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思考范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22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以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访谈式调查、归纳总结法,对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发展现状分析、天然条件优势、文化资源禀赋、发展规划定位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带有针对性的具体资源开发对策与建议。

第 1 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文化价值对各国的 GDP 和消费观念,特别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显示出发展势头迅猛。欧洲和美国近 70%的旅游名都发展文化旅游。近两年来,世界上旅游人数最多的美国和旅游收入最大的法国也有三分之二的旅游收入与文化旅游有关。目前,中国也呈现出同样的态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四个十年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之中的地位和在人民生活之中的作用都在逐步增强。我国实现从资源国到亚洲旅游目的地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旅游发展年总收入模式和趋势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精神的消费和追求,这些变化极大地刺激了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消费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文化和旅游之间有着天然的耦合性,这决定了文化和旅游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文化正在成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文化的经济应用体现在旅游业中,使旅游产从低级阶段发展向高级阶段。如今,文化与旅游融合是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以此促进国内文化与旅游的共间发展。在 2018年 4 月 8 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将其纳入国务院组成部门,从而协调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对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有重要作用,并增强文化和旅游业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发展,促进旅游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文化旅游因其特有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而愈加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眯。
京西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先秦至今,是北京文化的根脉所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人文环境有机统一,造就了京西文化特色鲜明的历史景观带。依据《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 年—2035 年)》的界定,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以京西太行山脉和横亘其中、东南流经平原地区的永定河“一山一水”为基本骨架的宽带状文化区。2西山文化带中拥有 400 多个文保单位,包含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别。西山文化带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风光,是孕育北京地理人文的源流。西山文化带是以西山生态山水文化为基本,以古代园林文化、革命文化、古村落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中法文化、农业休闲健身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文化聚集发展带,是北京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交流窗口,被誉为北京人的精神家园。北京西山文化带的设计,将根据原始的地脉机理、利用低碳循环技术恢复原始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对区域环境的保护并升华。然而,北京西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大部分都是低质、分散并以使用者为导向的资源,北京西山文化旅游仍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开发管理能力较低、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开发单一等问题,这有悖于文化旅游建设的要求,也不利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旅游主管部门需以总体把握旅游者需求和行为特点为基础,促进旅游业转型,鼓励企业参与代表未来区域发展趋势的旅游项目,基于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推出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作用,使各种文化资源被高效利用,扩大文化旅游收入渠道,增强发展理论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致力于西山文化带的开发是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作为全国的示范和指导,即可提高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的保护水平,推动北京文化中心的建设,服务于国家文化中心,还可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北京的都会城市形象和竞争力;而且还能为长城文化带和运河文化带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范本,为促进北京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发展战略,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理论基础和更具体的行动方向,三个文化带共同发展、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对北京市各级政府完善旅游业要素体系、制定区域旅游业政策,加快旅游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成功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第 2 章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旅游资源概况

一、北京“三个文化带”的建设目标
2015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在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提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北京、天津、河北共同发展,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的建立明确制定并实施保护和利用的规划,2。这是北京市议会首次正式提出“三个文化带”的建设目标和挑战。2017 年 9 月,北京市正式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提出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文化带与旧城中轴线相对应,北京周边的文化遗产被高度凝练,对于建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改善人们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


图 2-1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结构规划图

三个文化带承载了北京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历史,是北京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三个文化带的保护建设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形成了北京旅游的大架构和新品牌。长城文化带以明代长城文化遗存为符号,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的防御工程,护佑着北京城的安全,蕴含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体验带和生态环境保护带。大运河文化带以人工河流京杭大运河为主线,自元代以来,不仅是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生命线,而且在沿岸乃至更广阔的流域范围内积累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与长城、运河相比,西山地域属性更加明显,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文化类型也更加多样化。西山是北京西山的总称,属太行山脉的最北段,居太行之首。一般来说,西山的地理范围是从北京昌平区南口沟到南部房山区巨马河谷,西至城市边界,东至北京平原地带,行政区覆盖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和房山六区的全部或部分,长约 90公里,宽约 60 公里,从东北延伸到西南,占地约 3000 平方公里,约占北京面积的 17%。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是海河的六大支流之一。桑干河、洋河和水河三大支流汇聚在官厅附近,被称为永定河。1西山与永定河的山水之和,为华夏文明的种子在北京湾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积蓄了富饶的自然本地。
.......................

二、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旅游资源禀赋
经历史前到近代的漫漫长河,西山文化带里留存了许多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目前,西山文化带有 3 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27 个;北京市文保单位 47 个;150 多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 个世界地质公园;1 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 个北京市自然保护区;8 个国家森林公园;4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 个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非遗 11 个和北京市非遗 39 个。2永定河在北京河段流经门头沟区的三家店,石景山、丰台、大兴等地区,两岸的有绿化植物,有乡村部落,沿河还有有三家店、石景山、卢沟桥等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跨河有各式各样的桥梁和水渠,从三家店到卢沟桥就是一条展示桥梁的文化带。而且永定河是一条具有生态变迁和水文化特点的流动河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一)、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文化
作为西山文化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三山五园”景观遗址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勤劳创造的伟大文化成果,是全人类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美丽窗口,是我国的重要文化象征,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北京西北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瓮山);“五园”自西向东的顺序为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3区域范围为东起万泉河东北段,向南至海淀台地边缘,包括巴沟以南的低地,西面以玉泉山为界,北面到达北旱河、清河一线,面积为68.5平方公里。在最新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除明清老城外,三山五园地区因其拥有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古典皇家园林群和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知识资源,被定位为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和谐融合的复合型地区,被列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这充分体现了三山五园的重要性。


图 2-2 “三山五园”位置图(图片来源:笔者根据景区地理位置制作)

...........................

第 3 章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18
一、“一轴”连“四片”....................................18
(一)、海淀大西山旅游路....................................18
(二)、车耳营兵营文化体验片区...............................21
第 4 章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旅游资源开发建议..................................34

一、建立协同创新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34
(一)、优化开发保障机制和旅游市场环境...............................34
(二)、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与居民参与度提升.................................35
第 5 章 研究结论..................................44

第 4 章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一、建立协同创新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
(一)、优化开发保障机制和旅游市场环境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所涉及的相关区域的政府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在优化整合过程中,协调与西山文化带相关的所有工作力量,做好发展联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项目建设、历史风貌建筑利用、交通配套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要注重文化带内不同区域和部门的协同,可建立“西山文化带旅游建设指挥部”,引入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开发运营新模式,实行文化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属政府,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经营权回还企业与市场,实行统一标准保护、统一规划开发,激活运营机制,加强对外合作,优化北京西山文化带的开发结构与利用效益。成立市区联动的西山文化带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并打包注入西山文化带中拥有明确所有权、特色鲜明、有更好市场前景的文化资源。借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守护好历史文化,做好精神传承。在西山文化带建设项目中加入文化审核要点,为了确保整个西山文化带的风貌得到保护、文脉得以传承。
加强政策的先导和规范作用,优化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旅游市场环境。编制旅游规划,使其适应旅游业发展方向,编制导向应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应采用编制工作进度表的形式,进一步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建立以北京西山文化带管理委员会为基础的北京西山文化带促进工作组;建立由农业和旅游主管部门带头并包括各职能部门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联合会议制度。为了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和财政援助,鼓励当地居民投资各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本,技术等,实现农村投资体系的多元化。此外,还应该在执行规划的同时跟踪目标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实施规划部门和参与规划部门的沟通和长效机制,并充分融合各方的知识、价值、创造力和主动性,从而增强人文、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同时,三个文化带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文化遗产之间具备内在的文化相关性,应注重不同文化带之间的协同,必须标记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相关文化遗产,并将其用作集群式展示和利用,不同的文化带之间基于共生的历史文脉,也存在网络化的联系,因而应根据运河、西山、长城等独特的文化景观,利用当地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体制,创新文化遗产治理体系,综合政府、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力量,共同对三个文化带进行保护与利用。
...........................

第 5 章 研究结论


文化旅游因其特有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眯。本文以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访谈式调查、归纳总结法,对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发展现状分析、天然条件优势、文化资源禀赋、发展规划定位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带有针对性的具体资源开发对策与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具有丰富的皇家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不同风格的多元化文化历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旅游村,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笔者将当前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存在的旅游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资源整合管理与开发机制尚未建立,开发的整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历史文化遗产整体风貌保护有待提高;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旅游产品浅层次开发,主题不突出,体验性不强;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全域旅游的需求,旅游产业链薄弱;营销手段比较单一,尚未树立有效、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品牌,公众认知度不高。
针对当前反应出来的旅游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旅游未来资源开发的建议:
(1)建立协同创新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主要措施包括:优化开发保障机制和旅游市场环境;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与居民参与度提升;综合利用“三个文化带”的旅游资源;
(2)在丰富旅游产品种类的同时彰显文化特色,主要措施包括:打造具有凝魂聚力的引领文化符号;积极稳妥地推进文旅特色小镇建设;凝练产品特色增强游客体验性;
(3)强化人才战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主要措施包括:培养吸引一批具备“匠心”的传承人和研究者;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公共设施的“旅游+”功能;
(4)多渠道进行旅游品牌推介,主要措施包括:利用新媒体整合营销以提高知名度;开发网络旅游项目激发游客兴趣;联合搭建智慧旅游系统平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