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的来临,不断壮大的创业力量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新动力[1],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和加快社会收入的流动[2],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以及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3]。而在“全域旅游”等政策指引下,旅游创业活动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4],同时,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涵盖范围极其宽泛的旅游业存在着很多创业机会亟待发现,旅游业为创业提供了土壤[5],由于具有小规模、低投入、低门槛等特征[6],旅游业成为创业者们首选的行业之一。旅游创业对安置社会闲置劳动力和边缘劳动力作用日益突出,促进了全民创业的实现[5],新创的中小型旅游企业在帮助区域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企业家(创业者)本人来说,促进了劳动力就业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同时,从事创业活动成为低收入群体实现收入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7],旅游小微企业的形式为社会草根阶层创造了一个逐步成为企业家的“就业过渡途径”[6]。在此环境背景下,小、微型企业在旅游业中的数量逐步增长,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旅游业的典型[8]。虽然旅游小企业相关的商业模式脆弱且非正统,但它们无论是单独还是集体,都被视为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的强大推动者[9],是目的地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单元,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10],小型旅游企业的重要性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中经久不衰[11],旅游小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促进就业、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目的地发展等各个方面[12]。然而,尽管这些影响令人印象深刻,但有人指出,旅游业是一个“表现不佳”的行业[13],面临着严重的成长和生存问题,很多小企业在 5 年内结束经营[14],旅游小企业仍然有相当大的扩张潜力没有被发挥出来[13]。因此,如何推动旅游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意义的命题。但是,传统的企业研究和旅游研究依旧把旅游小企业看成是一种边缘企业[10],它们仍然缺少理论研究[8]。
......................
1.2 研究目的
有研究表明,小型企业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种重要性正在增加,这些公司在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以及在对就业岗位的提供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以小企业为典型特征的旅游业,旅游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于小企业来说,小企业管理者的成长意愿与小企业的实际增长呈正相关[21],那些希望企业成长并打算雇佣更多员工的企业家们比其他企业家更有成就[40]。但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想要使自己的企业进一步的发展[41],大多数的公司一直停留在小企业阶段,并维持这个规模[40]。因此,为了促进旅游小企业家的成长意愿以鼓励旅游小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研究产生了以下目的:
1、探寻旅游小企业家成长意愿的影响因素。企业家的成长意愿对小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虽然一些小企业家想要发展企业,但是大多数都没有这种意愿[12],因此,要想推动旅游小企业成长首先要促使旅游小企业家产生成长的意愿。本文希望通过系统的研究探讨,厘清旅游小企业家成长意愿的影响机制。
2、根据对旅游小企业家成长意愿的影响机制的分析提出促进旅游小企业家成长意愿的理论框架,为现实政策提供理论指导意见。
........................
2 文献回顾
2.1 旅游小企业
2.1.1 旅游小企业的界定
关于旅游小企业的文献中最早的争论便是关于旅游小企业的定义[8],Morrison 将旅游小企业定义为由个人或少数人出资并直接由其所有者管理的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旅游企业,它们往往没有正式的管理机构[46]。但是,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类型众多,为界定旅游小企业的具体标准带来一定的困难[44],学者们纷纷对旅游小企业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表 2-1。
事实上,任何与现象的重要性相关的讨论都需要描述,以集中思想,澄清维度,并精确地确定哪些是包含的,哪些是排除的[50]。关于小企业的提法和定义,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标准,但在学术界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欧盟的标准,即员工人数在 50 人以下的企业[35]。Morrison 为旅游小企业建立了一系列可量化和可限定的定义标准,包括员工数量、投资、方向和动机、所有权、管理风格和结构[51],但是这些标准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8]和案例的特殊背景进行选择[9]。Rogerson 则认为旅游小企业的业务被限定在住宿、接待和相关服务以及旅游分销系统等子行业内[50],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小企业都属于旅游小企业的范畴,包括住宿、餐饮、纪念品商店、旅游交通、旅游租赁等[44]。因此,结合文献并根据研究情境,本文将旅游小企业定义为经营餐厅、住宿(客栈、家庭旅馆)、纪念品商店或其它与旅游相关业务的员工人数在 50 人以下的旅游企业。
.....................
2.2 企业家成长意愿
2.2.1 企业家成长意愿内涵
Angelle 认为意愿是一个态度构念,是有目的的,依赖于内在的个人信念和价值观,是一个人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决心[80]。计划行为理论将意愿阐述为一种认知状态,它紧接在目标行为(即决定行动)之前,是成功行为的最佳指标[81]。企业的成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追求成长是企业家的一个深思熟虑的个人决定,企业家想要这样做的意愿取决于他们感知到的机会和技能[82],因此企业家的成长意愿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83],同时企业家成长意愿被认为是企业家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企业的持续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企业成长的重要前驱因素[21]。Dutta 将企业家成长意愿定义为企业家希望企业遵循的增长轨迹的目标或愿望[84],通常涉及到企业当前规模与 5 年之后的规模之间的差异[85]。
2.2.2 企业家成长意愿研究现状
确定企业家成长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因素鼓励企业成长,并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Puente 通过文献梳理认为影响企业家成长意愿的因素可以总结为三类:(1)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2)个体因素:企业家个体特征及人口统计学变量;(3)业务特点与策略:规模、创新等,并且应该重点关注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23]。
个人因素方面,由于教育被认为与知识和技能、自信、解决问题的能力、承诺和纪律有关,提高可以发现和利用新的创业机会的能力,所以一般人力资本即受教育程度对成长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高教育程度的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评估和职业选择的机会成本都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22],教育对企业家成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86]。Caplleras 的研究支持了这个观点,他认为一般人力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对企业家成长意愿有不同的影响:一般人力资本高的人会更有成长的意愿,不仅是因为他们希望从投资中获得更高的回报,也因为他们往往更能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而拥有特殊人力资本的企业家往往成长意愿不高,因为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往往更加现实,但是这些影响受个人所在地区文化背景的影响[87]。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29
3.1 理论基础:社会认知理论...............................29
3.2 研究假设..........................31
4 研究设计.......................................35
4.1 相关变量的定义与测量...................................35
4.1.1 企业家能力..........................36
4.1.2 自我效能........................38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43
5.1 样本分析................................43
5.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43
5.1.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44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分析
5.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共进行了为期 37 天的正式调研。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研究的调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地调研面对面发放问卷(有效问卷 300 份);网络发放问卷(有效问卷 71 份)。其中实地调研的问卷通过调研者与调研对象的面对面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发放及回收,大部分问卷为调研对象自主填写,但有少部分调研对象由于各方面原因无法自主填答问卷,采取的是由调研者为调研对象阅读相关题项,再根据调研对象的反馈勾选相关选项的方式。问卷发放地主要为广西桂林市,也有一部分问卷来自贵州从江,具体案例地包括桂林市区、阳朔以及贵州肇兴侗寨,三处问卷收集的主要案例地均属于旅游发达地区,均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小企业分布。
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研究的调研后期不得不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因此,有 71 份问卷是通过网络发放。虽然形势严峻,但本研究也并未采取随意的朋友圈等形式发放问卷,而是通过自己以及导师同学的相关人脉,对符合本研究调研对象条件的旅游小企业家发放问卷。与此同时,通过网络上的旅游小企业家社区平台寻找符合本研究调研对象条件的旅游小企业家,向对方说明来意并征得同意后向其发放问卷,以确保样本数据的有效性。
最终,本研究在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 450 份,回收 383 份,未回收的问卷主要来自网络问卷,问卷回收率为 85.11%,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 371份,有效问卷占比 96.86%,主要调研情况见表 5-1。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1 研究结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基于成就标准的认知自我激励取决于三个影响因素:自我评价、自我效能和个人目标设定[217],本文基于旅游小企业家能力的自我评价,透过自我效能的中介,研究了旅游小企业家成长意愿的影响机制,而企业家成长意愿一贯以来被认为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另外,本文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关系这一特殊变量对旅游小企业家成长意愿的影响。基于此构建了影响旅游小企业家成长意愿的概念模型,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问卷的样本数据收集完成了对概念模型的验证。主要验证了旅游小企业家能力、企业家关系、自我效能与企业家成长意愿之间的关系假设,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旅游小企业家能力对其成长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旅游小企业家的自我效能中介了这一直接效应,旅游小企业家的能力对成长意愿的影响主要基于“企业家能力—自我效能—企业家成长意愿”这一路径,而企业家关系调节了企业家能力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作用机制,具体的运作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旅游小企业家能力对其成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自我效能这一中介产生作用。就企业而言,企业家往往是先创业,不断地寻找新的挑战,享受可计算的方向,并由对未来的愿景所驱动[229],小企业家的成长意愿驱动着小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小企业中,小企业家拥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决定核心资源的投入和企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小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本是知识和技能的体现,小企业家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对识别、吸收和利用各种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高质量人力资本的个体更有可能识别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机会,而一旦进入开发过程,这些个体也比一般人更具备有效开发该机会的能力[230]。企业家人力资本包括企业家知识和能力[231],作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核心概念,企业家能力显得至关重要,Chamley 也认为企业家能力是影响企业家选择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强企业家能力的个体相较于企业家能力弱的个体,更有可能选择发展企业[210]。更高的企业家能力意味着更多的网络关系资源、更高的人力资本、更强的战略管理能力等[112],当企业家感受到企业发展的机会并认为自己拥有足够抓住并把握这个机会的能力时,企业家会拥有更强的成长意愿。而自我效能理论认为恐惧和压力是一种相关条件的产物,即感知的能力和感知的任务需求之间的契合,如果没有实现这些任务需求就会产生负面的后果[152],企业家对于自我能力的感知是构成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成分,换句话说,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家自我效能感的最核心来源,当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足够高时说明他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克服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挫折,会为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寻求更高的任务需求并且为之坚持努力。人们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挑战,在面对障碍和失败时坚持多久,以及失败是激励人还是使人泄气,都是基于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感,一种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压力情况下增强对逆境的韧性[43],使得面对同样环境时,拥有更强烈自我效能感的旅游小企业家会比拥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旅游小企业家产生更高的成长意愿,并为之坚持下去直到目标完成。因此,在本研究中,构建了“企业家能力—自我效能—企业家成长意愿”的概念模型,旅游小企业家通过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产生相应的自我效能感,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差异使得旅游小企业家面对同样的环境和形势作出不同的回应,拥有高能力和高自我效能的旅游小企业家对企业发展持更乐观的态度,拥有更强的成长意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