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对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于创新,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及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及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以及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的研发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总额逐年提高,2016 年已达 15500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2.1%,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且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 R&D 经费投入国。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18 年公布的全球企业申请注册国际专利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达到 48882 项,较上年增加了 13.4%,超过日本升至第二位,不仅拉高了全球增长,还成为 2017 年专利申请增长率唯一跃上双位数的国家。
然而,与发达国家和新型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总体能力及水平远远落后,这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长期受困于低技术水平的陷阱密切相关。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不足,产业技术空心化严重,大量的科技成果资源主要集中在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之中,加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并且生存与发展。另外,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复杂性以及新技术融合性的不断加剧,使得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企业必须寻找更多的外部合作进行创新,产学研合作成为现实与急需的选择。产学研合作是协同科技和经济发展目标,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拥有及掌握的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并且有效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也进一步将产学研合作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日益分散化和大众化,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以及技术创新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明确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成果源头提供者的角色定位。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解决企业技术发展的障碍与瓶颈,促进创新系统内部知识的流动,也是国家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以及提升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综合理论研究基础以及实际,提出文章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指出进行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在。对文章结构进行安排,梳理研究思路及方法,构建研究框架,提炼总结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从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组织学习等几个方面对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
第三部分:耦合机理分析。对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对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这两类异质性组织耦合与组织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组织学习视角下产学研合作耦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动态理论模型。
第四部分:概念模型构建。对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及其三个维度异质性资源耦合、异质性能力耦合、异质性行为耦合与组织学习的两个维度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对应的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概念模型。
第五部分:研究设计与预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组织学习、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三个变量进行定义,完善测量题项及量表,设计预设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预试问卷的分析,修改完善调查问卷。
第六部分:数据收集与分析,实证检验假设。发放修订完善后的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与分析,并检验研究假设,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对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结合研究结论及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以及后期研究的方向和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2.1 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目前关于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在国内外学术界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定义,主要从组织实体的视角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定义的研究较多。Motohashi 和 Kazuyuki(2005)认为产学研合作指的是“学产”合作,学是大学和科研院所,产是企业。徐晔彪和徐凤菊(2004)从组织内部主体的角度定义产学研合作,认为“产”指的是以企业为主的产业界;“学”指的是包括大学或学院在内的高校;“研”指的是从事研究的机构,例如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以及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合作研发关系[8]。赵京波(2012)认为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大合作主体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周静珍等(2005)、杨宗仁(2015)认为产学研合作的范围不仅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三大内部的基本主体,还包括中介机构、私人基金会、政府等对合作产生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各合作主体不断进行关于知识的一系列非线性的活动,主要涉及知识的传递、消化、转移和生产等复杂过程,以实现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同时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佟晶石,2003)。
国内外学者对于产学研合作内涵的研究,各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多数学者都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合作。本文将产学研合作定义为拥有不同技术、信息资源、人才,具有各自优势的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两类异质性组织之间进行的合作活动,它们按照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实验、商业化及产业化等活动,不断进行知识的传递、转移、吸收、整合以及知识创新,最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
2.2 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内涵
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是指对科学研究或者是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推广和应用,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者新产品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进行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核心。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及效率进行衡量的标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必然趋势。企业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会逐渐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提高而实现(Rasmussen,2008;刘家树等,2011)。
2.2.2 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构成维度
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研究的范围包括区域、省市、县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唐五湘(2017)对 56 篇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高度相关的、影响力大的样本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在微观层面占比 62.5%,中观层面占比 33.93%,宏观层面占比 3.57%,严重失衡。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及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知识管理等。
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Rubensteln 和 Geisler(1982)通过科学技术产出的分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评价和监测。Sohn 和 Moon(2004)等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了建立决策树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研究方法。葛章志(2016)通过选取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各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进行了测量。黄伟(2013)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出结果以及成果转化对于经济发展产生贡献效果的大小,建立了成果应用、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四个层面的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汪幔(2014)利用 DEA-Malmquist 模型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出发,对我国 30 个省市大、中型企业的成果转化水平进行了重点分析。综上可以看出,从投入产出角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测量的文献较多,研究的对象包括地区、省市、企业以及高校等,测量指标。
..........................
3 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产学研合作耦合机理分析...........................213.1 产学研合作过程及知识耦合................21
3.2 组织学习视角下产学研合作知识拓展与趋同...............23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9
4.1 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假设..............29
4.2 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组织学习的假设................29
5 研究设计与预调查...................35
5.1 变量的定义......................35
5.1.1 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35
5.1.2 组织学习....................37
6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为了进一步对收集的样本信息进行描述,以便从整体上分析样本特征,表 6-1 从调研者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的地位、被调研企业所处地域、企业性质、企业成立年限、企业营业收入、企业所处行业等方面对样本进行描述。
.........................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组织学习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首先对关于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组织学习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对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产学研合作耦合机理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之后提出了研究假设,包含 4 个主假设和基于分维度的9 个子假设,并构建了体现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概念模型;接着在已有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内容及实际情况丰富和完善出对应的测量量表对三个变量进行测量,其中从异质性资源耦合、异质性能力耦合、异质性行为耦合三个维度,共 29 个题项对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进行了测量,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个维度,共 8 个题项对组织学习进行了测量,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用 5 个指标进行了测量。之后进行了预试问卷的调研、分析、修订与完善,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最后通过实地访谈和网络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并利用 SPSS23.0 和 AMOS17.0 两种统计学软件,运用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信效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验证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得到如下结论:(1)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的三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效应依次是异质性资源、异质性行为、异质性能力;(3)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组织学习存在显著正向影响;(4)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的三个分维度正向影响组织学习的两个分维度即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其中,对利用式学习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5)组织学习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6)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学习在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强于探索式学习。研究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需要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进步与突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