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育观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76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语文”至今已届百年,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学界就已经开始涉及语文教学的“文白之争”。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语文大讨论正在展开,这场大讨论以其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强烈不满和质疑}fn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在我国语文研究界,关十“语文”概念的论争也接连不断:关十“语文”的定义,关十语文性质究竟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关十语文是否需要分科等等的争论此起彼伏。在语文大讨论和关十“语文”概念的论争中,各种论点针锋相对,一时“狼烟四起”、热闹非凡,这些争论在客观上制造出了理论的江洋大海,尤其是不少长篇累犊的讨论在逻辑层面上陷入来回往复的争论怪圈当中,更不要说那些片段的、映象式的论争多不胜数,自说自话,往往无法形成话题甚至无法形成讨论的交集。

纷繁复杂的局面,使得如同笔者这样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惶恐不安。语文教学究竟应该重“工具性”还是重“人文性”(即:语文到底“姓”什么)?语文课的语言成分和文学成分的教学如何把握其侧重点(即:语文到底要教什么)?语文教学的文言、白话比重应该怎样分配?}fn +语文是什么”、“语文应该是什么”的本源问题更是时时叩问着每一个语文教育者。

“语文”的概念并没有因为这些论争}fn明晰起来,相反地,由十这些讨论在界定“语文”的内涵与“语文”的外延方面不甚清晰,甚至把“语文”的内涵与“语文”的外延交叉起来讨论,给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制以及语文教学及其评价机制带来了困扰。


二、理论价值

语文大讨论和关十“语文”概念的论争中,各种针锋相对的论点产生的理论迷雾令一线语文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本文正是基十这种状况,力图从历史源头追寻“语文”概念纷争产生的因缘,并尝试梳理出大讨论和“语文”概念的论争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中探寻这些研究究竟都说了些什么,都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讨论的,以期发现其中的缺陷和亮点,找到穿越语文理论探讨的迷雾的突破口,为语文教学指出方向和出路,从}fn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成为可能。

语文大讨论和关十“语文”概念的论争是如何影响语文教育的,正是本文考察的另一个重点。这就需要集合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得出的点滴智慧,打通课程理论家、教材编写者、考试命题者同教师、学生间的隔阂。本文在摆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后,结合虹桥中学的语文教学等案例,来考察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在哪些问题上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上的探索,以及这些来自一线的思考和探索又同语文教学理论界的研究在哪些方面是契合的,在哪些方面是反拨了后者}fn具有可贵的创新精神的。


三、现实意义

一线语文教师通过实践进}fn上升到理论层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共同参与到语文教学改革中去:一线中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顾及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的指挥棒,另一方面又要倾听来自理论研究前沿的声音,以及来自课改方面的信息,他们以自己的理解和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来阐释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初衷。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将和语文教学专家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者一道,在语文课改的各种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走出符合语文本身规律的探索之路。

简言之,我们要做的是,一方面,厘清纷繁复杂的教学观点、理论,使之能为己所用,不是被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以第一线的教学实践,或反映、体现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或对某些理念进行反拨式的实证并发出质疑的声音。

本文的“新时期”是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时间概念,虹桥中学指一所中学—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
“语文”概念论争的历史背景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名称擅变与历史上的几次大变革、大论争密不可分。

“语文”的定位不同十其他学科。二十世纪初,属十理科的各门课程的前身统称为“格物”一一其体系来源十工业革命后的西方,能自成较为完备的体系。IfIJ“语文”是在传统私塾教育的基础上演化来的,二十世纪最初几年,与“语文”科教材相关的名称有“蒙学课本”、“训蒙读本”、“国民读本”、“国文”等。


(一)“国文”

“国文,,一词较早见十土建善的《国文教授进阶》(上海作新社,1903年_5月初版)

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农历癸卯年)1月13口,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使现代学校系统和教学制度有了法律保证,为国文单独设科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的开始。”②

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学部,1906年编纂了一套小学教科书,其中有《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女子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等课本,这是第一次由政府将该门学科正式定名为“国文”。


(二)“国语”与文言白话论争

  黎锦熙较早提出了“国语”的概念:“更张之道,在改用语文相接近者,以为教材已。革去旧名,当称‘国语’。’、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教育界大力提倡白话文,偏重十文言的“国文’,课受到了抨击。虽然以“国文”题名的教材到1926年还在出版(如:《新法国文教科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1月一1926年3月),但小学已经改设“国文”为“国语”,教材选用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具有鲜明口语特点的文本,中学还是“国文课”,但白话文比重显著增加,鲁迅、叶圣陶、冰心等“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

  

参考文献

[1] 南帆 ,王晓明 ,韩少功 ,葛兆光 ,黄子平 ,李陀. 寻求为生活的文学[J]. 读书, 2003,(10) .

[2] 潘新和.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上)——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

[3] 潘新和.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下)——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

[4] 胡海舟. 语文课程改革问题的哲学审思[J]. 教学与管理, 2007,(19) .

[5] 庄文中. 试解语文教学的“斯芬克斯之谜”[J]. 人民教育, 1998,(10) .

[6] 陈黎明.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检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

[7] 毕光明. 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J]. 文学自由谈, 2004,(03) .

[8] 汪海龙 ,郑岱宗. 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是模糊认定吗[J]. 语文建设, 2002,(03) .

[9] 王富仁. 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J]. 语文建设, 2002,(05) .

[10] 巢宗祺.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一)[J]. 语文建设, 2002,(07) .

[11] 庄文中. 学习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专题之一 怎样理解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和语文的性质[J]. 语文教学通讯, 1996,(03) .

[12] 殷铭荷,陈静. 呼唤科学的语文教育观[J]. 语文教学通讯, 2004,(27) .

[13] 徐善慧. 文学批评与阅读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01) .

[14] 戴元枝,张心科. 从接受美学看阅读教学中“生平”“背景”介绍的时机[J]. 语文教学之友, 2006,(06) .

[15] 谢天振. 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新走向[J]. 中国比较文学, 1994,(01) .

[16] 李寰英. 论语文教育是心学教育——兼评语文教育“工具”说[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

“新时期语文概念论争”辨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引言 9-11

一、“语文”概念论争的历史背景 11-13

(一) “国文” 11

(二) “国语”与文言白话论争 11-12

(三) “语文”........................12

(四) “工具性”和“人文性” 12-13

二、“语文”概念论争的............... 13-19

(一) “语文”的概念:语文是什么 13-15

(二) 语文的性质:...................... 15-18

(三) 为语文分科(分工)的讨论 18-19

三、“语文”概念的辨析及教学实践论 19-24

(一) 目前对“语文”概.................. 19-20

(二) 人文性并非语文专有 20

(三) 工具性的“边缘化”和人文性的“泛化” 20-22

(四) 教学层面出..................... 22-23

(五) 来自“文白论争”“工具、人文论争”和分科教学的历史启示 23-24

四、虹桥中学的语文教育观及其对教学的指导和实践 24-37

.....................................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