评价知识、掌握评价规律,开展评价活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其次,概述发展性教师评价概念和内涵,描述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应然现象,以期为中小学管理者勾勒出发展性教师评价目标定位、标准设置、多元主体、方法适配及结果使用的预期“画面”,使其心中有“模型”、有“参照”,在“比较”中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最后,研制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调查工具,以期为中小学管理者调查本校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效果提供调查工具或方法指导。
1.2.1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采用“点”映“面”方式,梳理目前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 Y 市中小学为例,利用调查工具对目前中小学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阐述调查结果;运用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探究问题原因;力求从教师评价理论与教师评价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师评价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小学落实国家教师评价政策提供策略和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内涵与特征准确认识,是开展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前提。人们大致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这一概念,广义上讲,凡是对教师工作全部进行科学、全面和合理的价值判断并唤醒教师专业自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共同体建立的一切评价活动统称发展性教师评价。狭义上讲,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多元主体使用其协商建构的考核程序和分层标准,对某一教师群体或个人的工作全部进行价值判断并引起教师主体性增强、教育行为改进、专业素养提升及学习共同体建立的一系列活动。发展性教师评价内涵丰富、内容庞杂、范围宽广,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理解。
2.1.1 评价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立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立为主要出发点和归宿。人才数量、结构及素质需求由社会发展要求决定,却由教育来满足和实现,只有不断进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才能完成时代使命。教师由职业型向专业型、事业型发展,由教师个体进步向集体共同进步已是世界各国未来数十年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中小学将发展性教师评价目标聚焦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力求通过“以评促学”“以评促改”及“以评促合作”来引导和激励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能力全面提升。为此,中小学必须淡化对教师过去工作的奖惩,强调当前工作的诊断与改进,追求未来工作的保质与增值;必须以过程-表现性评价为主,将过程-表现性评价与结果-测量性评价有机结合,重视对教师具体工作过程及过程中表现进行评价,以教师“量”的改进促教师“质”的飞跃。同时,在分科教学体制下,素质教育既需要教师“独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需要教师间的“合力”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中小学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促使教师团结协作,形成学习共同体。
2.1.2 评价原则:多元评价主体协商对话与共识达成
多元评价主体协商对话与共识达成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也是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多种需要,高级心理需要必须以低级心理需求满足为基础。在教师评价中,协商与对话是中小学满足多元评价主体归宿、尊重和爱的需要的最佳手段,多元评价主体一旦有归属意识,视学校为“家”,视教学为“家事”,学校的一切工作便游刃有余了。当然,并非邀请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与其聊天、谈话、征求意见就是有效或高效的协商、对话,就会获得有价值的评价结果。有效协商与对话要求多元评价主体融入教师工作之中,了解教师工作全部;要求多元评价主体放下芥蒂、开诚布公,没有“保护自我,防范他人”敌对意识,用平常心、公正心评价教师。
..............................
2.2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研究问题是实际现象与预期现象之间有偏差的情景,研究问题的确认使得研究思路更加清晰,并指引以后各阶段的方向和研究范围。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内涵解析等内容已经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预期现象(或应然现象)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文献研究也为全面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际现象(或实然现象)提供了明确的可观测变量、潜在变量和观念架构。
2.2.1 观念构架和研究假设
通过文献研究和内涵解析发现,目标定位、多元主体、标准设置、方法适配和结果使用等因素作为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涌现性直接决定着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效果,也直接决定着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效果的主观感受,而目标定位、多元主体、标准设置、方法适配、结果使用和教师感受因素都是不可直接观察的潜在变量,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可观察变量作为调查指标或测度项,为此本次研究构建了如图 2-1 所示的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简称:理论模型),并设计以下研究假设。
(1)目标定位、多元主体、标准设置、方法适配和结果使用是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过程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涌现性可作为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的内部考察因素;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引起的教师感受,可作为其外部考察因素。
(2)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标定位、多元主体、标准设置、方法适配和结果使用等 5 个组成部分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预期效能。
(3)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引起的各项教师感受都应该是积极的。
(4)教师感受因素与目标定位、多元主体、标准设置、方法适配和结果使用等 5个因素存在以下关系:S1:评价目标清晰准确定位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必然能引起中小学教师对其的积极正向感受;S2:多元评价主体协商共建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必然能引起中小学教师对其的积极正向感受;S3:分层阶梯发展评价指标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必然能引起中小学教师对其的积极正向感受;S4:评价方法适配与权重处理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必然能引起中小学教师对其的积极正向感受;S5:评价结果合理呈现与使用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必然能引起中小学教师对其的积极正向感受。
..........................
第三章 工具编制 .............................. 18
3.1.1 问卷的题项来源 .............................. 18
3.1.2 问卷的内容效度 .............................. 18
第四章 过程与结果 ............................................ 27
4.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基本过程 ................................. 27
4.1.1 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 ....................................... 27
4.1.2 访谈调查的基本过程 ........................... 28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33
5.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 33
5.1.1 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 33
5.1.2 集体规划方向和教师主动积极的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 33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5.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准确、清晰地定位教师评价目标是中小学高效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前提保障,而调查结果显示,目标定位因素的均值和标准差为 3.57 和 0.677,各题项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介于 3.48-3.72 和 0.824-0.886 之间,说明中小学教师对集体规划方向、教师主动积极、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指标的认可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之间存在着一些认可分歧。
5.1.1 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因素分析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学”“以评促合作”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能力,而 Ba3 题项“学校各项教师评价活动都会给您的教学改进或专业发展带来帮助”和 Ba4 题项“学校各项教师评价活动都能使得您与他人的关系变的更加融洽,促进您与同事更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的调查均值分别为 3.55 和 3.52,标准差分别为 0.865 和 0.886;C2 题项“您所在学校教师评价产生的实际效果”调查中,中小学教师对“工作热情”“主动创造”“加强管理”“促进合作”“激励学习”“营造氛围”和“增加收入”选择的比重分别为 18.6%、19.3%、22.7%、10.0%、14.9%、10.9%和 3.6%,说明仍有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表示不满。通过访谈调查进一步探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尚未成为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的重点,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亦没有得到中小学足够地重视。“学校首先重点关注教师代了几个班、每周承担多少节课、学生成绩如何、升学率如何??,很少关注教师学习和发展。事实上,学习和发展是教师自己的事,与学校关系不大”(A9);“除上课外,学校的其它工作往往都会有处室与处室、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但是学校教师评价往往是针对个人的”(A6);“我感觉学校的工作任务很多,学校领导也是抓不过来的,俗话说‘家有万事,先从急处来’,党务思想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及后勤工作都是学校每天必须紧抓的事,教师专业发展便显得不那么重视了”(A3)。
..........................
6.1 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的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