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MPA研究--以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11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通过对柳城地区的镇域文化进行梳理,结合服务型政府、政府行为选择等理论理念,以期从优化政府行为方面入手,提出地方政府要把握地域内多元素文化传承发展的平衡度,既要适度融合,也要各具特色,不仅要从基础设完善、经济发展上留住人,更要关注人们心理上的回归,发挥地域文化的内聚力,在促进地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当地人民自觉自信地传承发展文化的品质,进而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度产生积极反馈。限于学历和水平,本文仍有很多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柳城镇的地域核心文化脉络梳理可能还存在不足;以柳城畲族镇为案例来折射全国可能还不是特别充分;对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的推广普适性还需加强。因此,对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更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繁荣与文化自信[ 1]。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新的要求[2]。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是特定地理时空环境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也是文化自信的基石。近几十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在不断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行政区划建制变化与 8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和城市拓展的导致一些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却在逐渐消失。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其中,浙江省于 2018 年颁布了《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提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民需求为本,以历史传承为脉,以特色文化为魂,深入挖掘和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浙江人文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运用‘文化 + ’‘互联网 +’,推动文旅融合、文教结合,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助推‘四大’建设、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我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凸显浙江文脉、浙江元素,打造浙江文化金名片,推进文化浙江建设”[3]。

村镇发展在呼唤文化的回归。无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发展,其基础都是要建设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4]。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传承当地文脉,重塑当地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文化传承型模式”,即在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的古村落、古建筑等传统文化地区展示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其目的在于重塑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关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研究
(一)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与开发利用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经济部门、学术单位的高度重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现有学术研究文献中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主要从促进城镇建设、结合旅游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
促进城镇建设方面。陈倩雯、郝昕奕认为由于对自身文化体系缺乏清醒的认知,古镇开发面临“同质化”危机,导致地域文化传承断层,并从文化基因角度,以开封朱仙镇为例,提出基因保育、基因植入和基因共生三种地域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王纪武[ 5]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分析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城市的建设案例,提出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设发展与地域文化传承关系认识上的偏差。
结合旅游开发方面。Nelson Graburn[ 6]在对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的传统文化保护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存在一定冲击,因此,需要让文化的传承者来决定他们自己的文化活动。Benjamin W. Porter,Noel B. Salazar[7]系统讨论了文化遗产、旅游业、公众利益的交叉影响,并以约旦为案例说明引入公共利益方可以解决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冲突。Sharpley[ 8]在对塞浦斯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中,认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建设基本交通等基础设施、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有效的管理机构。冯俊伶[9]全面详细的阐述了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从挖掘地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挥特色文化着眼,提出要进行高品位旅游文化建设。包广静、李春燕[ 10]通过腾冲地域文化旅游开发的分析,认为地域文化差异越大,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也就越多,但也要克服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不良影响。乌恩以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为例,探讨地域文化在旅游形象策划、旅游产品规划、旅游商品开发规划、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中的运用。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地域文化
学术界关于地域文化概念和学科性质的讨论形成了很多观点。张凤琦[ 31]认为需要从人类学角度去讨论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从地理学范畴去研究地域文化基本特征。朱汉民[ 32]提出厘清地域文化,需要关注空间性与时间性的问题以及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问题。雍际春[ 33]认为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就是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它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特色。白欲晓[ 34]认为地域文化的内涵可以通过地、天、人、道四个基本要素加以界定,他们之间存在着逻辑关联,其划分依据为地域要素、文化风貌以及文化认同。此外还有多位学者对地域文化的概念、内涵与价值进行了研究。
本文认为对于地域文化内涵的界定需要从“地域”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地域”首先是指由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所构成的空间,但是除地理背景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它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人文属性,体现了时间和历史的变迁;“文化”也具有多种定义,这里采取 Klukhong[35]对文化的定义,文化由明确的或含蓄的行为模式和有关行为的模式构成。它通过符号来获取和传递,涵盖该人群独特的成就,包括在器物上的体现。文化的核心由传统即历史上获得的并经选择传下来的思想,特别是其中所附的价值观构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政府行为选择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使得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其逻辑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热点。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有科层制的压力、对于短期政绩的追求以及利益选择。这为分析柳城镇在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政府行为受到科层制压力影响。崔晶[ 39]认为基层政府在面对上级政府的压力、上级政策法规与本地情况不适应,以及地方民众的诉求和监督等三种因素影响下,所做出的日复一日的有限执行的工作状态是政府的“非自主性理政”行为。周飞舟[ 40]通过分析政府行为来观察国家与农民之间关系的转变,发现层级化的决策方式使得下级政府在上级决策阶段的发言权有限。胡伟[ 41]认为在政策决策阶段,尤其是政策意向的定位中,各级政府的决策权力向上集中,实行下级服从上级的科层结构。薛澜、陈玲[ 42]提出随着中国从速度型发展转向规制型发展,政府的政策目标也从单一的追求经济发展转向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政策目标的转变也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郁建兴[ 43]认为横向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和纵向问责机制的局限性,使得财政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支配地方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并最终导致了政府选择性履行职能的局面。周雪光[ 44]提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导致了政府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其理论解释是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阙忠东[45]提出在欠发达地区,存在政府越位错位虚位、大包大揽、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管理方式落后、制定政策与决策主观随意,主要依靠行政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现象,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调适对策。

.......................

第三章 柳城畲族镇地域文化传承现状及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13
第一节 柳城畲族镇地域文化基本概况 ............................ 13
一、柳城畲族镇基本概况 ..................................... 13
二、柳城镇地域文化概况 ..................................... 16
第四章 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4
第一节 政府缺乏对地域核心文化的总体性把握 ..................... 24
一、对地域核心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 ........................... 24
二、缺乏对地域核心文化传承发展的长远规划 ................... 25
第五章 强化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 32
第一节 加强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整体性规划 ..................... 32
一、明确地域核心文化的价值 ................................. 32
二、树立政府责任意识,制定长远规划 ......................... 33

第五章 强化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整体性规划
在明确宣平文化是柳城镇以及武义县南部地区的地域核心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宣平文化的具体内涵与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加快制定可持续的宣平文化传承发展规划蓝本,设置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最后与周边地区进行协同开发。
一、 明确地域核心文化的价值
政府要充分认识宣平文化作为柳城地域核心文化的价值,加大对宣平文化的宣传与弘扬,提升其在柳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宣平文化作为武义南部地区的特有文化,其形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对现今柳城地区的居民具有深刻的影响,曾属于宣平县治范围内的人民大众对宣平文化仍有深刻的记忆。要提升政府对某种文化价值的认识,就需要对政府在文化传承中的理念进行转变和优化。理念是指政府在运用自身的权力去解决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指导规范意义的思想观念。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要与文化传承理念相契合。提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宣平文化价值内涵的认识。
以宣莲为例,加强特色文化教育。政府需要明确宣莲作为宣平文化的重要价值内涵之一,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宣莲最早的种植时间是在清朝嘉庆年间,历史上曾作为历代的宫廷贡品。宣莲的优异品质源于其对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的需求,只能存在东经 119.5 度、北纬 28~29 度之间的六十华里范围内,也就是现在的柳城镇以及西联乡、大源乡、泽村等,这些乡镇历史上都曾属于宣平县的辖区范围。曾有民谚说:“天赐宣平黄金土,地育宫廷白玉莲”。民国年间修编的《宣平县志》也曾对宣莲进行详细的记载。宣莲是宣平人民引以为傲、最具代表的象征性物品,宣莲所蕴含的深厚人文历史价值与宣平的历史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在开展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不能仅仅只作为一个景观进行旅游开发,还需要着重对宣莲的人文历史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例如柳城中心小学将宣莲“荷文化”作为特色的教育活动,将宣莲作为校徽设计元素,开展“荷文化”绘画、手抄报等社会实践活动,开设“荷花奖”、“雅荷奖”、“荷花章”等奖项,并将宣莲文化编成学校的课程内容,融入年轻一辈的学习知识体系,提升其对宣莲的文化价值的认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衡量地方经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而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对地域文化能否得到良好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地方政府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普遍存在不注重时空整体性、脱离地域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等问题。地方政府如何更好的把握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柳城镇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由于受到行政区划频繁调整、城镇化以及现代化带来的人口问题、地域核心文化脉络不清晰的现实因素的影响,致使柳城政府在引导支持当地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脱离当地的历史与地理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柳城地区的镇域文化进行梳理,结合服务型政府、政府行为选择等理论理念,以期从优化政府行为方面入手,提出地方政府要把握地域内多元素文化传承发展的平衡度,既要适度融合,也要各具特色,不仅要从基础设完善、经济发展上留住人,更要关注人们心理上的回归,发挥地域文化的内聚力,在促进地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当地人民自觉自信地传承发展文化的品质,进而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度产生积极反馈。
限于学历和水平,本文仍有很多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柳城镇的地域核心文化脉络梳理可能还存在不足;以柳城畲族镇为案例来折射全国可能还不是特别充分;对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的推广普适性还需加强。因此,对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更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