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学术设想在文化社会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65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胡适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巨人,其一生勤奋治学,身兼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外交官、公众人物、文化明星等多种角色,像胡适这样在诸多领域取得一流成绩或发生重要影响的人物非常罕见,其影响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少有的。然而,史学界对于这样一位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的学术思想的研究却很有限。至今,没有一部专著来论述他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关于此方面的内容虽有不少学者谈及,但都散落于对胡适文化思想的研究中。耿云志先生的《胡适与五四后中国学术的儿个新趋向》川是少数儿篇对胡适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之一,也未尝深入展开。面对这如此庞人、复杂的一个问题,笔者还没有能力对此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故而由易入难,以文化问题为切入点,从胡先生的学术设想与实践方面入手,希冀能够揭出冰山一角,受教于大方。
胡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的根源在于他的学者身份及其学术成就,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他开启了一代新的学术风气,确立了新的‘学术范式,从学术史的角度讲,对胡适学术思想的研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大课题。而且胡适通过其在学术界的影响辐射到政治,从学术角度关注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启蒙,进而谋求改造这个社会的途径。因此,对胡适的学术设想与实践的研究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打破僵局、开创新的学术范式
张之洞在《劝学篇序》中说“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这个认识是相当深刻的。胡适回国前后,中国知识界正处于对此问题的混沌迷茫中,即无法从学理上找到医治乱世的良方,那么中国学术思想界巫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答曰:中学和西学的关系及其异同。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清王朝的节节败退,中国思想界一次次受到震动:首先是技术不如人,其次是制度不如人,再次是思想文化不如人。于是有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西学东渐。到本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在中国思想界几乎没有人会在技术和制度层面上继续排斥西方世界先进的东西了。然而在思想文化层面,却混乱不清。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必须进行思想文化观念的改造,才能迎上世界潮流。他们不断地探索,试图寻找出问题的症结。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一文中主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892年,郑观应在《西学篇》中主张“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18%年,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后序》中说“要之,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综合各家观点,指出:“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从冯到张,所谓的西学从专指科学技术到科学技术和政治两方面,着实有些进步,但从总体上来说晚清思想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可概括为中(旧)学为体,西(新)学为用。严复(1854-1921年)曾积极提倡通过学习西方语文以求取西学,但到了晚年,他的思想越来越保守,己不再谈什么中西融贯的问题了,反而退回到中体西用的老路上去了。待到五四前期,思想的状况显然己不合时代要求,然而却始终没有人能突破,关键在于中国思想界对西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清末,梁启超是介绍西方思想最为积极的人,他说:“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最大不幸者一事焉,盖西洋留学生殆全体未尝参加于此运动;运动之原动力及其中坚,乃在不通西洋语言文字之人。坐此为能力所限而稗贩、破碎、笼统、肤浅、错误诸弊,皆不能免:故运动垂二十年,卒不能得一健实之基础,旋起旋落,为社会所轻。”‘2,时势造英雄,同时成为英雄的也必须是有准备的人。胡适经过了长期的精神准备又恰逢这样一个中国学术思想的困顿迷茫时期,于是做出了划时代的宗师性的贡献。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胡适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尼采说,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ation of all values)的时代。‘重新估定一切价值’ll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这种重新‘4估定一切价值”的态度把中国如何才能现代化的问题,从张之洞的“西政”、“西艺”层面提到了文化层面。胡适晚年谈到他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在学术思想界的影响时说:“‘在现代的中国学术里’,这一个转变简直与西洋思想史上,把地球中心说转向太}I冲心说的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的思想革命一样。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真也是企图搞出个具体而微的哥白尼革命来。”这段评论虽出自胡适本人,然而不算夸张,比较恰当地道出了胡适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给当时中国学术思想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这样的新名词代替了张之洞时代的“中学”、“西学”一类的旧名词。胡适道出了许多人困惑已久却说不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白吉庵:《胡适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胡明:《胡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3]朱洪:《胡适大传》,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胡适:《胡适的日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
[5】胡适:《胡适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年。
L6l宋广波:《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I7】胡适:《胡适讲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C8]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李敖:《胡适评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
[10】胡适:《胡适书信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胡适:《胡适文存》,远东图书公司1983年版。
(12】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文摘要 5
关键词 5
引言 5-6
一、打破僵局、开创新的学术范式 6-7
二、胡适的学术设想 7-12
(一)、几种不同的文化观 7-8
(二)、胡适的学术设想 8-12
三、胡适的学术实践 12-19
(一)、研究问题 12-13
(二)、输入学理 13-15
(三)、整理国故 15-19
1、哲学 16-17
2、文学 17-18
[1]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 17
[2] 考证古小说 17-18
3、史学 18-19
四、评价胡适的学术设想与实践 19-22
英文摘要 22
注释 23-25
参考文献 25-27
后记 27-2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