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城市是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产物,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是人类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从古至今,因受自然因素(地势、气候、土壤等)、社会因素(军事、政治、经济等)的影响,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和形态。当前,城镇化是中国在新时期实现强国富民的关键一步,因而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城镇成为关乎地方乃至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性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实质上源自于人们对因全球化带来的城市建设、发展趋于同质化的反思。近些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颁布的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其中都明确指出要根据各地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过千言万语,万物归一,城镇化的精要在于“人”的城镇化,要有“人气”“人聚”。这一道理周大鸣先生早在 30 年前讨论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模式时就已提出过。①那么,人靠什么来聚呢?或者说聚起来如何才能长久呢?这就要靠市场,要靠产业。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②这里说的虽然是道德礼仪,但与城镇化也是一样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③有了恒产,有了利益,才可熙熙攘攘,才有都市的繁荣,古今概莫能外。基于群体、区域或者民族、国家的边界区隔,这也就有了口岸之说。自古至今,市场-贸易-口岸-城镇便联为一体。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边境不仅仅作为国家之间的分界线,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其作为人员、货物、信息等流动的通道作用更为重要,口岸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而,口岸也就成为边疆城镇化最为便捷的路径。与中国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的边境不同,中越边境地区虽然面积狭窄,但人口稠密,边民往来密切,贸易活跃,通商口岸众多,城镇化发展较快。以广西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边境地区形成了以凭祥、东兴为区域发展中心,水口、爱店等口岸为次级发展中心,其他口岸和边民互市点为小型经济区全面发展的三层级体系,且一批二类口岸对周边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弥补了一类口岸地理空间的不足。中越边境地区口岸以及边贸点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企业、工厂在边境地区的聚集,众多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开放平台建设项目在口岸的落地生根,极大地促进了其边境城镇化的进程,使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边境地区。
...........
第二节 田野调查点介绍及选取理由
一、靖西概貌
靖西从民国时期设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多年来,靖西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优势,不断探索追求,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2015年 12 月 12 日,靖西举行撤县建市授牌仪式,成为革命老区百色市下辖的首个县级市,中越边境第三个,广西第八个县级市,这极大地加重了其在区域内发展的份量、地位和作用,促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点和制高点。靖西市坚持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核心战略,着力建设广西新型口岸城市,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的升级,打造区域发展的制高点。靖西市位于中国南疆边陲,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中越边境,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茶岭县、重庆县山水相连,西与那坡县毗邻,北与百色市区和云南省富宁县交界,东与天等县、大新县接壤,东北紧靠德保县。总面积 3322 平方公里,辖 8 个镇、11 个乡。2014 年,总人口达到67 万,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有着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靖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度 19.1℃,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此外,境内峰林、峰丛发育优美,孤峰挺拔林立,奇峰异洞广布,峰丛相联如屏,多呈块状或条带状山体,因此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
...........
第二章 口岸与城市的关联性
从城市发展历程来看,由于各地人类生存发展条件、社会平稳运行的需求不尽相同,使城市在形态和功能上划分为不同类型,最初的城市多为军事型、宗教型、政治型,主要发挥防御以及统治功能,如古希腊雅典卫城,古罗马营寨城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分工的扩大、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贸易范围得到迅速扩大,工商业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的经济功能愈加突出,从而衍生出更多类型,譬如资源型、手工业型、口岸型的城市,等等,其中,口岸型城市从其形成、发展至今依然对贸易的全球化以及多个区域的城市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节 口岸与口岸型城市的兴起
口岸一般指对外通商的港口,也泛指两国边境设立的过境或贸易的地点。历史上,西方城市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沿海港口的带动,如地中海文明兴盛时期的君士坦丁堡港口,自新航路开辟后,里斯本、塞维尔、阿姆斯特丹等一系列港口城市的崛起使当时的欧洲成为世界中心。而在中国,口岸型城市也由来已久,早在宋代时期,泉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聚集了大量的阿拉伯、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商人定居,最多时超过万人。除港口城市外,中国古代早期就存在的关市无论在形式还是功能上都类似于现代的陆路口岸。周代文献《周礼·天官》①九赋中就有“关市之赋”,王尔敏先生在其著作中曾指出“周代商贾,固然点出市场之地域与经营时段,而当列邦分立,外来之商货与输出之商货,实往来频繁,有一重要官职,不在市场,而远在边鄙,却是商贸锁钥,这就是‘司关’一职,亦载在《周礼》”。②可见“通关互市”这一现象源自于古代邦国之间互通商贸的需求。但多数人对于古代关市的认知则是追溯到汉代,西汉对匈奴设有关市,以内地的缯絮﹑金﹑钱﹑米﹑蘗酒等交换匈奴的牛马﹑裘革,《后汉书·西域传》中用“骏马奔驰,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来形容古丝绸之路兴盛的景象,③至宋代还专门设有“榷场”用于与西夏和辽的开关互市,设三大博易场,使宋越边境边民广泛参与的贸易集市。从上述可见,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口岸对于城市的形成、兴起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第二节 口岸与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进入近代,西方列强用船坚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半封闭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共达 77 处,这些口岸开放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涌现出一系列口岸城市和城镇,特别是广大西南、西北内陆边疆地区兴起的一批陆路商埠城市,如西南地区广西的龙州、云南的河口、思茅、蒙自,北方地区的张家口、库伦,西北地区甘肃的嘉峪关,新疆的喀什等,这些口岸城市(镇)与沿江沿海两条贸易港口城市(镇)轴带相结合共同组成了具有半殖民经济属性的贸易商埠体系,①开启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其中,在沿海口岸城市中,以上海的发展变迁最为引人瞩目,“开埠之前,上海就已有相当数量的移民,素号五方杂处。但上海那个时候只是一个县城,人口容量和就业机会都十分有限,除了经商、水手之外,很难找到别的职业。开埠以后,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转型,职业结构日趋多元化。与此相对应,城市人口容量急剧扩大,于是,世界 20 多个国家和中国 18 个行省的居民带着各自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上海,到 1910 年,整个上海人口已达到 128.9万。”②同时期,在遥远的内陆边疆地区,因通商口岸的开放,也兴起了一批繁华的圩镇,如云南的蒙自、思茅、腾冲,广西的龙州。1887 年,龙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桂、黔、湘对越南北部贸易的重要口岸,“大批外地商人云集该地,外国商品也源源不断的流入龙州,龙州街区沿航道北岸向左右延伸,江南沿岸也得到很快发展。民国时期,成为桂西南“每天早晚市无间”的重要商镇”。
..........
第三章 口岸牵引下的特色城镇化建设.....17
第一节 口岸与口岸产业的发展.........17
一、口岸及边民互市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17
二、口岸服务产业.....19
三、口岸商贸旅游产业......20
四、口岸加工产业.....20
第二节 口岸与城镇人口的聚集.........21
一、边境乡村人口向口岸地区聚集.............21
二、口岸地区人口向城镇中心聚集.............22
三、城镇外来人口增长......22
四、外出务工返乡就业人口.......23
第三节 口岸影响下的城市风貌.........24
第四章 城镇化建设对口岸发展的支撑.....29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29
第二节 靖西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29
第三节 靖西市城市文化建设.............32
第四节 靖西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36
第五章 口岸经济与边境特色城镇化发展..........37
第一节 口岸城镇发展特色........37
第二节 口岸城镇发展模式........38
第五章 口岸经济与边境特色城镇化发展
靖西是研究者对中越边境口岸城市(镇)研究中的一个田野调查点,研究者认为若想对靖西市城镇化发展有更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将其置于中越边境城镇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对中越边境城镇化的发展特色以及模式进行类型划分。实际上,研究者在两年多的田野调查过程中,已发现由于各口岸城市(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社会等发展条件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发展,存在多种口岸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需对其进行深入的总结。
第一节 口岸城镇发展特色
边境城镇虽多因口岸而兴起,但研究者基于中越边境城(镇)的田野调查说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地理位置的变化、口岸发挥功能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以及贸易货物种类存在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口岸城镇的发展也可谓是各有千秋,使口岸型城镇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在中越边境构成一条特色鲜明的城镇带。若以口岸发挥的主要功能为标准,则口岸城镇体现为商贸旅游、物流集散、货物加工三大特色,其典型城市有如下几个:东兴市是以商贸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口岸城镇。东兴是中国陆地边境线起点、海岸线终点的交汇城市,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与越南北部最大、最开放的芒街口岸经济特区仅一河之隔。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多年来,东兴市边境贸易稳步增长,领跑全国边境省区,成为中国边境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口岸,与此相应地,东兴的商贸业以及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口岸旁的商业街中越两国商户鳞次栉比,店铺内东南亚各国商品琳琅满目,边民互市交易区一片繁忙,2015 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额两项指标在全国各沿边省区均排第一位。口岸日平均过境人数超过两万人次,除边民外,还包括大量游客,每到节假日,数十个旅游团在出境口排队等待过境,繁华热闹的景象也一改人们对边境的传统印象。
...........
结论
口岸型城镇是边境地区实现城镇化、加速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最佳路径之一,尤其在口岸众多、类型丰富、贸易繁忙的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更应借助口岸贸易的迅速发展,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城镇发展,彰显自身特色,形成以口岸特色产业为主导,多元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口岸对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只是口岸型城镇、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层次,在口岸发展推动下的城镇化建设作为载体又对边贸进一步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口岸与都市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也是口岸型城镇发展的最终目标。本研究中的靖西市在此方面可作为一个示范,众所周知,因历史、政策等因素,靖西市的口岸水平还无法无法与东兴、凭祥相比,但靖西有着位居广西边境八县市第一的人口数量、第二的广阔面积,资源丰富,发展底量大,因而城市建设风格不可能是单一的。靖西市依据自身农业种植业发达、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壮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等主要特点,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凸显商贸物流的城市功能,使农业、工业、旅游业、商贸物流建设看似相互独立的版块,实则环环相扣,相互铺垫,从而拉动口岸贸易和建设,发挥沿边优势,做好开放大文章,最终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为城市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古今,口岸兴市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于全国范围来看,中越边境口岸的繁忙,产业的兴盛尤为醒目,口岸成为中越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最大拉力,更是其最为显著的特色。因而,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国家不断加大沿边口岸开发开放力度,地方政府举全市、全县之力推进口岸建设升级,众多研究者参与其中,关注口岸发展对边境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并为扩大这一作用建言献策,来自各方的关注掀起了一股沿边口岸、城镇化发展的热潮,然而,在这一热潮之下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边境特色城镇化之内涵,要将边境特色城镇化的建设当成“一盘棋”来下,在重视口岸对城镇发展带动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城镇建设、城镇整体规划、定位等对口岸发展的支撑作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