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联合多个社区主体参与到易地迁入移民社区的治理过程中,同步完善与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在社区管理方式上有所创新,尽快让易地搬迁的移民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实现由多方组织联动与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局面,从而增进居民福利获得、满足移民生活需求为宗旨的复合健康型社区治理途径,彻底改变移民社区治理存在困境的现状,实现移民社区综合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对易地搬迁的移民社区治理情况的研究依然停留于理论分析,虽然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但仅仅适用于现阶段的治理困境。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进入脱贫攻坚的重要时期,为取得较快扶贫效果,易地搬迁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并且得到了普遍认可。近几年,我国在精准扶贫上做了很多努力,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工作措施以及战略也逐渐完善。山西省为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神,扶贫办开展了一系列重点扶贫工作,具体包括易地扶贫搬迁、考核督察、金融扶持以及特色产业扶贫等,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1]。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少部分集中安置点进程缓慢、产业就业扶贫跟不上进程以及相关基础设施不到位、后期安置区的社区治理问题多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2]。
“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了易地搬迁扶贫试点工程,投入资金 56 亿元,搬迁人数超过 120 万人,取得了优异成绩。将搬迁对象集中在生活环境差以及没有发展条件的区域,并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优惠政策,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开展[3]。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 年山西贫困人口为 329 万,截止到 2018 年,贫困人数为 25 万,贫困发生率从 13.6%减小到 1.1%,其中,实现贫困脱帽的有 17 个固定贫困县、9 个省定贫困县。山西扶贫工作效果显著。然而,这一工作并未结束,更为艰难的工作还在后续工作,涉及到看病、教育等各方面。如何保障搬迁户新生活,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社区治理机制。也就是所谓的易地搬迁社区治理问题。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研究
(1)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对易地扶贫搬迁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扶贫搬迁政策发展的研究、基于精准扶贫基础上分析易地搬迁、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点。李军(2009)[1]指出要想取得有效的脱贫效果,可增加土体产出以及劳务输出,实施土地流转出租等手段;张丽超、皮海峰(2007)[2]提出增加对搬迁户人力资本投入、培养劳动技能等可是的脱贫成效提升,同时还包括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搬迁群众的脱贫自信心、幸福感。赵曦等[1](2007)指出搬迁户应该很快适应迁入地环境。刘绍吉[2](2009)认为在转化从事产业过程中,要紧抓历史机遇,如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等;徐龙顺等[3](2016)指出,要想将贫困群众民众参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那么政府要对参与者的处在、主体地位给予认可;万君、张琦[4](2016)认为搬入群众需要融入到安置点文化氛围中。周恩宇、卯丹(2017)[5]指出,易地搬迁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太过于对经济效益考核,没能对社会文化得以重视。刘静、陈美球、刘洋洋、彭欣欣(2017)[6]提出,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同步推进物质、精神脱贫。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学者对易地搬迁政策进行了广泛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相较于国内的研究,国外没有关于易地搬迁这一具体概念的研究。比较接近就是生态移民理论,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生态学领域第一次引入群落迁移概念的在 1896 年,由美国植物生态学家 Cowles 发表的《密歇根湖沙丘的植被演替》中提到。指出所谓生态移民,就是为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角度迁移本地居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较低的环境承载力、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在此基础上,Clements 提出群落演替概念,将演替过程具体分为 6 个阶段,即裸露、迁移、定居、竞争、反应、稳定和顶级群落,同时,重点强调了人、生态环境的和谐。Alexandra Winkels 和 W. Neil Adger(2002)研究了越南生态移民,指出移民现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们对生存的渴望而做出的行为,且有利有弊。
..............................
第 2 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易地扶贫搬迁
国家为推进扶贫的进度,近年开始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选择了部分贫困点进行试验。宁夏回族自治区 1983 年作为试点,开始实施“以川济山,山川互济”扶贫政策,为改善生产条件落后的南部山区,宁夏政策动员当地困难群众迁移到生产灌溉条件较为富足的平原,构建新家园。国家于 2001 年的计划工作会议上明确“易地扶贫搬迁”概念。2006 年国家制定并下发《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也叫作生态移民。此政策是经过数年实践摸索出来创新扶贫措施,为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消除贫困这一战略目标,把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向适宜地区转移。国家设计的初步搬迁计划中将扶贫搬迁等同于生态移民,而后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各地优秀实践经验,进而确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这一特色突出的国内扶贫政策,易地扶贫也有了新内涵。简单来说,其含义即是把生态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向生态环境更为适宜的地区迁移,再采用拓展收入途径,高速经济组成等方式,支持贫困群众达到脱贫减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近年来的推进,国家逐步细化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实际指标,明确搬迁对象的标准,将生态环境恶劣,不宜居,不具备持续经济发展能力和独立发展基础的地区确定为搬迁范围,其中主要包括地方病严重、土地沙化治理困难、气候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国家将划分为此类地区的自愿搬迁的贫困群众建立档案,使其可享受到易地扶贫政策。要注意的是该政策涵盖三个要素,首先是地区生存条件较差;其次是国家实行贫困群众自愿原则;再次是搬迁群众是国家登记的贫困人口。
...........................
2.2 理论基础
2.2.1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极为重视。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省阜平县时就已经提出了可整体搬迁、也可分散迁移,务必做好迁移地的选址这一指导性意见。2013 年 11 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时,明确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新概念,他为推进扶贫工作。在多次讲话中习总书记突出强调精准扶贫的关键性作用。2015年,习总书记将精准扶贫细分为六个精准,确定了精准扶贫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 2015 年 6 月考察贵州省时提出,应采用移民搬迁办法,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安置一批,把他们迁移到生存条件良好的地区,彻底化解这些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保护好地区生态环境。同年 10 月及 11月,习总书记在相关会议上又两次提出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求将无法就地脱贫的人群实现有计划、分批次迁移,保障迁移贫困人群从根源上脱贫致富的总目标。
同年 11 月,李克强总理确定易地扶贫搬迁的具体政策与扶贫资金。12 月,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要把易地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首要措施在全国推广。要求各地区将在易地搬迁扶贫与建设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李克强强调各地政府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尊重群众意见。同时要求全面保障各类扶持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央与地区各级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合力攻坚。保障搬迁群众能够有房住、有医疗、能上学。合理规划并支持群众就业创业,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支持。
...............................
第 3 章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惠民花苑社区治理现状......................19
3.1 社区概况........................19
3.2 社区治理现状....................21
第 4 章 惠民花苑社区治理的困境及成因分析........................30
4.1 惠民花苑社区治理的困境.............................30
4.1.1 居民诉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30
4.1.2 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31
第 5 章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的困境破解..................................39
5.1 完善管理制度,补齐管理短板...............................39
5.2 构建互动机制,加强主体合作.........................40
第 5 章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的困境破解
5.1 完善管理制度,补齐管理短板
组织管理易地搬迁移民社区,需要依靠居委会与社区党支部来完成。该类社区的管理组织在完成搬迁后均需要进行重组,其中也涉及分散原有组织的过程。然而这种分散并非是全部分散,移民社区当前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村干部,迁至移民社区后又被推选为社区干部,这样在移民社区组建前期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社区治理,不过从社区治理工作的长远来说,这种选派方式可能对移民社区治理不利。这是由于村干部素质与能力限制导致。所以在进行移民社区管理组织重组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层面:
第一,必须先设置配套完善的选聘制度。传统做法一般是政府拟定人选名单后,由有选举权的居民在这些人选中推选出管理人员。而设置配套选聘制度,可以打破传统选择管理人员方式,即可以支持能力强的人主动参与到竞选当中,也可以由居民自主投票来推选出他们认可度高,能够代表并做好管理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移民自主选举管理者,这样选举出的人选更得民心,也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第二,选举社区管理人员时注重引进年轻力量。年轻力量可以确保社区管理班子的更新。原村干部从移民社区成立即在移民社区从事管理工作,相对了解移民社区的基本情况,可以让他们发挥熟悉社区情况的管理作用,同时在原有管理班子的基础上要注重引进年轻力量。可采用社会招聘或人员选聘等多种形式,将具备相当社区管理经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年轻管理人才引进到社区管理队伍中,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使移民社区管理逐步、有序的向专业化、先进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易地搬迁移民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其过程一定是艰难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逐步完善与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整个易地搬迁的移民社区治理进程中,应当教会居民学会遵守搬迁移民管理制度,让移民有效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和社区网络空间来增加彼此的互动信任机制,使移民多加参与社区活动以强化社区文化认同感。所有这些都能够理顺、且使移民遵守和接受,即可大大提高移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次序稳定和社区经济健康发展,提高社区移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与此同时,联合多个社区主体参与到易地迁入移民社区的治理过程中,同步完善与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在社区管理方式上有所创新,尽快让易地搬迁的移民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实现由多方组织联动与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局面,从而增进居民福利获得、满足移民生活需求为宗旨的复合健康型社区治理途径,彻底改变移民社区治理存在困境的现状,实现移民社区综合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对易地搬迁的移民社区治理情况的研究依然停留于理论分析,虽然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但仅仅适用于现阶段的治理困境。
参考文献(略)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范文研究-以运城市惠民花苑社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MPA论文,扶贫,易地搬迁,社区治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MPA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