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原因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70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土地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而又稀缺的自然资源,在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土地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土地制度也是我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推动整个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制度的缺失和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如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较差、土地规模狭小,土地调整过于频繁,土地细碎化等诸多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农业产出效益的不断下滑,城乡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农村耕地抛荒现象日益突出,不仅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权益。2009年党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土地流转市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又有保障的权利。2013年党的“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抓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权益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改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

实践中,各地纷纷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差异明显、流转规模相对较小、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常进行,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尽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民收入的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大部分国家实行土地私有的制度,农村土地往往可以直接在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农村土地交易等领域。

在土地交易的效用方面,Feder(1993)认为明确土地产权有利于农业投资的增加,提高农业生产力,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Li Guo等(2000)在通过对农户享有土地流转权与土地产出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后,认为农户享有土地流转权对土地的产出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

在影响农地交易的因素方面,James(2002)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了农户转出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并且,非农就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影响农户对土地租赁的意愿。在Bogaerts(2002)通过对中欧国家和地区农地交易情况的调查,认为制度因素导致的交易费用过高将会阻碍农地交易的进行。Teklu(2003)通过对埃塞俄比亚农地市场的实证研究,认为家庭可利用的劳动力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农户扩大农地经营规模重要因素,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农地交易的影响尚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Zhang Qian Forrest(2004)通过对非农就业和制度因素与培育土地市场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认为农村土地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在外地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户,而不是在本地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户。

日本学者关谷俊作对日本农地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并详细阐述了日本农地流转历史。

1.2.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更多集中体现在土地流转的效用、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以及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等领域。

1.2.1.1农村土地流转效用的研究

学者大多认为农地流转能够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姚洋认为土地流转具有拉平效应,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下,能够促使土地边际产出较小的农户将土地租让给土地边际产出较高的农户,两者的边际产出趋于相等。在一个理想的新占典框架中,土地可以跟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转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卢春华(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一定的条件,降低了农民的支出成本,从而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因此并不会导致农村劳动力大范围失业状况的出现。王玲燕等认为农户通过进行土地流转可以改善农户家庭福利,将会使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和年人均消费均有所增加。曹菊新认为通过农地流转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城镇化进程的催化剂。

第二章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土地

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必备载体,万物皆源于土地,土地中蕴藏有大量的可供探索发掘的经济资源,但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时至今日,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度幵垦土地所带来的坏处,并遭受着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惩罚。另外,土地本身的有限性使得可使用土地面积稀缺,增大了土地的升值空间,同时,土地并非消耗品,在保证其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以循环使用。

2.1.2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在不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依法将土地以有偿的形式转让给他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流转方向,农村土地流转的类型主耍分为二种形式:一是指农村土地的农用流转,即农村土地在不改变农业用途情况所进行流转;二是指农村土地的非农化流转,指的是农村土地由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所进行流转;三是指农村土地的城镇化流转,即农村土地向城镇进行流转。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狭义上的农村土地流转,即在不改变农业用途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土地的内部农用流转。

2.2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地租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早提出地租理论,认为地租实质上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但他关于地租的理论见解过于简单,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亚当斯密最早系统研究地租理论。他在《国富论》提出“地租是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自然是佃户在土地实际情况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⑴。”他还进一步分析认为地租是地主用于土地改良的资本利息,地租会随着土地的位置以及土壤的肥沃程度不同有所变化。斯密还进一步阐述了级差地租理论,并对绝对地租的存在以及地租上升的趋向做出解释。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安德森被认为是地租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土地产品价格决定地租,而不是地租决定产品的价格”。他进一步指出不同生产条件下所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同一市场价格是地租形成的前提。

大卫李嘉图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劳动价值论视角研究地租的相关问题,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地租理论。李嘉图认为地租来源于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占有,是劳动创造的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那一部分价值,具体来说是由农业经营者创造并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那一部分价值。李嘉图特别强调地租同样是由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但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仍存有一定缺陷,他坚持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地租,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但却不能在商品价值的范围内对绝对地租的存在做出解释。

地租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2.2产权理论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奠基者是罗纳德科斯,他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即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当交易费用为零,资源可以通过谈判协商实现有效配置。否则,产权的初始界定和分配将影响资源的最终配置根据科斯定理,正是因为存在着交易费用,所以产权的界定影响着经济效率。不同产权的界定会导致不同的效率水平。其理论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倾向,他认为私有产权是最有效率的产权形式,不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私有产权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应该大力地宣扬和推崇。但私有产权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他认为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私有产权应具备明确性、专有性、可操作性和转让性的特点。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生产关系在法律层面的表述,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产权也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并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与产权相适应,产权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同时又有阻碍作用。马克思对所有权和所有制做了进一步的区分,他认为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所有权只不过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权的前提,而土地所有制则是土地所有权的内容。

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只有在土地产权清晰、受益主体明确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流转才能得到有效进行,否则将会因为交易成本的过高阻碍土地流转的幵展。

第三章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15

3.1通渭县基本概况...............15

3.2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16

3.2.1流转规模........17

第四章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

4.1样本数据来源与描述样........19

4.2本数据分析.......20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35

5.1基本结论........35

5.2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35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5.1基本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使用状况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土地规模经济的关键因素,现有耕地的使用状况,此外,现有农户的土地流转的现状往往会产生示范效应,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

第二,家庭集体决策行为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户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中往往会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通常是在征得家庭其他成员同意后,农村土地流转才能得以开展。因此,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应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距县城距离的区位因素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较为显著。根据实证分析以及访谈,通常距离县城越近的农户拥有更便利的交通与更准确的信息,从而有利于进行土地流转。

第四,土地纠纷的解决方式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土地纠纷的处理方式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产权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纠纷处理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流转。

第五,制度因素对农村土地流转同样不可忽视。政府的政扶持力度以及政策宣传可以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进一步幵展。此外,农村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对农村土地流转也有着重要影响。

结语

在对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并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对影响通渭县农村土地流转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笔者认为家庭集体决策、人均耕地面积、耕地使用状况、交通区位、政府的宣传和扶持力度等因素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从农村土地的确权、培育流转中介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建议。

在论文写作中,由于个人学术水平有限,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在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在指标建立和测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由于条件限制,所选取的指标以及样本数据较少,影响了科学性和准确性;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有些还停留在设想层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在下一步研究中,在农村土地流转效用方面,应就农村土地流转绩效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方面,对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做进一步的分析;在土地流转政策建议方面,还需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土地流转市场的培育以及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如何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