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村级组织功能改善MP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96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提出问题、结合理论与经验分析、针对问题给予建议,作为全文思路与框架。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的村级组织治理长期受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想禁锢,使得村级组织的矛盾关系尤为突出,呈现出权责不清、制度建设缺失等问题。并针对已存在的切实问题给予对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017 年党的十九大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部署;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方向,完成“三农”工作的硬任务,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于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其村级组织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村级组织是农村最基础的社会单元,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战略工作的重要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于推动乡村组织的振兴,就需要千千万万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村级组织是我党农村工作中的基础和堡垒,具有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和谐、凝聚农民之心的整体功能。
俗话说“农村治、天下兴”,传统农业社会国家的兴衰是由农村基层村级组织的稳定所决定。传统社会时,国家秉持“皇权不下县”的原则,县级以下的事务是分配给乡村绅士形式管控,从而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这种传话筒方式成为当时皇权与基层联系的重要纽带。到 19 世纪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侵略,而农村社会成为他们重要的突破口,从而造成国家农村基层社会陷入混乱,基层管控失调,使得中央政权与农民之间关系脆弱,迫使传统社会进入衰落残局。清末民初,中央为解决由战争所造成的财政危机,国家开始对农村基层社会进行管理,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自治的分权等形式进行管控,逐步深入其深入乡村社会。但是,面临着高昂的行政成本中央政府资源短缺难以解决,最终以失败的方式告终。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地主阶级和血缘亲缘关系建构的乡村绅士自治管控系统面临土崩瓦解。国家为了弥补治理空白,开始通过“政权下乡”和“土地改革运动”等一系列政策,确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治理体制,从而实现乡村基层社会直接有效的治理,进一步实现农村社会一体化的管理模式[1]。改革开放后,国家赋予农民自主生产经营权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瓦解了具有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制。其体制的瓦解使得国家乡村治理一体化的格局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形成“乡政村治”的政治治理格局。新世纪以来,随着城乡一体化体制的推进,乡村基层组织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层乡村治理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乡村基层治理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农村农民负担的逐步加重,农民上访和干群关系的恶化现象递增,致使乡村基层治理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农民对于村级组织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厌烦[2]。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关于村级组织的研究综述
(1)村级组织经济方面的研究
从税费改革后,农村经济工作方式应该进行创新,要做到“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经济上的主要问题,通过大力招商和民营经济等措施,实现乡、村、民的“三个增收”(李明,2016)[4]。在著作中提到,要正确的把握村级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给予正确的发展建议与方法,同时,要遵循经济功能的 6 大原则,如:政治性、整体性、自主性、依法性、效率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从而辩证的处理村级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合理性,从而增加村级组织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协调、保障、领导的作用,从而提高村级组织的发展(鲁可荣,2015)[5]。针对岳村按照创建省级“四有一责”示范县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性措施。其中包括关于挖掘资源,搭建村级经济持续发展平台。主要是通过制定制度保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力促帮扶助发展、兴建标房促发展(于峥嵘,2004)[6]。
(2)村级组织政治方面的研究
改革开放前,研究村级治理的主要有两个学派。一个是一毛泽东为代表的政治学派;另一份就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术派。前后两者都是通过研究中国农村村级组织治理,来寻找救国求存的新中国道路。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的著作是通过江苏省吴江县的开玄弓村为例子,对开玄弓村的社会结构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指出中国村级组织治理的发展不能“一味地照搬”或者“故步自封”,而是通过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的乡村治理经验结合起来走出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因此,国家将对土地改革和家庭手工业再生产的结合,去解决当时村级组织治理的基本性问题。毛泽东通过土地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等政策的实施去解决乡村治理问题。改革开放后,1988 年徐勇从乡村政权与治理角度出发,认为“乡村治理就是通过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作,对村域社会进行组织、管理和调控,从而达到一定目的的政治活动”[7]。是通过乡村基层政府组织、乡村民间组织和乡村其他权威组织等在内的所包含的多种主体,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与机制,一起对乡村内部事务进行合理的管控,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协调发展。
.................................

二、基础理论与概念界定

(一)基础理论
1、政府治理理论
对于治理理论的提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方国家,由于国家福利管

理出现问题,使得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四面楚歌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再僵化,需要支付大量的财政赤字,西方国家将通过福利的私营化改革,从而就唤醒了非营利组织的崛起,也就出现所谓的一元治理到多元化治理的转变[20]。再则,因为西方在治理国家时,实行的是公民个人本位和社会中心主义的治理理论,这就促使了社会治理是西方的治理理论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俞可平教授率先将其治理理论系统的引入我国,使得我国在公共管理领域和政治治理领域有了全新的视角。其后张康之、孔繁斌、金太军和郁建兴等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政府治理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21],从此,政府治理理论不仅仅在我国政治和公共管理学界“落地生根”,更应该说是“枝叶繁茂”。

在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间,政府治理理论对于解决村级组织矛盾和农村社会风险危机的治理,起着尤为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我国的农村治理是农村自治与村级政府相结合的治理形式,而这种治理形式通常是以村两委为中心,所形成的地域性的划分,这就造成建立起来的机构缺乏主动性和自愿性,从而就会激发出一系列农民感兴趣的社会组织,以满足农村集体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当代农村社会发展中风险危机时常发生,这种危机对当地农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产与生活等方面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从而给基层组织的管理能力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会使得农民对村级组织的管理能力和公共危机应对能力产生质疑,形成政府危机的合法性。因此,对于政府治理理论而言,政府在权力下放时,应有效的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全方位构建农村社会多元治理的网络格局,促使农村社会的新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我国政府治理则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治理,以合作与协作的关系模式,对社会不同领域的发展进行组织、规范、协调、指导与监督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过程。本文运用政府治理理论来探索博爱县农村政府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从而能够积极协调村两委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农村社会潜在风险,从而维持当今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

(二)概念界定
1、村级组织
就目前村级组织的研究而言,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层党组织中的党支部委员会;二、是人民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即村民自治组织;三、是由农村经济合作社联合组成的组织为农村经济集体组织。这也是当今人们称的“村三委”。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各项组织及工作的核心,是各项政策路线及重要决议,讨论和决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活动,搞好党支部委员会的自身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育和发展工作,搞好本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村民自治组织是村级自治事务的执行机构,其中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关于本村事务内部的自治组织,主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处理内部矛盾与纠纷、宣传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因地制宜的兴办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搞好本村的公益建设;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为了实现集体资产主体的自负盈亏和独立核算的模式,就必须代表广大劳动农民进行集体经济的管理、分权、使用、收益等工作,这就是社会主义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体现,也是农村统分结合的管理。另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外,还有几种仅享有参与讨论型的村级组织形式,如: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财小组、村民议事会等组织的存在。即使这些组织不能够直接的参与到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中,但是其组织的存在对于村级组织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本文主要所讨论的村级组织主体-----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

...............................

三、博爱县村级组织的发展现状……………………14
(一)博爱县村级组织的概况…………………………14
1、村级组织类型和特征……………………14
2、村级组织所发挥的作用…………………16
四、博爱县村级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分析…………………21
(一)村级组织社会和文化功能的弱化——村委会建设………………………21
1、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处于劣………………………21
2、村级组织经济生产力缺失……………………22
五、博爱县村级组织功能改善的途径…………………31
(一)加强村级组织契约治理 …………………………31
1、实践调查——基于博爱县 A 村水电站考………………………31
2、提升途径……………………33

六、博爱县村级组织功能改善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村级组织保障的基本要素
1、加强民主监督能力
加强民主监督是当今农村基层建设的核心内容,要使得村级组织的自治能力得以优化,就必须提升群众的监督力度。建立村级组织的政绩评价制度,搞清楚、弄明白村级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更为广泛的听取农村群众对村级组织治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客观的评价村级组织的政绩,进一步的提升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50]。博爱县村级组织应积极的落实政策、优化制度、理顺关系,尊重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方向,以为人民服务为动力。在此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并汲取各地村级组织的新经验,积极创新适合博爱县村级组织发展的新征程,进一步推动博爱县农村村级组织的建设和发展[51]。

2、明确划分村级组织的职能
村级组织的权利和责任应当有清晰明确的规章划分,避免出现权责相互交叉而推诿的现象,同时以便对一些难以预料的不当问题进行合理的监管[52]。尽量避免村支书一肩挑的问题,让村两委的成员做到正当范围的相互配合。目前农村基层组织中村两委是农村发展中的主要力量[53]。避免出现基层组织对群众的问题相互推诿,使得群众的问题无法解决,从而村委会的事务,应交由村委会自己处理,关于群众党建活动的事务应该由党建工作来处理。在村内自治矛盾中,如果牵涉到党员的,只是普通党员与普通党员的问题,则仅需要基层党组织协调解决,而不能由村委会越权处理。

..........................


结语
本文通过对博爱县村级组织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关于村级组织现如今面临的问题,以博爱县磨头镇部分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提出问题、结合理论与经验分析、针对问题给予建议,作为全文思路与框架。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的村级组织治理长期受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想禁锢,使得村级组织的矛盾关系尤为突出,呈现出权责不清、制度建设缺失等问题。并针对已存在的切实问题给予对策,结论如下:
第一,随着村级组织变迁,乡村治理存在困境。首先,制度建设的缺乏,主要涵盖:选拔制度、监督制度、激励保障制度等方面;其次,就是经济生产力的欠缺,主要涵盖:债务问题、集体经济薄弱、个体经济落后的状况;然后,思想文化的保守与禁锢;最后,职权定位不清楚,主要涵盖:工作职责的相互交叉、个人矛盾冲突、组织结构的分配。这些都是村委会面临困境的问题所在。
第二,在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变中,基层党组织治理存在困境。包括:其一,因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队伍中男女比例的失衡、后备力量缺乏,导致党员队伍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其二,因领导班子党员整体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薄弱、执行能力怠慢,导致领导班子的能力素质亟待提高;其三,因农村经济影响力不够、缺少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意识,导致党员带头作用发挥不好;其四,因党性观念的淡化、自身的权利意识的弱化、纪律意识淡薄,导致党员思想政治意识薄弱。
第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集体经济治理存在的困境。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三是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不足;四是村集体经济体不健全。
第四,基于村级组织、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力保障、文化保障、财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因此,要利用科学、制度、管理等机制,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努力为农村、农民、农业给予有力的保障措施。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机制、扩展多渠道融资,积极促进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村级组织是行使国家政权、稳定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组织,是实现农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与基础,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织,只有广泛参与到服务农民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