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助推乡村脱贫策略研究——以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31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红色旅游脱贫通常存在贫困人口参与率低、政策保障不够、产业带动不强和政企联动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有效脱贫”和“抑制返贫”双重挑战。沙洲村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主要依靠“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有效参与红色旅游+协调发展地区产业+联动确保政企保障”模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沙洲村民对红色旅游脱贫态度较好、参与意愿较强但缺乏技能和资金,政府企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当前沙洲村的红色旅游脱贫总体成效较好,有效发挥了贫困人口参与红色旅游,立足于贫困人口实际,从精准脱贫、产业带动、政企联动以及长效脱贫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完善的措施。具体策略包括:一是明确产业带动,提升产生效果。二是精准识别管理,转变行为态度;三是联动政府企业,激发脱贫欲望;四是力求长效脱贫,稳定行为意向。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我国现行标准下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截止 2019 年末,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0.6%。贫困问题严重拉大了我国社会整体贫富差距,影响到社会政治生态稳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脱贫工作,关于反贫困的研究也一直都在进行,旅游脱贫作为地区减贫的重要法宝,不仅能快速提升贫困地区经济水平,而且能挖掘出贫困人口发展潜力摆脱贫困状态。
20 世纪 90 年代,红色旅游在国内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革命地多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往往也是偏远贫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1]。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拓展了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红色革命地带来了人流量、信息流、资金流等。在最新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刚要》中,重点指出了红色旅游在思想教育与乡村脱贫方面的功能。红色旅游脱贫是一项新型的脱贫工程,属于典型的“造血式”脱贫方式,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贫困地区发展红色旅游,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带动产业的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地区稳定脱贫。当前乡村脱贫工作还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实现有效脱贫?二是脱贫后如何防止再次返贫?
本文以沙洲村作为调研地,该村是红色革命地,也曾是贫困人口汇聚的自然村,自 2016 年发展红色旅游后,沙洲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沙洲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概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从贫困人口视角,深入分析村民行为意向,培育村民自我造血功能,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关于红色旅游助力乡村脱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力求为其他地区的脱贫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习近平书记明确指出破除贫困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农村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推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2]。尽管红色旅游脱贫效果显著,但理论研究中也存在对红色旅游脱贫方式认识不到位、贫困人口参与率低、产业融合性不高、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企业带动性不强等问题,对乡村脱贫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包括:
(1)丰富了稳定长效脱贫的理论研究。本文研究沙洲村旅游脱贫问题是在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地调研上进行,较为细致地阐释了有关旅游脱贫方面的理论,同时加深了对贫困人口参与发展红色旅游实现脱贫增收的内涵认识。
(2)完善红色旅游脱贫策略理论研究。本文在深入探索精准脱贫效应基础上,从贫困人口参与红色旅游行为意向的视角出发,研究红色旅游地长效脱贫策略。这不仅能为调研地脱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我国其他红色旅游地区的稳定脱贫增添理论依据。
1.2.2 实践意义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是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居民脱贫增收、提升居民精神信仰的重要途径,能为贫困人口带来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效应。红色旅游是推崇国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提倡[3]。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推动“红色旅游+乡村脱贫”,拓宽地区居民的增收渠道,另辟蹊径改变乡村贫困局面,帮助村民走上长效脱贫之路。当前,在我国红色旅游脱贫研究中,多数研究是从宏观上来提出战略性的发展路径,而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贫困人口参与红色旅游的行为来提出策略并不多见。本文选取近几年红色旅游发展较为典型的村落——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作为案例研究地,深入分析贫困人口情况、产业结构、企业运营等,厘清贫困人口与红色旅游二者的联系,帮助提升脱贫精准性和有效性,力求探索出能带动贫困人口长效脱贫策略。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包括:
第一,推动选择更合理的脱贫策略。贫困地区不同贫困人口的参与红色旅游的方式、程度和需求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精准脱贫策略时我们更应关注贫困人口的自身条件。
第二,力求红色旅游地能长效脱贫。贫困人口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并结合“红色旅游+产业带动+政企扶持+政策保障”模式,融合“内部+外部”,力求“长效+稳定”脱贫。
......................

2.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贫困
贫困作为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定义也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经济条件、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下,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变化,贫困的定义也随之改变。中国国家统计局把“贫困”一词,定义为个人或家庭生活水平低于社会的最低标准,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发展基础,导致个人或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下去。同时,根据按照我国现行贫困标准,通过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确定了贫困标准并划定出贫困线(见表 2-1)。返贫指的是贫困户在顺利通过系列脱贫标准考核之后又重新陷入了贫困状态,难以维持家庭生活基本保障。返贫主体是指已脱贫人口由于收入无法满足必要支出,又再次被认定为贫困人口。抑制返贫是针对已脱贫的贫困人口,他们由于通常处在贫困线附近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有必要提出措施保障其基本收入来源和阻止其再返回贫困状态。

..........................

2.2 相关理论
2.2.1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美国心理学家 Ajzen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后随着 Ajzen 深入研究 TRA 理论发现个体的行为并非全部出于个体自愿,还受限于一些控制因素影响,进而在研究模型中新增了个体对自我感知行为控制变量,从而构建出新的行为理论研究模型用于研究个体态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47]。计划行为理论(TPB)将个体行为产生理解成为个体经过谨慎考虑后产生的行为效果,主要以个体预期价值为出发点,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提升解释产生个体行为决策的理论[48]。计划行为理论解释了个体如何在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某种行为模式,详细分析了个体行为的决策过程[49]。计划行为理论(TPB)是预测和分析人类行为的理论,指出个体行为模式不仅受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还受行为执行者对行为实现的内外环境的实际控制条件制约。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企业类的相关研究,Freeman 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书中提到企业为促进自我发展,有必要综合权衡到各方利益相关者,来实现共同发展目标,标志着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体现在社会实践应用中。Freeman 等结合所研究的课题,提出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会产生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包含了组织内外环境的任何相关者[50]。旅游业作为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和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及组织群体。俞逸晖提到在解读旅游扶贫政策中,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保证扶贫成效,有必要分析旅游扶贫政策对利益相关者(包含了游客、居民、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等)造成的影响[51]。因此,要想走好这条旅游脱贫之路就要把握好涉及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若不处理好各个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则会使脱贫之路延长甚至完全走偏。
本文研究的是沙洲村,利益相关者是指与沙洲村红色旅游发展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所有人,包括:村民、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等,重点是强调如何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使他们与红色旅游地需求保持一致,实现乡村脱贫目标。

........................

3.案例研究.......................................17
3.1 沙洲村概况............................ 17
3.1.1 基本介绍........................... 17
3.1.2 红色旅游.................................. 18
4.策略建议..............35
4.1 明确产业带动,提升脱贫成效.......................35
4.2 精准识别管理,转变行为态度........................37
5.研究结语......................42
5.1 主要结论................ 42
5.2 研究局限..................... 42

4.策略建议

4.1 明确产业带动,提升脱贫成效
产业发展是带动脱贫的重要举措。通过沙洲村调研发现个体内部因素(个体专业技能、信息获取方式、所需时间、资金资产等)与环境外部因素(地区产业、合作关系等)的共同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脱贫产生效果。在红色旅游脱贫工作应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因地制宜迎合红色旅游市场的“亲红需求”和“喜绿偏好”,积极引导贫困人口以劳务、土地、房屋、生产生活资料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提升贫困人口参与红色旅游脱贫的意识。
第一,盘活农旅产业。农业是乡村最根本的产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与乡村经济密切相关,这也是乡村脱贫赖以实现的经济基础。村民对农业的行为控制较高,但单纯的农业属于较低端产业且收益增收幅度小。因而,需要大力扶持本地农业经济,甄选出多样化的农旅复合产品,支持本地贫困户组织构建种植园和养殖园,改变单一性、低水平的劳作模式,并帮助贫困户寻求销路,帮助实现农副产品逐步转化成实体商品,提升贫困人口整体收入水平。首先,转变农业产品形式。针对红色旅游地农村现状和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农业潜力和发挥贫困人口劳作技能,合力生产出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根据地区土地资源和气候特征,沙洲村比较适合生产水果,拥有较多水果品类(奈李、枇杷、杨梅、西瓜、柑橘、水晶梨、柚子等)。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村镇带头人积极组织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种植了特色水果,拓宽水果产业链,部分水果以鲜果形式销售给游客,部分水果由本地加工企业收购再加工成蜜饯和罐头等,以便游客携带和长时间运输。通过逐渐不断为贫困人口真正带来经济上盈利。其次,改变农业单一模式。依据红色旅游地历史文化渊源,将红色文化蕴藏进产业发展中,避免单纯的观光和采摘形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就业达到改善民生目标。例如:沙洲村委鼓励贫困人口构建采摘乐园,充分利用农田、瓜果园、菜园等,努力构建观赏、休闲、劳作、娱乐于一体的链条体系,让游客亲自参与,提升游客获得感并增加重返意愿。最后,联动线上电商产业。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各色各样农产品已经成为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积极联动贫困人口参与开辟线上产业销售模式,积极推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刺激顾客的购买意愿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例如:沙洲村乘着兴起红色旅游的东风,深耕红色电商产业,因地制宜,闯出一条“联动线上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发展道路。沙洲村迅速到工商部门注册了产品商标“沙洲红”,申请了“沙洲红田园农业”微信公众号,构建出了发展电商产业的脱贫新路径。
........................

5.研究结语

5.1 主要结论
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脱贫策略的有关研究,在基本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中,新增脱贫欲望变量和过去行为变量作为前置变量,新增产生效果作为后置变量,构建出 TPB 拓展模型,能更有效地解释出贫困人口参与红色旅游脱贫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沙洲村作为调研地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贫困人口参与红色旅游的行为意向特征,探讨出如何转变贫困人口的行为意向来获取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策略。基于 TPB 理论和上述调查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当前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贫困人口自身条件(个体的情感、资金资产、技术水平、文化知识、内生动力等)都与长效脱贫息息相关。由于不同贫困群体的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和参与需求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获取稳定脱贫策略时,更应关注贫困人口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红色旅游脱贫通常存在贫困人口参与率低、政策保障不够、产业带动不强和政企联动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有效脱贫”和“抑制返贫”双重挑战。沙洲村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主要依靠“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有效参与红色旅游+协调发展地区产业+联动确保政企保障”模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沙洲村民对红色旅游脱贫态度较好、参与意愿较强但缺乏技能和资金,政府企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等情况。当前沙洲村的红色旅游脱贫总体成效较好,有效发挥了贫困人口参与红色旅游,立足于贫困人口实际,从精准脱贫、产业带动、政企联动以及长效脱贫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完善的措施。具体策略包括:一是明确产业带动,提升产生效果。二是精准识别管理,转变行为态度;三是联动政府企业,激发脱贫欲望;四是力求长效脱贫,稳定行为意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