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PA论文,年龄是影响城乡居保缴费档次的重要因素。年龄变量在对四个高档次的影响系数均为正,系数值分别为 0.3014,1.2535,1.3632,1.1906,对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的影响都在 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也通过与村干部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农村居民最开始缴费的时候选择了较低的缴费档次,在快要达到缴费年限或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龄时,为了提高个人账户里的累计额度通常会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年龄越大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正常来讲,年纪越大,经济收入就会越低,但农村居民都会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尽可能高地缴纳养老保险金,以保障退休后的养老生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养老问题一直都是各国政府最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尤其自 20 世纪的 80年代,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开始在全球很多国家显著起来,而我国自 20 世纪 9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加剧了我国的养老负担,越来越多的“4-2-1”家庭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国家统计局于 2019 年 2 月 28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约 13.9 亿人。其中,60 周岁及以上人口约 2.5 亿人,占比约为 17.9%,65 周岁以上人口约 1.67 亿人,占比约为 11.9%①。60 周岁以上和 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与 2017 年年末相比较,分别增加了 0.6%和 0.5%。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很多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传统文化各异,没有经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没有面临中国城乡分化的养老保障难题,因此,国外学者对城乡居保相关研究较少。一些发达国家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也比较成熟和完善,不同的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比较方便。目前,国外较为成熟的养老保险模式主要分为: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储蓄积累型①。因此,国外许多学者都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上,研究成果对本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个人特征方面,Zhou et al.(2018)从农村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忠诚度角度分析认为,忠诚度越高,参保积极性越高②。Leschke(2008)在对欧洲某国家的社区家庭研究发现,影响非正规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基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情况③。Ebenstein et al.(2010)认为“养儿防老”对子女数量较少或者没有儿子的农民来说不太现实。因此,这部分居民相对于有儿有女的居民来说更愿意参加养老保险④。
外部环境方面,Wang et al.(2018)基于博弈理论发现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在于农民担心自己的养老保险投入能否增值或保值,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决定了参保居民是否愿意提高其缴费档次⑤。Ebenstein et al.(2010)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参保居民在制定养老计划时排在首位的养老方式是“养儿防老”,这种观念阻碍了养老保险市场在中国的发展进程⑥。
..........................
第二章 政策演变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政策演变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农保)(1986 年-1998 年)
养老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我国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居民面临着城乡差距、人地关系紧张等局面,导致农村居民养老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亟需解决。1986 年 10 月,国务院民政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对我国农村地区按照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划分,并根据划分区域开展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障试点,由政府主导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称老农保)的探索和实践,这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萌芽阶段。1991 年 6 月,
国务院民政部对试点地区的经验进行总结,依据国内试点情况及国内形势适时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民办发[1992]2 号),明确规定政策的实施单位为县级,该文件规定了农民、集体和政府各自承担的责任,集体补助应视经济状况而定,但大部分地区的集体补助基本为零,甚至一些地区的养老保险金全部由农民个人承担。《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经过试行、修改和完善后,于 1992 年 1 月 1 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下发实施,这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诞生阶段。《基本方案》下发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到迅速发展,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到 1992 年底,全国 1000 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这项工作,有 3500 多万农村人口参加社会养老保险①。1998 年底,全国 2123 个县(市)和 6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达 8025 万人②。1998 年以后,由于老农保制度的政府责任缺失,制度稳定性较差,待遇水平过低,监管不到位,资金保值增值困难,资金挪用流失现象严重,“保富不保穷”等弊端不断显现,多数地区老农保制度发展停滞,甚至面临解体。1999 年 7 月,国务院正式清理整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老农保制度正式终止,少数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将其过渡到商业保险。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公平正义理论
社会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正确处理和妥善协调,体现在权力公平、效率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社会保障公平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障是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将社会资源按照一定规则重新分配的一种基本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便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上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享受着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十六大之后,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一书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结合。罗尔斯强调在社会保障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平等自由,也要注差别,要在保障“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养老保障制度,通过新农保和城居保的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参保范围公平、待遇给付方式平等、制度管理统一平等①,是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这一终极目标的基础。《正义论》启示我们,在城乡居保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公平和差别,如何优化设置城乡居保缴费档次使其既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要,又满足高收入群体的利益,是城乡居保制度设计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在做出这些行为结果之前进行筹划及做出决定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理论也称为效用理论或优先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如何以理性经济行为在各种消费品之间做出财产资源配置以满足欲望程度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做出消费行为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外界条件影响和自身欲望驱使,在两者之间做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行为。不同的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主流的理论有:决策过程论、体验论、刺激反映论、平衡协调论。对于消费者行为模式,目前主要有:尼科西亚模式、E.K.B 模式(恩格尔模型)、Howard-Sheth 模式①。
.............................
第三章 滕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概述 ...................................... 16
第一节 滕州市城乡居保的政策历程 .......................... 16
一、建立与缓慢发展时期.................................... 16
二、快速发展时期................................. 16
第四章 滕州市农村居民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5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 25
一、调查目的及问卷设计................................ 25
二、问卷调查及数据收集.................................... 26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33
第一节 结论 ..................................... 33
一、个人情况对缴费档次选择的影响............................... 33
二、 家庭情况对缴费档次选择的影响....................... 34
第四章 滕州市农村居民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问卷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的形式从个人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政策认知及个人认知情况、外界因素、政策及机构满意度四个方面对滕州市农村居民选择城乡居保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掌握一手数据,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选择缴费档次的政策建议。
(二)问卷设计
本文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社会公平正义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和梳理以及对滕州市农村居民选择城乡居保缴费档次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假设,设计了针对滕州市开展实地调查需要的问卷。问卷将个人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政策认知及个人认知情况、外界因素、政策及机构满意度设定为自变量,将农村居民的缴费档次设定为因变量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个人情况对缴费档次选择的影响
(一)年龄越大越倾向较高的缴费档次
年龄是影响城乡居保缴费档次的重要因素。年龄变量在对四个高档次的影响系数均为正,系数值分别为 0.3014,1.2535,1.3632,1.1906,对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的影响都在 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也通过与村干部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农村居民最开始缴费的时候选择了较低的缴费档次,在快要达到缴费年限或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龄时,为了提高个人账户里的累计额度通常会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年龄越大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正常来讲,年纪越大,经济收入就会越低,但农村居民都会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尽可能高地缴纳养老保险金,以保障退休后的养老生活。
(二)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较高的缴费档次
文化程度对选择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居民因为信息获取途径较为广泛,会专门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也会比较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信息。文化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无论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型媒体信息的接收速度较快,对政策理解程度更深,养老观念更先进,更倾向于为将来的养老生活做早期筹划,因此更容易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从某种程度来讲,文化程度越高,就业选择空间越大,收入也相对较高,能够为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提供经济支持,通常会为养老多做更多打算。
(三)健康状况越差越倾向较高的缴费档次
养老保险是未来的一种养老保障,身体状况越差,越倾向于选择高档次的缴费标准,为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提供保障,因此,健康状况与养老保险档次呈负相关。农村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其从事的工作种类将受到更多限制,劳动竞争力下降,获得的经济报酬较低。当前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忧患意识较强,认为自己年老后无法从事任何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如果不在年轻时缴纳较高的缴费档次,年老退休后的养老会成为难题,所以,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会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