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要求着社会治理体系随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先后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过渡到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逐步推进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4 年 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党十六大期间,完整形成了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理念。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直到 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以往的改革经验,针对社会领域,将“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全新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设,指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指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确立了社会领域的改革方向[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要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延续了“创新社会治理”改革方向。
2016 年 5 月起,盘锦市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目的,在盘锦全市范围内实施了“1+8”改革,以加强镇(村)、街道(社区)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4]。文件中指出“要在推进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加快建立管理网格化、服务便利化、治理现代化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增强基层活力,努力形成社会共治共管、群众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大洼区 2016 年 4 月由原大洼县改区,2016 年 5 月全域启动“1+8”改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
(1)国外研究:
“governance”是“治理”的英文翻译,1989 年,非洲出现“治理危机”,世界银行以“governance”一词用以描述当时的状况后,“governance”(治理)这一词汇逐渐在政治研究中频繁出现。目前来说,学术界对治理这一概念,还没有达成高度一致的定义结论。英国学者罗德·罗茨(Rod Rhodes)(治理理论的创始人)对于治理一词的看法是,“统治的含义有了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的统治过程,意味着有序统治的条件已不同于以前,或是以新的方法来统治社会[5]”美国学者库伊曼(J.Kooiman)和范·弗利埃特(M.Van Vliet)作为治理理论的著名研究者,他们认为社会治理要形成的社会模式不应该是由外部影响,社会治理发挥作用的方式应该是由多种内部行为互相影响而产生的互动行为[6]。格里斯托克则认为治理的主要实施者不应该仅仅是政府部门,是应该由一系列治理行为参与者和一系列社会公共机构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自主的治理网络,这个治理网络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及权力依赖性[7]。美国制度分析学派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学者奥斯特罗姆夫妇认为多中心治理可适用于科学探究、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国际秩序模型、法律和制裁安排、竞争性的公共经济、具有分权和制衡的治理体制等[8]。社会学家 Wachhaus 在“Governance Beyond Government”(超越政府的治理) (2014 年 7 月发表于《ADMINISTRATION & SOCIETY》《管理和社会》杂志)一文中指出复杂性的管理实践,需要运用新的模型去理解,例如分布式、自组织的概念等,这些新的模型和范式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现代的治理观念,并解决治理实践中的问题[9]。此外,在基层自组织治理实证方面,Folke 深入到印度农村基层,通过调研发现他们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了友好型的自主生活模式,自组织的形式包括了社区设计、人力资源动员和适应性调整等规则,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新型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这种自组织模式可以应用于不同规模社区以及不同社会目标的社会治理问题。
........................
2.1 调研的目的和方法
2.1.1 调研的目的
开展此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盘锦市大洼区“1+8”改革落实情况,对“1+8”改革运行情况进行考察。结合“1+8”改革设定的各项改革预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专项访谈等方式广泛了解盘锦市大洼区“1+8”改革落实情况,根据调查现状,进行微分析以及更一般性分析,归纳总结出盘锦市大洼区在落实“1+8”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处具体的解决思路,从而为盘锦市大洼区落实“1+8”改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性意见。
2.1.2 调查方法
由于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对基础资料依赖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在扎根理论研究中,常用的抽样方式有理论抽样、目的抽样和选择性抽样。其中,理论抽样的目的是从地点、任务和时间来收集资料,最大化地从属性和维度上形成概念、解释变量以及寻找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调研开始的初期阶段,选择用访谈的方式,逐步在调查的进展过程中寻找问题的中心和理论,通过调查笔记和备忘录的整理以及分析,逐步将核心概念拆解成若干个分解指标,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下一步的问卷设计以及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阶段则采用目的性抽样和选择性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
..........................
2.2 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2.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本文在对盘锦市大洼区“1+8”改革的调查中,按照改革推动者、参与者、相关者和受益者,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群体,第一类为镇、街道分管改革工作的主要领导;第二类为街道、镇工作人员;第三类为社区、村工作人员(重点是社工编制工作人员);第四类为域内群众。对于不同的调查对象,选取了不同的调查方法,针对社区、村工作人员、街道、镇工作人员和镇、街道分管改革工作的主要领导采取设计访谈提纲进行访谈的方式,针对群众和社区、村工作人员(重点是社工编制工作人员)设计了调查问卷。
2.2.2 调研的范围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选取调查对象时,确保在城镇街道、镇、以及涉农街道均选取研究,因此,在 14 个镇街中均有选取,以确保调查样本的全面性。
...........................
3 盘锦市大洼区“1+8”改革运行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16
3.1 数据结果分析 .................................... 16
3.1.1 针对群众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统计分析 .............................................. 16
3.1.2 针对村、社区工作者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统计分析 .......................... 21
4 盘锦市大洼区落实“1+8”改革的对策建议 .............................. 38
4.1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 38
4.1.1 明确区级承担审批职责 ................................. 38
4.1.2 逐步减少镇街对村、社区的行政干预 .......................... 38
4 盘锦市大洼区落实“1+8”改革的对策建议
4.1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4.1.1 明确区级承担审批职责
在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构建组织、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上,逐步转换镇街、村社区的角色定位,结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逐步从管理角色转换。从区及层面,承担起相应行政职能,审批权力下放之后,对于重要事项,仍要承担相应行政、审批职能,不能单纯指导,主要职责应该继续由各区直相关部门承担,镇、街、村社区作为协助角色,同时,各部门明确各项审批需要证明材料的种类,除明确需要的证明材料,杜绝刁难群众的无理证明,没有审批权限的部门不许对证明材料进行要求,并在涉及上访、多部门联合办理等事项,相关问题的沟通协调,由区直责任主体部门负责,承担起相应的社会治理工作职责,释放村、社区活力。
4.1.2 逐步减少镇街对村、社区的行政干预
从镇街层级,逐步转变权力集中的现象,将工作重心放到社会民生、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上,逐渐改变“保姆式”基层政府包揽所有事物的办事模式,逐渐改变政府“越位”现象。结合农垦改革工作的推进,逐渐减少镇、街对经济事务的干预,推进政企分离、政社分离,将政府工作准确定位,促进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逐渐释放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成长空间。为此,改革应上升到市级政府,制定出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规范权力的行使,约束政府行为不“越位”,同时完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制度和法律建设,解决政府服务“缺位”的问题。
..........................
结论
本研究围绕盘锦市大洼区推进“1+8”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和深入分析,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整理了国内外关于社会治理的有关理论和国内外社会治理的实践情况。其次,查阅了全部相关政策文件,分析整理了盘锦市大洼区推进“1+8”改革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做法,结合工作目标和主要做法将调研目的分解为社会治理体系建立情况、群众诉求渠道建立情况、政府提供服务情况、群众自治情况、政府办事效率情况、群众认可程度等六项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理论抽样并实施非结构性访谈,并在整理备忘录、访谈笔记的基础上形成了调查问卷,从而获取了大量有效信息,调研发现此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村、社区角色定位偏差、部门设置不精细、部门间沟通不顺畅等问题。最后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在有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对镇街工作职能重组优化等五项对策建议。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创新社会治理是一个大概念,本文仅仅局限于对大洼区落实“1+8”改革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没有上升到更高层次分析、探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笔者本身的视野和技术能力有限,涉及到访谈技巧、心理博弈、调研实证等方面知识运用全面,对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索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结合短板、针对性加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