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这些年以来,我国已经在旅游业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旅游人数和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入境旅游、国内和海外国家旅游,三大市场都明显保持了一定的增长。2016 年浙江旅游产业增加值 330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占 GDP 的 7.1%;总共旅游行业的收入达到了 8093 亿元,对比上一年增长 13.4%。当中,接待国内游客达到了 5.73 亿人次,同比增长了 9.1%,实现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 7600亿元,对比而言增长了 13.1%;接待入境旅游人员达到了 1120 万人次,同比增长了 10.7%,总共获得了旅游外汇收入达到 74.3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9.5%。在如今旅游市场得到全面发展和壮大的同时,旅游各个时期的自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法律风险和违约责任等风险也随之增长。如 2013 年 2 月 1 日甘肃旅游团意外车祸导致 18 人遇难;2014 年 3 月 1 日位于山西泽州县的晋济高速公路旅游大巴车被一辆运输甲醇的货车追尾相撞,造成 40 人死亡、12 人受伤等旅游事故的接连产生均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规避使在旅游时期出现的风险问题,已经是我国和海外国家关注的重要话题,因而推动旅游保险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旅游产品类型的日益丰富,旅游风险也在持续增多。但是对比旅游行业的兴旺发达,旅游保险行业则未能得到较大发展。结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提供的大量数据表明,大约只有二成的旅游人员的保险是通过旅行社代办,还有不少人员未能办理旅游保险,也就是说大约有八成的旅游保险市场未能得到开发。通过对浙南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为旅游者提供的安全保险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保险产品的结构还不是很科学。和如今不断增长的旅游市场进行对比,如今浙南地区旅游保险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不论是从其规模还是发展速度而言,旅游保险都难以赶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多项对旅游保险产生影响的因素中,产品问题就是其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本文以浙南地区为例,对旅游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等进行分析,试图对当前浙南地区旅游保险产品的现状进行改进,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发旅游保险产品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在海外国家,针对旅游保险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
Peter A. Leggat 等学者(2002)借助于随机抽样的手段,对澳大利亚的某个保险企业在 1996 至 1998 年之间的索赔案例开展了全面的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对恐怖袭击索赔的赔付金额要大大的高于其他的赔偿案件,然而保险公司对受理关于恐怖袭击的索赔案件更加的积极。
Risha Gotlieb(2000)等学者分析了加拿大旅游保险问题。其本人提出加拿大居民通常情况下会认为旅游保险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旅游保险保障的地域范围也受到了国界的约束。
Mary patrieiaLang(2005)等学者对自己设计的旅游救援系统进行了描述,这个发明为双方旅游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系统,为旅游者客户的服务提供了相关的补充措施。另一方面,这个发明还建立了有利于旅游者、旅游伴侣提供者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商业模型。
Aadkya Mattoo 等学者(2006)针对以医疗为目的的旅游人员开展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人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在笔者看来,医疗保险与旅游相结合的全新的旅游保险能够产生较大的市场份额。
TimA.Bentley&Stephen J,Page(2007)等学者对这些以探险为中心的旅游进行了深入的概括,当中包括了一些有关探险旅游意外伤害的实证,以及在探险过程中对安全风险产生影响的危险等级。作者还全面的描述了探险旅游风险管理基本概念模型,同时对这些成果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Julia Rutherford Silvers (2008)学者由于是一位商务旅游风险管理和分析的领军人物,其致力于事件管理知识体系模型的全面创新和分析,这也为开展商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框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国内,学者们对旅游保险的研究工作相对偏晚,更多的学者是针对旅游保险的发展和营销领域开展的研究。
(1)旅游保险营销相关研究
崔连伟(2003)学者对当前旅游意外旅游保险的市场营销渠道开展了分析,认为要借助机票代理、旅行社、互联网、直销等手段开展营销工作。当然也提出了银行代理属于一种营销策略。
宋明(2018)学者提出价格并不是导致旅游保险消费量不足的根本原因。作者分别是以消费者和保险人等相关人员的视角对旅游保险市场疲乏的原因开展了初步分析。作者提出消费者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当前的旅游保险和产品的认知相对较为单一,以及利润不大、供需渠道不透明,直接对旅游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限制。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浙南
浙南,即温州、台州和丽水几个地级市,以及临海、龙泉、瑞安、温岭和乐清几个县级市,还有宁海、象山、苍南、永嘉、洞头、平阳、缙云、仙居、青田、景宁、庆元、三门、遂昌、松阳、泰顺、天台、文成、玉环和云和等多个县,其中温州是浙南地区的核心城市。
就农业类型角度而言,浙南的山区主要从事的是林业,东部沿海区域的优势产业是小麦与水稻种植业。温州水牛和庆元香菇为区域名优农产品。西部山区的工业在浙江省较为不理想,因此近年来转而发展生态产业和旅游业,取得不错成绩。东部沿海平原,尤以温州为最,工业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化水平较好。浙南地区的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在“温台模式”的带领下浙南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 旅游保险
保险即一种借助支出特定费用以在遇到风险情况下获得经济赔偿的新型关系。它从根本上就是要借助于合同手段,展现关于旅游保险协议,也即旅游保险业务的载体,其反映了旅游保险购买者与旅游保险公司间的联系。旅游保险购买者通常包括游客个人,旅游团队以及旅游公司。但是一般来说,旅游保险购买者都是游客个人。
至于旅游保险行为的承载体——旅游保险合同,这是旅游保险投保人和旅游保险提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表现。旅游保险投保人不仅可以是旅游企业,也可以为旅游者个人或者团体。旅游保险与别的保险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普通的保险通常情况下被划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而旅游保险则把两者都包括在内。
(三) 旅游保险产品
旅游保险产品,也就是说旅游保险人为各旅游风险承担主体提供的,对于旅游活动的进程中,以及在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种风险保障产品。旅游保险产品不属于一种保险产品,而是一项汇总了多款不同保障型保险产品的集合。旅游保险产品开办初期主要是针对因公务或商务出国旅行的人员。随着个人旅游的普及,现转为主要承保个人外出度假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
二、基本理论
(一) 保险需求理论
保险需求是人类基于对预期财务处理的客观需求的前提下,自愿性地购买保险产品以图转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愿望。个体产生的保险需求要以主观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为基础,并且全面的分析风险转嫁。保险需求是进行保险消费的前提。也就是说,保险消费的前期是个体产生保险需求。
立足于经济学科的视角看,保险需求具体可视作个体愿意为之承担的费用及购买保险产品的个数。保险需求的直接表现为保险消费者的投保金额的大小,亦可视作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保障的需求量的大小。人们之所以产生保险需求,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二是人们所能承受的风险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程度有限。保险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涵盖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两者缺一不可。精神上,人们购买保险产品后心理上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有所增加。物质上,保险协议的签订,当风险发生时,保险投保者依法享有一定的经济赔偿。
保险需求可分作现实需求以及潜在需求两种,前者是指已经存在于保险消费市场的保险产品种类和保障类型,首要的是要激发目标群体保持购买欲望,甚至还要进行购买决策。后者则强调指人们对保险的购买能力,但尚未形成购买愿望。
(二) 旅游风险理论
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常驻地并且前往一个其他地区以寻求休闲、娱乐、体验等作为主要目的的短暂的休闲形式。因此,旅游风险是指旅游者离开经常居住地一直到返回的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人身、财产或是经济利益和旅游体验有关的消费效用损失(损漏)。因此,旅游风险通常情况下包括了旅游者从常驻地离开后所需要面临的日常生活、旅程、购物以及游览等诸多环节的损失。旅游风险通常情况下展示出的特征体现为:
第一,时效性。由于旅游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时间范围,旅游风险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往往旅游风险从常驻地出发到返回这一地区的整个期间;
第二,复杂性。考虑到旅游活动的种类多样,不同的旅游人员可能会引入不同的旅游形式,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是取得不同的旅游资源的情况下会选取不同的旅游产品。所以,旅游风险会跟随旅游产品或者是服务以及旅游方式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形式,风险产生的整个过程也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一般而言,旅游风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
第三章 浙南旅游保险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 13一、旅游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13
(一) 旅游保险行业的优势 .......................... 13
(二) 旅游保险行业的劣势 ........................ 14
第四章 国内外旅游保险产品成功经验借鉴 .......................... 25
一、发达国家旅游保险产品的经验借鉴 ............................... 25
(一) 旅游保险产品法定强制购买 .................................. 25
(二) 旅游保险产品个性化多样化 ........................... 26
第五章 浙南旅游保险产品的发展对策 ............................ 29
一、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架构 ................................. 29
(一) 突出旅游保险产品细分市场的针对性 ......................... 29
(二) 转化附加险为专门化的旅游保险产品 .............................. 30
第五章 浙南旅游保险产品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架构
(一) 突出旅游保险产品细分市场的针对性
针对性指的是较之于当前公式化的旅游保险产品、旅游保险计划来说的。各企业和所有产品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性,但是缺乏差异性就等同于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要对旅游保险群体市场和旅游保险空间开展细分,了解各个阶段的人群。具体的,可以对当前的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定向包装,以及面向注入老年人、商务旅行等专门群体的旅游保险产品。结合旅游行程的空间分割,敏锐的了解该中心的潜在保险需求。
对比于浙南地区的旅游保险产品和种类,国外的保险公司所能够提供的保险产品的覆盖范围更广,而且对目标群体更加进行了细分。以 AIG 供给的旅游保险来看,其保险的具体种类包括了国内游、国际游、老年人和年假出游等计划。针对不同险种的条款、保费、保险范围、保险金额等都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这样不仅仅是对风险进行了分化,而且也是确保旅游人员的根本利益。
所以,浙南地区可以按照各自的标准和目标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细分市场开发出相关的旅游产品,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旅游保险体系。
保险企业所提供的专用旅游保险产业,主要是借助团险、车险、电话与互联网等各类渠道实现的。具体到车险渠道来分析,所开发出的保险产品是以车上人员的旅游安全作为保护内容的。对于电话或网络媒介等渠道,需要开发更加简单和容易理解的保险产品,以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阐述明白。任意渠道来销售产品,都需要考虑保险内容上的差异性、客户对象的差异性、时间段的差异性,表现出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与针对性。在成本层面,也要保持差异性,必需对产品作独立设计、规划与定价。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一、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