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韦伯理论的理论评析
韦伯是在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后几百年后提出了新教伦理,在几百年间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领域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化。要了解韦伯新教理论的实质就必须对宗教改革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4一15世纪,西欧经济面貌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世纪的母体内爆发出了新的曙光,欧洲面临着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方面表现为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禁锢人们思想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在异端运动、宗教改革的浪潮冲击下逐渐分崩离析;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同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最后发展成为一种除旧布新的社会思潮。
第一节16世纪宗教改革后新教思想对基督教传统的冲击
当文艺复兴运动的巨浪波及到西欧大地之时,在德国和法国,一些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的神学家提出了新的神学主张,从而拉开以宗教改革为旗帜,向传统基督教会和封建制度宣战的序幕。传统的中世纪神学观念所强调的宗教观主张“圣俗二分”,即一个人如果真的是“属灵”,真的爱上帝,就一定要“奉献出全部时间”去当修士修女,然后成为神职人员—“圣品阶级”,才是真正的基督徒。一个人如果没有“全时间奉献”,还舍不得俗世生活,仍然只能是一个“平信徒”。“圣品阶级”的属灵地位是高人一等的(不管其信仰生活是否真的圣洁),而“非圣品阶级”只能是“二流基督徒”;所以,传统天主教强调“行为称义”,对此首先发难的就是德意志的马丁.路德。路德认为:“世俗政权受命于上帝,教皇对教会和世俗政权双重控制违反了上帝意愿。”‘砂他把世界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上帝的天国,主要靠信仰和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去维持。但人生而有罪,这就需要世俗王权。因而上帝又建立了世俗国家,上帝天国和世俗国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若没有基督福音的教化,人就不会有虔诚;如若只用福音管理国家,
必然会弱肉强食。因此,路德主张王权是绝对的,无论是教皇或是一般民众都要
服从。此外,路德还提出“因信称义”的教义,这与中世纪罗马教会提倡的“行为称义”明显不同。他认为人只要有信仰,在上帝面前都是正义的人、无罪的人和被拯救的人。人通过诚心诚意的对上帝的信仰,和上帝的“义”发生了联系,凡已为自己的罪诚心感到内疚的,他的罪就已经得到完全的赦免。在他看来,获得救赎的善行,不是靠捐献财物和购买赎罪券,而是来自对上帝和《圣经》的虔诚信仰。他主张,只要有“这种信仰,更新和赦罪,便有善行跟着来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从内心真诚地依赖和尊奉上帝,你的灵魂就会同基督沟通,因而你就能得到拯救。这样一来,教会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控制权便被彻底剥夺,信徒自己掌握了获救的权利。.......................
..............................
第二章宗教改革前天主教会有形的社会职能与作用——对韦伯理论的扩展
要探寻基督教对人思想意识的影响,不能单纯地从其教义,或是仅在精神方面去考察。这也是韦伯理论的缺陷之一。基督教的影响体现在有形与无形两方面的作用,换句话说,基督教思想并不是凭空地产生并深入人心,它在欧洲的统治之所以能够长期延续,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拥有教廷、教会、修道院等一套机构完善并有着相应权力和权利的社会实体。从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宗教宽容救令》后,基督教获得了合法地位,随后它迅速发展,成为罗马帝国国教。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接受洗礼,饭依基督教,遂开启了基督教在欧洲1000余年的统治时代。随着教廷、教会等宗教组织的建立与日趋严密,在宗教改革以前,基督教逐渐由单纯给予人们心理安慰的原始宗教发展成为对世俗社会拥有巨大影响的权力与经济实体,教会不仅是中世纪的精神权威,而且在客观上发挥着各种职能,对社会产生各种作用。在西欧的各个历史时期,基督教的各级组织:教廷、教会和修道院执行着很大的社会职能。在16世纪宗教改革以前的几个世纪,也发挥着各种实际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客观上对资本主义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节作为中世纪经济主体天主教会在传统农业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在14世纪,而且一个长期的积累与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所需的最主要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生产能力的提高,特别表现在农业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是资本的积累。之前的几个世纪中,考察天主教会在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的作用,就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劳动者“自主活动”所受的束缚越大,生产力总和的增长也就越缓慢。①西欧社会摆脱封建制度的栓桔,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动力只有是劳动者实施的那种恩格斯所说的“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的劳动”,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使自己的“自主活动”能力逐步提高。中世纪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社会经济的进步,取决于农业生产的状况与农民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兴起要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即必须有足够多的农业产品剩余为基础,这才能把多余的农产品投入市场,才能供给日益增多的工商业人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农奴和其他农业劳动者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增长之下,西欧社会在11一15世纪之间发生了重大变迁。...................
.................................
第二章宗教改革前天主教会有形的社会职能与作用
——对韦伯理论的扩展.........................................................................24
第一节作为中世纪经济主体基督教会在传统农业中的作用.................24
第二节商业活动中的天主教会与修道院...............................................31
第三章新教及其伦理思想的社会影响.................................................34
第一节宗教改革是西欧历史发展的必然............................................34
第二节宗教改革后教会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37
第三节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42
...........................................................
结束语
根据以上对韦伯思想理论上的分析与扩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督教在西欧社会转型时期的确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仅仅是韦伯认为的新教伦理思想,宗教改革之前的天主教会作为政治与经济实体,在社会中发挥着实际的作用功能。而这些社会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基督教自诞生以来,一直就与西欧的历史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督教会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实体,拥有巨额财富。它们本身也从事与工商业活动,这在客观上也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积极意义。11一13世纪的垦荒运动促进了西欧社会农业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农业产品产量。一方面,使农民的身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使大量的农业产品投入市场,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宗教改革后,新教思想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在政治与经济等方面对社会的变化发展也起到了客观的实体作用,而不仅仅是在精神方面的作用,其本身呈现了从原始“纯粹的”的宗教,发展到“入世”的社会职能型宗教,到了近代则再次“出世”,回归原始性的一个发展轨迹。但是这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不是历史的循环,在其发展轨迹下掩盖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韦伯的理论为我们研究西欧社会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与思路,但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其新教伦理思想,从基督教的实际社会作用和思想两个方面考察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比较宗教改革前后天主教会与新教教派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作用,包括物质与精神上的,其中的相同点都在于对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生产力的解放与精神束缚的去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天主教会,还是新教各教派,它们实行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当然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但是这些活动与思想,在这些实施者与改革者的不知不觉中在客观上却起到了促进人本身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资本主义逐步发展的作用,这看似偶然,其实却也蕴涵着历史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19、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3.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王亚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
4.王亚平:《修道院的变迁》,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
5.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庞卓恒:《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7.陈钦庄:《基督教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8.杨真:《基督教史纲》(上),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
9.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一卷,徐漩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10.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欧洲转型期宗教作用浅论—韦伯新教伦理的评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德国马克斯·韦伯,唯物史观,新教伦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