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20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导言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最显著的特征,我国现有劳动力的总量达到了7.79亿,其中农村劳动力占73%的比率,并且农村劳动力仍然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此农业人口规模和比重等因素,己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工业结构化、城市化、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极为重要原因。自然地,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很快就演变成了改革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最终也变成了一个全局性战略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它又是系统的民生工程,需要依靠整个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完善、国民观念的更新、文化制度的建设等项目并行发展。
依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把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各个地方就业的成功案例,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如果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由67%降低到13%,应该是一个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和就业的重要里程碑。据相关的年鉴统计,英国约花了350年,美国约计200年,而H本则约用了 150年。所以总的来说,我国目前面临着极为艰巨的任务和形势——劳动力转移就业,它需要相关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撑。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战略而言,至2020年止,我们将会有超过4亿的农村人口融入城市化生活。?培训要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只要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的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那么面临众多的社会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由工业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得知,如果一国制造业占该国GDP—半的时候,农村的劳动力就有了6成的转移规模。现今,工业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大概为53%,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比例超过67%,可实地调查发现,实际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还不到35%。其中的原因是:一个是和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另一个则和这批转移劳动力的群众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总而言之,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症结所在是劳动力转移培训。............
..............

第2章新余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主要问题

2.1新余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2.1.1新余市农村劳动力现状

据2011年底统计,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45487人,其中男劳力85696人,女劳力59791人。已就业劳动力128515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88%,再加上间歇富余劳动力2%,全市约有10 —12%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主要显现以下几个特点。,
1.劳动力稳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结构R趋合理。2011年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分别占16 %、21%,比2010年分别增加1个百分点,即全市劳动力(包括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3704人,其中向第二产业转移452人,向第三产业转移13252人,呈现较好的就业转移态势。全市外出劳动力持续增加,就业外部空间进一步拓宽。包括原己在本市就业的外出转移在内,2009年全市外出农村劳动力34451人,比2008年的33498人增加953人,占就业劳动力的比例达到26 %;就业区域从上海、宁波等地为主,向广东、杭州等城镇发展,从事行业也由单一的建筑业,向建筑、旅游、针织、模具、光伏、餐饮等行业多元化拓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步,城镇新增就业1341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25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20万元。
2.产业内部就业劳动力素质结构稳定,高素质劳动力相对集中于非农产业。根据调查分析,全市农村就业劳动力素质分布呈现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同一产业中文化素质结构基本稳定。
2011年非农产业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所有就业劳动力的比例分别为40%、42%,比2010年的1%上升了2%,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比例则由76%下降至75%,下降了 1个百分点。其原因在于新增高素质劳动力基本上就业于非农产业,一产从业人员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也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非农的高素质劳动力越来越多。
3.收入稳定增长,非农产业劳均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据农民收入调查,依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近几年农民收入的连续增长,其主要来源是建筑业、工业企业、民营企业和商贸服务业。到2011年一、二、三产业的收入比例则为1:0.08: 0.06,二、三产业收入都超过农业收入,特别是三产收入己在收入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

第3章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启示.....28
3.1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培训情况.............28
3.1.1美国职业教育培训情况......................28
3.1.2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情况..............29
3.1.3法国职业教育培训情况.............30
3.1.4 R本职业教育培训情况...............31
3.2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32
3.2.1上海浦东新区的就业培训模式...................32
3.2.2北京昌平职业院校就业培训基地模式..........32
3.2.3山东省宁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网络模式.........33
3.2.4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素质培训模式........34
3.3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启示...............35
第4章新余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38
4.1解放思想,树立人力资源新观念....................38
4.2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39
4.3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提高培训效果...............39
4.4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模式,加强企业自主培训....40
4.5多途并举,充分扶持并利用社会办学幵展培训................40
4.6加强各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强化培训绩效考核...........41
4.7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1
4.8抓好培训后转移环节,确保学有所用.....42
第5章结论与展望..........................................43

结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劳动就业培训体系是我国就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我国劳动就业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薄弱环节。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这对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首先,论文全面分析了国内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和对相关的系列理论进行研究;其次,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新余市的状况进行了解析,最后,重点是各个农村劳动力培训运行环节的探究,经过分析,为新余市指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新余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
由于论文受钻研能力和精力的限制,以及统计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料的限定,对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所以对运行状况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探究不够具体、完善,今后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和解决。只有解放思想,树立人力资源的新概念,才能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