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笔者认为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讲,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成果。变迁生产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外部的攀比,也有自身的原因。
第一章土尔扈特蒙古人的物质生活方式变迁
第一节饮食方式
一、传统单一的饮食结构
蒙古高原游牧民的衣食住行完全依靠家畜。而卫拉特蒙古也不例外。家畜的牛羊肉、皮毛、乳、粪是支撑游牧人日常生活的四种原料。
如果说,还处于狩猎和采集生活方式的卫拉特蒙古先民——“林中百姓”是以所获猎物肉及树汁为生活,那么,随着卫拉特蒙古的变迁与发展,在社会生产力迅猛进步的大背景下,经济与文化生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吃的文化与技巧和风俗习惯也是有所改变,也不断丰富了起来。卫拉特蒙古先民斡亦刺,因为依然处在狩猎生活的时期,因此,那时的生产力还是非常低,大多以狩猎为生,同时也有一些人捕鱼或者通过采集的方式补充生活。住的是简易的棚子,缝兽皮为衣,饥食兽肉,渴饥树汁,间或采野生果实充饥。
社会学论文参考
(一)肉食
土尔扈特蒙古人吃肉的历史可谓久远,且多为绵阳《蒙古秘史》里讲我们提供了早期蒙古人喜欢用绵羊肉的资料,其肉新鲜,肥嫩可口。土尔扈特蒙古人肉食的种类很多,手抓羊肉是土尔扈特蒙古人最普遍的吃法。刚宰杀的羊、取出内脏,去头取蹄子,并将整羊关节切取称块,放入锅中煮沸,待水滚肉熟大了就可以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吃的时候,先请客人或长辈先用到切下一块肉品尝,然后由主人主刀将盘中肉切成片。切肉也很是讲究,力求肉片大小相等,肥瘦均匀。切好以后,用鲜肉汤伴盐、葱等各种佐料浇于其上,拌以肉汤熟的面片食之。其味鲜美、可口、谓之“纳仁布达”。
春夏季,将牛、羊肉切成细条晒干,下面放粪烟熏干,制成干风干肉,可以贮存2-3个月。冬天侧将整羊、整牛冷贮备,一备过冬。可以说高原游牧民族所生活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他们不得不经常迁移,同时有分食的习惯。随着季节的变化,游牧民族有分食的习俗。蒙古人把夏天制作的乳制品叫做“白食”,在冬季,他们通常以肉食为主,肉类被称为“红食”。也就是一般来说,他们夏天吃乳制品,在冬天吃肉类食物。这种饮食习惯,和当地的气候息息相关。举例来说,通过视频等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夏天,在乳制品就要吃完的情况下,季节也同步产生了变化,即使在白天,温度已经达到零下,也就是冬天临近了,这时候,牧民就开始在家里屠杀家畜。最开始的时候,选择瘦小的动物宰杀,由于这个时候可以依靠自然条件进行冷冻,存储,为冬天储存食物。因此,在冬天里,人们主要吃肉。
...........................
第二节居住方式
一、传统的住宅—蒙古包
土尔扈特蒙古的原来的住房就是蒙古包,土尔扈特蒙古人称之为“格儿”。在我们的汉文古籍里面,则将其称之为“穹庐、毡帐或帐幕”。土尔扈特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是在他们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渐渐形成的,蒙古包具有方便拆卸,方便搭盖以及方便搬迁的优点。然而追溯其源,则可能来源于森林狩猎时代的窝棚,即用木棍支架,外覆盖以桦树或兽皮、毡等。蒙古包底部呈圆形,上部呈圆形。由底部的网状编壁、椽子、圆形天窗架和木门构成。外面覆盖以围毡、顶盖、天窗帘等,并用各种宽窄不等的绳索围紧加固。
蒙古包的大小视主人经济状况而定,通常4、6、7、8、10、12编壁的蒙古包。蒙古包的搭建有一定的人次序。首先要选好搭包的方位,确定立门的位置然后开始搭建蒙古包。立包的顺序依次为:竖立包门、支编壁、系内围带、架天窗架、安插溯子、围毡壁、盖顶盖和天窗帘,系毡壁腰带及其他各种各称的绳索加固。最后,挂包内的帐幔,布置包内什物、摆设。这样,一座精巧美观、浑然一体的蒙古包就搭成了。主人邀请前来帮忙的紧邻好友入屋,端上主人早已准备好的奶茶,庆贺乔迁之喜。
贫穷牧民一般吃住都在一个包里,诺颜、牧主等富户人家,一家多分居数包。另外,贫穷人家还住一种包。由天窗架和椽子构成,没有底部的编壁,包内空间较小,无华丽装饰。
在牧民迁移的过程中,蒙古包也会随着搬迁。冬季常常搬到巡山湾或者洼地,也常常会在山间阳坡扎放蒙古包。把蒙古包安置在这些地上的好处在于,牲畜可以方便地得到饮水,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躲避暴风雪,这种蒙古包也被称之为“冬窝子”;而在夏季,土尔扈特蒙古人会找到一些地势高和通风良好的地方支包,如此一来牲畜不至于受热,同时也方便了转换草场工作的开展,土尔扈特蒙古人将其称之为“夏窝子”。春秋两季则要看水草的情形而定。
..............................
第二章土尔扈特蒙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变迁
第一节休闲生活
休闲生活方式也被称为闲暇生活方式,其是指人们在闲暇时怎样的生活状态,指在群体的日常生活里,采取怎样的方式或方法度过自身的空闲时间。空闲的时间指的是除了劳动时间之外的是时间段,时间的长短和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闲暇时间是说的人们在劳动的时间里,划去满足生理需求和家务劳动等生活的支出后,将剩余的时间个人进行支配,自由地安排自己时间的过程,其也可以被称为闲暇生活方式。其主要被分为四个大类,即:休息、娱乐、学习和交往。随着改革开放,闲暇生活方式主要特点是闲暇生活时间普遍增长和闲暇生活内容丰富。①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休闲时间
以改革开放为基点,其之前,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土尔扈特人的休闲生活很是单一,活动以围绕放牧为主。由于草原牧民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劳作,人们的休闲时间相对较少,尤其是夏季,人们的休闲时间最少。夏季人们娱乐生活的活动主要就是蒙古族传统的节日那达慕那天的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如果从性别进行细分的话,由于劳动的分工不同,相较而言女性的闲暇生活时间少于男性。
个案15:ALTCCK,年龄:70岁,牧民
有7个兄弟姐妹,婚后有6个子女,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的牧民,现住在县城,老人家在接受访谈时说道:“按照往常的惯例,每天的凌晨三、四点我就已经起床去给生产队挤奶了,我平均每天得挤三十几头,挤完奶回家之后,得给一大家子煮奶茶、饭菜,收拾房间,有时候做完这些事情,就已经晌午了。中午的时候牛也需要饮水,饮完水我就要为家人准备午餐,这一切都收拾完,好不容易要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家里的牛饿了,给它喂草、收拾牛圈,做完这些,差不多孩子们也都饿坏了,所以我又得马不停蹄地去做晚饭。晚上了,我也不能闲着,为了贴补家用,我只好做些衣服用来挣钱。一天都快要累死了,忙的连能坐下来歇会的时间都很少。”
............................
第二节消费生活
一、收入和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消费者在具体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消费群体对消费对象的价值判断。换而言之,消费者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更倾向于消费何种产品①。巴嘎乌图布拉格的异地搬迁理论指出,农民原来的生存环境在搬迁后得到改变。当农民处于全新的环境中,需要收到新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限制,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当牧民在搬迁之后远离大山,融入进了新的生活环境,原本的生活方式在外部因素的影响发生明显变化。在过去,他们奉行节俭消费的原则,现在正朝着享受型消费逐渐过渡。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土尔扈特蒙古人的消费意识,除了日常的开支以外,宗教消费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是说除了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外就是宗教消费开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土尔扈特牧民消费意识由“保守型”到“开放型”,不再以牲畜数量为主,宗教消费被其他消费所代替,现代化工具的添置、房屋的修复,从简单的居住格局转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消费意识从“生存型”转向“享受型”,而且在消费意识文化支出占有一定的比重,文化支出逐渐大于宗教支出,文化支出在总支出中上升为第二位,经济基础决定消费意识、消费结和消费水平。
个案17:CRJF,男性,68岁,家里有6口人,夫妇俩一个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老人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刚步入中年。老人说:改革开放之前的日子,没有居住点,住在生产队里,给大队放牧,一天赚积分工分,日子过得很苦。如果手头有十块钱,就宁愿把6元花到宗教活动上,剩下的钱才用来开支日常生活用品和饮食。1984年包草到户分了牲畜和三个人的地,1987年就盖了房子。到了2007年,年收入两万左右,其中房子的翻修花了一万多,儿子在外打工赚钱还挣了几千块钱,日常的生活开支两个孩子一年下来一千五左右。现在宗教活动开支少了,一年花费三百到五百。老人说牧区大部分人家过去和老人家一样的情况,现在日子都好了,什么都有了。
................................
第三章社会发展对土尔扈特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影响.............................47
第一节牧民融入现代生活.....................47
第二节牧民教育水平得以提升....................47
结论与讨论.............................49
一、结论..................................49
二、讨论...........................50
第三章社会发展对土尔扈特蒙古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一节牧民融入现代生活
笔者调查中发现市场观念在牧民群众中逐渐在增强。牧民们开始观察市场,了解市场动态和地区间的差价,有一部分牧民也懂得利用地区间的差价来获利。生产方式的转变又导致农牧民商品价值观念。经济生产的转型一方面改善了和布克赛尔土尔扈特蒙古人的牧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蒙古族传统的牧业经济是以自给为目的的自然经济,它的基本特点是自食率高,商品率低。牧民自古就有惜售和惜杀的思想观念。随着市场经济在牧区的渗透,牧民的轻商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把所有的生意人都看成“奸商”。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在1997年定居之前,和布克赛尔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的土尔扈特蒙古人还过着游牧搬迁的生活,虽然过着自由自在,但是艰难和贫穷一直在困扰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的话,他们最主要的生产活动就是放牧,比较单一,而且很少有人从事其他产业,可以说是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就是放牧。牧民在辛辛苦苦放牧一年后留下来可以继续生产的牲畜,夏季时可以把剩下公的牲畜通过买卖市场来转化成自己一年的劳动所得。一年收入本来就不多,还要除去牲畜一年来所用的医药物、草料、还有牧民自己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可想而知,剩下的能有多少呢?有时候牧民还会倒贴,手头急的时候,没有钱了只能去外面借钱贴补家用,有些牧民还会硬着头皮去借高利贷等,这样的生活是很艰难的。对于这种情况来说,幸好这时候政府也出了各种信用贷款政策,为牧民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但是出于牧民缺少对科学知识和对商品市场及经济的了解,这些为了帮助他们创业赚钱提高生活水平的信用贷款成为了他们最大仇人。一部分牧民还可以勉勉强强的维持日常生活,可是近几年来一直都是一个水平,没有什么好转,而有些牧民家庭还会欠一些外债以外,还等着来年能有更高的收入来改变日常生活。农牧民也想改变这样的生活,但是因为交通不便、远离商业市场,牧民的一些可以提高收入的产品无法输送出去,这样无法保障他们生产的一些原料(肉和奶制品)进入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土尔扈特蒙古人的生活方式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在衣食住行、交通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婚姻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
我们可以从调查中了解到,逐步完成定居后的土尔扈特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牧民完成了从放牧到农耕的过程,开始农业生产实施“以农业为主,农业与牧业的结合、多样经营模式”的发展方法,政府大力支持技术人员走进乡下活动,宣传科普知识,同时还向村民传授种植和养殖的技术。在政府的指导下,一部分土尔扈特牧民通过不断改善自己的生产技术能力,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了。随着生活空间和环境的变化,附带的一些诸如:教育、医疗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逐步完善,牧民们空闲时间多了,随之的娱乐文化生活也开始变得多才多艺了。土尔扈特社会生活方式、经济生活方式能够加快的发展以及生计方式的重大变革都得益于在现代化这个大背景下的社会变迁。由于他们居住方式、居住条件的限制,牧民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较过去有所增强,消费的观念也比以前明显改变了很多,具体表现:在饮食消费方面,越来越注重饮食搭配和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在服装消费方面开始追求时髦;在家用电器消费方式,现代化的家用具已渐渐的走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后,牧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现代化传媒,通讯工具的普及。
此外,土尔扈特牧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在内的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下对新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文化的不断互动、融合、调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尔扈特蒙古人社会文化变迁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外由于受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流行服饰已逐渐取代了土尔扈特传统服饰,牧民的日常生活逐渐现代化;而婚姻的生活中,婚姻的范围也逐渐打破了原始的地缘、血缘等限制,婚姻生活的过程融合了现代文明的元素。外在的因素又是生活方式的外部的压力和诱发因素,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引起传统生活方式发生变迁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就是异质文化的传播。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外地搬迁、移民或因工作需要派驻到这边来的民工、能工巧匠、个体户、自由职业者、驻村干部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化的生活以生产方式,完成了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对接,带来了一系列的变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