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易地扶贫搬迁问题之MP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24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把减贫脱贫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两个十年纲要以及“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相继实施,我国扶贫脱贫事业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到 2017 年年底,我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3.1%。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扶贫脱贫面临的困难仍然突出,贫困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截至2017 年底,我国仍有 3046 万农村贫困人口。
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深水区”,现有的贫困人群贫困程度更深,减贫脱贫成本逐步增高,脱贫难度急剧上升,依靠常规举措很难实现脱贫任务目标。基于此原因,我国转变扶贫思路,探索多途径扶贫形式,因人、因地区施策。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了新时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信阳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而且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等不适宜发展的区域,搬迁任务重。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内容等也随工作实际不断调整,搬迁成效开始显现,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研究搬迁实际、拓展理论支撑、优化实施路径,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

二、研究综述
由于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发展模式,国外没有明确的易地扶贫概念,与此相近的是“生态移民”这一概念,最初移民群众被称为“生态难民”,最初由世界观察研究所 Lester Brown(1970)提出,但因其不符合国际难民定义,90 年代以后学者们逐步使用“生态移民”作为替代。El-Hinnawi(1985)从移民原因角度将生态移民划分为受突发的自然灾害影响而产生的暂时性迁移、由于环境崩溃而形成的永久性迁移和自然生态坏境持续退化造成的迁移。Diane C.Bates 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分类标准,主张将生态移民划分为自然灾害引发的移民、政府改变当地环境产生的移民(如修建水库库区移民)和环境退化产生的移民。

随着近几年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国内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研究逐步升温。李进参(1999)从实施易地开发扶贫的前提条件出发, 分析了搬迁的三种模式及效果。施国庆、郑瑞强(2010)指出扶贫移民是建立在异地开发理论基础上扶贫工作新思路,他们认为易地扶贫开发移民的原则是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并且低成本、长期收益高。段青松、吴伯志、字淑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建议。管家风(2013)以浙江省江山市为例,针对东部欠发达地区易地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朱显岳(2015)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以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杨甫旺(2008)则通过研究易地扶贫搬迁文化适应问题,

进一步提出相关完善措施。通过学者的努力,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理论研究逐渐丰富。 但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 2015 年以来,我国吹响脱贫攻坚总号角,实施了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相较以前,我国搬迁工程投入更多、搬迁人口更多,易地扶贫搬迁理论及实践研究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研究。
........................

第二章 地扶贫搬迁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研究

一、相关概念
(一)贫困定义
贫困的现象由来已久,各个阶段、各个区域的文明都有贫困问题的发生。中国古代“路有冻死骨”、有“农夫犹饿死”,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有流浪人群、贫民区的存在,贫困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近现代学者开始将贫困问题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但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不同的视角对贫困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并且这种认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贫困始终没有标准的定义。人们对贫困的认识是从经济层面开始的,朗特里(1901)提出了贫困概念:收入水平不足以满足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最低需要,包括衣物、食品、住房以及其他必需品等。按照最低需求,朗特里计算最低生活支出,收入低于最低支出水平的人群即为贫困人群。

随着对贫困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者们开始超越经济层面,多维度探索研究造成贫困的原因。阿玛蒂亚·森提出了可行能力概念,他提出可行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实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的组合,具体来说是指个人拥有可以实现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能力。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贫困不仅仅是低收入的结果,更意味着贫困群体实现保障生活收入的可行能力被剥夺,而由于可行能力被剥夺造成能力贫困,造成了表面上的收入贫困。基于这种观点来观察贫困,可以看出,收入贫困是表象,能力贫困才是里因,是真正的致贫原因。阿玛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极大拓展了贫困理论研究范围,为反贫困斗争提供了新的思路:贫困不再仅仅是由于收入不足,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反贫困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贫困人口可行能力的获得。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提出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保持一致。
.........................

二、搬迁扶贫理论研究
研究易地扶贫搬迁,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为什么搬”、“搬哪里去”和“怎么搬”三个问题。易地扶贫搬迁的本质是解决迁出地贫困人口不能有效发展的问题,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累计因果理论说明了这些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搬迁原因。“搬哪里去”涉及经济发展空间的选择,经典区位理论,即研究经济行为与空间关系问题的理论,主要有古典农业区位论(杜能)、工业区位论(韦伯)等。搬迁属于人口流动,“推拉理论”可以说明如何有效推进搬迁,即选择合适的迁出区域增加“推力”以及科学设置合理的迁入区域,增加“拉力”。
(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罗格纳·纳克斯(1953)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前进的过程中,资本不足是其最大的阻力。因为这类国家和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并且没有充足的产品需求以及资金供给,资本难以形成,导致发展中国家长时间处于贫困状态。该理论包括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关于需求侧,由于不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人均收入水平过低,导致消费水平和购买力都偏低;购买能力低下造成投资动力不足,不能形成充足的资本,也就导致不能有效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率,而生产率下降,导致了社会生产水平下降,收入陷入困境。需求恶性循环因此形成,即“收入较低——购买力较低——投资动力不足——资本难以形成——生产率过低——产出较低——收入较低”。关于供给侧,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维持基本生活花费比例较大,储蓄的比例较小,造成了较低的储蓄水平,低储蓄水平影响了资本的形成,供给侧恶性循环就此形成,即“收入较低——储蓄水平低下——资本难以形成——生产率较低——产出过低——收入较低”。纳尔逊重视资本的作用,他认为,要想摆脱恶性循环,就必须实施大规模的投资行动,推动资本的形成。

.............................

第三章 信阳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经验 .......................................... 15

一、区域概述 ........................................... 15
(一)基本情况 ....................................... 15
(二)贫困特点 ........................................ 16
第四章 信阳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23
一、 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 23
二、 产业发展存在差距 .................................... 23
三、 公共服务供给不够 ............................ 24
第五章 信阳市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对策建议 ....................................... 25
一、 切实保障搬迁群众权益 ............................................ 25
二、加快谋划后续产业发展 ....................................... 25
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26

第五章 信阳市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对策建议

一、切实保障搬迁群众权益
科学制定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紧盯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针对不同安置方式,立足不同类型安置区资源禀赋,切实加大后续扶持力度,着力推进权益保护、产业培育、就业帮扶、设施完善、社区管理、社会融入、拆旧复垦等各项工作。稳妥办理搬迁群众安置房不动产权,保障搬迁群众对搬迁安置住房的合法权益,除特殊安置方式外,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序开展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切实保障搬迁群众在迁出地的各类权益,加快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保障搬迁后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耕地、林地、草场等)依法享有承包权和经营权不变,继续享受迁出地承包地山林地的退耕还林、草原生态平衡、耕地地力保护等各类农牧业补贴和生态补偿等政策。加强搬迁群众各项参保优惠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有关政策转移接续,避免因搬迁出现漏保断保。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及时将搬迁后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