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现代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国家要想提升综合实力,就必须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看重文化产业的实力价值,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政府统筹安排,制定相应策略,使得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总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文化商品与一般物质产品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文化商品往往不具有具体形态,因此知识产权、创意人才、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政策的完善对文化产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不仅可以激发产业人才的创造力与创新力,还使得文化产业创造力被不断激活,产业链得到完善[1]。一般情况下,国家制定宏观策略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各个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大政方针,落实包括文化、农业、科技、旅游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以技术进步和创新创意为核心、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类型有望成为新常态时期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相继推出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和法规性文件。从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2017年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公共文化保障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政策体系的完善、产业深化乃至产业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自2000年中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从无到有,已初成规模,在引导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其文化产业已经有相对完整的发展体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也相对完善,而在我国文化产业还只是刚刚起步,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我国领导人在大会中数次表明要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对我国产业结构重新规划,完善产业政策。
1.2.1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文献相对缺少,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关于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的探讨。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多数的学者都是根据过往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对政策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的。美国学者詹妮弗·克莱斯·威廉姆斯整理总结了文化产业的形成过程,认为目前帮扶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还在形成之中,也分析了发展文化产业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表明国家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帮扶策略[4]。英国学者大卫·赫斯蒙德夫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梳理,把国家的扶持政策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又针对社会各界对政策方面存在争议之处进行了剖析[6]。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著名的经济系教授,麦考瑞大学的大卫·斯罗斯比探讨了六种文化产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政策类型,在文化开始进入商业化的发展阶段时,制定的相关政策要能体现出文化和经济的价值[7]。英国比比阿特丽斯·加西亚基对研究文化产业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探讨,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所制定的相应政策进行了分析,表明在国与国经济往来日趋密切的环境下,所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要可以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流传,要有专门研究文化产业政策的评价系统[8]。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研究文化产业政策相关理论时,有对其概念的界定、对不同省份文化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对政策演化路径的研究等方面。在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概念界定中,北京大学叶朗教授认为文化产业是在市场活动中的主体通过分析市场需求现状后,所给予的文化商品或文化服务的市场活动总和[9]。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国家政府根据目前文化产业的状况,然后利用法律法规手段,来判断文化产业在市场中发展趋势,设立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内施行的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例法规等的总称,从而使得文化产业能够不断地发展[11]。中共中央党校孔正焉教授从WTO这个角度进行全面探讨,结合目前我国人民在精神层面中的需要以及我国所实施的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剖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文化产业即满意人民精神需求而进行生产的一系列活动[12]。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文化产业
在德国法兰克福流派学者Horkheimer和Adorno共同编写的《启蒙辩证法》中,首次定义了文化产业的概念。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环境,文化产业概念多被解释为文化工业产业,即文化产业是需要首先通过公众大力宣传演讲来扩大其知名度,同时花费时间来设计产品结构,并进一步依托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来完成的工业。此概念表述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历史年代文化制造纲要、制造方法、操作措施的具体流程。同时呈现鲜明的褒贬意味,因为此种方式仅仅为满足高收益要求,而忽略了文化本身的内涵。然而由于时代新型潮流要素不断输入文化产业,这一发展特点激励了各国专家对文化产业体系制度内容的思考。各国专家学者身处具有差异化的历史背景中,对待文化产业表述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文化思维创新模式产业由英国学者首次提出,同时文化版权模式产业由美国学者进行阐述,将文化产业细分详尽到各个产业行业领域。Sara、Ieva提出放眼于思维创新模式的虚拟物品性能,提出对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涵养具体赋予实际意义,此过渡变更流程中创造的产物就是创意文化产业[38]。John Howkins提出将进行设计开放思维流程的游戏行业归入文化产业范畴,游戏行业的相关理念进行整合并投入至思维创新领域,可惜这一观点并没有被公众接受[39]。Richard赞成思维创新观念,认为文化产业是一种为了达到使公民的精神层面得到放松的行业。David (2002)重点阐述有关思维创意同实体产品两个方面的联系与差异,提出制造思维创新模式流程不仅仅在乎效益,需要偏向艺术价值观念和娱乐放松。Horner的观点结合了互联网趋势下的经济同思维创新模式,认为文化产业与其他实体经济产业有所区别的观点[40]。Throsby提出制造流程内部知识原理,权利义务在汇集生成具体流通商品步骤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41]。Andy C·Pratt表述文化产业具有实物商品制造流程步骤,为其赋予了鲜明的实质特点,所以文化具有紧密联系且能够细分四个成分[42]。Peltoniemi归纳整合涉及文化成品效果方面的资料,详细区分叙述界限,具体特点,不同状态形式,同时涉及建设完整细分部分的系统[43]。
............................
2.2理论基础
2.2.1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在私有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有形产品与无形产业的总和。目前社会整体就包括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两种类型。奥地利等国著名相关学者在经济基础理论实际运用过程时,选择结合边际效用价值为基础,评价政府对国内公共产品生产、经营行业进行经济管控手段有效性。林达尔通过总结调研结果,对关键理论进行阐述,认为在实施公众服务设施设备的过程中,为实现人民要求产品及服务的基础上,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对等于获得相应的公共设施基础服务的福利待遇。但不同的发展时期,政府有关部门无法决定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及供给方式,需要协调不同的经济主体以达到平衡状态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实施收益相关联的目标对象关系的对等地位详细分析,作为取决个数的依据。萨缪尔森以公众服务设施装置设备为对象,表述自身决断支付费用流程内部并非能够遭遇相同类型人物决策的模式。私人拥有的物品,含有显著排他性特质的内容。不属于上述规定范围的就是公众服务设施装置设备商品。
公共产品的特点主要呈现为非排他性和不具有内部竞争性等。很多人持有不消费额外资金或消费些许额外资金于国家基础设施成果的态度。因此,一旦出现紧张局势,可能首先的受害对象就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原理分析可知,公共设施装置设备的消耗费用取决于税务收入,人民在享有使用权力的同时,必须花费资金以满足支付自身的义务。
部分文化产品在消费上具有不可分割性,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如何处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弥补市场配置的不足,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公共产品理论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私人不能有效地供给,需要政府出面来弥补市场缺陷,因此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需政策“看不见的手”进行干预,其干预是否具有有效性直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与态势。
........................
3.1陕西省文化产业现状..................................17
3.1.1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17
3.1.2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17
4 文化产业政策文本的量化评估.................... 21
4.1PMC指数模型建立.................................... 21
4.1.1变量分类与参数确认.................................21
4.1.2样本数据来源及说明...............................23
5 陕西省文化产业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29
5.1陕西省文化产业政策文本PMC指数结果分析.............................. 29
5.2国家层面政策文本指数结果分析.......................34
5.3对比省份政策文本指数结果分析..................................41
6 陕西省文化产业政策文本优化路径
6.1提升政策文本科学性
通过对政策样本的分析可知,很少有政策文本会征求政策实施对象的意见,这种做法是非常可贵的。从这一角度来看,也能够发现许多文化产业政策难以得到切实落地的原因,同时为我们在后续的各类政策制定过程当中提供有效参考。应当明确的是,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立足于为公众提供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因此应当对公众的利益予以有效维护。在政策制定者层面来说,在政策文本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制定原则的遵守,同时也要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实地考察政策客体的实际需求,从而更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陕西省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文化企业及文化产业从业者迫切需要的政策方针的制定。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和上级政策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重点把握。为了使政策文本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增加政策征询渠道,广泛了解政策执行对象的具体诉求及意见,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将不同层面的意见有选择地纳入政策文本中,或者通过专家评委会、政策征询会等方式采用直接沟通的方式将实施对象代表邀请到政策文本的制定活动中来,以上都是比较积极的做法。从陕西省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来说,应当有效汲取政策实施对象,即文化企业、文化园区、文化创意人才的意见。
................................
7 结论与展望
在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居民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居民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由此给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文化产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文化资源运营,同时也需要在更多的创意领域进行积极开拓和探索。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其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基于此,产业政策制定思路应当从传统的单一性结构向更加复杂的多元化领域进行转变。
在对陕西省文化产业政策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我国的其他省市地区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由此也证明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的共性问题: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整体的发展尚不成熟,造成了陕西省的文化产业政策出现了诸多问题。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因此尚且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这就给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来讲,在陕西省的文化产业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发现明显的政策和实际相脱离问题。陕西省在制定文化产业管理政策时,存在部分没有立足于自身的区域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的问题,由此而导致其产业政策表现出较高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因此,陕西省的政策主张难以和其市场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给其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阻碍。从整体上来看,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等多种因素的重叠影响,陕西省文化产业政策的供给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