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共减少了八千多万人,减贫成绩世界瞩目。脱贫攻坚过程中,旅游业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凭借造血功能强、辐射范围广,在整个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
旅游扶贫是乡村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概念最先由英国国际发展署于上世纪末提出,是指贫困人口从旅游开发中获得的收益,包括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在内[2]。国内第一次提出旅游扶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并迅速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政策研讨也不断深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乡村旅游在中国如火如荼开展,各地旅游扶贫实践迅速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家也密集出台各项政策,意在通过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帮助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 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倡通过旅游景区打造,带动乡村发展;通过旅游开发中先富起来的能人,辐射作用强的企业,来带动当地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增收致富[3]。旅游扶贫的发展需要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但是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还需要开展必要的检验和审视。
乡村旅游扶贫推动偏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与此同时旅游扶贫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比如旅游扶贫受益范围较小,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认知程度不深、扶贫资金来源比较匮乏、乡村旅游脱贫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乡村旅游产品竞争实力有待提升,致使旅游扶贫成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4]。因此,如何有效破种种障碍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积极效应,特别是居民角度出发,应是重中之重。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多关注在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生态效应等方面,侧重于旅游扶贫发挥的作用和给区域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旅游村旅游扶贫效应开展研究,从研究视角上丰富了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有关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范围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连片山区以及革命老区等宏观单位。以某一行政村特别是旅游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的研究较少。以安徽省 A 级旅游村凤桥社区居民感知为视角研究旅游扶贫效应,将旅游扶贫效应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二、现实意义
凤桥社区作为 2018 年安徽省创建成功的 2A 级旅游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就业机会大为增加,当地居民得到增收,但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感知存在差异。通过研究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状况,了解旅游村创建这一政策实施成效。为提升扶贫效应居民感知提供建议,有助于实现旅游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也能为今后其他 A 级旅游村创建提供智力支持和重要借鉴。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旅游村
目前,对旅游村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概念。程静静等人认为旅游村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村落[25]。本文对于旅游村的概念采用这一观点,并认为旅游村的乡村民俗或本土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特色,或者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村主要是通过满足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和回归纯朴等需求来开发旅游项目。当地的居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旅游扶贫开发中来,旅游收入成为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旅游扶贫效应
旅游效应也就是旅游影响,是指由于旅游活动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不仅包括积极的效应,也包括消极的效应,其综合表现为旅游扶贫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方面积极和消极影响[26]。其中,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是指旅游扶贫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的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对旅游目的地财政收入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27]。从居民感知角度来讲,居民更关注的是旅游扶贫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以及给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旅游扶贫的社会文化效应是指旅游扶贫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居民思想观念、当地知名度、生活方式、传统民俗等方面的带来的影响[28]。旅游扶贫的环境效应是指旅游扶贫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政府或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道路拥挤等。结合学者们对于旅游效应的研究,旅游扶贫效应一般指旅游扶贫的发展给贫困地区经济和非经济方面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刚提出时,是指企业中相互关联的各类群体,影响着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和获取利润。后来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旅游学研究中。旅游扶贫的利益相关者,指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产生影响的组织和个人,他们也影响着旅游扶贫最终的实施成效[30]。旅游地的当地政府包括村委会、旅游相关企业、当地居民、旅行者都属于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社区当地居民不可避免受旅游活动的影响。他们是旅游地的旅游服务提供者,是旅游活动的直接影响者,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他们期望旅游发展能够为沉睡的乡村带来人气,繁荣商贸,扩大消费,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因此,在旅游发展中,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当有效把握目的地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充分享受旅游扶贫成果提供必要的保障,这样才能换得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大力支持,形成推动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实现乡村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居民共同富裕。
二、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广泛传播的社会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交换关系是人际交往的本质内涵,人际关系的平衡由利益交换结果决定的。寻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满足是人类的一切行为互动的最终目的。此后在旅游研究中广大学者广泛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研究发现目的地居民从旅游活动获得的利益大小,与旅游活动付出代价的比较结果,决定了他们对旅游扶贫成效的评价。这就可以用来探究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当旅游地居民认识到他们从旅游活动中的获益大于他们承担的损失时,他们就会对旅游活动持积极的评价,支持旅游更进一步地发展。当旅游活动不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受益,或者受益小于他们所付出的损失时,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旅游活动持消极的评价。当然这种付出和获得的比较在实际的交换过程当中始终处于逐渐变化的。在旅游村旅游扶贫发展的过程当中,当地居民不断在思考交换结果。因此,本文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凤桥社区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现状并提出提升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旅游村创建概况 ............................................ 9
第二节 凤桥社区概况 .............................. 9
一、凤桥社区简介 ...................................... 9
二、旅游发展现状 ............................... 9
第四章 凤桥社区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感知提升策略研究 ........................... 22
第一节 树立精品意识优化旅游产品 ..................................... 22
第二节 挖掘本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 22
第三节 保护原生环境擦亮生态底色 ...................................... 23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25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25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25
第四章 凤桥社区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感知提升策略研究
第一节 树立精品意识优化旅游产品
凤桥社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农家田园休闲区、农业采摘体验区、临水观光农业科普区和百香果园观光区为主的四大区,广大游客前来游玩主要是欣赏田园风光、采摘新鲜蔬果、吃农家饭、体验乡村环境等亲近自然的活动。但这还是传统的赏乡村景、吃乡村饭单一的乡村旅游观光体验模式,旅游产品可替代性强,对游客吸引力有限。乡村旅游的核心是欣赏乡景和体验乡俗,应当以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采摘、观光等旅游经济的开发层次较浅,较难形成特色消费产品,缺乏竞争力,很容易出现“一次性消费”。84.4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凤桥社区的旅游项目应当根据实际增加和优化。在采摘的过程中由当地居民讲解相关种植知识和农产品知识,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农业,激发兴趣。可以对金果梨、草莓和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并设计一些能让游客参与到农产品加工的旅游项目流程,让广大游客体验到传统观光采摘之外的一些乐趣,比如制作果酱、梨罐头等。使旅游村在产品形式和产品销售上,与其他观光点和采摘点有效区别开来,形成特色。在休闲项目上精心策划特色项目通过深挖当地民间民俗文化内涵,形成自身特色,在特色节日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满足游客的节日活动需求,提高游客黏度。通过游客的增加带来旅游收入的增长,扩大旅游开发收益群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对 A 级旅游村凤桥社区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环境效应居民感知进行研究,同时力求通过对居民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来全面分析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感知情况。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被调查大部分居民的个人月均收入在 5000 元以下;从与旅游业的关系来看,仅有小部分的凤桥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业中,他们参与到旅游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其他”,进一步调查结论是当地居民将自有土地流转给农业旅游企业来获得土地租金以及通过户贷企用形式获得旅游企业年度分红。还有少部分通过开办农家乐、出售农产品等来获得旅游收入。
从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效应感知状况来看,凤桥社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效应感知比较积极显著,消极感知并不明显。不过凤桥社区旅游扶贫也一定程度存在受益面较窄、引起生活成本增加和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度降低、当地优良传统受冲击、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关注,不容忽视。从居民对旅游扶贫感知的影响因素来看,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机会的多少,是否具有参与旅游扶贫能力,影响着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应拓宽当地居民从旅游扶贫的受益途径,增加旅游职业适岗技能培训次数,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居民参加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居民有能力参与到如火如荼的旅游扶贫活动中去。
为提升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感知,凤桥社区旅游扶贫应当深入挖掘或打造当地特色资源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树立精品意识优化旅游产品;注重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挖掘本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注重前沿科技在旅游上的应用;保护原生环境擦亮生态底色;拓宽参与渠道扩大受益群体。引导居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开展旅游经营和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从发展旅游扶贫中获益;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旅游发展给居民日常生活的冲击,同时采取措施让居民能够感受到旅游扶贫给自身生活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