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1.1.1 选题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村落旅游业迅速发展,传统村落随之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竞相前往。乡村旅游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带来挑战。过度商业化导致村落文化原生土壤遭到破坏,这表现在:一是经济利益至上的开发模式只利用了传统文化中利于转化为“商品”的文化要素,而其他要素面临异化甚至失传的威胁;如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猴盾村,是闽东知名的畲族聚居村,畲族重要的民族文化节日“三月三”本是族人载歌载舞、庆祝胜利的日子,如今为了打造“闽东畲家第一寨”旅游品牌,在当地政府高度参与下,民族歌舞演出成为非日常的、设计好的、要求固定群体参与的公众事件,节日也演变为一场旅游宣传活动。二是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粗放利用及浅显解读,导致文化呈现时存在片面化、简单化、符号化倾向,游客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贵州省从江县岜沙部落至今保留着远古时佩戴火枪的习俗,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支部落,而当地人依赖有偿土枪表演吸引游客,游客很难看到一个最真实的岜沙部落。三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商业意识的输入冲击了村落原有的文化生态系统,村民对文化传承的动力减弱,文化根基面临挑战;如随着旅游的开发,云南省宁蒗县古老平静的摩梭社会发生了震荡,摩梭人汉化现象逐渐严重,他们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穿着现代的汉族服装,说着流利的普通话,在泸沽湖上同时唱着摩梭民谣与现代流行歌曲。
.....................
1.2 研究意义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离不开传统村落文化的深厚积淀及活态发展,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肩负着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旅游开发促进了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过度商业化也对传统村落文化造成了“开发性破坏”。如何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怎样正确对待旅游开发过程中商业化带来的正负影响,促进两者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通过选取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为例,针对肇兴侗寨各项指标进行专家打分、测算,对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传承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调控路径,以实现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总体来讲,有以下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一是将推动肇兴侗寨文化传承与保护取得新思路。本文将结合肇兴侗寨旅游开发、文化传承保护现状,分析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间接有利于同类型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更好开展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二是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与旅游更好融合发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旅游商业化、文化传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权宜之策,推动传统村落旅游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有助于拓宽传统村落过度商业化的解决路径。我国学者关于传统村落的商业化研究有许多重要成果,对解决商业化的策略更侧重于依靠外部力量的作用;如政府干预、制定发展规划、镇外建新区,镇内限制商业范围等措施,而本文则侧重于内部力量,具有一定的视角创新价值。
图 1-1 研究框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传统村落
2012 年,住建部等四个国家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对全国传统村落开展调查,在下发的通知里对传统村落的概念作了界定: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截至 2020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共 5 批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 6799 座村落被列入名录。在这样的语境下已经形成社会共识:传统村落文化是村民生活方式变迁的印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对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1.2 文化传承
“传承”一词最早出于郭沫若《孔墨的批判·墨子的思想体系》:“尧、舜、禅让虽是传说,但也有确实的影响,那就是原始公社时的族长传承的反映。”由此可知,传承是指对某个技艺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承”即对文化的传递、承袭,它与“文化保护”是不同的概念,后者是对文化的保护、捍卫,避免文化生态受到威胁破坏。文化保护更多是静态的,而文化传承是动态的。
2.1.3 旅游商业化
旅游商业化即旅游开发活动导致的商业化,体现在当地为满足游客消费的商铺数量多于满足本地人生活的商铺数量,对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体现在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而不是核心文化资源的体验。旅游商业化一方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拓宽该地特色产品的销路;另一方面,过度的旅游商业化会破坏当地文化生态系统,降低游客体验,甚至出现诸多旅游目的地同质化的现象。
..........................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65]。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即子系统之间和系统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功能是子系统或系统各要素孤立状态下不具备的。系统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系统论指一般系统论,广义的系统论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与自组织理论等[66]。
文化与旅游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综合性,如果把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看作是一个整体互动系统,那么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就是两个子系统,子系统里又包含若干影响系统运行的要素,因此,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视角来分析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科学合理。
2.2.2 耦合协调论
耦合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中,后来被引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耦合是指系统之间或一个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系统或要素互动的状况,耦合有好坏之分。耦合度则是量化系统或要素之间这种互动程度的强弱。
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一个系统内各要素之间随着发展,互动良好、配合得当,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关系,系统或系统内要素之间共同健康发展。
耦合协调度是在耦合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测算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模型,通过测算,可将原本抽象的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具体量化,更直观呈现系统之间的互动状况。
..................
3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15
3.1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互动关系···························· 15
3.2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17
4 实证分析···························22
4.1 案例地基本情况······································23
4.1.1 肇兴侗寨基本情况····································23
4.1.2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现状·········································24
5 调控路径····································39
5.1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耦合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39
5.1.1 村民文化传承观念意识薄弱····························39
5.1.2 文化传承方式单一,主体固化····················40
5 调控路径
5.1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耦合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5.1.1 村民文化传承观念意识薄弱
世世代代生活在传统村落、参与村落历史发展进程的村民是最深谙本地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因此他们也是让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和活态化的核心要素。然而,在作者实地调研肇兴侗寨与村民交流过程中发现,村民的想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本身靠务农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的村民,他们普遍对文化传承没有概念,认为文化传承与否与自身无关,更多是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二是参与旅游开发活动、靠旅游创收的村民,认为在他们参与旅游开发过程中以有偿表演形式向游客展示民俗文化、售卖当地特色产品就是文化传承的方式。
图 5-1(组图)村民晒干用于给糯米饭染色的栀子花(左)及被染色后的彩色糯米饭(右)(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
6 结论与展望
6.1 讨论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被“城市病”困扰的城市居民愈发期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传统村落的大量消失使得政府及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乡村价值的传承保护。
脱贫攻坚在 2020 年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如何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四五”开局的重要任务。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当地村民主动参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群众收入的新增长源,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中,应该将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活态的生命体,必须结合村庄独特的资源特点,并将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融入其中,实现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及村落整体性的可持续发展。诚如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其保护必须与村民生活改善、村落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需要政府、社会与村民等多元主体的文化自觉。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伴随商业化,与文化传承相互影响,韦伊[1]等以贵州省为例,对旅游开发影响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肖佑兴[2]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构建了多层次立体的文化传承框架,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提供了参考。本文以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旅游商业化更好协调发展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传统村落旅游商业化与文化传承过往研究的梳理,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对传统村落典型代表贵州省肇兴侗寨进行实例分析,据此探究调控路径。然而,当前文章主要是建立在案例地民族传统村落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应该拓宽研究对象覆盖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