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
2012 年 11 月,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美丽中国”作为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战略被首次提出,并在此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将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五方面的建设融入到社会发展全过程。2013 年 12 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建设‘美丽中国’,须建设好‘美丽乡村’”[1]。由此可见,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是我国的重点发展内容。2014 年 3 月,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的颁布,“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被提出。2015 年 6月,《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在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该指南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 [3]、[4]。2015 年 10 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针对“十三五”规划的发展重点,“美丽中国”被首次纳入到我国的五年计划中。建设“美丽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也将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我国重点发展工程,多年的实践证明:建设“美丽中国”,重点、难点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及建设质量。目前,我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节点,所以,美丽乡村作为农业的载体,在其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挖掘乡村潜在资源,积极发展多元化现代农业,将沉睡的乡村资源转换成产业经济。乡村旅游在此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并成为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发展的重大任务。因此,本文以农业大省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针对山东省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及发展条件,因地制宜探讨农旅一体化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一方面拓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另一方面为相似地区美丽乡村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目标:
(1)梳理并剖析山东省乡村发展情况及其相关特性,为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2)挖掘农旅一体化核心建设内容、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内容,探讨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耦合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判定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融合阶段,实现定量研究。
(3)从“产业”、“空间”、“景观”、“建筑”、“配套”、“保障”六方面探讨农旅一体化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及方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热火朝天的展开,多元化的理论与多样化的实践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理念中,有关农旅一体化带动美丽乡村发展的理论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本文立足山东省旅游型村庄,将“农旅一体化”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探讨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本文提出农旅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思路具有一定创新性,不但补充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内容,也为美丽乡村的农旅一体化开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1.2.2.2 实践意义
本研究结合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概况及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规划策略,并将研究的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项目(《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区柏林镇富泉村村庄规划》)的检验中去,以此探讨农旅一体化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的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有序发展,同时也为全国同类乡村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动态
2.1 相关理论
2.1.1 人类聚居理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希腊学家 C.A.Doxiadis(道萨迪亚斯)通过对社会聚落的研究,创立了“人类聚居学(Ekistics)”理论。C.A.Doxiadis 指出,人类聚居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的复合性生态系统。此外,他还指出人类聚居既是指聚落实体自身,也涵盖聚居周边区域的环境、人及人的社会活动等,还包括聚居过程中的相关建设[16].
与人类聚居系统对比,“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同样涵盖了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在内的诸方面内容,所以应用“人类聚居”理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美丽乡村各方面建设的协调统筹发展,从而促进 “美丽乡村”的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合理共享,平衡“农旅一体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平衡了游客与村民的利益共享。
2.1.2 原乡规划理论
“原乡”的说法最早来源于我国台湾同胞对大陆故乡的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人们未迁移之前的家乡。通过字面意思,可得知“原乡理论”即为“原乡本色”,重点表现在乡村的“原生性”、“原色性”、“原真性”。“原乡规划”理论符合 “看见山、望见水、记住乡愁”的乡村规划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我国乡村建设日渐凸显的问题(如大拆大建、特色消失、文脉破坏、生态恶化等)。
“原乡”理论强调在对乡村进行开发建设时,不但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也需传承乡村特有的文脉及文明。由此可见,“原乡”理论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保持乡村本真性”发展思路。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2.2.1.1 关于农旅一体化的研究
国内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研究相对较多,但随着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市场的发展,关于“农旅一体化”、“农旅融合”的研究开始增多。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旅一体化的概念与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
农旅一体化的概念与模式研究:蒋淇(2017)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定义了农旅融合的定义,他认为广义的农旅融合指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狭义的农旅融合指将通过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农业旅游项目的打造,形成农业资源与旅游业食、住、行、娱、游、购产业链条的融合发展[18]。谢燕玲(2016)在定义了农旅融合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旅融合的四大模式,分别为:农旅合一模式、立体化产业模式、乡村景区化模式、经营共生化模式[19]。王慜(2015)指出农旅一体化是通过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从而发展乡村旅游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式[20],开创了乡村产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吉银翔,周军(2015)认为农旅融合是一种通过乡村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来发展“旅游+”的农业园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农旅融合”五大模式,即“体验旅游+采摘种植”、“休闲旅游+民俗风情”、“观光旅游+田园景观”、“康养旅游+保健种植”、“探险旅游+特色农业” [21]模式。
农旅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徐兴兰,杨春梅(2016)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农旅一体化发展现状,并从三方面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交通硬件设施仍然存在不足;大多数旅游项目的实施不完整;农业旅游发展缺乏特色[22]。杨慧茹(2015)认为蒙山旅游区农旅一体化产业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人才缺乏、市场营销配合度不高[23]。俞坤发(2012)从休闲农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角度看,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经营者缺乏旅游市场的预测意识;二是经营和服务还不够规范,基础设施和服务档次相对不完善;三是缺乏科学认证和合理规划;四是一些“农家乐”环境卫生条件较差[24]。崔现海(2011)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从四大方面剖析了山东省乡村旅游的问题:前期乡村规划与旅游规划融合欠缺、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旅游产品质量有待提高、旅游人才急需培养[25]。徐福英,刘涛(2010)认为山东省乡村旅游存在旅游产品雷同、基础设施滞后、市场意识薄弱、精品项目缺乏、服务质量低等问题[26]。
........................
第 3 章 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耦合关系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28
3.1 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关系分析 .................................... 28
3.1.1 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内容选取方法 .................................... 28
3.1.2 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内容............................. 29
第 4 章 农旅一体化视角下山东省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 45
4.1 山东省乡村发展建设概况................................. 45
4.1.1 美丽乡村发展概况 ..................................... 45
4.1.2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45
第 5 章 实践验证:柏林镇富泉村规划建设实践验证研究 ..................................... 62
5.1 案例选取缘由 .................................. 62
5.2 富泉村总体概况 ................................... 62
5.3 柏林镇富泉村规划概述 ............................. 64
第5章 实践验证:柏林镇富泉村规划建设实践验证研究
5.1 案例选取缘由
理论联系实际,为了验证前文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本文选取了《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区柏林镇富泉村村庄规划》(2013 年编制)(下文简称《规划》)案例进行相关检验。
一方面,验证农旅一体化视角下富泉村村庄规划与本文研究结果的契合之处;另一方面,探索农旅一体化视角下富泉村规划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相似地区的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路。
本文验证案例选择的富泉村,包含分散在山地沟谷中的 4 个自然村,共 318户 946 人;全村土地面积 70%以上为丘陵山地,村落依山而建。由于依托蒙山旅游区,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区依托型村庄,并以旅游山村发展模式为主导。此村庄符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通过现场调研、专家访谈、相关网站、文献检索等方法,发现:富泉村具有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的建设优势条件,具体表现在: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富泉村地处蒙山旅游区东南部,位于大洼艺术写生基地入口处,充当了蒙山大洼景区的门户;在环蒙山旅游圈内,是途径大洼——百花峪景区上的必经之路,处在旅游黄金线的必经交通节点;此外,富泉村与百花峪、大洼、钻石小镇、云蒙小镇共同构成了蒙山旅游区内的重要旅游节点。(如图 5.1所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1)农旅一体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农旅空间布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配套”、“旅游经济带动”四大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三生空间布局”、“乡村资源激活”、“公共服务共享”、“美丽经济推动”四大方面。
(2)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耦合关系
“美丽乡村”与“农旅一体化”两者在“空间互应”、“资源共享”、“配套互补”、“经济造血”存在耦合关系。
(3)“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套“农旅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涉及 5 项一级指标、13 项二级指标、23 项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融合、规划布局融合、文化风貌融合、基础设施融合、社会保障融合等五个维度。
(4)农旅一体化视角下山东省美丽乡村规划的应对措施
产业经济层面,在“以旅带农”的引导下,提出“促进三产融合”、“产业集中化发展”的策略; 空间优化层面,在“农旅互动”的引导下,提出“构建生产空间”、“打造生活空间”、“打造村庄肌理”的策略;
空间优化层面,在“农旅互动”的引导下,提出“构建生产空间”、“打造生活空间”、“打造村庄肌理”的策略;
景观布局层面,在“景文融合”的引导下,提出“提炼乡土景观要素”、“打造农业景观”的策略;
民居建筑层面,在“旅居一体”的引导下,提出“延续建筑风貌”、“完善旅游功能”、“营造庭院空间”的策略;
配套设施层面,在“主客共享”的引导下,提出“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策略;
主客层面,在“农旅保障”的引导下,分别从“政府”、“农民”两方面提出了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