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 1949 年末的 10.64%提升至2018 年末的 59.58%,相当于每年增加了 0.71%①。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城镇居民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丰富方便的城市生活是大家喜爱的,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让城镇居民越来越烦恼,例如交通的混乱、房价的昂贵、医疗资源的缺乏、食品的不健康、环境的污染、隐私信息的泄漏等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其中“智慧城市”建设被大部分城市管理者所钟爱,期待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的城市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表 1-1 国家智慧城市政策汇总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现状
(1)智慧城市建设说法的来源。二十一世纪初,IBM 公司最早对智慧城市做出了定义,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即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让居民生活更便捷,城市变得更聪明①。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指出智慧城市建成后的远景,即借助智慧大数据,城市各方面的智慧水平将得到加强,城市运行会更高效和健康。
(2)智慧城市建设对先进技术的依赖性。此类研究最早最经典的观点是:城市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才能实现智慧化,而智慧化的城市才具有发展潜力。Leonidas Anthopoulos也认为,科技进步能够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Taewoo Nam 和 Theresa Pardo 则指出,智慧城市要想成功,有三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先进的技术、优越的环境以及官方的拥护②。
(3)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Nicos Komninos 认为,智慧城市最先要有信息化基础和创新能力,然后历经从个体的创新到集体的智慧再到城市的智能化三个等级③。HajdukS 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设施、机构和平台的建设。R.Giffinger 和C.Fertner 等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最关键的因素分别为智慧经济、智慧人口、智慧管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以及智慧生活④。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理论较多,由于区域差异,其定义和建设重点也并不一样,但其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共性可供参考。
...............................
2 智慧城市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里说下不同公司和学者在不同层面对智慧城市概念的定义和解读。
IBM 公司认为:智慧城市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政府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使其运行更高效,给城市群众提供更简便、智能、自然的生存环境,让城市运行得更健康更智慧①。
华为公司则认为:智慧城市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让相应部门和机构能够对城市里每天发生的民生、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商业活动等需求做出及时聪明的应对,让城市生活显得更智能更健康②。
哈马德·图埃秘书长指出:信息科学的进步会导致计算能力显著增强,再加上三网融合,未来必然会出现更健康、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智慧城市③。
李德仁院士特别指出智慧城市就是数字城市、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的组合,通俗来说就是先把城市信息全面数据化,然后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联系,再依靠云计算实现智慧决策④。
智慧城市从各个方面来给城市居民带来便利,也就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各部门管理者也就对智慧城市有了各自的定义,发改委认为智慧城市的特征是可持续发展;住建部则认为智慧城市的特征是创新推动;国土部却认为智慧城市是在现实城市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字城市,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让城市功能更丰富更互补⑤。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智慧城市概念包含三部分:一是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主的基础条件,也包括政策支持等;二是以城市治理、生产生活为主的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包括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以及健康度的理想结果,包括各领域细分的小目标。
.............................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治理理论
技术治理是指为了让社会运行更高效,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全面辅助政治、经济等决策的措施。技术治理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科学运行原则和专家政治原则。
在实践当中,技术治理的主要战略措施包括:(1)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行调查和统计;(2)计划体系,即在城市范围内有计划的对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3)智库体系,即专家成为智库拥有某些政府职能;(4)科学行政和科学管理,政府和企业管理要遵循科学;(6)科学城市,科学地建设、运行和维护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如能源、交通、治安、物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等;(7)综合性大工程,对城市整体的改造。
2.2.2 网格化城市管理理论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往往表现出四大特性,即数字化、闭环式、精细化以及动态化,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格化城市管理注重信息的采集,把城市信息管理体系分成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两部分,采集的空间信息主要是指数字城市空间里网格编码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静态信息,采集的非空间信息包括有助于决策参照的具体指标等动态信息。
网格化城市管理论采用“双轴化”管理机制,把管理与监督分开,管理轴的主体一般是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它主要负责整体调度,分配各部门处理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城市管理问题,在整体层面上进行协调决策。监督轴的主体一般是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它主要负责实施城市管理监控,汇集和监控相关信息,并评价各种决定。网格化城市管理在城市治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符合智慧城市管理的期待,能够明显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图 3-1 温州市单元网格编码规则
............................
3 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 9
3.1 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 9
3.2 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框架 ......................... 9
3.3 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 9
4 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3
4.1 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13
4.1.1 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 13
4.1.2 智慧城市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 14
5 促进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 20
5.1 立足自身发展需要,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 20
5.1.1 信息资源整合需转变理念模式 ............................... 20
5.1.2 信息资源整合需注重协同体系构建 ......................... 20
5 促进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5.1 立足自身发展需要,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5.1.1 信息资源整合需转变理念模式
信息资源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想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区县的信息数据,地方政府各部门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强化内部沟通交流,放弃部分利益。地方政府在建设创新型智慧城市时要坚持“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并从制度上着手对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进行约束,引导他们主动公开数据资源。各行各业可先制定一个整体框架和标准,各企业在此框架下配合相关部门依据固定的标准采集和整理数据资源,让信息的整合变得更简单、准确和高效。地方政府以前自建自营的老方法跟不上新时代新型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的需求,要加快探索建立政企联合的城市信息化资金池,探索推进 PPP、类 PPP 模式(BT、BTO、BOO 等)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可根据每一个项目的实际需要,制定政企合作方法,对于一些隐私数据重要程度不高的项目可适当降低资本准入,建立适合该项目的投融资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积极进入,以此更好的完成温州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还可以组建专门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机构与公司来负责专业化的投资运营,在整体层面进行统一运作,改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不仅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投资服务品牌,还能给信息资源整合带来便利。
......................
6 、结论与展望
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已初步完成,在享受建设成果的同时,更需要反思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待给后续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决策帮助。智慧城市可以极大的改善现代城市里的各种问题,让城市变得更智慧,居民生活变得更舒心。本文对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框架、现状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现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建设模式太过保守、智慧应用覆盖不足、信息数据出现泄漏等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信息资源整合度不高、城市居民参与动力不足、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管理模式创新能力较弱、数据安全保护建设跟不上等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给温州市政府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立足城市实际需求,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引进和培养相结合,解决人才缺乏;转变政府传统思维,尝试创新模式;坚持需求指引,推广智慧应用;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安全法治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动态调整,对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要有及时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能够立足现实,注意角色定位,创新体制,并保障政策优化等。温州市智慧城市只是初步建成,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可能只对近几年的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不能保证对未知的可能有作用,也无法保证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效果。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继续关注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期待能够对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有更多可实行的收获。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