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副省级城市财政压力水平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98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将影响财政压力的指标分为经济、社会与财政因素。熵值法对副省级城市 2016-2018 年面板数据的三因素赋权,结合 SPSS 因子分析的得分进行城市排名及系统聚类,按照财政压力的轻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财政压力程度最轻的为广州,武汉、杭州、深圳、哈尔滨、青岛的财政压力水平适中,而财政压力水平较重的为济南、西安、长春、沈阳、厦门、大连、成都、南京、宁波。分析发现,城市财政压力的大小与该城市本身发展状况相关,大部分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面临的财政较小,它们有着良好的经济体量及结构,可持续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城市自身的财政汲取和自己能力较强。东北地区的副省级城市财政压力情况较为严重且较为典型,这与该地区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相关。

第一章 财政压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财政压力相关概念
一、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支出大于相应的财政收入来源,而出现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呈现财政缺口的状态。一般来说,财政缺口与财政压力呈正比关系,财政缺口越大,财政压力也越大,越容易导致财政困境。具体表现为,短期时间财政资源的流动性弱,财政收入无法及时补足财政支出;而在长期,地方政府无法对总体性财政缺口予以弥补,债务问题解决乏力的“财政疲劳”问题①。
财政压力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内容的不同,财政压力分为整体性压力与结构性压力;从不同行政层次出发则分为地方压力与中央压力;而表现形式上,财政压力分为显性财政压力与隐性财政压力。而本文焦距副省级财政压力,将政府负债与土地依赖程度等具体指标纳入财政压力测度的考量,并在第二章进行详细论述。
二、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可持续性最早起源于 Buiter 等(1985)的研究,从广义上将其定义为长期以来国家财政的一种存续状态或能力,既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又要维持政府债务的清偿能力②。从狭义上定义则是一种财政调整行为,通过扩大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减小举债规模等措施,降低财政压力水平,进而改善地方财政状况③。因此,保证合理的财政收支与负债规模是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社会发展要求下的财政支出刚性需求使得减支困难,因此应在扩大财政收入着手,例如优化税制:降费减税增加企业活力,培植健康税源,调整税目改革,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等。对于债务风险,应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将负债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我国的财政可持续发展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财政健康,有利于积极发挥财政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功能。
................................

第二节 财政压力的理论基础
一、财政分权理论
财政分权的本质是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在财权、事权方面的一定自主权④,旨在各级政府提高公共资金配置效率,社会治理水平。其理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基本内容是在公民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需求方面,地方政府相比于中央政府能掌握更多更精准的信息,因此财政分权使工作更具效率。此外,Tiebout通过一系列假设建立了“理想”的地方政府模型,该模型认为不同区域的居民可根据自身偏好在不同地区间流动,而地区政府同样形成了良性竞争使得公共资源得到有效配置①。在第二阶段,财政分权理论引入了机制设计学说和激励相容原理,此时该观点认为政府是理性经济人,为了避免寻租现象,应优化政府治理结构,合理激励政府官员,完善竞争约束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财政制度保障②。现阶段的财政分权理论更注重微观层面的发展,尤其关注对不同领域地方政府行为的具体影响,例如企业投资、环境保护等③。
我国户籍制度未全面放开,“用脚投票”的公民流动机制受限,政府间过度竞争导致政府行为变形④,使分权化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从整体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权越大,财政资金筹措及使用效率则越高,实现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能够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的负担。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各地政府为了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应运而生非均衡发展的管理方式⑤。具体而言,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素质、区位环境等不同,经济发展出现地区间的差异现象。政府顺势利用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特殊优势,从而弥补发展失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⑥。
..............................

第二章 我国副省级城市财政压力背景及实证分析

第一节 副省级城市财政压力背景
一、副省级城市的发展及其特殊性
1994 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批准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重庆市,和宁波、厦门、青岛、大连、深圳这五个计划单列市为个副省级城市。1997 年重庆正式挂牌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也由 16 个变为 15 个。副省级城市与普通地级市相比,在行政规格上提升半级,最核心的是省级财税权、省级计划权限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享有倾斜性的优惠政策和资源分配。在财政方面,普通地级市财政上缴省级财政,并且只能通过省级财政同中央财政建立联系。而副省级城市可与中央财政直接挂钩,特别是计划单列市的财政收支由中央和地方两分,无需上交省级财政,在重大经济管理上拥有省级权限,重大项目直接向中央审批。因此副省级城市财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预算执行、债务分配等方面可以更好的兼顾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与公平性,符合财政分权理论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副省级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产业结构以及国家政策倾斜等优势,集聚能力日益增强。副省级城市经济发达,大多城市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 年《城市统计年鉴》显示 15 个副省级城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为 18511.29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10.10%,对全国及省级财政的规模总量与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经济实力相关,在人口方面绝大多数副省级城市人口总量突破 600 万,提供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流动人口数量大,吸引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人才争夺竞争激烈。从全国来看,副省级城市大部分已经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其中广州、深圳为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青岛、宁波、沈阳为新一线城市,它们的功能角色是推进区域及全国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中坚力量①。

...................................

第二节 副省级城市财政压力的实证研究
一、财政压力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2015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全口径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完善地方债务信息披露,又鉴于论文撰写期间 2019 年各地统计数据不全,因此本文采用2016-2018 年三年数据。所有数据直接获取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统计局官方《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财政决算报告》,或通过公式简单计算求得。对于部分缺失的数据,根据各地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数据分析手动搜索、或以其它两年平均所得代替。
本文对 15 个影响副省级城市财政压力的 21 个指标进行分类,分为经济、社会、财政三类因素。先利用熵值法确定经济、社会、财政因素的权重,再利用 SPSS 三因素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将三因素的权重与综合得分相乘,将所有指标纳入到同一框架中进而分析副省级城市具体的财政压力水平。熵值法与因子分析的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标准化与截面数据的改造。
首先,对影响财政压力的经济因素中的 GDP、人均 GDP、第二产业/GDP、第三产业/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这 7 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应性分析。KMO 检验是对原始变量之间的简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相对大小进行检验,取值在 0 到 1 之间,值越大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②。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是对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检验,当值小于 0.05 时,说明数据相关程度高。结果显示 KMO 值为 0.623 大于 0.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近似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为 0.000 小于 0.05,说明该组统计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因子分析。 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如下:

................................

第三章 基于 SPSS 分析结果的青岛市财政压力实证分析...................29
第一节 财政压力的经济因素分析............................29
一、经济体量指标分析...............................29
二、产业结构指标分析...............................29
第四章 缓解青岛市财政压力的对策建议...........................................34
第一节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34
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34
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4

第四章 缓解青岛市财政压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城市财政可持续的必要条件,地方经济高质高量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加地方财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青岛“品牌”、形成更为开放的经济模式,将青岛本市实际情况与先进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相结合,对于缓解青岛市财政压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副省级城市中 GDP 总量高的城市,往往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其高新技术所创造的价值一般都处于领先地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为主的第二产业转型,提高以高科技信息技术、金融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利于一个城市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扩大税收税基,增加税收收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新型工业化是指在增加工业增加值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质”的提升,十六大报告提出而是要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针对青岛地区,应继续大力推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海洋工程等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建设,推动产业链聚集,形成良好的规模和示范效应。顺应世界工业发展潮流,结合人工智能,将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突破点,这就要求海尔、海信、双星等青岛制造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形成品牌优势,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工厂、设备、产品、供应链、客户的互联互通,各类资源信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高效共享。

2017 年青岛市服务业贡献税收 810.1 亿元,占当地税收收入的 56.7%,可见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目标树立“青岛服务”品牌,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创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是形成较发达的服务经济结构基础。
..............................

结论
探究城市财政压力的成因,参考副省级城市的《统计年鉴》等官方资料确定了21 个相关指标,将影响财政压力的指标分为经济、社会与财政因素。熵值法对副省级城市 2016-2018 年面板数据的三因素赋权,结合 SPSS 因子分析的得分进行城市排名及系统聚类,按照财政压力的轻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财政压力程度最轻的为广州,武汉、杭州、深圳、哈尔滨、青岛的财政压力水平适中,而财政压力水平较重的为济南、西安、长春、沈阳、厦门、大连、成都、南京、宁波。分析发现,城市财政压力的大小与该城市本身发展状况相关,大部分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面临的财政较小,它们有着良好的经济体量及结构,可持续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城市自身的财政汲取和自己能力较强。东北地区的副省级城市财政压力情况较为严重且较为典型,这与该地区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相关。结合副省级城市的财政压力水平,具体探究青岛市财政压力状况,发现该城市的产业结构、税收、财政自己率等方面有待提高,因此提出因地制宜、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青岛市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配套措施的调整与改革等相关建议,希望为青岛市以及其他副省级城市在缓解财政压力的道路上提供具有可参考性的建议选择。
限于作者的能力水平以及数据获取的限制,导致本文对财政压力各个指标并未展开具体详细的讨论,未能加入城市民营经济成分比重,劳动力、老年人人口比重等指标的考量,在指标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作者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探索,期待更多财政压力的相关优秀研究问世,推动我国财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