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鼓励与其政府财政的透明度关系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41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1.1政治激励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地方官员所面临的政治激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所谓政治激励,在已有的文献中总结出来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其实,三种不同的表述都有着本质上相似的含义,这种相似的含义就是:中国的中央政府拥有地方官员的任免权,在中央政府致力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中央对地方官员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在这种“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模式下,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晋升,就会大力发展所辖地区的经济,向中央提供经济增长记录,从而获得晋升。这种理论背后的逻辑就是,中央政府的政治激励影响了地方官员的行为,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本文认为,这种逻辑不仅适用于研究地方官员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为,而且对研究地方发展中的其他问题也具有参考价值。

1.1.2中央政府和各界人士推动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践

政府信息公开,也即政府透明,它要求政府公开自身行为中各个方面的信息,而财政透明度问题则是政府信息公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我国,政府信息经历了一个从严格保密到逐步公开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政府将财政预算信息视为国家机密,“严守国家秘密”是那个时代必须遵守的纪律。从年建国到年改革开放以前这年,我国的政府信息处于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完成了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党中央最终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与此同时,政治民主化和国家法治化的进程逐步恢复,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化成为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里,政府信息公开虽然相比之前有了较大进步,但仍然是相当有限的。

1.2选题的意义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政治激励对中国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本文采用政治锦标赛的研宄范式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扩展了政治激励的研究领域。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现有的法律和制度对政府及官员的约束很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能对政府官员形成有效约束,使他们及时公开财政预算信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政府能够公开透明。本文试图揭示影响地方政府官员公幵财政预算信息的因素,从而可以为提高我国政府财政透明度提供一些依据和建设性的建议。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关于财政透明度的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的第一部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了与财政透明度相关的文献。首先,一些学者对财政透明度的概念给出了界定;同时,不同学者和研究机’构在财政透明度的衡量标准上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们构建了不同的指标对财政透明度进行衡量;另外,国内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财政透明度的各种因素。

2.1.1对财政透明度概念的界定

1998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通过了《财政透明度良好做法守则——原则宣言》,该守则沿用了Kopits和Craig(1998)对财政透明度的定义。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发布了《财政透明度手册》和《标准和守则遵守情况报告》。200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台了《预算透明度最佳做法》,将预算透明度的内容以报告形式进行了列示。此外,世界银行、欧盟等组织也对财政透明度做出了各自的规定。

首先,“相关活动”意味着这里包括了涉及政府收支和分配的准财政活动。其次,这里注重了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最后,这个定义强调了财政信息的公开程度和公开机制,这才是财政透明度的真正内涵所在。刘笑霞、李建发(2008)认为,“财政透明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要求政府必须完整、准确地提供财政活动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信息,从而帮助公众对政府的财政层面做出判断。”该定义包含了三个层次,也就是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信息。第一,过去的信息指的是政府以前行为的结果,也就是是否完成了公众之前的委托。第二,现在的信息指的是政府现在正在履行哪些职责,现在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是怎样的。第三,未来的信息指的是政府对于未来的活动有着怎样的计划(预算),以及对于未来的形势有着怎么样的预测。

具体来说,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调查基本框架是这样的:调查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对以前年度公布的财政信息本身的调查,调查这些信息是否公开;另一个则是对相应政府部门态度的记录,记录相应部门是否回复。对于信息部分来说,他们的调查对象是各省本级财政三年前的决算数据,总共涉及政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国有企业基金的113项信息。我们可以从图1看到,每部分都涉及收入支出和资产负债两个方面。某项信息如果公开,就可以得到10分,这113项信息指标的满分共计1130分。对于态度部分来说,如果被调查的所有部门都回复了,就可以得到态度和责任心的满分50分。将信息部分的满分1130分加上态度部分的满分50分就是各省财政透明度总的满分1180分。

2.2关于政治激励的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这种增长被誉为“中国式增长奇迹”。不可否认,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现有的文献在解释地方政府官员为何会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时,一般提到的有两种观点,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激励一一财政激励与政治激励。

2.2.1财政激励与政治激励

财政激励,也就是钱颖一等人提出的“财政联邦主义”,通俗地说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和财政分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央政府将很多行政与经济管理的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得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的行政自主权;另一方面是财政剩余索取权,地方政府可以与中央政府分享财政收入,如果经济发展的好,财政收入就越多,地方留存的也就多。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分权,地方官员就会有很大的动力去发展经济。另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的学者认为财政激励不足以解释这种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政治激励来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政治激励能够在中国起作用,关键在于中央政府拥有对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免权(周黎安,2007)。当中央政府强调以经济绩效对地方政府官员进行考核和评价时,地方官员自然就有了很强的动力去做好地方的经济建设,以此来获得晋升。

政治激励带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傅勇在同时考虑了两种激励的情况下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以晋升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将能够有效限制地方官员的寻租行为,而将官员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中;而有效的财政激励则能保证地方政府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收益。但是他发现,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为了增长而竞争虽然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导致了财政支出的扭曲。财政支出过于偏向交通、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对科教文卫等福利支出提供不足。陈玲,林泽梁,薛澜研究了在政治和经济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官员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机和模式。他们认为,只有在有效的政治和经济激励下,地方政府才有可能采取实质性的并且符合中央意图的行动。

第三章假设的提出..................14

3.1本文讨论的政治激励.........14

3.2假设的提出...........15

第四章政治激励对财政透明度影响的实证分析..........17

4.1模型设定以及变量解释..........17

4.2数据.........19

4.3描述性统计..........20

4.4实证结果..........22

4.5稳健性检验...........24

第五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31

5.1研究结论.........31

5.2政策建议.........32

第四章政治激励对财政透明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模型设定以及变量解释

4.1.1主要兴趣变量

AM表示的是中央候补委员,FM表示的是中央委员,PM表示的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三个是我们的主要兴趣变量,正如前文所说,我们用不同省委书记处于中央委员会中的不同级别来表示政治上的激励程度。我们认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面临的激励程度更大,也就是说,我们假设在中央委员会这个中共最高的权力机构的金字塔中,处于底层的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面临的激励大于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更有动力去执行中央高层的政策,以吸引高层的注意,获得仕途上的晋升或提拔。

4.1.2协变量

Local变量衡量的是本地的利益集团对地方官员的影响,换句话说也就是地方官员与省内的各种利益集团的联系程度。研究宄发现,中国的省委书记的仕途背景会显著影响到政府管理和政策实施。如果一个省委书记是从他任职的那个省份的低职位升到高职位的,也就是说他可能与省内的利益集团有紧密联系的话,这样的省委书记和从外地来本地任职的省委书记相比,他们更有可能提高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支出,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当然,前提是本地势力的效用函数与省内居民的效用函数有很大的相似度。

第五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5.1研究结论

2008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大力倡导政府信息公开,地方政府官员开始改变以往视政府信息为机密的做法,逐步公开各项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激励的作用值得关注。关于政治激励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宄已经相当普遍,不管是理论模型分析还是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在我国政治集权的条件下,政治激励确实能够影响到地方官员的行为,从而促使地方官员大力进行经济建设。本文将这种政治激励的逻辑运用于研究其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政治激励能够促进地方政府官员公开财政预算信息,从而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官员面临的激励程度越大,越能促进信息公幵。从前面的实证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省委书记而言,相对于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的省委书记表现出来更强的积极性;对于省长而言,担任候补委员和非委员的省长表现出来更强的积极性。

其次,与本地势力联系紧密的地方官员在态度上倾向于不公开财政预算信息。在我们的基准回归结果中,我们发现与地方势力有“关系”的省委书记会正向促进财政信息公开。但是,在我们的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利用态度得分来衡量财政透明度,这样更能反映政府官员的倾向性,我们发现与本地势力有“关系”的省委书记和省长都会负向影响财政预算信息的公开。这说明这些与本地势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省级政府官员并不乐意公开财政预算信息,从而意味着外来的官员可能更能促进政府的透明与公开。

不管是省委书记还是省长,官员的年龄与政府财政透明度呈现了负向的关系,说明年轻的官员思想更开放,更容易适应新思维;另外年轻干部的发展空间大,更乐意在各方面去表现自己的执政能力,包括塑造政府公开透明的形象。相反,年纪大的官员可能对于之前保守国家秘密的原则更为坚持,而对信息公开不那么积极;另外,年纪大的官员上升空间也有限,也没有太大的动力去为公开政府信息而多作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