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视角下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88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仅从社会嵌入理论的视角研究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不够全面、深入和透彻,同时对于社会嵌入理论在扶贫领域的本土化研究相对缺乏、不够深入,对于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困境及成因分析较为粗浅,提出的完善我国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逻辑较为笼统,更多的是围绕社会企业展开的。其次,本文采取的单个案例研究,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数据来源多为二手资料,一手资料较少,导致案例研究不够深入。

第一章 S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观察

第一节 案例选取与资料来源
一、案例选取
本文选取“S 社会企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根据我国大多数学者对于社会企业的定义,“S 社会企业”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独资创建的电商扶贫社会企业,其满足于社会企业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商业化运作、理念创新等的特征,因此选取 S 社会企业作为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研究案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S 社会企业基于公益电商品牌的定位,秉持“诚信、创新、激情、专注”的价值观,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方式,有效连接市场,推动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致力于解决农村社会发展、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为实现我国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由此可以看出,S 社会企业的创建和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要求。
第三,S 社会企业成立于 2015 年 1 月,距今已有 5 年多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来看,这个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长,因此当前尚处于初创阶段,对于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来说也处于成长阶段,但是在扶贫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因此,通过 S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案例,对其在扶贫中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逻辑,以期为更多的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提供经验的借鉴和参照。
.......................

第二节 社会企业概况及扶贫的状况
一、S 社会企业概况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 1989 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性扶贫公益组织,其主管部门是国务院扶贫办,是当前我国公益领域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组织。S 社会企业是由该基金会独资创办的电商扶贫社会企业,起源于 2013 年雅安地震灾后生计重建的思考,即如何做到依托本地资源在有限的成本范围类,同时确保在灾区的村民的生计得到可持续性的恢复和发展,基于此,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了深入的调研,了解了当地的资源和市场需求之后,评估在当地开展电商扶贫的可行性,并设计出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电商品牌运营商的运作模式,S 社会企业的创建正是基于扶贫基金会多年来在农村扶贫的经验和在多个农村社区的一线调研,以及在四川省雅安市一年时间的探索,最终创造性的摸索出“以合作社作为组织载体,以 S 社会企业为统一品牌 ”的农村电商扶贫模式 ,并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试点了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的电商平台销售项目,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最终注册成为社会企业。
S 社会企业所开展的项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鱼,一类是“授人以渔”的渔,即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S 社会企业以“让诚信生产实现价值”为自身使命,在全国贫困农村地区组建和扶持合作社进行抱团合作来支持小农户的生产,缓解了当地小农户的分散化生产难题,经过 5 年多的发展,S社会企业已经在四川、云南、山西、陕西、江西、新疆、吉林、内蒙古等 14 省35 县 51 家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其中包括深度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地震灾区县,S 社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和自身特色的“互联网+公益”扶贫模式。
........................

第二章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困境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困境
当前,社会企业在服务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通过专业性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企业在我国内地仍是正在萌发的新生事物,面对市场的巨大竞争和不确定性,社会企业也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根据 S 社会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报道中指出:S 社会企业的市场化探索还包含更多的问题,包括模式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如何建立优势?未来应如何发展?这些问题仍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虽然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是三个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一是规模问题,小农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产量低而保证不了供应;二是质量问题,如果不把控好质量,就会出现风险和担忧;三是信任度的问题,即便农户有机生产,消费者也难以相信,再加上企业尚处于成长阶段,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鲜有关注,对产品的品牌也感到陌生,因此,对于 S 社会企业扶贫来说,要想在当地社区真正扎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的来说,通过对 S 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S 社会企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初创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探索也处于成长阶段,它在精准扶贫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遭遇的瓶颈,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相关社会企业的共同困境,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度低、内外部资源支持有限、缺乏制度上的规范和支持。
一、社会认知度低
认知是指人们通过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当一方对另一方的认知是正确且积极的,那么二者基于共同的目标达成合作就非常简单,反之当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认知处于一个较低层次甚至模糊状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不认同和不信任行为,导致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合作关系无法建立。在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社会企业与贫困对象之间的认知,尤其是贫困对象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是扶贫工作得以实施并持续进行的最基本的前提。
.......................

第二节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困境成因分析
基于以上我们了解到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面临了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企业在当地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节基于社会嵌入理论,从认知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制度嵌入四个层面对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
一、基于制度嵌入的制度缺乏
(一)合法性身份的缺失
与西方国家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相比,我国政府对于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顶层设计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滞后和不足,导致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困境。合法性是制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里的合法性指的不仅仅是指社会企业和其发展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包括社会企业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合法化一方面会对提高社会企业的公信力和知名度以及社会地位等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合法性也会制约社会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行为。但是截至目前为止,社会企业在我国发展十多年以来,我国尚未出台一部针对社会企业的专门法律,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法律中还尚未对“社会企业”这一组织实体给予法律上的界定和认可,缺乏属于该组织统一的政策和法律,只是在地方性政策性文件中有所涉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企业的发展,同时在我国也没有成立专门的针对社会企业的管理机构,致使社会企业因法律身份的缺失和规范的指导和约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限。
任何组织,拥有法律所赋予的合法性身份是其自身发展和开展任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企业参与扶贫亦是如此。社会企业在参与扶贫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身份会遭到在深入扶贫过程中贫困对象、市场消费者以及其它合作主体的质疑,并且缺乏法律对组织开展活动的规范和说明,使得组织在运转的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有效的规范和保护,在扶贫中遭受的利益冲突也无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企业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

第三章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逻辑.............................51
第一节 制度嵌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51
一、建立健全社会企业相关法律法规 ........................51
二、完善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激励机制....................53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65
第一节 研究结论..........................65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66

第三章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制度嵌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根据社会嵌入理论,制度嵌入性认为良好政策制度作为外部因素有利于营造社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于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状,今后立法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并制定社会企业在扶贫领域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当前制定法律有难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规章条例,一方面为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提供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规范和保障社会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行为,在维持社会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企业扶贫的积极效果和目标的实现,至今,社会各界仍未对社会企业的概念达成共识,在我国,还缺乏社会企业发展的法律基础和制度空间,致使社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面临一定的阻碍,亟需从政府层面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资源支持。
一、建立健全社会企业相关法律法规
任何组织在中国的发展都必须依赖法律资源才能生存。目前,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和法律身份等合法性资源的缺失成为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巨大障碍。同时,我国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也缺乏来自于法律层面的制度保护。当前社会企业扶贫面临的合法性身份缺失带来的挑战亟需政府发挥支持者的角色,完善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相关政策法律,规范社会企业在扶贫过程中行为,保障社会企业开展扶贫项目的有序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扶贫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政府既是扶贫得主导者,同样也是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坚定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者,依靠国家强制力量,在社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扮演监督者和支持者的双重角色,健全社会企业相关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政府要强化政策和制度供给职能。因此,首先从政府层面出发,要给予社会企业一个明确的法律身份。截至 2018 年初,国际上已有 18 个国家对社会企业进行了相关立法。可以看出,对社会企业进行立法是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但是从各国社会企业法律身份的获得来看,既有确立新的法律身份获得成功的,也有沿用传统的法律身份获得成功的,主要取决于社会企业发展所处的政策环境。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农村反贫困工作,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通过全体人民的努力,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也发展到了关键阶段,走到了收官之年,保质保量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仍然是头等大事,扶贫任务还剩下“最后一公里”,正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绝胜时期,不仅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社会企业来说拥有了发挥使命的时代基础,迎来了社会企业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工作的开展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企业面对错综复杂的贫困问题,有着自身独特的应对方式,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力量。本文以社会嵌入理论为支撑,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围绕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对 S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案例研究,发现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是一个缓慢而复杂过程,以社会嵌入理论为基础对 S 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逻辑展开分析,发现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符合社会嵌入理论的分析框架,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表现为始于制度、发展于关系,稳定于结构、维系于认知。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社会企业参与当地扶贫的社会使命得以落地,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企业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扶贫模式的优化,成为扶贫网络中的重要一员,最后依靠贫困对象、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可,扶贫工作实现深度嵌入、持续发展。
第二,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还是会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分别是制度嵌入层面的制度缺乏、关系嵌入层面的合作网络缺乏、结构嵌入层面的组织能力不足和认知嵌入层面的文化环境受限,导致社会企业在扶贫的过程中面临社会认知度低、内外部资源支持有限和缺乏制度支持和规范的困境。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嵌入层面为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关系嵌入层面构建良好的合作网络、在结构嵌入层面加强社会企业组织能力建设、在认知嵌入层面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企业深度嵌入到扶贫网络中去,与网络中的各相关主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保障嵌入过程的稳定有序,最终实现社会企业扶贫模式的有效落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