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早期宗教思想的形成及其现代启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24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 尼采早期宗教哲学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尼采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时期,社会的进步也带动了思想的进步。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十九世纪的新思潮推动了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宗教的威信开始衰落,而科技的地位开始上升,世俗力量和政治力量开始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下,持续了上千年的统治思想—基督教已经腐朽堕落,正一步步地走向灭亡,尼采正是这个时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完成了对基督教彻底批判的任务。

(一) 科学的兴起和宗教的衰落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科学所处的位置并不重要;因为人们心中觉得反对教会的这件事应该是和古代文明相联系的,仰赖的仍旧是过去。1543 年哥白尼学说发表,引起了科学思想的第一次大爆发,将科学引入到人们生活中,虽然这个学说当时只被一小部分人所知,但是经过了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改进,十七世纪开始广为大众接受,从此揭开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长期战斗的序幕。这场战斗中守旧派在新知识面前打了败仗,科学在他理论一方和实用一方均取得成功。
理论科学方面,科学的威信不是统治威信,而是理智上的威信,是一种和教会威信完全不同的东西。否认它的人并不遭到什么惩罚;承认它的人也不会被从现实利益出发的道理所左右。它在本质上追求理性裁断,这是一种片段且不完全的威信;而天主教的教义则是一个有着完善系统的体系,包括人间道德、人类的希望、以及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的历史等等;科学只对当时似乎已由科学判明的事情表示意见,它只是无边无尽的世界里的一座小岛,并不处在全知全能的位置。除此之外,科学与教会威信不同之处在于:教会威信宣称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永恒的且不能质疑的;科学的论断却是在盖然性的基础上,按尝试的方式提出来的,认为随时难免要修正。科学的这种中立的道德观,为大多数人接受且承认。.................
..............

、 尼采早期宗教哲学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尼采早期的基督教教育

1844 年 10 月 15 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吕琛地区的勒肯镇(现在德国撒克森州境内)。他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曾经担任过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家庭教师,是一名新教的牧师。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对尼采的产生了深远影响,尼采是家里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后来成为著名的尼采著作编注家。
尼采年幼时,他还相信有上帝无所不在的引导,他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而且不感到忧伤。这个时期他经历了多名亲人的死亡,其中包括他的父亲、弟弟、一个姑妈和祖母。慈爱父亲的早逝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让他感觉到孤独,追寻着父亲的印记。他希望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牧师,经常为小伙伴们朗诵圣经,并且过于严肃,同学们取笑他是“小牧师”,但他欣赏这样的自己。尼采成长于全家信教的家庭,父亲的缺失让他敏感且沉默;母亲对他的影响不可忽视,虽然成年后,尼采完全颠覆了他的宗教信仰,但他却一生保持了清教徒式的生活,纯朴而节制。
10 岁时他就读于南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14 岁时,进入普福塔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 Novalis,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 Schlegel,以及哲学家和爱国者费希特。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不喜欢玩耍,也对陌生人不感兴趣,他沉溺在音乐和诗歌中,不断的反省和质疑自己,他的理智迅速发展,有了惊人的进步。尼采最初在波恩大学学习神学,但一学期后,他放弃了神学课程,开始专注于古典语文学。他的一些同学们在谈论黑格尔、费希物和谢林,但是这些同学既无信念又无激情;另一些同学感兴趣实证科学,喜欢福格特等人的唯物主义观点,可这些理性主义的死板僵硬,都没能吸引尼采,他需要更激情的东西,像诗和音乐这样表现内心情感的作品,他要求摆脱科学世界的清晰冷静;同时,他也不喜欢平民政治,他对大众并无好感,他也从没想过一种平凡幸福安宁的生活,他对节制的欢乐和痛苦毫无兴趣。尼采喜欢希腊诗人和希腊神话,欣赏巴赫、贝多芬,研究荷尔德林和拜伦。.................
...................

一、 尼采早期宗教哲学观形成的历史背景....................................4
(一)科学的兴起与宗教的衰落..........................................4
(二)十八世纪启蒙运动................................................5
(三)十九世纪的社会变革..............................................7
二、 尼采早期宗教哲学观形成的思想渊源...................................10
(一) 尼采早期的基督教教育..........................................10
(二) 荷尔德林、拜伦和爱默生对尼采的影响............................11
1、 荷尔德林的宗教思想对尼采的影响................................11
2、 拜伦自由主义思想对尼采的影响..................................14
3、 爱默生思想对尼采的影响........................................16
(三)青年尼采对基督教的反思.........................................21
三、 尼采早期宗教观形成对当代的启示.....................................23
(一)当代社会信仰危机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23
(二)解决当代信仰危机的对策.........................................25

结 论

宗教神学是西方思想的一个特殊部分,它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宗教神学也是人与上帝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通过研究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基督教思想演变的过程,揭示了尼采早期宗教思想形成的渊源。尼采受当时各种思潮的影响,艰难确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我国目前也处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中,各种意识形态纷至沓来,占据了人们的思想,尤其影响了青年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根据尼采早期宗教哲学观形成的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信仰淡漠的危害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主流思想的优越性,抵制外来的文化侵略。
最后,合理引导多元文化的冲击。在我国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巨大的信息量每天以各种途径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很容易出现“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思想迷雾中。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文化产业的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不试图隐藏和逃避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提倡各方面畅所欲言,形成共同探讨、研究的科学气氛,揭开事物本质,让人们清楚明白的认识到问题所在。创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积极向上文化作品的传播,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引导人们向高雅趣味方向发展,达到提高人们精神生活和净化心灵的目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和社会风气。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