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村落景观旅游创造性破坏性管理研究--以顺德逢简水乡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77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构建的景观变迁影响因素是对旅游创造性破坏动因的补充,从定量的角度,更加客观的说明岭南传统村落景观旅游创造性破坏的动因。根据研究结果,并基于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立健全的旅游制度与政策,鼓励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注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经营管理水平,规范旅游投资方向,注重遗产主题投资等建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迅猛。近些年来,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个旅游市场得到全面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2009 年 12 月 1 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颁布,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标志着旅游业已经全面进入到国家战略体系。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潜力无限。2018 年 3 月 9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众旅游时代来临后,旅游业出现了市场秩序不规范、供给不足及体质不完善等问题。发展全域旅游,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融合、优化公共服务、加强管理,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品质化与规范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商贸业、工业化融合发展,建立依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与名村、风景名胜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及探索名胜、名城、名镇与名村的“四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出发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传统村镇,有利于保护村镇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1.2 传统村落与文化遗产地成为热点旅游地,研究热度持续升温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文化休闲、怀旧、美食餐饮、观光游览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旅游越来越受旅游者欢迎,部分传统村镇成为世界热点旅游地,如黄山西递村、宏村、周庄古镇、丽江古城、凤凰古城、朱家角等。中国传统村落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以观光游览为主。城镇居民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而传统村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并且环境舒适,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生活节奏慢,对城市居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传统村落成为城镇居民闲暇时间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传统村落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以观光游览为主,并且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不平衡,部分传统村落发展过快,商业化过于严重,影响传统村落的真实性; 而另一部分传统村落发展过于缓慢,吸引力弱。在学术领域,学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热度持续增强,如遗产旅游研究、怀旧旅游研究、休闲娱乐研究。众多学者采用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凝视、旅游商业化等理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研究。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运用旅游创造性破坏与文化景观理论,结合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及相关的数理统计法来分析旅游背景下的岭南传统村落景观的变迁问题。
第一部分包含第 1 章与第 2 章。第 1 章为绪论,主要交代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介绍、技术路线等。第 2 章阐述相关概念界定、主要理论基础及与选题相关的文献综述,如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旅游创造性破坏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及逢简水乡旅游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首先第 3 章介绍逢简水乡的概况、文化景观构成;随后进行研究设计。先初拟岭南传统村落景观变化因子量表与景观变化影响因素量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构建的量表因子进行打分,对于得分较低的因子进行剔除或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从而构建了岭南传统村落的景观变化指标体系与景观变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构建研究模型、进行研究假设。第 4 章对逢简水乡景观旅游创造性破坏阶段划分及说明。第 5 章先对构建的量表进行预调查数据分析,后进行正式调查数据分析。通过对逢简水乡的实地调研,结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案例地景观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运用 SPSS23.0 与 AMOS23.0 统计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因子分析与结构模型分析,验证资源与投资水平、居民支持、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及政策引导对案例地的自然景观变化、建筑景观变化、产业景观变化及人文民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景观创造性破坏研究总结。包括逢简水乡景观变化因子与景观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总结岭南传统村落景观发展与演化的动力因素模型。
第三部分为第 6 章,为结论与讨论。对全文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讨论优化逢简水乡旅游发展的路径,反思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 2 章 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景观
景观的概念非常复杂,对其进行研究学者非常多。Sauer 是现代文化景观研究的奠基人,他认为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汤茂林认为景观是地理综合体,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到人类直接活动影响或受影响程度非常小的自然现象综合体。而人文景观指居住于某一地域的特定人类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所创造的景观[4]。自然景观包括水文、地貌、动植物等相关自然环境;文化景观包括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物质因素指建筑物等可视性的地表物集聚,非物质因素是指民风民俗等不可见的等思想意识。有学者认为景观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构成。旅游景观是指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所感知的对象,包含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5]。综合前人的研究,本文认为景观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包含自然景观、建筑景观、产业景观及人文民俗景观四个方面。
2.1.2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指那些民国以前建造的,具有大量古建筑遗存的、悠久历史的、传统风貌保存完好的,具有独特民风民俗的村落,通常都由古祠堂、古民居、古池塘、古树、古井等要素构成。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6]。张耀天认为传统村落可涵盖所有历史时期中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镇[7]。2012 年,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白聪霞认为传统村落是我国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人类精神和物质家园的体现,其空间形态更是乡情、宗亲等民族情感的诠释[8]。
............................

2.2 国内外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2.2.1 国内外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与构成研究

景观一词最早开始于德语,指景色、景物及景象。后来被引入到地理学,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创立了文化景观学派,其是是现代文化景观研究的奠基人,他认为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景观作为一个综合与集成的概念,是物质实体与非物质的价值与符号的能为人们所感知的与具有清晰特点或身份的综合体[9]。汤茂林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形态,包括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2]。吴必虎认为文化景观内涵广泛且深厚,同时具备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娱乐方式等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

即为文化景观[10]。总而言之,文化景观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跟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景观。文化景观重点强调人的作用力,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得知文化景观包含三个要素:满足人类需求;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以非物质与物质的文化现象综合体体现[11]。刘夏蓓认为村落景观属于文化景观的范畴,它包括了田地、山川、一定区域内活动的人群和他们的传统行为模式[12]。村落文化景观指以聚落为中心,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一种文化遗产类型。村落文化景观指那些在一定区域内,人民通过生产劳动所形成的人文风俗、建筑、村落风貌及宗教信仰等外在表征,包含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13]。文化性是村落的重要特性,因此,村落文化景观不仅仅是一个普通风景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包涵着深刻的文化含义[14]。传统村落是我国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人类精神和物质家园的体现,其空间形态更是乡情、宗亲等民族情感的诠释[6]。传统村落可涵盖所有历史时期中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镇[5]。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也包括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两个方面。张冬宁认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是人类在动态适应下与自然长期协同进化所形成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村落类文化景观,其所拥有的杰出建筑范例展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采取的选址规划体现了传统的布局理念和罕见的美学景象,继承的生活方式代表了该区域的风俗习惯,蕴含的天人合一共生思想促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和文化多样性的延续[15]。
.............................

第 3 章 案例地景观概况与研究设计...............21
3.1 逢简水乡景观概况....................21
3.2 研究设计....................................26
第 4 章 逢简水乡景观创造性破坏阶段划分及原因........................38
4.1 生产式乡村景观..............................38
4.2 后生产式遗产景观..........................40
4.3 小结.............................47
第 5 章 逢简水乡景观旅游创造性破坏动因探析............................49
5.1 预调查结果......................................49
5.2 正式调查结果..................................50
5.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53

第 5 章 逢简水乡景观旅游创造性破坏动因探析

5.1 预调查结果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于 2018 年 2 月 22 日至 2018 年 3 月 3 日对逢简水乡的当地居民、工作人员等进行了预调查,共发放 80 份问卷,回收 70 份问卷,有效问卷为66 份,有效回收率为 82.5%。
在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检验,检测影响因素信度的结果如表 5-1,旅游创造性破坏影响因素效度分析结果如表 5-2,景观变化效度分析结果如表5-3。景观变迁影响因素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928,KMO 值为 0.856;景观变化因子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886,KMO 值为 0.737,这说明该问卷效度与信度都比较高,适合做因子分析。


......................

第 6 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本文对村落文化景观变迁、旅游创造性破坏、旅游地生命周期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变迁因子及景观变迁影响因素。逢简水乡是岭南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旅游发展较为成熟,旅游发展对景观变迁的影响程度较大。通过对逢简水乡景观创造性破坏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检验其是否符合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并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探究逢简水乡景观旅游创造性破坏的动因。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顺德逢简水乡景观旅游发展符合 Mitchell 提出的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2005年以前,逢简水乡的主导景观是生产式田园景观,处于前商品化阶段,基本无旅游者到逢简村游玩,居民对外来人表示欢迎的态度;2005 年至 2012 年期间,逢简水乡的主导景观为后生产式遗产景观,处于初级商品化阶段,旅游发展开始逐渐进行,游客逐渐增加,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大都比较积极;2013 年至今,逢简水乡处于高级商品化阶段,游客量增长较快,旅游投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对旅游发展保持消极态度;由于逢简水乡旅游发展年限较短,目前还没有进入初级破坏阶段,说明逢简水乡旅游发展符合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
第二,结合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相关的数理统计法对逢简水乡景观变迁因素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知逢简水乡景观变迁因子为自然景观因子、建筑景观因子、产业景观因子与人文民俗景观因子;景观变迁影响因子为资源与投资水平、居民支持、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及政策引导因子;研究表明,每个景观变迁影响因子对不同维度的景观变化影响力大小不同。

其中,资源与投资水平分别对自然景观变化、建筑景观变化及人文民俗景观变化的影响非常大;资源与投资水平对产业景观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因为在逢简水乡旅游发展初级,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其对逢简水乡的投资主要体现在美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古建筑修复等,投资力度较大,而对于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较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