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研究目的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坟川地震之后我国青海玉树和云南盈江先后又发生了两次震级较大破坏力较强的地震,每次大的灾难过后即会产生大量的灾残人口。5 ?12汉川地震距今已有3年的时间,从人口方面来看,汶川地震造成了大约5700多人致残,4灾残人口作为这场灾难直接受害群体,其灾后的生存状况需要得到社会长期的关注和重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次地震过后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所釆取的积极救助措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灾后的各项重建工作均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灾残人员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要残疾类型是肢体残疾,在心理和劳动能力方面都受到重创,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是社会生活中最需要社会救助的群体。他们的就业率低,社会保障覆盖率低,收入水平低,在生活中他们需要家人的长期的照料,生活难免陷入贫困境地。灾残人口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需要的救助不仅仅是解一时的燃眉之渴,而且是一个长期稳定能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救助体系。时至今日当纹川地震的阴霾慢慢消散,灾残人口在余生中仍要承受着沉重的物质和精神负担。作为一个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的大国,我国亟需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针对灾残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高度进行社会救助,确保灾残人口在灾后余生中生计得以维持,身体的康复、治疗得以保障,心理障碍得以克服等等。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战略思想和目标的指导下,建立一个针对灾残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不仅是时事所需,而且是世事所需。坟川地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一场最大的地震灾害,对坟川地震灾残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问题进行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
1. 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状况
早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西方国家就已经认识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它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一个完善的包括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英国是最早设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在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在这时英国政府开始了运用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探索(左敏等,2001) 5。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进步,到20世纪初期,以“自助助人”为理念的社会工作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社会工作者也成为一项职业,这些都己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
2.灾残人口社会救助相关理论
根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我国即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也是一个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大的自然灾难过后,会产生大量因灾致残人口。灾难发生不仅破坏了灾残人员的生活环境,更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伤害,许多灾残人员灾后生活陷入困境,他们同普通公民一样,应该平等地享有接受社会救助的权利。作为一个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的大国,我国亟需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针对灾残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高度进行社会救助,确保灾残人口在灾后余生中生计得以维持,身体的康复、治疗得以保障,心理障碍得以克服等等。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战略思想和目标的指导下,建立一个针对灾残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不仅是时事所需,而且是世事所需。汉川地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一场最大的地震灾害,对汉川地震灾残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问题进行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
2.1灾残人口特征
要构建一个针对灾残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首先应了解灾残人口的基本特征,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更好地实施救助工作。灾残人口与一般残疾人和一般受灾人员相比较有不同的特征,以地震所造成的灾残人口为例进行分析:
2.1.1残疾类型多为肢体残疾
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会发生房屋、建筑物严重倒塌,造成大量人员被掩埋。地震过后想要挖掘寻找被埋人员非常地困难,抢救伤员的难度也十分大。地震通常会造成通讯中断、道路破坏等问题,如果地震灾区的自救能力受到损坏或者瘫痪,而外界的救援队伍无法及时进入灾区进行救援活动,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如果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则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更加惨重。如果因灾受伤人员在地震过后得不到及时地救助,其身体就会因为遭受长时间的挤压而导致组织受损、缺氧、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这样便会加重受伤人员的致残、致死率。地震所造成的身体损伤多为严重的挤压伤和碰伤,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硒、压、埋导致的损伤大概占到受伤情况的95%-98%。根据多年来医院对地震伤员的伤情检验状况所进行的统计表明,地震所造成的骨折伤大约占70%以上,其中四肢骨折伤所占比例为40.87%、脊柱骨折伤所占比例为25.01%、骨盆受伤所占比例为22.29%、助骨受伤所占比例为10.13%,头、胸部损伤所占比例为20%,腹部损伤所占比例为1.6%52。................
................
3.汉川地震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现状........................................................... 42
3.1坟川地震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框架.......................................... 42
3.2汉川地震灭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内邵相互夭系..... ... .............................. 51
3.3汉川地震灾残人口社会救助取得的成效.................................................. 56
4.汉川地震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存在问题及分析....................................... 61
4.1汉川地震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61
4.2汉川地震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存在问题的特点................................. 68
4.3汉川地震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76
5.美国与香港社会救助体系的启示................................................................... 81
5.1美国社会救助体系...................................................................................... 81
5.2香港社会救助体系......................... ........... ... ..... ............. ...................... 87
6.构建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 96
6.1完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内容..............................................................100
6.2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社会救助公共治理模式........................ 101
参考文献.....................................................................................117
结语
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离不开经济上的独立,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在许多国家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发展与其独立的资金来源密切相关,如美国政府的资助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霍布金斯大学进行了有关非政府组织的调查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政府的资助,收取服务的费用和慈善捐款的所得,在这些资金的筹集渠道中,来政府在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领域中所提供的资助是最显著的。虽然对政府资金的过度依赖会削弱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但涉及一些福利性很明显的领域,如果利润过低非政府组织也会选择不进入,反而造成更多的问题。从这个方面上讲,特定领域的政府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像社会服务、基础教育、医疗救助等领域如果没有政府资金的支持,其普惠性和福利性将大大削弱,因此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
应该加强进行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在政府部门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工作人员,还是非政府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或者自发的从事社会救助的志愿者,都需要具备专业的社会救助知识,具备进行社会救助的技能。只有了解灾残人口的特点与需求,并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为灾残人员提供适合的社会救助。对此,政府应提供相应的资助,非政府组织也要相应的配合,共同合作组建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救助队伍。
参考文献
1.SocialWorkers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Encyclopedia of SocialWork .1965.144.
2.RobertoLa Rovere.Aden Aw-Hassan,Francis Turkelboometal.TargetingResearchfor Poverty Reduction in Marginal Areas of Rural Syria.Development.and Change.2006,V01.37:627一648.
3.NguyenManhHungandPaulMakdissi.Escaping the poverty trap inadeveloping rural economy.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V01.37 :123—139.
4.KennethL. Deavers,Robert A Hoppe and Peggy J.Rose.Public Policy andRural Poverty—A View from the 1980s.Policy Studies Jo"umaL1986,V0L15 :292—309.
5、RossMackay.Social Protection through SocialAssistance.Social Security at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2001.3 01—333.
6、洪大用.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J].社会学研究,2003,1.
7、唐均.社会救助:历史演进和国际经验[J].民政部网,2002:7.
8、郑功成.中国的贫困问题与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2,7.
9、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转型[J].社会科学研
10、杜青燕.后重建时期坟川地震致残人口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西部人口发
展论坛论文集,2010,12.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以汶川地震灾残人口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灾残人口,公共治理,社会救助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