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近世宗教:神性的道德意义回归
中国的宗教转向与加尔文新教改革一样,其道德转生同样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历程。韦伯在分析中国儒教与道教时跳跃了这个环节。“近世宗教”是中国宗教革新的重要“拐点”,近世宗教伦理是中国明清社会转型期宗教精神的道德回归,当然韦伯当时是没有条件了解这个关键词的意蕴的,他占有的二手资料对中国宗教的理解把握上,依然停留在传统儒家伦理的经典训诂层面。在韦伯立论的视域,经济基础、社会组织和主流宗教形态三个彼此分立的因素交互影响,支撑经济的精神动力只能在三者互动间求之。新教“入世苦行”的普遍意义在于,从个体主体性让渡与上帝主体精神的现实获得之际,宗教精神已开始了伦理化进程,即以理性化的态度尽非理性化的信仰虔诚。中国哲学史、文化思想史文献表明,中国传统宗教伦理的转向开始于唐代,宋明时代儒教汇通佛道趋向世俗化、习俗化,神律他律转向自律自觉,明清宗教伦理已是对传统宗教的扬弃。诚如陈寅恪所言,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①。一个民族思想史的划分与时代演进不属同步关系,民族、区域、文化的差异呈现出来的地区文化特征也不同,这便是文化的特殊性,韦伯新教强势文化模式对应中国明清区域经济文化动因也不可能具有普遍性的法则②。
1.1 新教伦理:回到韦伯命题本身
马克斯·韦伯是一位伟大的宗教社会学家,他不像杜尔凯姆遵循孔德“静力社会学”关注宗教与社会整体整合,而是另辟蹊径沿着孔德“动力社会学”路径探寻了一条宗教与人类发展的独特方法,这一方法关注宗教观念对世俗伦理和经济行为的影响时,最核心的是人们对经济生活采取的态度。深受神学家和史学家影响,韦伯向牧师发过问卷、在工人中展开调研,被称为是“资产阶级的马克思”。
宗教伦理与经济现象的关系论述是韦伯式命题的光辉。韦伯指出,加尔文宗的预定论将人置于客体的地位,新教徒总是通过各种启示或暗示获得救赎被上帝赋予永恒生命①,“这个世界是为荣耀上帝服务,是只为此目的存在的。被拣选的基督徒在此世的唯一任务,就是尽其全力遵从上帝的戒律,增加上帝的荣耀。但是,上帝要求基督徒要有社会成就,因为上帝要人们根据他的戒律来组织生活,以符合那个目的。基督徒在此世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为了增加上帝的荣耀。”②因此,既不浪费时间又不挥霍自己的劳动成果的禁欲生活方式不是为了个人。在这样一种积极入世的禁欲苦行中,经济活动的有序、理性化又导致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的勃发。.................
...........................
第 2章 晋商精神:宗教伦理的价值指向
不透析宗教伦理的价值指向,就不能准确地概括出晋商精神实践理性层面所含人文精神的社会关联。从宗教精神的文化价值入手,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特质,揭示这种共质性的精神在内在超越的传统思维中蕴含的理论成分。因此,宗教伦理在向实践理性的转换上就表现为晋商强大的实践主体性。
2.1 文化价值的社会关联
晋商精神蕴含的思维内倾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内证型体验模式。孔子诠释《春秋》是“微言大义”,鸿硕大儒们概括为“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比如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等大儒都从不同学理角度作过阐释)。就人文精神的道德实践追问中,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是混沌状的,出世性消融于入世的价值之中。
2.1.1 文化价值内涵的广延性
文化价值既包括圣贤典章的精神境界和君子理想,也涵盖人们日常伦理中所表现的行为范式和价值取向。西方经典的乌托邦理想是外向超越,比明清晋商精神中表现出来宗教精神更为发达。但晋商的宗教精神是内向体征,两者形式不同归结点相同。
每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毕竟受制于当下文化的规定,西方强势文化言说方式诠释明清晋商文化宗教伦理只能显现其笨拙。以后现代思潮看,西化论、本体论以及模式各异的调和论具呈纷现,从任何角度观察明清文化背景都只是特定的部分和表象。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政治、经济、社会、艺术、民俗等无所不包,但在比较文化的前提预设下,文化应当是历史分析“当下”、“此在”。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孔曾对 160 多个“文化界说”进行审视,确立了普遍能为人接受并采用的通用法则---“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观念作为文化灵魂的精神和流动着的传统,习俗、信仰才是民族的文化本位。文化是个别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普遍的。也就是说,每个民族在不同区域、不同时序均有其自身的文化特殊性,史学观点和人类学观点合流打开了宗教伦理的普遍性向制度文化的特殊性转向,而不是文化虚无主义和殖民主义。
粗疏地分,文化价值是多层次的有机系统。物质层次、制度层次、风俗习惯层次变迁较易,思想与价值层次变迁较难,除非巨大的社会历史转型引发的社会结构性的重组。明清晋商的文化价值系统经过自觉的反省与检讨获得了与时俱新的近代意义。......................
..........................
第 3 章 敬天法祖:宗祠与礼制的精神凝聚 .................. 73
3.1 周礼以来的儒教传统 ........................................ 73
3.2 氏族的精神强固 ............................................ 77
3.2.1 敬天法祖 ............................................ 77
3.2.2 宗族仪规 ............................................ 79
3.2.3 内聚同构 ............................................ 81
3.2.4 祠堂建制 ............................................ 83
3.3 礼运的文化模式 ............................................ 85
3.3.1 谱牒 ................................................ 86
3.3.2 嫡系 ................................................ 89
3.3.3 贞烈 ................................................ 92
3.4 孝道诉求的宗教性 .......................................... 93
3.4.1 传宗接代 ............................................ 94
3.4.2 光宗耀祖 ............................................ 97
3.4.3 慎终追远 ............................................ 99
第 4 章 关公崇拜:神性与现实的伦理建构 ................. 102
4.1 趋向神格的心理生成 ....................................... 102
4.1.1 趋向神格 ........................................... 103
4.1.2 心理补偿 ........................................... 105
4.1.3 个案剖析 ........................................... 110
4.2 实用理性的神性行为 ....................................... 112
4.2.1 宗教理性 ........................................... 112
4.2.2 神性体证 ........................................... 113
4.2.3 配祀神祗 ........................................... 116
4.3 酬神演戏的精神体验 ....................................... 120
4.3.1 心境物语 ........................................... 120
4.3.2 逢“场”演戏 ....................................... 121
4.3.3 戏为神制 ........................................... 123
4.4 关公崇拜的现实功能 ....................................... 125
4.4.1 桑梓乡谊 ........................................... 125
4.4.2 立规止诉 ........................................... 126
4.4.3 善行义为 ........................................... 128
第 5 章:意义世界:道德价值的形上追问 .................. 130
5.1 意义世界的宗教关怀 ....................................... 130
5.1.1“意义”本质 ........................................ 130
5.1.2 境界超越 ........................................... 132
5.1.3 道德精神 ........................................... 133
5.2 宗教精神的道德回归 ....................................... 134
5.2.1“义”的道德评价 .................................... 134
5.2.2“不朽”的情境语境 .................................. 136
5.3 不朽的实践“诠释” ....................................... 138
5.3.1 立德之义 ........................................... 138
5.3.2 立功之为 ........................................... 146
5.3.3 立言无“言” ....................................... 149
第 6 章 结论:韦伯命题的实证困惑 ....................... 153
6.1 经济动因的宗教精神问题 ................................... 154
6.2 异质前提的同质比较问题 .................................. 157
6.3 形式理性的价值取向问题 .................................. 162
6.4 组织行为的理性过程问题 ................................... 164
结 束 语 ........................................................ 170
参考文献 ........................................................ 174
结束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啸啸”,用这些诗句描述明清晋商创业的劳顿时,我的眼前总浮现出这样的情境:茫茫大漠,山岭崎岖,一串串消失在荒野尽头的深浅脚印,一个个身背褡裢执着顽强的佝偻身影……他们磕拜宗祠,踏碎晓月,带一包香火,有关帝爷的陪伴,毅然决然走向陌生,明清晋商辉煌的帷幕也由此拉开……
数百年前,伴随“走西口”苍远的歌声,晋中商人开始在中国大北方筹办小杂铺、小作坊,中经几代人苦心经营,竟连成巨大的连锁商业集团,掀开了塞外大商埠历史的扉页。到了清中叶,在目前晋中几个古朴沉寂的的大院,承载起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金融汇兑。他们拥有的财富可媲于骄横跋扈的皇亲国戚、腐败有方的朝廷重臣;开设的票号触角延伸到全国乃至海外,堂堂的清帝国都封他们为“皇商”;他们的几句轻语细言使千里之外的上海、汉口、北京等大商埠立刻掀起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晋商是明清时代创造商业神话成为睽睽瞩目的群体,与淮河流域的徽商并驾齐驱甚至高出一筹。
从一贫如洗到富甲天下,这毕竟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
创业的悲欢离合唤起晋中商人的奋力开拓精神,含辛茹苦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开始了原始商业资本积累的进程。他们没有意识到,匆匆步履、辘辘车轮在不知不觉中促使传统僵化的经济状态流动起来;也没有意识到,讨价还价的叫卖声正在无形中推动着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悄然生长;当然更没有意识到晋商为适应大流通、大吞吐的商贸活动格局而开办的“山西票号”,把传统的中国商人资本运动推向了巅峰,这在当时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中也堪称一流的金融组织,涉及到了异地汇兑、资金自由存放、凭证式结算、跨国金融运作等现代金融活动中最基本的运行方式,其组织之森严、制度之周密、管理之健全令现代西方经济学者都赞叹。................
参考文献
(一) 学术专著类:
1.黑格尔:《美学》第 2 卷,商务印书馆,1979 年。
2.康德著、李秋零译:《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4.尼采著、李秋零译:《不合时宜的沉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5.韦伯:《儒教与道教》,王蓉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 版。
6.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
7.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
8.何光沪:《天人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
9.张立文:《和合学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
10.何光沪、许志伟编:《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年。
明清晋商精神之宗教伦理底蕴——兼析韦伯论新教伦理的经济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文化价值,经济动因,新教伦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社会学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