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方式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24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呈现出“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经济超预期下行“破 7”,产业转型艰难而缓慢,大型产能过剩企业“僵尸化”续命,创新型企业前景不稳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持续攀升,给银行盈利能力及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于是随着 GDP 增速持续回落,金融风险也在持续上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攀升业已成为经营新常态。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16 年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了 1.4 万亿,同时受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率在加速提升,不良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快,预计 2016 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将超过 2 万亿。近年来,工商银行银行充分发挥了其经营策略灵活、业务创新能力强、业务品种多样、运营效率高等优势,迅速在内蒙古地区的金融市场打开了局面,为促进内蒙古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内蒙古地区金融消费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内蒙古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业务的巧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开始放缓了脚步。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工商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等弱点开始显现,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恶化,债务危机已经从实体经济和民间借贷开始向银行业传导,信贷风险控制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地区信用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企业诚信度下降,限制了信贷产品的市场拓展和结构优化调整;另一方面,贷款劣变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由个人和小企业客户向大中型企业蔓延,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常规处置手段受市场限制捉襟见肘,创新处置手段受政策限制举步维艰,而依法收贷成本高、执行难、效果差。可以说,在经济持续下行期,如何加强资产风险管控,减少新增不良;如何合理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成为了各家银行最头痛的问题。在严防贷款劣变、加强风险缓释的同时,强力推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但从不良贷款现状及清收工作推进情况看,常规清收耗费时间长,难以短期内见效,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压降不良贷款、缓解经营压力的需要,而通过打包批量转让又受限于财务能力及资产管理公司受让意愿,虽能提高处置效率但处置损失相对较大,迫切希望在此基础上创新处置方法、拓展处置通道、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和效益。

..............

1.2 论文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从金融不良信贷资产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不良信贷资产的影响因素及不良资产现状后,从宏观上比较了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处置方式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处置方式的不同,然后从微观上探讨中国工商银行传统处置方式的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深入研究了目前四大AMC 公司的处置方式,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中国工商银行的新的处置方式,以达到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的目的。首先,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文献综述等,制定研究框架、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其次,阐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理论综述,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业不良信贷资产状况。在“三期叠加”经济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现状,依据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用论、银行行为论等理论,分析不良信贷资产如何形成;以及产生不良信贷资产的特殊原因。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分析产生不良信贷资产对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三,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结合国外的经验,比较分析中国工商银行传统处置方式的优劣势,把现金清收、以物抵债、呆账核销、贷款重组等不同方式作为重点案例,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分析。并针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通过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处置,结合案例进行重点分析。第四,分析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我们收集了四家 AMC 公司最新的处置方式文件和案例,“资产转让+互联网”、“资产公司+投资机构”、“资产转让+分期付款”、“资产管理+多方资源”等创新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第五,结合案例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关对策。

............

第二章 我国国有银行业不良资产现状与成因

2.1 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 2015 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表示,2015 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12744 亿元,比上季末增加 881 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比上季度末上升了 0.08 个百分点。2015 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 74.9 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 72 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 2.89 万元。第二章 我国国有银行业不良资产现状与成因2.1 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2.1.1 银行不良资产中国银监会发布的 2015 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表示,2015 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12744 亿元,比上季末增加 881 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比上季度末上升了 0.08 个百分点。2015 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 74.9 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 72 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 2.89 万元。工行其次 72.85 亿元,建行略少于工商银行 0.22 亿元;从不良贷款增量情况看,农行较年初增加最多 54.36 亿元,占四行增量的 35.6%。

...........

2.2 中国工商银行 NM 分行不良信贷资产情况

近年来工商 NM 分行发展速度较快。截至 2015 年 12 月末,工商银行 NM 分行(以下简称工行 NM 分行)各项贷款(本外币、不含卡透支)余额达到了 1671.37 亿元,较年初增加 5.38 亿元。其中公司贷款余额达到了 1315.54 亿元,较年初减少 2.86元;个人贷款余额达到了 277.7 亿元,较年初减少 30.42 亿元;票据融资余额为 78.13亿元,较年初增加 38.66 亿元。2015 年工行 NM 分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 1185.35 亿元,其中,累计投放公司贷款523.54 亿元,累计投放个人贷款 34.02 亿元,累计办理票据贴现 627.79 亿元。2015年工行 NM 分行公司贷款累计投放 392.97 亿元,投放最多的行业为火电、煤炭、商贸流通、钢铁和新兴能源发电行业,五大行业累放额占全部公司贷款投放额的 55.1%,五行业中,新兴能源发电行业增加最多,27.38 亿元;商贸流通行业较年初大幅度减少 42.76 亿元(详见图 2)。工商银行 NM 分行业务受到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运行总体速度放缓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不良贷款余额明显上升。2013 年末以来,工行 NM 分行不良贷款劣变压力逐步加大,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季末呈回落现象(详见图 3)。截至 2015 年 12 月末,不良贷款余额 72.85 亿元,比年初增加 23.34 亿元,不良贷款占比 4.36%,比年初上升 1.39 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 60.32 亿元,完成总行年度计划的 100.53%,其中:现金清收不良贷款 34.71 亿元,以物抵债 3.78亿元,重组转化 17.51 亿元,呆账核销 4.32 亿元。当年新发生不良贷款 83.66 亿元。

..........

第三章 工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分析.........11

3.1 工商银行不良资产传统处置方式........11

3.2 工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行方式........13

3.3 工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方式........17

3.4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所面临的问题........18

第四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方式及创新案例........22

4.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方式.......22

4.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案例........23

4.2.1 收购 8 户债权人对 A 广场债权并盘活 A 广场项目案例....23

4.2.2 “债务重组+投资”模式案例..........24

4.2.3 收购 CR 债权+为 CR 债偿付提供担保+认购资本公积+认购配套募资........25

4.2.4 工商银行 NM 分行标准化“政银企”合作基金项目.........26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对策......29

5.1 加强与 AMC 公司的沟通和合作.....29

5.1.1 完善“纯通道”模式....29

5.1.2 完善分级持有模式........29

5.1.3 完善买断反委托模式....29

5.1.4 创新基金模式.........30

5.2“PE 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30

5.3 建立统一的监管投资体系......31

5.4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32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对策

5.1 加强与 AMC 公司的沟通和合作

2014 年以来,银行和四大 AMC 开始创新各种通道合作模式。一方面,银行转让出不良资产债权或收益权,在会计上实现不良资产的出表,降低不良率,减少资本占用;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类形式进行回购,将不良处置收益留在银行,资金来源方面,或对接银行理财资金,或机构间相互代持。或者通过卖断反委托的形式,锁定部分不良资产的处置收益在银行体系内。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已经创新出了多种模式。据某四大 AMC 内部统计,2015 年四大 AMC 用创新模式完成不良处置规模占收购总债权的 39%,而 2016 年一季度该占比已经达到 70%。在具体合作方式上应该完善以下合作模式。“纯通道”是银行通过通道机构让不良资产暂时出表,包括银行先卖出不良资产和买方签订回购协议或者通过收益互换收回不良资产的受益权。扮演此类通道角色的买方,主要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企业(收购不良资产包换贷款利息优惠等)和其他资产管理类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A 银行通过设立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对接其理财资金。B 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不良资产包,资管公司再将不良资产包的受益权受让给券商定向资管计划。也就是说,券商定向资管计划的资金端是银行理财资金,资产端是不良资产的受益权。同时,B 银行和券商资管计划签订收益互换协议,将不良资产的受益权收回,向券商定向资管计划支付固定利息,也就是实际由 B 银行支付理财资金的本息。在该模式中,A、B 银行也可能是同一家银行,即银行用自家理财资金对接自家不良资产。因此,实质风险并没有实现完全转移,需要进一步创新通道机构消化不良资产的方式方法。

.........

结论

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短时期内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仍会在相关因素影响下有所波动。在本论文中探讨的是不良资产处置传统方式、现行处置方式以及创新处置方式,这些对于银行、企业都是很好的借鉴。在处置方式上不能局限在一种方式下,要敞开思维,互动开展业务,并且在处置过程中也要按照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案,找到最合适的方式,达到效率效益最大化。当然,应对不良贷款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在源头上,在贷款前就要做好客户的调查审查等工作,贷款中提前发现和掌握客户的风险苗头和具体风险状况,在贷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收处置。对潜在风险客户的排查至关重要,要对所有存量客户进行逐户排查分析,并按照风险大小实施“红、橙、黄、灰”四色名单管理。逐户研究风险化解方案,分类施策,明确风控措施、责任人、目标、时间进度,压缩风险敞口,降低同业占比,把握好退出的策略、方式和节奏,采取各种增信措施,做好风险处置预案。并加快推进分步实施,建立健全责任人制度,确保风险化解工作落实到位。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它带给我国的挑战很多,也带来的很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经济。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