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以“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
当前,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我国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发展体系中明确指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这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块,并提出要从“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维度展开。其中,学会学习要鼓励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健康生活则要求学生要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并实现自我管理。核心素养强调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自我价值和自身潜力,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这给我国课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方面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当前班级管理方式严重阻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
自主意识薄弱是当前我国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缺乏自律意识,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部分学生特别容易触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红线”。
Sukhomlinskii 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3]。”诚然,教育终究是为了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中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班级中师生互动得以落实,学生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养成与班级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生习惯差不自律的问题还需追溯到现行的班级管理方式上来。当前,班级管理中影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管理目标功利化
班级仅仅被视为一种教学组织,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学校的高升学率打好基础进行的。班级的德育管理则是班主任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学生服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制度。班级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养成和能力培养。知识教学、制度管理凌驾于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之上。班级管理仅仅服务于教学,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三六九等并区别对待。这种班级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抑制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
(二)主要概念界定
1.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自主管理
本文的自主管理是指,在思想上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自身及其所处环境。在实践中,根据既定目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并不断调节,使自己言行符合规范,在反复练习中,自主管理能力得以形成和完善的心理活动过程。
(2)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是指,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通过教师、家长有目的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个体或在小团体中,以同伴提醒监督和评价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并在自我管理的练习和实践中,发展自控、自律能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3)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本文所指的是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实现合作学习、自主管理所需的自主决策能力、自主监控能力和自主评价与反思能力。自主决策是心智层面的自主化行为过程,是指在允许的自主权限内,学生能够自主策划并计划某一学习活动具体的执行过程,即自主决定决策目标、拟定实施计划、选择实施方案等。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自己拿主意”,保证自己的主体地位。自主监督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有意识地监控、督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预先拟定的实施计划。自主调控则指学生在分析自己错误及原因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执行力,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协调活动过程中的矛盾。
自主管理能力的训练,通常是以学生自主监督找寻问题为开端的,然后通过自主调节能力对问题行为进行调整,进而为实现预设目标提供保障。在学生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后,又运用自主反思能力审视自己在活动中的状态,发现自身水平与标准水平之间的差距,并客观评价差距的程度,从而再一次发挥自主调控能力,及时纠正偏差[5]。
..........................
二、文献综述及论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1.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现状
(1)关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定义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从目标和过程的角度阐释了自主管理这一概念。19 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提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旨在培养自治之人,而非培养受治于人之人[7]。国外学者彼得森则从过程角度定义了自主管理,指出自主管理是一种不过多地操控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管理方式[8]。
国内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主管理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章冬云和温旭认为,学生自主管理应该非常强调引导学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发展实践活动来体现和贯彻落实这种自主管理思想。在开展活动中,善于调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8]。陈昌明明确提出,学生自主管理是教师基于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对学生进行长期不断地自我管理行为的训练和指导[9]。朱英认为,学生自主管理就是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价值,对自己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负责并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给与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师生合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10]。禹传军提出,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和发展自律能力。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自治,班级自主的管理目标[11]。
随着自主管理教育理念的纵深发展,新中国的伟大教育家们在结合本国国情和吸收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丰富其内涵。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做到:将学生联合团结起来,学习如何管理好自己[12]。魏书生先生也提出了“依法治班”和“以人为本”[13]的教育管理理念,强调学校教育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逐步实现自我教育。
........................
(二)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在最基本的生理、安全得以保障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交、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40]。初中生对他人的欣赏和认可,以及社会的肯定都会产生强烈的需求。他们需要在合作互助中收获机体的认可,产生归属感。
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社交环境,满足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其次,要尊重学生并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充分发挥教育民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够平等对话。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再者,初中生自主意识强烈,他们渴望独立和成功,期待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效能感。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而非强迫学生接受枯燥无味的学习材料。教学要强调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学生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合作小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构建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了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推者;同时学生学习不仅要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构建班级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是培养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
.........................
三、合作小组班级管理的实践 ............................ 17
(二)构建班级管理合作小组 ................................19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29
(一)问卷设计 ................................. 29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检测 ............................. 30
(三)实验前后自主管理能力变化 ........................ 30
五、合作小组班级管理的成效与问题 ....................................... 45
(一)合作小组班级管理的实践成效 ................................... 45
1.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 45
2.推动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 46
五、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与问题
(一)合作小组班级管理的实践成效
1.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对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调查问卷的数理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班级合作小组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成为自己小组的主人,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小组成员共同研讨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和各项管理制度,各组员基于对自身客观认识基础上制定的个人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计划,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决策能力的发展;合作小组需要每一个组员都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监督,才能合力实现小组的整体目标,这使得组员们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提高自我监督能力;小组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组员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小组的目标,就必须时刻将自己的言行与规章制度的要求相对照,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组员们提高自我监督的能力;合作小组强调对学生行为的及时反馈,要求组员们填写日常行为评价表、合作学习自评表等,督促学生做好自我反思和评价,在反思和评价中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这使得组员们能够更客观的认识自我、评价自己,为自我发展找准方向,提高了学生自主评价和反思能力。
总之,班级合作小组的各项活动其实都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训练,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