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视角下股权结构、治理环境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11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的研究试图从企业股权结构的视角,并结合已有的相对成熟的理论,确立出相对更加系统的有关于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碳信息披露影响的分析框架,从而能够丰富有关企业的碳信息披露相关影响动因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飞速增长以及人口总量爆炸式增加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存及繁衍需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费的基础上,而由此产生的能源匮乏、全球变暖以及空气污染等情况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经指出:1906-2005 年间全球平均地温上升了 0.74℃。全球臭氧层空洞在不断的扩大、亚马逊河流的总流量已减少至原来的一半、厄尔尼诺现象成为永恒而无法消除、南极洲西部由于冰层融化而出现的岛屿逐渐显露等状况日趋恶化。全球大气污染状况最严重的排名前二十名的城市中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属于中国,我国的首都北京排名第二,已位列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大部分已经在面临或正在遭受光化学烟雾的毒害,致使因呼吸系统病变而导致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态势,酸雨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部分城市甚至已经出现“逢雨必酸”的现象等。“温室气体带来的危害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其对地球以及人类的威胁还将继续”。《京都议定书》中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的最主要元素,故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碳排放”代替温室气体排放,以便理解。最早对碳信息进行调查并且提出碳信息披露方法论和相关准则的是英国碳信息披露项目组织,该组织于 2002 年首次实施相关规划。碳信息披露就是指企业向社会及公众公布公司的战略、碳排放相关数据、企业碳排放强度、管理碳排放相关战略、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或带来的相关机遇等信息。碳信息披露作为一个客体,主要体现的是低碳环保信息的结果,其具有从低碳方法运用到低碳效果证明的综合性信息传递效果。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坚定的将所制定的相关节能减排的目标及责任落到实处,且进一步的促成以政府当局为主导、企业作为主要的落实主体、在外部市场环境下有效率的驱动、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格局”。伴随着各国的环保意识渐趋强化,我国的“低碳热潮”也渐渐地掀起且越来越得到各方的重视,故而碳信息披露逐渐的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探究上市企业碳信息的披露质量,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自身、政府机构乃至相关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主体对信息的监管诉求,还可以督促企业更好的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在当今中国,碳信息通常会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中涉及。基于上市公司内部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规模等因素及外部的政治、市场、法律等治理环境的影响,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基于目前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股权结构、治理环境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有助于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调节市场、制定相关法律措施等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进行监管,促使企业通过公司内部股权结构的调整,及时、真实地披露企业的碳排放相关信息状况。只有在政府当局和企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确保碳信息披露的真实及完整。从而为监管机构提供碳信息披露监督依据,为国家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碳信息披露现状
西方各个国家在 1990 年就开始对碳信息进行相应的披露,并逐渐重视起来,国际组织相继达成“碳”共识,于 1992 年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 1997 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均针对如何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998 年,世界资源研究所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联合制订出了温室气体排放协议,并将之视为碳信息披露的标准,且于 2011 年新增了企业价值链及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作为核算的新指标。于 2007 年举办的达沃斯年度会议中,碳信息披露标准理事会正式成立。全球气候联盟(GCC)联合气候委员会(CC)共同制订了有关限定各国温室气体年排放总额的能源指南。世界各国均争先恐后的采取相应举措发展低碳经济,积极主动的倡导环保低碳、节能减排,英国政府在 2003 年制定了能源白皮书、联合国气候大会在 2007 年制定了“巴厘路线图”,美国参议院于 2007 年出台了《低碳经济法案》,2008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被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 年 6 月《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美国众议院通过。成立于 2000 年的碳披露项目(CDP)是碳信息披露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里程碑,该项目对企业的碳信息如何披露、披露哪些内容提供了样本。Kolk 等通过探究 2003 年-2007 年间 CDP 报告中所提及地世界 500 强企业做为实证检验对象,研究发现参与碳信息披露状况调查的样本企业数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各企业间所披露的碳排放信息的可比性及可靠性仍然存在欠缺。Burr 探究并分析了 CDP 报告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电子类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状况,探究了企业碳信息的披露目标及其市场反应能力。Hannam 凭据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委员会有关澳大利亚本土范围内的龙头行业的调查研究结果,得出了仅有约 9%的企业回应了有关碳排放信息的结论,此比例十分的不容乐观。Kiernan 探究发现当前碳核算的标准还未统一,将碳信息进行数量化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些都会大大的影响企业的碳减排成本以及企业绩效的可比程度;企业自觉自愿性的碳交易信息因缺乏严密的审核及鉴证的缘故,其所发布信息的可信水平较为低下。
.............................

第二章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1.1 基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环境经济学于 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产生,并于 20 世纪 70 年代左右被引入中国,主要是一门通过经济杠杆的运用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学科。其将环境的价值具体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及日常生活的成本中,能够有效的阻断对环境的无偿使用及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环境经济学理论囊括了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环境公共物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相关内容。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加剧,已有的经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寻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环境资源价值的发挥体现在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但由于环境作为特殊的资源,其不具有竞争性及排他性,易造成经济外部性行为,各个社会主体的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以及社会造成正外部性的影响或者负外部性的影响,却未从其对社会造成的正外部性效应被授予或得到一定的奖励或补助,也未因其对社会造成的负外部性而得到惩罚或付出相应的成本。在现实生活中,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在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方面已经成为了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从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看,由于其具有独立自主的利益并且在市场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会促使其通过向大气中肆意排放有害气体及废弃物而不对该行为支付任何成本,此种行为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损害到社会及他人的合法权益。从企业外部投资者的角度看,其一方面希望企业的经营能为其投资行为带来最大利益,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国、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其又担心企业的盲目逐利而忽视碳信息的行为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收益。从政府部门看,其作为资源的宏观调控主体,通过明晰市场中各利益主体的产权界限,划分职责明确权利,对市场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经济结构进行适度的调节,使得经济外部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轻到最低,引导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向有益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主要的是指代不同性质的股份在企业总的股本中所占有的比例情况以及不同股份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能够实现高效治理的基石,它还直接决定了企业运营地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企业日常运营的有关行为及其行为所产生的绩效状况也受到它的直接影响。有关股权结构内涵的解释,比较成熟且得到普遍接受的是认为其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认为其能够指代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即是指企业中排名前十的股东或者排名前五的大股东的持股比。第二层含义认为其能够指代企业的股权构成情况,即指代国家、法人以及社会公众所持有股份的比例情况比。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持股比直接会对公司的性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2.2 治理环境
公司的治理环境一般指代的是公司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企业地有效经营普遍都脱离不了其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故一般认为外部治理环境会对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意义重大。其通常包括: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企业的税费负担、金融服务、人力资源供应、基础设施条件、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等 8 个方面。
2.2.3 碳信息披露
碳信息披露,通常是指企业向社会公众公布公司战略、碳排放相关数据、碳排放强度、管理企业碳排放的相关战略、与环境气候恶化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可能碰到的机遇等信息。是在全球大气污染被逐渐认识并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治理的大背景下产生,和传统会计信息相比,碳信息的披露没有统一规范的内容,且对外披露所采取的形式多样,计量、记录以及确认方法不一,与各披露主体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低碳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各国都在探索碳信息披露在披露内容、形式、计量标准上的统一。对碳信息的统一、客观、详细的披露有助于政府组织、企业团体及社会公众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社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第三章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设计........................17
3.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17
3.1.1 股权结构与碳信息披露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17
3.1.2 治理环境与碳信息披露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19
第四章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27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27
4.2 相关性分析.............................29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35
5.1 研究结论..............................35
5.2 研究建议.......................36

第四章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文章选取了 2013 年—2015 年我国沪市 A 股上市公司中的 791 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教育、金融和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服务业除外),且研究样本占整个沪市 A 股上市公司总数的 73.72%,可以认为本研究所包含的公司所属行业广泛,样本充分,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模型中所使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了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CDI(碳信息披露水平):依据文章设计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评分细则的评分标准所得到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得分的最小值为 0.00,最大值为 41.00,其均值为7.46,标准偏差为 7.69。说明当前中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很多企业未披露相关的碳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较为简略,各公司在披露内容的详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HHI(赫芬德尔指数):该指数表明了公司中排名前十的大股东的股权集中水平。由其最小值及最大值可以看出我国沪市 A 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水平差异性较大,即存在股权特别分散的企业,也存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经过统计发现,所研究样本企业三年间前十大股东各自的持股比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均较细微,赫芬德尔指数在平均值之上的企业有 1012 家,占到了整个研究样本的 42.65% ,且其标准差为 0.13,说明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最高和股权集中度较差的企业之间的股权分布虽然差距较为明显,但是大部分企业地股权集中度还是比较适中的。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文章在有关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1)从文章研究的年度来看,我国企业对外主动自愿公布碳信息的意愿和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积极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我国碳信息披露地主要载体)的企业数量是逐年递增的,但是绝对数还是不够理想,企业之间披露的内容及详细水平差异性较大,有待国家采取进一步措施,如鼓励及强制披露双管齐下,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
(2)股权结构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从文章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来看,股权结构与碳信息披露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首先,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碳信息披露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既目前中国的经济背景下,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大股东对企业的“利益协同效应”表现的更加明显,其更愿意通过企业碳信息的披露为企业更为自身获取更大的优势;其次,股权制衡度和企业碳信息披露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差异较大,大股东不需要通过碳信息等公司信息的披露就能轻易的达到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目的。再次,产权性质与企业碳信息披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产权不仅在上市公司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在披露碳信息等相关社会责任信息时更加的积极主动。
(3)治理环境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基于文章的理论及实证检验,治理环境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大。首先,政府行政管理与企业碳信息披露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我国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行为时有发生,且难有规律可循,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最大化自身利益,一方面要完善自身经营,另一方面也会受到政府行政管理的干预,故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其次,法制环境与企业碳信息披露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我国的法制化水平虽然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东中西部法制化水平的差异性依然存在,处于经济欠发达,法制化水平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通过碳信息等相关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企业信誉,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再次,社会环境(SE)与企业碳信息披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良好的社会环境通常伴随着更高的国民素质、更严格的社会公众及媒体监督以及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形象,提升企业价值,积极主动地披露碳排放等社会责任信息是其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