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与否对本国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他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幸福水平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社会福利理论和政策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西方福利国家自上世纪年代这一制度建成之日起便从未停止过对这一制度的改革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福利国家经历过两次危机以及三次福利思想的更迭。上世纪50至7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盛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欧洲福利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爆发,让欧洲福利国家陷入危机之中,改革亟需进行,自7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取代民主社会主义福利思想登上了历史舞台,带领欧洲福利国家走出了阴霾,然而,在70年代末期,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变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欧洲福利国家再一次陷入危机,民主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以及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都试图通过完善自身去帮助欧洲福利国家渡过难关,但二者思想本身的局限性使他们无法承担起改革的重担“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该思想的提出,再一次让欧洲福利国家走上正轨。然而,进入21世纪,经历了几十年发展的欧洲社会福利制度在金融危机面前又一次面临挑战,在此新形势下,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欧洲福利制度的研究在检验其过往改革成效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其制度仍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现代社会保障事业始于建国初期,这与欧洲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时间大体相同,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导致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经历了一段停滞期,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性研究才逐渐展开,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发展期。当前,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却在拉大,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在增加。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加剧了社会矛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社会保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面对当前这些新问题,以近些年来的金融危机为视角,通过总结欧洲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其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将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带来积极的启示。
1.2文献综述
每一种制度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同样也是相应的理论体系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欧洲社会福利制度自产生之日起便伴随着各种理论的争论,每一次制度产生危机的时刻也恰恰是新的理论蓬勃发展的时候。
关于福利制度方面的理论最早始于1945年,贝弗里奇提交的《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报告,报告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内容体系及原则。此后,哈耶克在他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阐述了国家主导对于福利制度发展是不利的,他认为,只有给予人民和市场充分的自由才能促进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相反,国家通过为社会公民提供社会福利的方式实现对社会的掌控只会导致国家陷入集权之中,这样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是不会成功的。弗里德曼同哈耶克一样,认为,国家通过提供充分福利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民的控制,这使得公民在获得福利的同时也越来越依靠国家,其个人的独立性也在进一步丧失,这种集权方式只会导致国家社会福利制度负担越来越重,最终瓦解。世纪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变成了一家独大的态势,世界政治形势朝着新的方向在发展。此夕卜,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革命来势迅猛,知识经济兴起,在此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想应运而生,“第三条道路”的代表人物吉登斯指出,任何时候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公民在享受权利旳同时也要履行社会义务,这同样适用于公民所享受的社会福利保障,国家有义务为其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但公民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生存,国家没有义务用社会福利为一个有生存能力却不愿意自力更生的人提供一生的社会保障,因此公民应该在此基础上寻找自我发展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途径,那些拒绝自食其力的人,国家不应该为其提供社会福利,并且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外,在《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两部书籍中,吉登斯还提出了他对于社会公正的理解,在他看来,要实现社会公正,国家首先要营造自由的氛围,即减少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管理力度,给予社会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近些年来对福利制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合金文雄介绍了日本的社会福利制度,他的研究没有拘束于传统的福利制度框架,在社会救济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他希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
2福利国家及社会福利概念
2.1福利国家理论与模式
欧洲福利国家自建成之日起其福利制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欧洲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理论一直处于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对于社会福利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成熟。因此,从福利国家的概念、福利国家的模式、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保障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入手分析欧洲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社会福利的真正含义。
2.1.1福利国家概念界定
对于福利国家一词的来源,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但到目前为止比较受推崇的说法是,在19世纪的德国,有着“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通过其“铁血政策”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并带领德国走向强大,其政策之一便是实行了“警察国家”政策,德国学者也因此常用“社会国家”一词来描述俾斯麦的这一政策,“社会国家”一词也随之成为了“福利国家”的渊源。1870年,德国历史学家首次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用来描述俾斯麦的社会政策。但此时,“福利国家”一词仍未形成特定内涵,仅仅是被零星使用。直到1942年,英国主教威廉坦普尔在《基督教与社会次序》一书中,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用来表示国家在福利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时“福利国家”才具有了特定含义,随之在学术界被广泛使用,因此,威廉坦普尔也被认为是定义“福利国家”一词的最初学者。
对于福利国家的概念界定,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定义福利国家,其基本概念大体相同,对于福利国家这一概念,比较普遍的定义是,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的形态,即是国家通过对社会福利供给的垄断,实现对经济和人的控制,并且以此来调控社会矛盾,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从组织形式上看,福利国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正式社会契约。人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工作再到退休养老,在这几个阶段,人都是需要相应的社会保障去维持自己的生存,而与此同时,社会中的种种风险也是时刻伴随着这几个人生阶段,因此,出于生存的需要,社会公民需要一种能够给他们生存带来保障的政策,国家出于管理的需要,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政策,因此,福利国家更像是一种社会公民与国家达成的不成文的社会契约,彼此都从中获利。
2.2社会福利概念及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其应用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由于社会福利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模糊,加之各国在具体制定政策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因此社会福利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综合东西方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社会福利还是具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概念,即从广义上说,社会福利是指为了提高广大社会公民生活水平的各种社会政策。从狭义上说,社会福利是指对缺乏生活能力或者生活能力较弱的人群,诸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精神病人提供的照顾和社会救助。在我国,对于社会福利的理解也缺乏统一的认识,此外,我国对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界定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社会福利的概念及其与社会保障的关系进行一个详细的梳理。
2.2.1社会福利概念
社会福利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既可以指社会福利原则、理念,也可以指制度安排。本文仅从社会福利制度角度去分析社会福利概念。从制度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具有三方面特性,分别是剩余性、制度性、发展性。剩余性的福利观点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社会公民通过家庭和市场两种方式来维持生存,当以上两种途径都无法发挥作用时,社会福利便会介入到个人生活当中,并且为社会公民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保障个人的生存,因此,社会福利具有“补充性”、“救济性”两种特点,社会福利也因此被看作是在家庭和市场之后的另一种社会救助机制。而当家庭和市场机制恢复之后,社会福利便会从中撤出,由此看出,社会福利又是临时性的和应急性的机制。
制度性的福利制度在福利制度的作用上较之剩余性福利制度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此时的社会福利制度不再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仅仅是在家庭和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才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而是与家庭和市场一起共同承担起对于社会公民的生活保障作用。此外,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福利覆盖面上进一步扩大,从以前仅仅针对特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扩展到涉及全体公民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因此也从特殊性的福利制度变成了普遍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但不论是制度性还是社会性的福利制度都有其局限性,即仅仅从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生存压力的角度去看待社会福利,对于社会福利和人的发展问题,前两种观念都很少涉及。
因此,在此基础上,相关学者提出了发展性的福利观点,他们认为,对于福利制度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将眼光锁定在如何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应该人的基本需求的角度出发,即如何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公民服务,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角度去发展社会福利。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发展,政策制定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福利的真正内涵。自这一理念提出之后,“发展性社会福利”的概念不断被充实和强调,社会福利发展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3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13
3.1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4
3.2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4
4金融危机下欧洲福利国家的危机与改革.......16
4.1欧洲福利国家的危机.......16
4.1.1福利国家的老龄危机......16
5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启示.......28
5.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28
5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启示
5.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欧洲福利国家时间大体相同,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一段发展的停滞期,理论和实践都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学者才开始对社会保障事业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截至今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还处于发展期,无论是制度上还是经验上都还不够健全和充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中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主要部分。我国的社会救助针对的人群主要是社会弱势群体,这些人没有生活来源,需要依靠政府的救助生存,这些群体包括孤寡老人、烈士家属、孤儿、残障人士等等。社会保险,即人们常说的“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商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对于这一部分的保险项目,主要由国家、公司以及个人共同交纳,国家和公司会交纳其中的主要费用,个人只需交纳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部分保险是对那些工作的群体的保障,没有工作的社会公民无法享受到这一保障。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制度本身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国情的特殊性都使得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困难重重。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存在很多缺陷,首先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有限,受到保障的群体大多是具有生存能力的群体,尤其是城市群体,许多缺乏知识没有生活技能的人群得不到保障,农民工等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其次,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有很大差别,城市居民大多依靠工作可以享受五险一金的福利待遇,加上政府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城市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农村人口依靠耕地获得收入,政府的政策更多的是在农作物上的补贴,农村人口无法享受到城市人口一样的福利待遇,因此近些年来大批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也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最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早,但相应的理论研究以及立法却相对滞后,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越来越多,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立法将会使得政府在处理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时无法可依无理可靠,这也会给社会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为国家带来损失。因此,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势在必行。
6结论
欧洲“福利国家”模式自建成之日起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在这多年里,欧洲各“福利国家”既经历过福利制度改革取得成效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经历过福利制度内在缺陷所引发的危急时刻,其社会福利制度也正是在一次次危机的改革中逐步完善,时至今日,欧洲社会福利制度仍然在不断地朝前发展。然而,近几年在欧洲大陆爆发的债务危机再次暴露了欧洲福利制度的内在缺陷,这也说明了任何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这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亿人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需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方针也同样需要借鉴国外福利制度改革的经验,福利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欧洲“福利国家”就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借鉴的最好的例子,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欧洲“福利国家”福利制度又有诸多相似之处,借鉴其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避免其改革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