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宋元时期南戏作品的思想与民俗关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22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宋元南戏与民俗的关系

宋元南戏在产生之初就与民俗关系十分密切,严格地说南戏从村坊小曲发展而来,村坊小曲就是民间歌舞小戏,南戏在发展过程中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民间歌舞小戏又吸收了其他民间伎艺如:傀儡戏、影戏、杂技才逐渐形成了南戏。从某种意义上说,南戏与民俗之关系是一种相伴相生的关系。

第一节 民俗的界定及民俗的分类

民俗一词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初又被称作“风俗”、“习俗”、“民风”等等,主要指民间生活现象,许多现代学者也为其定义,从而我们知道民俗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在民间流传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民俗具有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征。民俗的分类也有很多种,但大体的分类差不多。

一、民俗的界定

在中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出现了,主要是指民间生活现象,还有一些词与“民俗”意义接近的词,如“风俗”、“习俗”、“民风”等等,现代的民俗学家钟敬文、陶立璠等也对民俗有着深刻的见解,民俗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在民间流传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
民俗具有多种特征,历史性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是不同的,要研究宋元南戏中的民俗就要掌握的民俗的历史性,有一些宋元南戏剧本在明代广泛流传,经过改编具有了明代民俗的特征,有些南戏中的服饰就具有明代的特点。如明代官员戴乌纱帽,衣服为圆领,身上束带,脚上穿皂靴,所以明代盛行的《琵琶记》中,蔡伯喈中状元穿的是“紫罗衫”系的是“白玉带”;《荆钗记》中王十朋中状元后是“乌靴纱帽绿袍新”。民俗具有地方性,不同地方的民俗不同,所以我们研究宋元南戏的民俗时需要考虑南戏发生、流传地域的民俗,同时民俗又具有传承性与变异性,传承性就是有些民俗现象在流传过程中保存下来了,如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七夕乞巧、重阳登高等等,这些在南戏中也有描写,如《杞良夫妇七夕》中描写了乞巧这一习俗,《胭脂记》“奇遇”出描写了重阳登高这一习俗。有些民俗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如中国的缠足习俗。
二、民俗的分类
许多学者也将民俗进行分类,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将民俗分为四类,物质民俗,简单说就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时形成的民俗活动,如商业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等。南戏中提到的服饰民俗有如:《荆钗记》中的刘文龙中状元后“一举成名身挂绿”、“喜得他脱白挂绿”,《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中吕蒙正中状元后“蓝袍脱却”、“金带悬腰,荷衣挂体”等等,地位变了身上的服装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

第二章 民俗在宋元南戏中存在状况

本文以《全元戏曲》为主并参考其他文本,根据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并参照温州大学黄义枢的硕士论文《南戏中的民俗文化研究》,将剧本中民俗现象找出、分类,并列成表格,分析这些民俗现象出现的原因。

第一节 民俗在宋元南戏中的表现

南戏中存在大量的民俗现象,这些民俗现象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丰富,几乎每一部南戏中都出现了社会、精神、物质、语言这四种民俗现象,下面我列一个表格,将南戏中主要的民俗现象分类找出。
我们发现有些南戏中包括了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如《荆钗记》中钱玉莲一上场就提到了社会民俗中的节日民俗“冬至”,她与丫鬟梅香的对话还谈到了冬至时的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还有人生礼仪中的婚俗,婚俗在此剧中出现较多,钱贡元请媒人到王十朋家里提亲,将钱玉莲的庚帖送到王家,这是婚俗中的“纳彩”。结婚还需聘礼,王十朋以一根荆钗为聘,后来孙汝权向钱玉莲求亲提出了丰厚的聘礼,这是婚俗中的“纳成”。迎亲的日子也非常重要,钱玉莲的后母不希望钱玉莲嫁给王十朋,挑个不好的日子想将她嫁出去。钱玉莲到王十朋家下轿时还说吉利话。还有精神民俗中的看相面,钱玉莲的继母根据王十朋的面向断定他定能当官。还有有物质民俗中的服饰民俗,如中状元后服饰的变化,王十朋中状元后“乌纱帽绿袍新”还提到了斜插宫花,后面还提到了“金带垂腰,绿袍着体”、“脱白挂荷衣”、“一举成名身挂绿”、“喜得他脱白挂绿”。还有物质民俗中的商业交通民俗,王十朋出门赶考时其母亲、妻子、岳父等对他都有的嘱咐。这部南戏中的语言民俗也很丰富,光谚语就有八十多条,还有一些歇后语及一些方言的应用,可见这部南戏中民俗现象的丰富。有些南戏作品虽没有同时包括四种民俗现象,但其中民俗现象也很丰富。如我们熟悉的《琵琶记》,《琵琶记》提到了社会民俗中的节日民俗——中秋,中秋时蔡伯喈与牛小姐一起赏月,还提到了婚俗中给媒人送鞋,及媒人用的一些东西如:斧头、秤等。《琵琶记》还提到了精神民俗中的土地信仰民俗,赵五娘的公婆死后,她一个人无力筑坟,后土地显灵,帮助她筑坟。《琵琶记》也提到了物质民俗中的服饰民俗,蔡伯喈中状元后“日映宫花明翠幕,蓝袍嫩绿新裁”,此部作品中的谚语多达九十多条,可见不论是四种民俗现象都包括还是没有都包括,南戏中的民俗现象都是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
...................

第一章 宋元南戏与民俗的关系...................................4
第一节 民俗的界定及民俗的分类 .............................. 4
第二节 南戏的由来 .......................................... 5
第三节 南戏与民俗的关系 .................................... 7
第二章 民俗在宋元南戏中存在状况...............................10
第一节 民俗在宋元南戏中的表现 ............................. 10
第二节 民俗在南戏中出现的原因 ............................. 25
第三章 宋元南戏中的民俗之于作品的意义.........................28
第一节 民俗之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意义 ......................... 28
第二节 民俗之于剧本结构的意义 ............................. 31
第三节 民俗之于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 33
第四节 民俗之于作品艺术风格的意义 ......................... 35

结 语

南戏中存在大量的民俗现象,这些民俗现象在南戏作品的思想内容、剧本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作用,使得这些作品更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异族侵略,民族歧视,文人地位低下等等。随着时代的变化,剧本主题也是变化的,蒙古人的侵略使得婚恋剧由最初的批判文人慢慢转变为同情文人,还出现了一些描写异族侵略的文章;民俗在剧本结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即能构成主要的情节,也能促进或预示情节的发展,使得南戏作品的布局谋篇更巧妙;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民俗使得南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鲜明等等,这些促使南戏作品更成熟,使得南戏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南戏是俗文学的一种,南戏作品的作者大都是下层文人,作品内容是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作品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有观众耳熟能详的谚语、歇后语还有一些方言等,这些都是南戏俗性的表现,南戏中存在大量的民俗现象,为了吸引观众,南戏作者在剧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民俗现象,这些民俗现象是在人民大众中出现并留传下来的,这些民俗本身就带有俗性,将民俗放入南戏中更增加了南戏作品的俗性,奠定了南戏在俗文学史上的地位。
戏曲史上探讨民俗与戏曲的关系历来都是从戏曲的起源、发展与民俗的关系这一角度来进行说明的,很少有论及南戏剧本结构与民俗关系的,民俗对南戏剧本结构影响重大,在南戏作品的思想内容、剧本结构、人物塑造、艺术风格方面都有影响,在上面已经一一谈到,这里不详细说明,这样也为戏曲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篇章。
总之,南戏与民俗关系密切,民俗在南戏中分布广泛,民俗之于南戏的剧本结构意义重大,南戏在文学史上及戏曲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民俗密不可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