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公共安全治理问题与对策之MPA研究--以广西凭祥市友谊镇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32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笔者在简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公共安全、政府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概念、风险社会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等内容的基础上,以友谊镇基本状况为切入点,分析了该镇在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公共空间安全、网络虚拟安全问题、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公共安全及其治理问题,并从政府职能部门、居民自治意识与观念、社会组织与企业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加强对边境地区公共安全的治理工作进行相应探讨。围绕政府职能、保障体系、社会公共安全氛围、以及自治组织等方面展开了相应论述,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社会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并未受到过多的重视,但近年来,一系列诸如2003年初的SARS疫情、“5.12”汶川大地震、新疆“7.5”恐怖袭击事件以及昆明火车站砍杀事件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频发,无形中给全国上下造成了恐慌,同时也将我国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这些事件的相继出现,在造成一定社会恐慌与不安的同时,一方面促使人们加强了对于公共安全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其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深刻体现出了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世界的种种挑战与不确定的威胁,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传统的公共安全治理框架不断暴露出其不足与缺陷。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冲击与挑战不断,另一方面,传统公共安全治理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基于此,国家及相关部门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并大力进行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才能在极大程度上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本文通过选取广西凭祥市友谊镇为研究对象,就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现状加以分析发现,其在综合治理机制的建立、职能部门的协调以及应急救援能力的强化等方面仍旧存在诸多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工作效能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的提高。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从而有效促进公共安全治理问题的解决,已然成为时下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热议的话题。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关于公共安全治理的研究
对于公共安全的研究最早是从自然灾害方面开始的,在冷战时代特别是像古巴导弹危机、水门事件这样的敏感性公共事件的频发,才引发了西方学术界对于公共安全的集体兴趣,并延伸至政府决策方面,如上世纪70年代由新西兰政府出台的《重大灾难中政府的行动》手册,可以说是最初的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的政府责任书。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也紧随其后,建立了联邦紧急措施署,这就预示着从理论实践到专职负责的机构实践的转变。而随着机构履责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验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更是形成了在此基础上的公共安全管理学。
尽管公共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不过几十年,但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投入到这项学术研究中。不仅仅是在个人、机构层面,政府组织者也越来越重视相关法律、制度机制层面的逐步建设,并投入较多精力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正是得益于此,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科学的建立,并结合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全面紧急事态管理的把握与控制为核心原则,以四个阶段或四项支柱为理论框架,其主要功能为保障城市建设的公共安全。以信息化系统对公共安全的关键影响为例,只有对相关数据的梳理及分析充分重视起来,并对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挖掘和利用,从而获得有力的信息线索,才能更大几率地防止暴恐类公共安全风险的突发,这在杰瑞?莱特克里菲的《情报主导警务》一书中有详细的分析。
目前,关于公共安全建设的国家共识是,作为政府组织,有着充分的责任和义务去建构良性公共秩序,以充分为公民依法享受权利、社会有序发展保驾护航。政府的基本目标是防止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出现,即使出现,则要能够有效把控危害力度,降低进一步风险。而作为公民核心权益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政府进行公共安全保障的主要目的,任何公共安全建设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目前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工作已经较为丰富,比如对于风险管控工作的分化以及衔接,并依据减缓、准备、响应及恢复等要素建立配套的政府机构部门。
...........................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相关概念
2.1.1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就是保护个人、财产、物品不受各种灾害或事故等危险的影响。由此可见,公共安全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的前提和基础。维护公共安全不仅可以帮助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基本可分为治安事故和人为事故两类。这些事故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发酵膨胀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严重阻碍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就目前来看,火灾事故、恐怖袭击事件、刑事犯罪等社会治安以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故等是最常见的公共安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便捷。然而在人们享受进步的成果时,公共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如今,我国的公共安全问题已经由以往的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朝着向信息技术、生态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具体特征表现如下:
—是突发性。现代社会所遇到的公共安全问题大部分都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社会民众都无法预见,因此遇到问题时往往猝不及防,毫无准备。特别是对于边境地区而言,大部分公共安全问题都是突发性的。
二是灾难性。这些事件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而这种损害一般都是刚性的、不可逆转的。
三是广泛性。这一特征尤其凸显在行业空间和时间的多频次方面,即这些问题涉及的领域和出现的时间都是不受限的。比如治安案件、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这些常见的公共安全问题,任何群体任何时间都可能遇到。对于边境地区而言,如偷渡、边境小范围冲突问题也比较广泛。
............................

2.2基本理论
2.2.1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社会理论最早出现于1968年,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最先提出的。贝克从两方面阐述了风险社会的内容,一方面其认可风险在人类社会当中,正因人类拥有主体意识,能够对死亡和风险进行感知,而始终并存于人类社会;另一方面,他认为风险结构和特征随着时代变化,已经在人类的影响下不同于自然风险,也即已经开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现代性的风险社会。学者们并就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风险社会”的内涵。一方面,现实主义者的理论认为风险社会就意味着会带来如极权主义、种族歧视、金融危机等新型的、更具影响力的“新风险”;另一方面,还有一种理论对风险社会阐释是基于文化意义之上,表现为人类在不断深化对风险的认知,如新的风险很可能隐含于原有的风险处理过程中。在这些对贝克、吉登斯等所提出的理论非常不认同的学者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社会学家斯科特.拉什等,他们认为风险文化并非依存于贝克、吉登斯等认为的制度性和规范有序的社会状态,而是变现为横向混乱无序无结构状态。此外的一种理论则是以贝克、吉登斯为代表的学者们所提出的理论。这些制度主义者们认为现代风险是不同于传统风险的,且对于风险社会中人化和全球化的现代性特征做了详细重点的阐述分析,并将风险社会主要划分为技术性和制度性两种形态的风险。
贝克等制度主义者们的理论中认为风险主要具有“人化”和全球化这两大特征。所谓“人化”,就是指风险结构中传统的自然风险已经随着人类不断深入干预自然社会而不再是主导的内容,人类的决策和行为使得人为风险主导了整个风险结构。贝克指出,近代风险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人类难以想象的破坏力,历史和社会也终将为这些难以预计的后果所主宰。换言之,虽然人类对风险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化,应对能力更强了,但是现代风险社会又在不断出现一些难以预估的风险,人类仍然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源去应对解决。风险的全球化,则是现代社会人类之间的联系、人类活动以及生产、资本、管理理念和制度、价值观等都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在逐步走向全球化的趋势。
...........................
第三章凭祥市友谊镇公共安全治理现状...........................13
3.1凭祥市友谊镇简介...........................13
3.2凭祥市友谊镇公共安全现状...........................13
第四章凭祥市友谊镇公共安全治理存在问題的原因...................26
4.1政府监管职能错位...................26
4.1.1政府各职能部门权责分配不清...................26
4.1.2重经济发展而忽视公共安全保障...................26
第五章强化边境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对策....................31
5.1完善政府公共安全治理职能...................31
5.1.1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机制....................31
5.1.2完善刑事犯罪合成打击机制....................31

第五章强化边境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对策

5.1完善政府公共安全治理职能
5.1.1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机制
第一,建立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立体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治安防控体系是整个社会防控体系创新、升级、改造的优良方案,也是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刻不容缓的社会事业。各级政府应注重进行人员防控网、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内部单位防控网以及危险物品防控网等的构建,将资源聚合起来,同时发力,精准出击,力图打破原先各环节接触不良的局面。通过构建各类型防控网,有效的获取如“三非”人员、贩枪贩毒人员、走私人员的活动信息,为精准打击各项跨境犯罪活动提供信息基础。
第二,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即集以车载GPS、350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为依托的指挥平台、以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的展示系统、视频监控圈为一体的多触点、全覆盖、智能化的上下联通互动平台。构建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将推动省、市、县区域内或区域间的通讯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定位、实时性定位、通讯、数据传输、警情数据生成、在线分析等功能,大大提高区域联动性。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的构建,能够进一步加快打击各项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效率,特别是对于跨境恐怖活动的打击将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