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视角下农村土地整治及效益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71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文献综述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供给有限,使得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不均衡现象,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土地非农化和土地生态环境恶化极大地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耕地的质量也在不断降低,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带来不利影响。为了缓和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可通过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以减少建设地需求紧张;另一方面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招率和产出率由此,通过合理安排土地途,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具有重耍意义。

1.1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要求是通过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经济效益最火化的原则,根据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要素,优化农业结构与布局。农业产业化依赖的第一资源要素就是土地资源,因而,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优化配置,合理规划布农业产业带,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备前提。

广义的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域,包括其上下生物圈的所有属性,如地表气候、土壤和地形、地表水浅湖、河流、沼泽、近地表沉积层及地下水、植物和动物群落、人类聚集区,以及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各种结果如梯田、储水或排水设施、道路、建筑物等”可以看出七地包含了地表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进行资源配置实际上主要是土地资源的配置。十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全面认识区域土地资源现状构成及存在问题的前提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最优化,根据土地特性,利用一定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指定域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利用方式、数量结构、空间布局和综合效益等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持人地系统的协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布,其前提和关键是根据土地资源的特征、利用前景及限制因素,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张光宇指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宏观表现为土地资源内部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增加土地资源总量、改造未利用土地资源及调整已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构,其中,己利用土地资源结构的调整,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和主体。调整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是土地利用合理配置的基础,开展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更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持续拟合与决策过程,借助模型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己成为当前生态、经济与管理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构建十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别主要采用数学规划、动态模拟、系统动态学、工程学等理论和方法等多种方法论。

1.2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土地问题是“二农”问题的根本,通过政策与制度、工程与技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对解决“二农问题”具有重耍意义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及乡镇企业实行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及生态环境而釆取的一整套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其核心是要提高农用地的集中程度,以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其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程‘。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推行规模化经营,这有利丁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国外的相关研究往往将农业产业化纳入乡村经济发展范畴,将其与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农村土地整治相联系进行研究可见,基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视角下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关键在于配套服务产业化的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农田灌概排水工程以及农村道路建设工程。

1.2.1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土地平整工作在农村土地整治活动中有重要地位是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的基础,是实现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和节约灌概用水及提高新增耕地产出率的重耍保障有助于保持水土和改善耕作方式。土地平整工程的核心是进行田块修筑,特别是在南方丘陵地区,由于特殊地形限制,修建梯田(坡式梯田、水平梯田、隔挡式梯田)是提高土壤质量、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一般旱地土地平整程采用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或二者相结合的表土剥离一降坡一砲坎的坡改梯模式。土地平整工程建设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土方量的测算和耕层土壤的改良,国内外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多关注于土地平整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夏良椿分析、研究了灌概农田土地平整的精度要求和地形图的高程精度,提出了不同人比例尺地形图在土地平整的规划、设计和施中的应用范围及其程度。

1.2.2农田灌慨排水工程

土地和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产业化视角下进行土地整治必然包含着对水资源的合理调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事关稳定农业粮食安全生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整治措施,可对区域内水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工程布局,建立完善的农田灌排系统和水利工程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时排除洪游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少区域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排灌工程、喷微灌工程、竖井机电井工程、排灌电气工程、坡面治理工程、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

第3章产业用地优化配置研究........15

3.1土地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15

3.2产业用地数量结构优化.......17

第4章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分析.....26

4.1耕作田块修筑工程.......29

4.2农田灌溉排水工程.........29

4.3农村道路建设工程...33

第5章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研究.........41

5.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1

5.2评价指标原始数据........43

第5章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研究

土地整治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活动,而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政策为支撑,以实施工程技术为途径,与大农业紧密相联的社会行为。没有利益驱动,土地整治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动力,所以效益是以产业为依托进行土地整治的核心问题。进行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不同指标因子对于效益大小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进行土地整治,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察与审核,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手段,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整治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资源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系统评价、论证和分析,力求全面地体现综合效益。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利用模糊数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建立模糊数学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进行单因素指标评价,每个评价指标下包含多个子指标,获得单因素指标评价结果,最后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以期为农村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5.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众多学者观点普遍认为,效益包括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主要根据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系统与部分结合原则及动态与稳定结合的原则,结合收集的资料数据,在充分吸收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建立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资源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分别包括6个经济效益指标因子,7个社会效益指标因子,6个生态效益指标因子及3个资源效益指标因子。

(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在进行土地整治时投入资金、劳动、技术等所获得的效益,是衡量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主要从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增产增收、投资和收益多向进行选取。具体的经济效益指标有新增耕地率、单位面积平均年产值增量、人均年纯收入增量、单位面积产投比率、静态投资收益率及土地利用增加率。经济上的可行性确保了土地整治能顺利实施。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对农村十地资源进行空间优化配置,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围绕促进产业发展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产业、生态、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使农村土地整治产生最大效益,是有效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耍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产业地数量结构优化,在产业用地然地理驱动因子空间加权叠加分析的基础上,对产业用地空间驱动因进行条件评估,进行产业用地空间优化布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分别对耕作田块修筑工程技术、农田灌溉排水程技术及农村道路建设工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从农业产业化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整治的关键技术;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判农村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并对综合效益并进行科学评价。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在确定农业产业结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用地空间驱动因进行条件评估,结合产业用地现状规模及村民发展意愿,在自然条件驱动因子分值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分值越高,则代表综合条件越好,而分值越低,综合条件越差。综合考虑驱动因子评估结果和产业发展需求,蔬菜产业紧邻安居中心,布局在研究区交通、水源、地形等综合条件较好的东北部;粮食产业布局在研究区中东部,以方便实行机械化耕作;中药产业和家畜养殖产业分别布周在研究区西北角的北部和南部;苗木产业则安排在家畜养殖和粮油产业中间、研究区中部偏西位置;水产养殖布局在农田利用和水源分布较好的中部偏南;水果产业由于对然条件相对较低分布在地形地貌条件相对较差的南部地区。产业用地布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和产业发展趋势,有利于进行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资源高效、科学、合理利用。

(2)农业产业化视角下两南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应依托农村七地综合整治,绕方便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进行布局与设计。西部丘陵地特定耕地资源禀赋下进行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应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才能使农村土地资源有效整合,达到高效利用。

效益分析评价在土地整治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进行土地整治时要综合考虑,争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资源效益、景观效益等多方面的动态平衡。同时,效益评价受评价指标影响,提高农村土地整治效益的综合效益应从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的主导因素入手,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