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网络旅游的管理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53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是在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大量的遗产呈现碎片式发展,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对遗产网络旅游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后,通过专家打分发获取数据资料,对案例地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探究案例地的网络化程度。通过跨案例分析,提出遗产网络旅游管理模型,为遗产网络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法进行展望。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过去的的景点单点式发展以及单纯线路包价式的发展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旅游资源与文化碎片式的发展,最终出现旅游经济效益漏损、游客感知度减弱等问题,还使得优秀的历史文化出现断层甚至消亡、作为文化载体的遗产建筑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1.1选題背景
犹太文化广泛的分布于欧洲各个角落,欧洲各国为了保护犹太遗产中的城市、建筑、艺术遗产并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欧洲范围内建立起跨越国家的犹太遗产网络,这种网络式的资源开发保护模式成为了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在历史长河里遗留下来的精神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近年来,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越来越重视,保护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天津的利顺德通过设立企业博物馆来传承企业文化遗产,上海的1933老厂房通过引入各式的文化创意产业使得原本一座废弃的屠牛场得到了活化和利用,还有很多的文化遗产通过变成旅游景点来使其长盛不衰。然而,大部分的文化遗产并不会独立地存在于某一个区域内,而是通过历史的变迁散落的分布在各个角落,它们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有得联系紧密,有的孤立存在,直至被时间遗忘,这些散落分布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目前旅游当中的文化遗产网络。纵观世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研究对象由单体遗产开始向整体发展;由具体的物质环境,发展到地方民族、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由有形的物质实体扩展至无形的非物质要素,研究对象的内涵不断扩大。从国内外对遗产旅游研究发展的趋势上可以看出,文化遗产的网络化正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欧洲的学者们用文化遗产网络来表现具有一定联系的散落分布的遗产碎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对网络中的实体建筑、文化资源、节事活动等内容展开研宄。单体景点式的保护与开发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网络旅游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还能发挥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
.........................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是:通过对五大道历史风貌区、杨柳青如意大街以及箭杆河旅游集聚区三个案例地的现场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学者对遗产网络旅游的研究现状,发现了研究的空白点和机会,最终把遗产网络旅游的管理机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案例地的网络化程度进行中心性测量,得到三个案例地的网络化程度数据,并通过跨案例分析,提炼出遗产网络旅游的管理模型,为日后的遗产网络旅游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案例地建立不同要素模型之后,采用德尔菲专家打分法对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打分,最终测算出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以及网络可视化图谱,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遗产网络当中各要素之间的微观联系。
(2)跨案例分析法:通过背景铺垫、一阶抽象以及二阶抽象,对箭杆河、五大道以及杨柳青如意大街三个遗产网络旅游目的地进行跨案例分析,以期构建出遗产网络旅游的管理机制框架。

...........................

第2章文献回顾与述评

2.1遗产旅游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分类作出了划分,具体包括建筑群、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资源。沃恩将文化遗产分为艺术作品、建筑作品、文学作品以及各种思想理念、文化意识以及风俗习惯,他认为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经历了世代的传承而保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明。目前,在中国知网上对文化遗产进行期刊检索,检索结果表明当前学者对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旅游的市场细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等方面。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方面,学者大多集中于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旅游保护,却鲜有对文化遗产网络化的研究。
2.1.1线性遗产文化旅游
21世纪伊始,文化遗产就被当作一种线性旅游的状态来开始研究,因此这时的文化遗产也被学者们称为线性文化遗产,主要用来指那些集聚在带状或是线性区域内发展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资源,例如遗产廊道就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种。作为世界遗产的一种集聚形态,线性文化遗产在当时是一种完全创新式的遗产保护思想,它不再局限于单点式的景点开发与保护,开始逐渐向线性区域扩展,区域内所涉及的遗产元素多种多样,形式方面物质与非物质两种遗产兼具,具有非常高的旅游价值。线性文化遗产的提出是实现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它在当时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与衰退,对于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2.2社会网络分槪
2.2.1社会网络分析概述
社会网络分析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用来研究新经济学中行动者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既是一种理论范式,也是一种研究分析方法,加拿大社会学家巴里.韦尔曼认为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为了研宄埋藏于社会系统下面的一种深层次的网络模式,正是凭借这一特征,社会网络分析在社会学中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旅游是一种牵涉面极广、与各方联系极其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社会活动,上世纪90年代,国外的学者最先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研究旅游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上:一是通过测量网络的中心度、结构洞以及核心一边缘理论、凝聚效应等网络化指标对旅游流进行分析。
在国内,对于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旅游研究则开始的比较晚。陈秀琼等以福建省为例研究了社会网络理论对于旅游空间结构方面的实践价值,通过分析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将旅游目的地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边缘区三个部分,通过不同的保护和开发强度来达到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目的气杨兴柱等以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旅游流网络的角度探讨城市旅游空间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并判断其发展阶段。周蓓则以四川省航空旅游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指标对现有的网络和计划中的网络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提出加强次级网络中心建设、提升核心与边缘之间的联系、提高资源开发率等优化措施气刘建法认为目前学界对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应用大多集中于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属性,而忽视了旅游目的地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旅游目的地凭借这种关联就可以构成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目的地网络,目的地必须按照它所处位置的网络特征来建设其适合的旅游设施气虽然在己有的旅游研宄中,学者们都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网络分析对旅游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相关研究仍然没有将空间当做一种网络联系,更没有从网络内部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分析旅游目的地内部的要素建设。社会网络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指标用来测度整个网络内部的结构,使分析更加透彻和深入。

............................

第3章遗产网络旅游的中心性测度分析...................16
3.1网络结构的评价指标.....................16
3.1.1网络密度....................16
3.1.2中心度..................16
第4章遗产网络旅游管理的跨案例分析....................29
4.1研究方案设计...................29
4.1.1案例地选取...................29
4.1.2数据搜集途径...................29
第5章遗产网络旅游的管理策略分析...............41
5.1规范物理网络布局...............41
5.1.1打造地方标志,提高区域核心吸引力..............41
5.1.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区域网络质量..............41

第5章遗产网络旅游的管理策略分析

5.1规范物理网触局
遗产网络旅游的特点在于要参观一些不可移动的物体,如标志性建筑、景点、设施等内容,这就产生了遗产物理网络,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的空间结构以及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这对长期的旅游经济发展时极为有利的。在具有规范性、前瞻性的规划之下,逐步打造地方标志、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潜在资源等措施,从物理空间上祈祷区遗产网络旅游的管理。
5.1.1打造地方标志,提髙区域核心吸引力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地方标志”主要能够体现网络中核心吸引力的地方、体验活动或是文化资源,例如北京的故宫与八达岭长城、上海的东方明珠,在本文的部分案例中,有五大道的民园体育场、如意大街的石家大院。作为“代表目的地的典型景点”以及“最先想到的景点”,地方标志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旅游目的地中的地方标志会极大的影响游客对于目的地的选择意愿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评价,在一些特定的背景下,地方标志还会成为一个网络的营销方式,入“不到长城非好汉”等脍炙人口的宣传语。地方标志的打造应当包含地方标志建设、营销宣传、承载力提升等方面,但是,在对地方标志进行重点打造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对非地方标志的关注,否则就会出现类似于如意大街这样,地方标志怼周围资源形成了遮蔽作用,地方标志过于突出,需求过大,承载力有限,造成物理网络的不均衡发展。
.............................

第6章全文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本文是在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大量的遗产呈现碎片式发展,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对遗产网络旅游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后,通过专家打分发获取数据资料,对案例地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探究案例地的网络化程度。通过跨案例分析,提出遗产网络旅游管理模型,为遗产网络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法进行展望。
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开发的主流模式,然而不论是传统的单点式发展还是线路组织都不能避免遗产资源的流失。因此很有必要从遗产网络旅游的角度出发,为遗产网路旅游提供管理机制与策略。
本文首先进行文献回顾,对遗产旅游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评述。并通过对遗产旅游的发展模式、社会放落分析以及网络旅游的管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要研究的主体进行界定。通过跨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炼出管理模型,最后获得以下成果:
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采用专家打分法搜集资料,运用UCINET6.01软件得到3个案例地的网络密度、中心度以及网络化图谱等数据结论,对案例地的硬件、软件、组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网络的特征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了从根源上探究不同网络化程度的遗产网络的管理机制,运用跨案例分析方法,对3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阐释。基于对其管理过程的探析,在一阶抽象后归纳得出遗产网络的四大特征,即空间范围上的开放性、外部效应上的核心-边缘性以及时间上的动态性。并通过二阶抽象提炼出遗产网络旅游管理N-PFOS模型,涵盖了包括遗产物理网络管理、遗产功能网络管理、遗产组织网络管理以及遗产共享网络管理四大维度以及设计、建设、植入、合作、重构、交换、推广、维护12个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前期物理网络的布局,中期功能网络的搭建,后期组织网络的价值活化以及共享网络的全程管理与保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最终保证遗产网络旅游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